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 篇1
中班社会活动:东乡蛋茶
[教材简解]
在中国各个不同的地区、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的待客之道,这些传统的风俗通过一代代的传承和发扬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待客文化,本次活动以镇江东乡特有的待客之道——“蛋茶”为载体,让幼儿通过“尝蛋茶”“做蛋茶”“请客人用蛋茶”这些环节和过程,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家乡的民俗特点,感受东乡传统待客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和家乡的热爱。
[目标预设]
1.幼儿能够初步了解东乡蛋茶的历史来源、制作方法和饮食方法。
2.幼儿能够通过东乡蛋茶,学习待客之道,能有礼貌的招待客人。
[重点、难点]
1. 重点:幼儿能够通过东乡蛋茶,学习待客之道,能有礼貌的招待客人。
2. 难点:幼儿能够初步了解东乡蛋茶的饮食方法。
[设计理念]
东乡蛋茶是东乡人民特有的待客之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礼仪,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东乡本地人对东乡蛋茶这种传统民俗文化知道的人越来越少,《指南》中也指出:“要让幼儿能够说出自己家的地名,并且能够讲出家乡的一些故事,名胜古迹、特产等等。”因此,我选择了有特色的东乡蛋茶,从蛋茶入手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特有的待客之道,让文明礼仪这种良好的德行继续传承下去 。
[设计思路]
镇江的东乡有这样的习俗,用蛋作茶来招待客人。本次活动通过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再加上教师的讲诉让孩子们了解了东乡以蛋作茶的由来,吃蛋茶的讲究以及做蛋茶的方法等内容,让孩子们通过东乡蛋茶,学习待客之道,并能将这种具有东乡特色的待客之道传承下去。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找朋友”,介绍家乡,引出“东乡”的概念
1. 播放音乐《找朋友》,教师和幼儿伴随音乐做动作,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1)师:现在咱们一起跟着老师找朋友吧!
(2)师:你找到你的好朋友了么?你的好朋友是谁?
2、师幼互相介绍家乡,引出东乡的概念
(1)幼儿介绍家乡
师:咱们刚才都找了好朋友,你能向好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在哪里么?
(2)教师介绍家乡,帮助幼儿总结出东乡的概念。
师:老师也找到了好朋友——大一班的孩子们,老师现在也介绍一下家乡,老师的`家乡在镇江的东边,人们称它为东乡,东乡包括了大港、大路、姚桥、丁岗这四个镇。
三、认识蛋茶,了解东乡蛋茶的饮食讲究及由来
1.出示蛋茶,让幼儿通过闻、猜、看的方式来认识蛋茶。
(1)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东乡特有的一种茶来招待你们,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先闻一闻是什么味道?你猜猜看这茶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2)小结:小朋友们,这种茶叫做东乡蛋茶,在我们东乡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主人都会热情的用鸡蛋煮一碗蛋茶来招待客人。
2.“以蛋为茶”招待幼儿,了解东乡蛋茶的饮食讲究
(1)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这东乡蛋茶,你准备尝几个蛋?
(2)教师播放吃蛋茶的视频,帮助幼儿了解蛋茶的吃法
师:吃东乡蛋茶可是有讲究的,咱们一起去看看这东乡蛋茶的吃法?
师:这进门我们要怎么样?一开始要吃几个?然后再吃几个?
(3)师幼情景表演,品尝美味蛋茶
师:现在请一个小朋友作为尊贵的客人,邀请他到我家来做客,尝一尝这美味的东乡蛋茶。
3.讲诉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东乡蛋茶的由来
(1)为什么我们东乡会以蛋为茶,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六、观看视频,了解蛋茶制作方法,并尝试制作蛋茶
1. 观看制作东乡蛋茶的视屏,了解东乡蛋茶的制作方法
(1)师:你们想不想制作美味的东乡蛋茶?咱们一起去看看东乡蛋茶是怎么制作的?
2.引导幼儿制作不同味道和品种的蛋茶
(1)师:随着时代的变化,东乡蛋茶的味道和品种也越来越多,有白煮蛋的东乡蛋茶,还有茶鸡蛋的东乡蛋茶,于老师昨天在家还研究出了几种新品种!
a.添加枸杞做出的蛋茶
b.添加了红枣做出的蛋茶
c.添加了元宵做出的蛋茶
(2)你们想添加什么不同的食材,做出与众不同的东乡蛋茶呢?
