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绝句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绝句教学反思 篇1
绝句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绝句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绝句教学反思 篇2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春天的写景古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让我们遐想无限,此番美景,令人向往。何不以此美景入题,于是我改诗歌既定的教学模式: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诵诗文,为“读背、颂写”。
一、读背以欣赏“老师作画”入题:
1、观景抓物(黄鹂、白鹭、积雪、航船)
2、看景说画(解说诗意)
3、赏景品诗(反复诵读)
4、照景试背(引导比赛)
二、颂写以培育“书法作品”入题:
1、感知
(欣赏此诗毛笔书法,感受美。重点字、易错字的分析。)
2、鼓励
(默写此诗,带着从毛笔书法中感受到的美,认真书写,使之更美)
3、加油(古诗纠错,认真练字,努力加油!)
三、作业设计
1、将这首描景美诗背给父母听。
2、准备绘画用品。(下午的美术课,将此美景画一画,并题上诗。)
此课的设计不仅进一步教育了孩子们背诵要有方法,练字要学名家,而且与美术课完成整合,将古诗、书法、绘画融于一体,一举三得,一切美好的设想都在实践后发现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1、对作者和课题以及诗的写作背景应作适当的介绍,或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2、对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学生们通过看图、朗读、想象、理解较为透彻,但对古诗本身的对仗美、音韵美等的感知对学生引导不够。
3、在书法指导上,如果能从书法视频中观看名家书写时的起笔、顿笔、收笔,将更能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每每讲古诗,总是觉得一节课40分钟太短了,孩子们意犹未尽,我也是意犹难平,这些感受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绝句教学反思 篇3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始终以读和图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图中感受。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以投影诗中插图入手,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我利用图层关系,将课题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生字“庐”和“瀑”进行重点学习,以此来实现第一个目标。在“学文“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教学:其一,自主读文;其二,进行朗读指导;其三,进行会认字学习指导和古诗配画学习;其四,指导背诵。从目标上看,四个目标都已经达成,而且利用课文插图和课件,很好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从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体现。图文结合,激发了学生朗读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另外,利用田字格,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生字送回家,从而来指导学生的书写,这既让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又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同时,这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策略,为师生搭起了一个交互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授《绝句》伊始,我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根据图来出示古诗,让同学们在图文并茂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以图来辅助理解“千秋雪”、“含”、“万里船”等词,效果良好。这样的教学也能很好地实现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然后再利用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背诵课文。总之这一节课的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而且各知识点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另外,我还利用现实环境帮同学们理解古诗“窗含西岭千秋雪”。我让同学们将教室的窗户当作一张白纸,然后看窗外的'景色。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了“含”的意思。
总之,这一节课更让我明白,低年段不要过分注重课文字词的理解,而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去理解,老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作引导。这一节课也让我明白了,要利用好现实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出文本,利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领悟。
绝句教学反思 篇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如此……
1.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在本节语文课中有幸抓住文章体裁的特点,对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古诗的教学本课采用了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步进行教学,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相信在今后我们的班本课程“我和唐诗握握手”的开展过程中也会对学生有所启迪。
