《表情》大班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表情》大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表情》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较为简洁的线条画出几种不同的面部表情。
2、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酸、甜、辣(稍辣)味的水每桌一份;画纸、笔、小勺、镜子人手一份;范画三张。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
1、这里有甜的、辣的、酸的三种味道的水,现在我来尝其中的一种,请你们根据我的表情,猜一猜我尝的是什么味道的水。
2、教师尝辣水后,提问:你们知道我尝的是什么味道的水吗?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你们看到我的眉毛怎么样了?眼睛呢?嘴巴里什么伸出来了?
3、你们有没有吃过辣椒?吃辣东西时,你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做给老师看看,好吗?
二、 示范作画
1、老师真想把自己的表情画下来,可是我怎样才能看见自己呢?
2、教师取出小镜子边讲解,边画尝辣味时的表情。
3、出示范画。我这儿还有一张画呢!你们看得出我尝的是什么味道吗?(酸味。)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4、请幼儿想象吃酸葡萄时的感受,并把尝酸味时的表情做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5、你们都吃过甜甜的糖,吃甜东西时,你是怎样的表情?请你把尝甜味时的表情做给大家看看。
三、 幼儿作画
1、你们的桌上也有甜的、酸的.、辣的三种味道的水。下面请你们每个人用自己的小勺子去舀其中一种味道的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然后照着镜子,把自己的表情画下来。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运用线条表现各种表情。
四、 评析作品
1、请幼儿互相观看同伴的作品。
2、教师选取三张画有不同表情的作品,请幼儿猜猜这三位小朋友尝的是什么味道,并请作者予以证实。
3、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尝的是什么味道的水,画的是什么表情。
4、请幼儿以黑板上的三张范画为分类标准,按不同的表情将自己的作品贴在相应的范画下面。
《表情》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画人物的几种主要面部表情。
2、培养幼儿喜欢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细心观察、主动参与的良好学习品质以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画人物的面部表情。
教学难点:自主学习不同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活动准备:
1、学具:人均4—5张几何图形,宽4CM、长50CM的长方形纸条若干,彩笔、勾线笔、双面胶。
2、教具:表情娃娃及头饰作品,音乐《拉拉勾》、《我们都是好朋友》、《表情歌》。
3、知识经验准备:指导幼儿无意中观察过人的不同面部表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育理论依据: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班幼儿已进入入学准备阶段,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和有需求的事物,因而对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并将这些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活动生长点,来支持和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踏着《我们都是好朋友》的节拍,幼儿两两自由结伴,分组入座。
2、请幼儿欣赏歌曲《拉拉勾》(幼儿可随音乐自由表演)后和幼儿一起回顾歌曲内容,
并引导幼儿体验高兴和生气的情感。
3、请幼儿用表情来表演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同时要求幼儿相互仔细观察同伴的面部表情并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
4、教师小结:面部表情的变化主要从人物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状变化来表现。
二、学画表情娃娃
1、出示表情娃娃,请幼儿判断各自所代表的`情绪并说明原因。
2、游戏:《说说做做》——如:教师发出口令:“笑。”幼儿立即用面部表情来表达,并将同伴的表情与表情娃娃向比较,使其在观察比较中加深对特征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幼儿和教师共同总结不同表情娃娃的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状特征。
3、出示准备材料(几何形纸、彩笔等),介绍活动任务,并提醒幼儿在绘画表情娃娃时一定要注意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状特征。
4、幼儿自选脸型,两人一组开始按自己的意愿绘画表情娃娃,教师指导五官的不同画法。(播放背景音乐——《表情歌》)
三、作品展示
1、教师头戴表情娃娃,用夸张的语气和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
2、请幼儿按所绘表情的不同分组,以组依次展示作品,其他幼儿一起评价。之后教师小结。
四、活动延伸
1、找不同:老师的表情娃娃和你的有什么不同?