3.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制作东乡蛋茶
七、赠送蛋茶给好朋友
1.教师带领幼儿将制作好的蛋茶送给来做客的好朋友们
在特别的日子里,比如结婚的时候、生孩子的时候、过节日的时候,我们东乡人也喜欢烧制东乡蛋茶给客人喝,尤其在人多的时候,我们会用白煮蛋来代替蛋茶,不过也表达了对客人的美好祝福,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请小朋友们将东乡蛋茶送给我们的好朋友吧,不过送蛋茶的时候要注意了,要双手碰好蛋,还要有礼貌的对客人说请慢用。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用途。
2.学习有序的整理书包。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书包,一个篮子。篮子内放有书、本子、口杯、雨伞、铅笔、橡皮、卷笔刀、文具盒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听音乐走进活动室,《上学歌》
二.基本部分一、谈话导入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一年级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你们都背来了自己心爱的小书包,真神气啊!我们就来说一说小书包吧。
(二)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小朋友,现在请把你的小书包轻轻地拿下来,仔细看一看你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书包呢?
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心爱的小书包,上面有漂亮的颜色和图案,还有两根被带,最重要的是小书包有许多曾层,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小书包的两侧还有两个小兜兜。
(三)、整理书包1.幼儿尝试整理小书包小书包到底应该怎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你们常用的东西在桌子上的篮子里。你认为这些东西放在书包的那一层合适呢?现在,试着把这些东西放进书包里。(幼儿试放) 老师巡回,好的、不好的拍入下来。
2.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是怎么整理书包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放的?
3.引导幼儿分析探讨整理书包的`最佳方法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的方法,但是,怎样放才能让我们拿东西的时拿起来更方便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样放的,仔细看,看看哪种放法最合适。
(录像)请幼儿评价:
提问:以上几个小朋友谁整理的方法更好呢?为什么?
小结:书包里面有佷多层,每一层都有用处。铅笔、 橡皮、 尺子、 放在文具盒里,文具盒 、 卷笔刀可以放在一起,放在最小层里;书和本子分别由小到大的顺序整齐叠放,平整地放进书包最大层;雨伞、口杯可以放在书包两侧的小兜兜里。
4.幼儿再次整理小书包我们根据刚才说的再来整理一次,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又整齐。
(幼儿整理)小结:这次比上一次整理得更快更好了,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我们一起给自己鼓励一下吧,耶,耶,我真棒。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整理书包的新本领,以后整理书包都要像现在这样分层分类整理,每一样东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知道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拿取更方便。
三.结束部分我们一起背起小书包唱首好听的歌吧!《上学歌》体会上学的自豪感。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前评析:
“幼儿晚上无休止的看少儿节目,睡觉睡得晚,早上起不来”这是一部分家长对教育孩子感到困难时对老师说的抱怨话,希望老师能配合教育。我发现《八点半睡觉》这个故事诙谐有趣,能作为教育活动的引线,通过故事,既能让幼儿明白早睡早起的道理,也能让幼儿顺势认识整点、半点,知道钟表有哪些分类,同时我准备教幼儿设计作息时间反馈表,通过家园配合,能有效的帮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为家长解决教育难题,我感觉这个活动很有教育价值。
幼儿已有经验和知识: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钟表。
教学重点:幼儿作息时间反馈表的运用及家园联系。
教学难点:认识整点、半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明白早睡早起的道理,通过自制作息时间反馈表,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2、幼儿能学会认识整点、半点。
3、加深对钟表分类的认识。
4、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力。
活动内容:故事《八点半睡觉》
活动准备:
1、活动的人物图片:小鳄鱼、大鳄鱼、大座钟。
2、实物教具:闹钟、手表、钟表盘。
3、(PPT)课件:认识整点、半点;各种闹钟、挂钟、座钟、手表、怀表的图片;设计作息时间反馈表的示范图。
4、幼儿操作材料:纸、笔活动课程实录:
(一)谈话活动了解幼儿作息时间师:小朋友,你们每天晚上几点睡觉,早晨几点起床?
(幼儿回答这个问题时,直接说八点、九点,说半截话,老师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果能具体说明是晚上还是早晨,是几点,是睡觉还是起床,说完整了我们大家就听得十分明白了。”后来小朋友就能完整连贯的回答这个问题。)(多数幼儿回答晚上八点、九点睡觉,早晨六点、六点半起床,有的.幼儿说晚上五点半睡觉,早上一点起床。可见有的幼儿有时间观念,有的幼儿没有时间观念。)老师总结:通过小朋友回答,可以知道:有些小朋友会看时间,而且能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而有些小朋友可能不太会看时间,没有注意自己睡觉、起床的时间,所以他说的时间不太切合实际。那到底应该几点睡觉?几点起床?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听了故事,以前没注意自己几点睡觉的孩子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二)老师讲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想象,并认知有关知识。
1、讲述第一节“开头 ……鳄鱼爸爸说:‘你要晚上八点半睡觉,早上六点起床。’”
提问:小鳄鱼不认识时间,你能帮小鳄鱼在钟表上找到八点半和六点吗?
