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2025/11/1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⑴ 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⑵ 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⑴ 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⑵ 给课文标段号。

⑶ 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⑷ 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⑴ 读课文1遍。

⑵ 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⑶ 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⑴ 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⑵ 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3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2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和难点

1、认识并书写生字。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机(带)

四、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感悟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听录音机,数数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看第一张幻灯片,说说水缸在假山的什么位置?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正当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①展开想象: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

②看第二张幻灯片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体会小伙伴着急的`心情。

③用急切的语气练习朗读。

过渡:在这危险的情况下,司马光是怎样做的?请默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②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小孩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③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他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看第三张幻灯片。

②全班试着做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③小组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5、学习第四张幻灯片,并指导朗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20司马光—机智、勇敢

砸缸

救→小朋友

资料提供者:小林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 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 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 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 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 借助拼音。

⑵ 问别人。

⑶ 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 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 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 ,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一、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二、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三、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教学难点 从司马光救友的故事中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简单介绍文言文的知识。板书课题 29.古文两篇

板书“司马光救友”,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一、准确、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背诵课文。

第一关:朗读课文关

闯关提示: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分钟可以吗?)

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后学生读书,相互评价,老师相机指导。

二、语速适中,停顿恰当。(2分钟)

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老师范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生齐读。

第二关:理解文意关

闯关宝典:

一、先自己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5分钟可以吗?)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按要求,先怎么,然后怎么,注意组长的作用。 对刚才的学习你还有疑问吗?交流,生问生答,教师相机点拨。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生回答,生板书。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遍古文,提醒注意根据故事的情节,选择恰当的语气、语速。教师再次相机指导朗读。

二、展开想象,在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注意加上动作和表

情。(3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讲一讲。)

提醒不要受书上的文字限制。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急中生智)

第三关:背诵课文关

过关要求:

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提示:可以自由背,同桌比赛背,小组合作背等)

(4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指名背诵,齐诵。

表扬学生,送一首儿歌《司马光砸缸》给他们。

出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一、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二、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一句话。

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四、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小结:

同学们,文言文的学习一点也不难,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任务了。 今后大家可以自由的去遨游文言文的'海洋,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中国传统文化美丽的浪花。

课堂检测

1、按原文填空。

光生七岁, ,一儿登瓮, ,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2、司马光小时候遇事 、 、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在事态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用成语 ( )来概括。

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这篇古文。

二、任选一个完成:

(一)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写成4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

(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或长辈听,然后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9.古文两篇

司马光救友

元 《宋史》

起因:与群儿戏于庭

经过: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附】《司马光救友》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方法探索古代有司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说司马光聪明在何处呢?就在于他的思维方法独特,即紧紧抓住了使水离开人这个问题的中心,用石头破缸。

如果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采取这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恰当路径,或许会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本质就逐步缩小,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将是很有效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学本课还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分组讨论。你认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二、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可以用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跑去喊大人;有的说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这些学生的汇报都是常用的办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马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迅速用石头砸缸。)

三、这些办法中,你认为谁的办法最好?同学们一致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最好。这样同学们对司马光机智聪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