2、介绍准备的物品(长方形纸条、双面胶等),请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把自己的表情娃娃变成头饰。
教学评析:这是该教师在送教下乡活动中组织学唱歌曲《拉拉勾》活动后的生成活动,教师设计中注意从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出发,注重了幼儿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组织过程中,教师丰富的表情和体态语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活的模板,而机智、巧妙的随机教育使得活动绽放出睿智的火花,得到了参加活动者的好评。
教学反思:
在进行以“学习用不同情绪表现歌曲内容”为目标的音乐活动——学唱歌曲《拉拉勾》时,孩子们对活动中使用的教具——表情娃娃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抓住这一兴趣点后,分解大班艺术表现目标“学习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物体的变化和运动”,确定了此次活动的行为目标是“学画人物的各种面部表情”,过程目标为“培养幼儿喜欢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大班幼儿的思维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可仍然是具体的。因而他们必须通过与人、物的相互作用,使原有的直接经验与现实的直接感受、体验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所以在活动中,首先通过事先引导幼儿无意观察来了解幼儿的实际能力,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为活动的开展做了必要的铺垫。其次,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有选择余地的活动材料,一方面通过幼儿与材料的频频接触,使他们在相互作用中构建起新的知识经验。另一方面张扬幼儿个性,为他们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对于活动中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我主要是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在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兴趣点、丰富的材料来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学习内容,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感受、观察来实现。
活动开始,以《拉拉勾》引进活动,让幼儿在回忆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之后在表演、观察不同面部表情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人物的面部表情有了细致的观察,在此基础上,幼儿和教师共同总结出了人物面部表情的主要表现部位,并通过游戏,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加深对面部特征的印象,这一切为幼儿顺利进行绘画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幼儿完成作品后,我用幼儿的兴趣点——头饰,吸引他们的注意,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教师身上,顺利展开评价活动。当活动目标达成时,教师并没有结束对幼儿探索的引导,而是鼓励幼儿利用现有材料把自己的绘画作品变成头饰,延伸了活动目标,促进了他们的发展。而此次活动,也在孩子们的探索中降下帷幕。
《表情》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尝味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变化,并画出不同的表情。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点、线、形、颜色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大胆创作的愉悦。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重点难点
用不同的点、线、形、颜色 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不同的表情。
活动准备
1、水彩笔、油画棒、绘画纸等绘画工具、材料。
2、四川牛肉干、话梅、苦丁茶、糖等食物若干。
3、小勺、盘、牙签、餐巾纸等生活用品若干套。
活动过程:
1、通过“常味画表情”引导幼儿观察人物表情特征。
(1)教师出示几种食物(四川牛肉干、话梅、苦丁茶、糖等食物若干),让幼儿说说他们各是什么味道。
(2)请几位幼儿分别品尝上述几种食物,大家根据他们的表情猜他们品尝的什么食物。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吃辣食物的.幼儿:舌头伸出来吸凉气,手还在不停地扇。
吃酸食物的幼儿:手捂腮帮子,嘴嘬在一起,眼、眉团得像个小包子。
吃苦食物的幼儿:咧着嘴,皱着眉,吐着苦水。
吃甜事物的幼儿:笑着,嘴角向上,眼睛弯弯地像小月亮。
2、请所有幼儿自由品尝不同味道的食物,互相观察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表情。
3、幼儿尝味画表情后,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1)引导幼儿大胆把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特点表现出来。人物多少不限,表情不限。
(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点、线、形、颜色,初步画出五官的变化。
4、讲评作业:请小朋友们通过看画猜出画上幼儿吃了什么味道的食物。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气氛浓厚,通过尝味引发了幼儿兴趣 ,孩子在自发地画画。但通过所画画也看到了平时基本功训练不够,,颜色运用不够协调,形的运用也不够完美,以后注意多练。
《表情》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表情的意义。
2、提高幼儿思维表达的能力。
3、练习丰富的表情动作。
4、通过活动使幼儿能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接纳不同的情绪表现。
5、大胆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可变化的大表情娃娃硷(四幅)不同的表情如:高兴、生气、难过、害怕等)
小表情娃娃脸若干(每个娃娃表情不同)
魔力变脸板式1个(有帘可掀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面无表情地站在幼儿前面不说话,一会儿请幼儿猜猜看教师在想什么?幼儿开始乱猜或想不出来时,教师突然笑眯眯地说:“那你们猜老师现在是生气还是高兴呢?”
