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朋友》教案

2025/11/1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朋友》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朋友》教案 篇1

《朋友》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朋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朋友》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数的加、减。

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民族娃娃的贴片教具,数字卡片(1、2、3、4),“+”、“—”、“=”符号卡片,算式卡(4以内的所有算式),《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游戏:碰球或对数。例:“对4”的游戏,老师报“3”,幼儿要报“1”,合起来是4。可采取两名幼儿进行挑战赛,看谁对的又快又正确。

2、学习4以内数的.加法。认识“+”、“=”。

(1)教师口报应用题师:幼儿园来了一个藏族小朋友,后来又来了两个维吾尔族小朋友,现在一共来了几位好朋友?(并出示教具)

(2)幼儿回答后,请幼儿说说是怎么样算出来的?(先来了1个,后来又来个2个,一共来了3个小朋友)。

教师出示卡片;1、2、3,提问: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并贴在与贴片教具相对应的地方)

(3)出示“+”和“=”符号卡片,并把其放在“1、2、3”数字中,形成算式:1+2=3。师:“+”就表示合在一起的意义,“=”就表示一共有多少,和在一起念1+2=3。我们用这个算式可以表示刚才的事情。

(4)幼儿学念算式。

(5)练习4以内其他加法算式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选择正确的算式表示

3、学习4以内数的减法。

(1)教师口报应用题师:花园里有4个小朋友在跳舞,走掉了2个小朋友,还剩下几个小朋友呢?

师:剩下2,这个数字式怎么得来的?

(2)出示“—”,认识并理解意义,形成减法算式。

师:“—”就表示去掉的意义,可以用来记录刚才的事情。例式:4—2=2,幼儿跟着读。

(4)练习4以内的其他减法算式。

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选择正确的减法算式表示。

4、幼儿操作练习,完成幼儿用书:添上正确的符号,形成算式。

活动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朋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教学重点:

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教学准备:

搜集要描写的和你喜爱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观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师:同学们,世界因为有了绿色的植物才变得生机勃勃,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地球将变得一片荒凉,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珍惜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爱护植物呢?要爱护它,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它,认识它,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怎样做才能爱护它,才不会做错事伤害它。如果我们把自己了解和认识的植物写成文章,让看了文章的人也了解和认识它们,那么,我们就为环保和绿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来写植物的文章。《我的植物朋友》,抓住题眼(植物)(朋友)相机板书

2、什么样的关系才称得上朋友?植物包括什么?(出示植物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富有激情的谈话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进而激发想了解植物的好奇心,再配以各种植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自己展示喜欢的植物记录卡

1、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了解的性状。

2、小组内介绍。

3、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预习环节的延续,在老师的要求下,课前从多角度观察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写作方法指导:

1、写好植物的形态

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与其它植物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自然界的植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不同于别的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能将植物写生动。】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一般来讲,写植物的顺序有两种:一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二是按生长顺序。

【设计意图:这样可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

(1)对比法例如: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喜爱的既不是花中牡丹,也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

(2)比喻法例如: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小的话筒,竖在枝头,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

(3)拟人法例如:《石榴》春天来了,石榴树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4)衬托法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温文尔雅,更没有玫瑰那样的馨香四溢。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5)远近结合法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例如:

近看:盛开的菊花真是漂亮,花朵极大,像个大绣球,淡黄色的花瓣,一丝一丝的,菊瓣弯曲带钩,中间金黄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

远看:

a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

b我家养了一盆吊兰。远看,她犹如一位眉清目秀、亭亭玉立的少女,尽显自己的风采。

【设计意图: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植物,可使植物更形象、生动,语言更加鲜明活泼。】

5、要有联想地抒发感情

写植物可进行联想,抒发一些个人感受。如写梅花不怕风雪的特点时,可联想到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写白杨的挺拔高大,可联想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但是联想不能超越客观实际,抒情不要无病呻吟。另外,注重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办法,是描写植物的秘方。

【设计意图:将描写植物和个人感受相结合,可以在原来基础上使文章得到升华。】

四、尝试写作

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板书设计:

我的植物朋友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对比法比喻法拟人法

《朋友》教案 篇4

一、文本解读

《朋友》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板块中的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故事。小故事内容浅显,通过两个在森林里玩耍的朋友,在遇到一只来势汹汹的熊,危急时刻,其中一个人撇下同伴独自求生了,另一个人死里逃生,终于知道了朋友的真正内涵。文章短小精悍,条理清晰,寓意深刻。逃跑的人从树上下来时,竟然不顾伙伴刚刚历险所受到的惊吓,还有心情“笑眯眯”地开玩笑:“喂,熊跟你咬耳朵说了些什么呀?”可见他对朋友的安危一点不关心。朋友的回答也很巧妙,借熊之口揭露了同伴的劣行:“在危急的时候,那些撇下伙伴儿逃跑的,都不是好朋友。”,在如此精致的笔墨中,作者仍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与品德,实在是耐人回味。