请幼儿在课件钟表图片上寻找八点半和六点整。
(这是个难点,老师预想到幼儿没有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通过幼儿寻找,发现幼儿确实不认识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难点,老师利用实物钟表盘,用形象的语言演示讲解,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整合了科学领域内容,这个内容不可缺,既然要求晚上八点半睡,就一定要认识时间)认识整点:钟表盘上有两根针,这是长腿的分针,这是短腿的时针。他们同时站在12这个起跑线上,比赛赛跑。比赛开始,长腿分针跑得快,短腿时针跑得慢,当分针跑完一圈,又回到12时,时针才刚刚跑了一格,这时,它们虽然跑的距离不一样,但都用了一小时的时间,这时,时针指着1,分针指向12,这时,我们说一点整。(让幼儿自己认识一下2点整、6点整、12点整等)认识半点:分针跑到6时,时针跑了半格,他们都用了半个小时,因为他们刚刚经过12,所以是12点半。(试着让幼儿认识1点半、5点半、6点半、8点半等)师:现在你可以帮小鳄鱼找到8点半和6点了。
(有了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再请幼儿在课件图片上帮小鳄鱼寻找8点半、6点整,孩子就很容易找到。)2、讲述第二节“……小鳄鱼说:‘等你给我买来能看时间的东西,我就按时睡觉。’”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 篇4
一,社会活动《隐身水果》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上关于水果的主题。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各种各样的水果陆续上市,多姿多彩。我们看到水果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是观察外形特征的对象,手口一致点数和建构大小概念的材料;在吃水果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了如何剥水果,如何文明进食;在动手操作中,幼儿懂得了榨汁、做沙拉等多种加工方法;在游戏中,幼儿学习了瓜果与虫害的关系;在诵念儿歌中,幼儿区别了哪些是蔬菜类的瓜,哪些是水果类的瓜。在有趣、生活化的情景中获得的'经验是有生命力的。
在社会活动《隐身水果》中,我们通过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辨一辨、泡一泡、尝一尝等手段,使孩子在有趣的找水果的活动中,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又尝到了各种好喝的饮料,培养了孩子自己动手制作饮料的能力。
活动开始,教师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告诉孩子:今天有一些水果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接着让孩子找一找藏在活动室内的水果。激发了孩子的活动情趣。当孩子发现了各种果珍时,再通过让孩子去分别这些果珍的不同,来猜猜到底是什么水果藏在这些果珍里面。接着,再让孩子自己动手,泡制自己喜欢的果珍,在做做、吃吃的过程中,辨别藏在各种果珍中的水果到底是什么。
在这个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在活动完后,把多余的果珍放在活动区内,让孩子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再进一步去辨别,继续培养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观察、比较、记录的方法和能力。
二,小班社会教案:看朋友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都已有交朋友的意识了。他们和朋友分享食物、玩具,到朋友家做客等热乎得很,但是真正怎样做客的一些礼仪还不是很了解。因此,结合小班数活动内容“认识3以内的数”,预设了本活动,旨在让孩子在做客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3以内的数数活动,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体验去朋友家做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布置家的场景:物品按数量1、2、3一组分散放于三个柜中。1——3数字宝宝图片(粘于椅子上)
2、水果一篮
3、歌曲:看朋友、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带礼物去看朋友
交代:今天去看朋友,但要带什么礼物去呢?
模仿开汽车,边唱歌:看朋友,到数字宝宝家。
敲门,进去,和数字宝宝打招呼。
个别提问:你在和谁打招呼?
2、送礼物
(1)思考:应该怎么送礼物,数字宝宝才高兴?
要求:你送的水果个数要正好是数字宝宝表示的意思。
幼儿选择礼物给数宝宝
讨论:老师送的礼物对吗? 互相检查。
(2)参观数字宝宝的家。你觉得数字宝宝的家怎样?(东西摆放)有几个柜子?看看柜里的东西,你发现什么?