二、说明脸上的表情可以告诉别人你的心情,不同的表情代表不同的心情,人有许多不同的表情。
三、出示教具可以变化表情娃娃,请幼儿仔细观察。(如高兴的娃娃)
提高:1、这个娃娃是什么表情?高兴
2、什么时候会出现高兴的表情?
3、你来做一做好吗?(请幼儿做出高兴的表情)
教师依次出示高兴、生气、难过、害怕表情的娃娃脸。
四、教师在幼儿充分表达了不同表情的意义之后,及时进行总结并点出当人们时,就会做出高兴(生气、难过、害怕)的'表情。幼儿明确学习高兴、生气、难过、害怕等词汇。
五、出示黑板上张贴的小表情娃娃脸(不同的表情)
老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表情娃娃脸,她们每一个都对我说了一句话,可是,老师给搞混了,记得她们每个人都说了什么话,现在请小朋友帮忙分辩一下。
如教师藏在黑板后,说其中一句话如:
“哼,你这已经是第五次踩我的脚了。”
请幼儿猜猜是那个表情娃娃说的,并说明为什么是这个表情娃娃说的。
教师请幼儿分别猜出每一句话是哪个表情娃娃说的。(允许有不同答案存在)
六、教师将每个表情娃娃所说的话依次再说一次,加深幼儿对不同表情的意义的理解。
小结:人在遇到不同的事情时就会有不同的表情。表情可以把我们心里的想法表现出来。
七、练习表情动作。游戏:表情变变变。
1、照镜子
(1)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教师变化一表情,幼儿也做出和教师相同的表情。
(2)请个别幼儿到前面和下面的幼儿进行照镜子变脸游戏。
(3)幼儿之间两人一组进行照镜子变脸游戏。
2、我说你做
教师说高兴、难过等词汇,幼儿做出相应的表情动作。
3、魔板变脸
教师向幼儿介绍一种神奇的东西叫魔板,我们的脸贴在魔板上就会快速变换出不同的表情。
(1)教师示范。教师在短时间内,每掀起一次帘子都做出不同的表情。
(2)幼儿个别出来练习短时间内变换3—4种不同的表情。
八、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不同的表情,知道了不同表情的意义,还能做出不同的表情动作,我们真棒!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时候有不同的表情,我们大家要正确的面对我们自己的情绪和心情,不要将感受藏在心里,只要我们的表现方式不伤害自己和别人,我们都可以勇敢的表现出来。
最后,希望小朋友还有我们身边所有的人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每天都高高兴兴。
延伸活动:
可以进行“画出我的心情”活动,记录一天中自己的心情。
《表情》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回忆、交流自己在哈哈镜中看见的变化,充分体验其中的乐趣。
2、主动扩展、整理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不同表情的自己。
3、能有始有终地完成涂色任务,保持画面的整洁。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照过哈哈镜,观察过自己在哈哈镜中的变化。
2、各种变形的五官小图片。
3、幼儿用书:《各种表情的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哈哈镜中的变化,引出话题。
教师:你们照过哈哈镜吗?哈哈镜中的你是什么样的?表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二)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讨论不同表情的五官变化。
1、教师:你看了什么样的表情?这个表情的人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变成什么样了?我们来学一学。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表情?五官是怎么变化的?
2、请几名幼儿表演各种滑稽表情,引导其他幼儿细致观察他们五官的变化。
(三)教师出示各种变形的五官小图片,引导幼儿在拼五官的过程中讨论绘画各种表情的方法。
1、教师:怎样表现各种表情的人呢?怎样画各种表情的人的'五官呢?