二、教学价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钻进去”潜心品读文本,又要“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课文的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从教与学的全角度入手,把握教材!那么,本课教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则小故事,一幅插图,一张识字表和写字表,还有4道课后练习题。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本课尤为突出,课后练习4道题中有3道与识字内容有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文章语句的重点有两处:一处是第一段中的第二句话:“其中一个连忙逃跑,爬到树上躲起来;还有一个来不及跑了,只好躺在地上装死。”语句虽短,但却使两个人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在危急关头只顾自己,一个身处险境无路可走,让读者们产生无尽的联想,心灵随故事情节而波澜起伏。两个副词的运用妙不可言,值得品味:“连忙”,上树的人用最快的速度向读者们展示了自己有多么自私,完全不顾及朋友的安危;“只好”一词让我们感到装死的人有多们无奈,这没有办法的办法能否让他逃过一劫,他的'命运牵动着读者的心。另一处是课文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的对话,如前文所述,揭示了本文的中心,耐人寻味。

三、地位作用

本篇课文是全册教材第8板块的最后一篇,从反面再次阐述了伙伴之间要互帮互助的道理。学习本篇课文,要在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读懂课文的大概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在危急的时候,那些撇下伙伴儿逃跑的,都不是好朋友。”的道理的同时,作为本组课文的收尾,要担负起总结全组教材主题思想的责任,文章虽小,但意义非凡。课后练习“说一说”提示学生:“我想对好朋友说……”目的就是要学生在弄懂本组课文的中心之后发表个人的看法,具有总结全组的作用,不能只围绕这一课主题来谈。

四、教学目标

鉴于本课重要的教育价值与地位,根据个人解读教材的情况,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会写本课的6个字,做到工整、间架结构合理;学习一个部首“王子旁”,掌握“走”字的笔顺。

2.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知道“连忙、只好、笑眯眯、危急”等词语的意思;能区分“在、是”等词语的用法。

3.喜欢读课文,能准确表现人物对话的语气。

4.能读懂课文的内容,明白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越是在危难之时越要挺身而出,进而对“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五、方法策略

1.顺序阅读,感悟主题。

由于本课的生字不难认识,对阅读的影响不大,所以,本课教学可以先阅读,后进行生字的比较、拓展和运用的集中训练。这篇小故事是一则寓理故事,有事情的前因后果,又因为它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还肩负着总结板块主题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时可采用顺序阅读,在阅读中再次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感悟本板块的主题“伙伴间应怎样相处”。

(1)从题入手,抓住中心

从本组课文的中心话题导入,再次引发学生关注“朋友”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并在板书文题的时候,注意复习这两个汉字。

(2)理清文脉,了解内容

在学生通读几遍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知道谁对谁错。

(3)体会重点,品词析句

围绕主题思考:

当“有一只熊向他们冲过来”的时候,两个朋友各是怎么做的?

熊走之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说了些什么?

抓住“连忙、只好”体会两个人的不同处境;抓住“笑眯眯”体会逃跑的人对朋友的生死漠不关心;抓住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文章的中心。

(4)拓展延伸,板块总结

借助课后“说一说”,总结对“朋友”这一话题的全部认识。

2.分类识字、有的放矢

本课生字基本上是常用字,与文本结合又不是很紧密,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分类识字的方法便于突出识字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完成识字任务。可先将生字分类如下:

易会字:住、说,不做重点;

字义重点:笑、告,要通过组词、扩词、字理识字等方法明确含义;

字形重点:在、玩、的、是、走、么,要逐一指导间架结构,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写字,要注意“走”字的笔顺;

字音重点:呀,要带出“了、吧、的、么”,通过填空一类的练习了解它们读音上的特殊性,集中感受读音特点;都是多音字,但在本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教学;

运用的重点:在、是、的,要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怎样运用。可通过完成课后“选字填空”来落实。

《朋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影子的特点,知道影子是与实物外形一样的。

2、学习从上到下、从整体到细小的局部进行细致观察、比较观察,在此基础上判断并找出实物的影子。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卡(操作卡上的内容难度具有递进性),笔一支;

3、教师的教学范图两大张,分别张贴于黑板两面,纸棒子一根,两只具有细微区别的毛绒熊玩具,红笔或粉笔一支;

4、影子知识的准备。

教学过程

1、语言激趣导入,引出影子朋友。

师:小朋友,我很想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愿意!)和你们做朋友真高兴!今天我还带来我的一个好朋友。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师稍作左盼右顾寻找状。)1、2、3我的好朋友请出来!(此时,投影光亮,师站在光下摆出个美丽姿态,墙上立刻呈现影子造型。)我的好朋友是谁呢?(你的影子。)对喽!我的好朋友就是我的影子(如图1)。

2、玩一玩,说一说,感知影子与实物的'关系。

(1)在玩中感知实物外形不同,影子也不同。

师:谁愿意上来请出自己的影子朋友?(一次请四位幼儿上来,反复两次。)幼儿上来后,师念儿歌:1、2、3,影子朋友请出来!(当念到“请出来时”,打开投影灯光,墙上出现幼儿的影子。)

师:这是谁的影子朋友?你们怎么知道的?