交换数字宝宝朋友,把水果放好。
3、回赠礼物
1. 2. 3数字中你还有哪个数字宝宝没打过招呼,带上数字宝宝去选它送给你的礼物。
个别介绍,互相检查。
4、听音游戏
听到几下声音,就请几宝宝出来。带着数宝宝跳一个快乐的“找朋友”舞。
5、和数字宝宝再见,开汽车回。
三,生活练习:擦椅子
活动目标:
1、认识椅子各部分的名称,能按顺序擦自己的小椅子。
2、知道要爱护小椅子,会轻拿轻放。
活动准备:干净与脏椅子各1张,水盆1只,抹布30块。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请幼儿用眼睛仔细看一看,两张椅子有什么不一样,说一说喜欢哪一张椅子。
2、动动小脑子,说说怎样让脏椅子变成干净的小椅子呢?老师在肯定幼儿正确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抹布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教师示范并用诗歌讲解洗抹的方法,如“先抹桌子面,再抹桌子背,横档抹一抹,最后抹椅腿”。抹好后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将两张椅子交换位置后问幼儿:“你喜欢哪一张小椅子?”(都喜欢)
3、操作练习:老师的两只手真能干,能叫脏椅子,小朋友不喜欢的椅子变成干净的,大家喜欢的椅子。小朋友,你们也有两只手,也让它们变能干好吗?那好,我们都来学习抹自己的小椅子,这里有抹布每人一块,抹好后将抹布丢进水盆里以后每天都这样,让小朋友边抹边念儿歌,老师巡回指导,对不同能力的孩子给予程适度指导,抹好后,请小朋友欣赏对自己抹过的椅子。
4、游戏:在音乐伴奏下练习轻拿轻放椅子,做椅子搭火车游戏。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 篇5
活动与指导:
1.导入活动。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们好!”
教师引导说:“小木偶在问你们好,你们应该说什么啊?”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大家一起说礼貌用语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见。”小朋友们主动和小木偶再见。
教师总结:与人见面要主动问好,分手的时候要主动说再见,这样才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场景游戏:
(1)“铃... ...”来电话了,
教师示范接电话:“喂,您好,... ...再见。”
(2)“铃... ....”来电话了。
教师引导说:“我现在请最有礼貌的孩子来接电话。”找几名表现好的幼儿来接电话。
(3)分组游戏:相互打电话
[关注点]幼儿是否能说使用礼貌用语“你好”“再见”
(4)特殊场景:“铛,铛。”另一名大班教师敲门。
a.教师说:"小朋友,你们好。”小朋友:“你好”
b.教师说:“我想请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吗?”征得幼儿同意。
c.教师走时,幼儿主动问好说:“老师再见。”
3.做客游戏:
(1)教师组织幼儿到中、大班逐一做客参观。
(2)活动中做有礼貌的孩子,主动向中班小朋友说:“你好”“再见”
[关注点]a.幼儿会主动运用礼貌用语。
b.是否积极参与交往。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 篇6
一、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被人捧着、护着,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缺乏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品质,属于他的东西从不需要分给别人,不属于他的东西父母长辈也会千方百计为他弄来。因此,许多孩子逐渐养成了“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的不利。
所以,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以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从幼儿喜欢的玩具入手,组织幼儿从家里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通过和同伴分享玩,让幼儿初步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逐渐减退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为形成健康个性打下基础,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活动领域:
社会活动
三、活动内容:
《淘气的小乌龟》
四、活动目标:
1、知道不经别人的允许,拿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
2、培养诚信的意识和品质。
五、活动重点:
知道不经别人的允许,拿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
六、活动难点:
培养诚信的意识和品质。
七、活动准备:
1、乌龟、鸭子、小熊各一个。(手偶)
2、一篮苹果、一辆玩具汽车。
3、幼儿带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
八、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叫《淘气的小乌龟》,小乌龟是怎样淘气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听故事,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倾听,然后提问。
教师:小乌龟看见玩具汽车和苹果的时候,它是怎样做的?
引导幼儿说出它把玩具汽车和苹果背在了自己的背上,想自己独占。
教师:小乌龟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小乌龟这样做不对,这样做会让主人找不到自己的东西,而且非常的不礼貌。
教师:它应该怎样做?
引导幼儿说出它应该征得主人的同意后才能拿东西。
教师小结:平时小朋友们要使用自己的物品,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这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且主人找不到自己的东西时会很着急,
如果你想用别人的东西,要向它的主人借。
3、情景表演。
(1)、在熟悉故事后,请幼儿上来扮演小动物,把故事完整的表演一遍。
(2)、请幼儿上台表演,当自己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么做?怎么说?
4、玩玩具。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玩具,向小伙伴说一说自己带来的什么玩具?怎么玩?
教师出示幼儿自己带来的玩具,让幼儿辨认,引导幼儿指认自己的玩具,避免拿错。
教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自己的玩具玩一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交换玩,但交换之前
先和玩具的主人商量,玩具主人同意后才能换。
让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明白,玩玩具时要玩自己的玩具,不能随便拿别人的玩具,如果喜欢
别人的玩具,可以和同伴交换玩或借着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