2、出示各种变形的五官小图片,引导幼儿边摆边扳手五官和表情之间的关系。
(四)出示幼儿用书,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请你创作一副你喜欢的人物表情头像。
2、在构图上提醒幼儿要把头像画得大一些,把纸面画满,涂色均匀。
(五)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教师:你画了一个什么表情的人?五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展示区,丰富相关认知。
活动反思:
课文讲述了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
课文的第一节介绍了科学家达尔文,我在请学生读课文之后相互讨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在学生交流反馈之后,我又接着这样问:他是怎么会成为著名科学家的呢?这样的提问,唤起学生对科学家达尔文的好奇,使得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达尔文。
带着这样的情感,我让学生再读课文第二节。然后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想象自己处于现场,我与科学家达尔文一起观察事物,此举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从自主参与学习中主动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读了课文达尔文的发现之后,我让学生演一演达尔文,把那种“奇怪”的感觉说出来。看:女“达尔文”孙天骄表演的多么投入呀:
“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种翅膀小的昆虫的,怎么会在这个岛上就看不见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从语气到表情,天骄可以说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础上,老师悄悄过渡:“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在学习课文第三节时,我问:你觉得达尔文找到答案容易吗?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许多”“反复”“终于”,可是惠泽却把小手举得高高:“老师,我有补充!”他的小脸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我觉得‘捉’‘观察’‘比较’这些词语也能体现出他的不容易来。比如观察,他必须有一定的目的去看这些昆虫才叫观察……”很显然,他已经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了。“对呀,比较也要仔细专心的,不然是比不出来的”黄宏接着说
在这样的课堂探讨氛围中,我已经不再需要努力地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了,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的时候,他们应该都能体会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为科学家的精神所感动。
虽然在我的这个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还不够尽善尽美,但我正在努力朝着语文教学新课改的目标前进着。
《表情》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描述笑、哭、生气的表情,能较连贯的讲述高兴、伤心的不同情感体验。
2.使幼儿关注同伴的表情,体验别人的心情,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活动准备:
1.每一位幼儿一面小镜子。
2.笑脸、哭脸等的ppt。
3.底图若干(小朋友跌倒了、小朋友在唱歌、小朋友的玩具坏了)、画有哭、笑、生气表情的小脸卡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
1.观看ppt,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我们班小朋友的相册,你们想看吗?
2.出示笑的表情照片,引导幼儿讲述高兴的情绪体验。
教师:照片上是谁呀 ?他们的脸上怎么样,你在什么时候也会笑?引导幼儿较连惯的描述。如:我在做游戏时很高兴,就会笑。老师表扬我,我很高兴,就会笑起来……
3.教师小结:我们在高兴的时候,脸上会露出笑容。
那笑时我们的脸会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照镜子,观察笑时五官的变化。教师:笑的时候眼睛、嘴角都往上翘,很漂亮。(出示笑的脸谱)
4.出示哭的表情照片,引导幼儿讲述伤心的情绪体验。
教师:这是谁,她在干吗?你在什么时候会哭?你看见过谁哭过?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较连惯的描述。如:小朋友吵架了,受伤了,做错事情大人批评……
5.教师:看到别人哭,应该问问什么原因,想办法帮助,鼓励爱哭的'孩子要勇敢些。
引导幼儿照镜子,观察哭时五官的变化。哭的时候眼睛、嘴巴都往下掉,不好看。(出示哭的脸谱)
6.联系幼儿经验,迁移幼儿思维。
教师:笑、哭都是我们脸上的表情,那除了笑、哭以外,小朋友还会有什么表情?(出示生气的脸谱)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呢?(不高兴的时候)别人不高兴地时候应该怎么样?(不要打扰,让他安静一下,进行赔礼道慊,叫他忘记不高兴地事情等。)
二、讨论。
1.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喜欢笑的表情?引导幼儿了解心情开朗、高兴有助于身体健康,受人喜欢。鼓励内向的周晨浩要多微笑,活泼些。
2.师:那怎样让大家都笑起来?
3.激发幼儿同情和帮助别人的情感。如:每天开开心心的,和同伴友好相处,不破坏他人玩具,关心、帮助小朋友……
三、游戏
1.贴表情图:引导幼儿看图,分析事件,并贴出符合该事件的表情图。
2.教师:看看图上有谁?他怎么了?会有怎样的表情?
3.请小朋友找个相应表情的脸谱贴在图中,看谁最棒!(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
4.教师:我们要使自己和别人都高兴,那就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观察别人的表情,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学更多的本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