幼:因为那个影子和他是一样的……交换玩一次后

师总结:原来影子朋友的形状和小朋友的样子是一样的;小朋友样子不同,影子朋友也就不一样(如图2)。

(2)在玩中观察影子的细微变化。

师:谁来了?(两只小熊。)仔细找一找!黄熊的影子朋友在哪里?白熊的影子朋友在哪里?你们怎么知道的?

幼:黄熊大一点点,白熊小一点点;黄熊头上有一朵小花,白熊没花;白熊拿了一只小杯子,黄熊没拿杯子……

师: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我们找影子朋友的时候,可以先看看它们的整体形状,然后再从上到下看一看它们身上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这样你就可以找出谁是谁的影子朋友了(如图3)。

3、运用观察方法,共同寻找影子朋友。

(1)师:小朋友,有只小狐狸找不到它的影子朋友,真着急!想请小朋友来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你们看!(出现一只小狐狸和许多与其相似的影子。)请小朋友来仔细观察。

(2)稍等片刻后:“谁是小狐狸的影子朋友?”

师指着幼儿一致不同意的影子说:为什么它不是?(形状不一样:前腿往后……)并将此影子拿到旁边。

师指着幼儿一致认同的两个影子(略有差异),说:“小朋友说这个是它的影子朋友,这个也是它的影子朋友,那让我们先比较一下这两个影子(分别将两个影子放在小狐狸的下面以便幼儿比较观察),先来看一看它(指着不是的那个)是不是小狐狸的影子朋友?比较比较看,从头到尾仔细看。(幼儿说“不是”后)问:为什么不是小狐狸的朋友?

师:哦!小狐狸有长长胡须,而这个影子没有,所以不是它的朋友。那小狐狸的影子朋友就是谁呢?(幼儿齐指。)对,这才是它的影子朋友。(师用笔圈出来。)师:原来这两个影子只有胡须一点点不一样,还真难发现。看来我们观察时可要仔细(如图4)。

4、运用观察方法,幼儿独立操作思考。

(1)师:小朋友帮助了小狐狸,小狐狸真高兴!可是,这里还有很多东西也找不到它的影子朋友,也想请小朋友帮忙呢,你们愿意吗?(愿意。)

(2)提出操作要求。

师:你们看!是谁找不到影子朋友?(自行车、小蚂蚁、葫芦娃、小老鼠。)在找影子朋友前,老师提一个要求:请小朋友观察时要从上到下认真地看,还要一个一个比较地看,保持安静,自己想,这样才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朋友。找出它们的影子朋友后,用笔把影子朋友圈出来。别找锗哦!不然它们可不高兴呢!现在拿出你的操作卡开始吧!

《朋友》教案 篇6

活动设计:

现代的孩子个个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不懂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结合大班整合活动课程《到处都有好朋友》,让幼儿了解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特殊人群——盲人。真正感受盲人的生活、学习,感受盲人克服困难的精神,学会关心、帮助他们,从而让孩子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光明,从小保护视力。

活动目标:

1、观看课件,感受盲书、盲道,了解盲人生活。

2、感受盲人克服困难的精神。

3、知道10月15日是世界盲人节,学会关心、帮助盲人。

活动准备:

1、盲道、盲书、盲杖……

2、课件、图片、投影设备;

3、《让世界充满爱》音乐。

活动过程:

一、知道眼睛对我们很重要。

1、谜语(眼睛)

两间房子一样大,上下都把窗帘挂。

房里能容千万人,就是不容一粒沙。

2、通过游戏,了解眼睛的重要性。

(1)画嘴巴(一个幼儿不戴眼罩,一个幼儿不戴眼罩)

(2)找座位(全体幼儿戴上眼罩)

3、全体幼儿朗诵诗歌——《明亮的眼睛》

二、了解并感受盲人的生活,学会关心,帮助他们。

1、提问:“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他们是谁?”

2、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和盲人有什么不同?

3、知道10月15日是世界盲人节。

4、请幼儿观看课件,了解盲人的'生活。(观看盲童的学习、生活过程;观看《幸福时光》的片段)。

5、提问:“你们知道盲人是怎么看书的吗?”

6、部分幼儿戴上眼罩,感受盲书与普通书的不同之处。

7、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帮助盲人安全的在道路上行走。”

8、部分幼儿戴上眼罩,感受盲道与普通道路的不同,知道盲道的作用。

9、让幼儿观察样板币,知道人民币上有盲点。

10、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的如何去关心、帮助盲人。

11、请幼儿为盲人挑选礼物。

12、欣赏《二泉映月》,观看课件《盲人按摩》,感受盲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13、教育幼儿奉献一片爱心,学会关心、帮助盲人。

三、播放音乐。

播放《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张贴的图片。(图片内容:盲人从事的各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