2.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总是想把自己知道的都传授给学生,殊不知是一种错误,低年级段的课就是教给孩子们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积累)练习说话(写话),而本节课在识字写字部分的笔墨还是稍微淡了些,观察,范写,临摹书写,评价这些环节应该再去扎实。拓展部分出现的《望岳》这首诗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难度太大了,不太适合。因此在今后课程的知识拓展部分还应多加斟酌。
3.技到用时方恨少。
诗的朗读缺少了韵味,因此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对于诗歌的朗诵可以下载相应的音频,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写字的.基本功不够硬尤其是在田字格中的书写,大小,占位,压线笔等,处处有讲究,笔笔皆学问。对于文本还不够较真,对于诗中个别字词的讲解有含糊之处,丰富自己,教学相长的任务迫在眉捷。
4.自主学习需指导
对于低年级的自主学习采用同桌为一小组为宜,由于其能力有限,主要开展识字,读文,背诵等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建设还需要平时多加指导。教给他们交流合作的方法。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
除此之外,对于古诗写作背景的讲解可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这对于学生明诗意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古诗作者只需了解朝代即可。学生的写字姿势以及握笔姿势一定要反复重点强调。
唯有学习方宁静,最是反思能致远。愿我在这教学之路上不断的求索。
绝句教学反思 篇5
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个特殊的课题,对于喜欢古诗的我,在讲课时当然偏爱讲古诗。一是因为古诗篇幅短小,记忆力日渐衰退的我容易记忆,二是因为古诗短短几句话蕴涵着多少情,贮藏着多少景,让我们遐想无限,心向往之。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仅仅从诗引出的故事就足令人惊叹、兴奋。更不用说诗人满怀的喜怒哀乐和诗句满行的柔情美景了。
在讲《绝句》之时,我除了用既定的教学模式1.知诗人2.解诗题3.明诗意4.悟诗情5.诵诗文,五个步骤外又加上延诗趣。我认为低段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孩子们喜欢古诗,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古诗世界,在潜移默化中领略古诗的灿烂光辉。所以我自做主张在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中又添加了“延诗趣”一环。杜甫在写《绝句》一诗时心情是如此阳光灿烂,幸福洋溢。虽然住在物质条件极差的草堂里却依然能用眼看到美,用心感受到美,并用语言文字表达着对美的感悟,对美的热爱,对美的追求。而从这四句,仅仅28个字中衍生出的思绪、情感、故事、趣闻给了唐朝以后的人们多少快乐。尤其想我这样喜欢唐诗,“附庸风雅”之人所得的`快乐更是无与伦比:或喜上眉梢,或吟吟有韵,或手舞足蹈,或梦入诗境。真可谓“小疯”。
每每讲古诗,总是觉得一节课40分钟太短了,孩子们会在意犹未尽的遗憾中等待下一节语文课,在等待中心不在焉地上别的课,在等待中消磨了上节语文课的热情。再上语文课时,那热情如何再次培养?等培养起来了,已经又该静心写字了。
遵照榆次区教育局教研室的“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要素。我对自己所讲的这一课进行深刻反思:
首先“激情导课”
两分钟的时间,因为用自己的学生,所以简单的“上课、起立”“师生问好”,在形式上、注意力上、态度上提醒了这节课已经开始。先是对唐诗历史的三句话简要概括,紧接着列举了我们已经接触过的山西的诗人:卢纶、王勃、王维、王之涣、王翰,并且与学生一问一答。让学生因此而为山西骄傲,为自己是山西人而自豪。此时我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便有了情感的交流。我真诚地回应着学生,热情的地期待着学生出色的表现,充分相信我们会一起上好这一课。
针对“激情导课”的效果预期,我的导课并没有提出学习的课题,也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只在我的心中有效果的预期。此时,我认为语文如此灵动美丽的课,如此深沉厚重的课,实在难以用一个框子框住。只要老师的心中有了效果的预期,一步一步与学生共同完成即可。在讲课时如何显现呢?这一个小的“三步”应该在说课时,反思时体现,在课堂上老师心中有底就完全可以了。
第二步是“民主导学”
1情景导学,
2.学法导学,
3.问题导学。回顾整堂课,情景导学的模式在介绍杜甫的写诗背景时,与老师共同板书时曾经体现。而学法导学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查资料,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
2.资源共享,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
3.会作笔记,把老师的比自己的;
4.积极展示,把自己的奉献给大家。
而问题导学,我为孩子们设计了哪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呢?
1.找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2.诗圣杜甫每一句诗中用一个动词,使诗中描写的景物形成了美丽灵动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显现在我们面前,如果你找到就把它圈住。
3.你体会到诗圣杜甫想借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第三步是“检测导结”
包括“目标的检测”,“检测方式”,“检测效果”三项。在这堂课中体现的环节应该是“诵诗文”,把古诗朗读给听课老师听并请听课老师评价,以及“杜甫诗宴”的四道菜的菜名应该是什么?这样“延诗趣”的两个环节。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古诗教学的模式已经嵌入了“三步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要素。只是我们的实践能力远远要高于理论能力,所以要想成功,必须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会做,更要会说!
绝句教学反思 篇6
1、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抓住杜甫诗中“一动一静”的描写,读出忙碌与安逸,感受春之生机与和谐。
3、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4、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
5、吟诵调即是读中的.一种休息,也是对这种古老形式的一些了解。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