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2025/11/1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教学准备: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教学过程:

一、引出数字“0”

1、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5)

2、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讨论

1、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0”的作用真,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复习0-10的排序。

2、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

四、游戏“找朋友”

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谁小,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孩子们经常会对老师或同伴说:我发现养殖角里的小房子是三角形的,我们吃的桔子是圆形的,我们教师的门是长方形的,为了使孩子进一步对图形有所了解,激发兴趣,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说、看、寻找,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环境,加深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

2、步培养幼儿分析、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图形。

2、室内墙饰增添几何图行拼成的作品。

3、图片一副,小动物卡片。

4、音乐磁带《郊游》、《划船》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太阳公公咪咪笑,花儿草儿弯弯腰,今天天气真正好,小动物出来玩了?

(2)师:有那些小动物要到公园去玩耍?(依次出示小兔、小鸭、小猫)它们还带了许多好吃的点心,请家仔细看看有什么形状的点心?(互相讲,个别讲)(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它们放好了点心背好了小包出发了!放歌曲《郊游》

(3)钻近几何图形门

a师:看公园的门多神气!这些门的形状棒吗?有什么形状的门?

b“小动物们造了自己喜欢的门进了公园。”

提问:小动物分别是从什么形状的门进了公园。

9、中班数学礁有趣的扑克

一、抽“乌龟”

目的:能够给数字熟练地配对。

玩法:两人以上参加玩牌游戏。先将扑克牌随意抽取一张盖住当“乌龟”,并把牌逐一分给参与者;然后各人整理好自己手上的牌,两张小相同的对子,抽出放在一边;再朝顺时针方向轮流将邻座中的牌抽取一张,若这张牌能与自己手中的牌结合对子,就放在一边,不能成对则插入自己的牌中;直至剩下最后一张牌,将“乌龟”亮出,与“乌龟”成对的,即是输者。

一、比小

目的':对13以内的数字能够熟练地比出小。

玩法:将一副扑克牌放在桌子中间,参加游戏的幼儿各摸一张牌,然后比一比谁的牌面,小牌归牌所有,遇到小相同的牌为公有,即不归个人所有。复进行,直至扑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较谁得到的牌多,多者为胜。

三、“吃”牌

目的: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玩法:两人参加游戏,先协商决定玩加法还是减法,然后各摸相等数量的牌进行游戏。游戏时两人同时各出一张牌,谁先算对两对牌相加或相减后的得数,谁就将对方的牌“吃掉“;若两人都算不出来或同时算对,就一起将牌放在一边。手中的牌全部算完后,比比谁“吃”的牌多,谁就为胜。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篇3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喜欢看童话书,喜欢听故事,却对数字和计数活动没有兴趣,这里我们就给家长介绍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贪吃虫。

在这个游戏中,我们为孩子设计了一群贪吃的毛毛虫,通过孩子对每只毛毛虫身体里所吃食物数量多少的判断,帮助孩子理解“多余”、“少于”和“一样多”的含义,并对7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进行正确的判断,为孩子日后进行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游戏一谁吃得多

游戏准备:和孩子一起将图1中的12只毛毛虫沿虚线逐一剪下。

游戏玩法

1.找出所吃食物数量多的毛毛虫。

家长随意指定一只图2中的毛毛虫,让孩子在已剪下的卡片中找出比这只毛毛虫吃的食物数量多的毛毛虫卡片。

指导语

一群刚刚吃饱的毛毛虫聚到了一起。

一只毛毛虫爬了出来,说:“我的食量最大,我是最能吃的,你们谁都比不过我。

”其他毛毛虫都不服气,大家提议比比看。

于是这只毛毛虫说:“谁比我吃得多,请你们站出来。

”这只毛毛虫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先在你的小卡片中找出说话的这只毛毛虫,然后再找出比它吃的食物数量多的其他的毛毛虫,摆在它的下面。

2.找出所吃食物数量少的毛毛虫。

家长随意指定一只图2中的毛毛虫,让孩子在已剪下的卡片中找出比这只毛毛虫吃的食物数量少的毛毛虫卡片。

指导语

这时又有一只毛毛虫说:“谁比我吃得少呢?请你们站出来。

”同样先在你的小卡片中,找出说话的这只毛毛虫,然后再找出比它吃的食物数量少的其他的毛毛虫,摆放在它的下面。

3.找出所吃食物数量一样多的毛毛虫。

家长随意指定一只图2中的毛毛虫,让孩子在已剪下的卡片中找出和这只毛毛虫吃的食物数量一样多的毛毛虫卡片。

指导语

一只毛毛虫说:“谁吃的和我一样多呢?快站出来吧。

”在你的小卡片中,找出说话的这只毛毛虫,然后再找出和它吃的食物数量一样多的其他的毛毛虫,摆在它的下面。

温馨提示

此部分游戏家长可与孩子重复进行,让孩子对7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进行熟练的判断。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一次找到所有的答案,不要急于提示孩子,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自己去发现。

游戏二谁最贪吃

游戏准备:将图1中的4张大嘴巴卡片沿虚线剪下。

游戏玩法

1.孩子逐个点数图3中每一对黄毛毛虫和绿毛毛虫所吃食物的数量,判断哪个虫子吃得多,就把大嘴巴卡片摆放在两张卡片中间,并且大嘴巴朝向数量多的.一方。

指导语

毛毛虫们学会了一种判断谁贪吃的新方法,就是一个一个地数一数,谁吃的食物数量多,就是谁最贪吃,大嘴巴口就要朝着它放。

你想知道吃同样食物的两只毛毛虫谁更贪吃吗?现在请你来当裁判,谁吃得多,就把大嘴巴口朝向它摆放吧。

温馨提示

这部分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判断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并用嘴巴卡片表示出来。

在这个环节中,引用“大嘴巴”卡片的目的是让孩子利用这种有特定意义的符号,将判断两组物体多少的结果表示出来,相当于数学中的“大于”和“小于”符号。

2.让孩子逐一找到图4中每一组的毛毛虫卡片和嘴巴卡片,并照样摆好,然后根据图中给出的数量关系找出相符合的所有毛毛虫卡片。

指导语:想一想问号处放哪几张毛毛虫卡片合适呢?

温馨提示

在玩法1中,让孩子判断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并用大嘴巴卡片表示出哪个最多。

而玩法2的操作形式正好相反,先给定嘴巴卡片的方向和一张毛毛虫卡片,让孩子找出符合这种关系的所有毛毛虫卡片,孩子操作的时候需要转换思维方式,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要求,让孩子找出一张或所有符合条件的毛毛虫卡片。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不要求他们认识规范的“>”、“<”符号,只要求孩子能理解“大嘴巴”卡片所表示的特定含义即可,即谁吃的数量多,张大的嘴巴就朝向谁的一边;并引导孩子通过游戏感受复杂的数量关系,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具:

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若干,纸做的小鸟一只),

幼儿学具:

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起兴趣

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图形宝宝,这些图形宝宝可真有趣,它们会变魔术,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宝宝呢。

二、复习巩固几何图形

1、教师从小箱子摸出圆形,请幼儿猜猜圆形会变成什么?有几个?

2、请两位幼儿上来从小箱子里分别摸出正方形、三角形,并猜猜分别会变成什么?

3、教师出示小鸟,请幼儿说说这只小鸟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

三、游戏“图形变变变”

1、请你们来试试用两个三角形宝宝能拼成什么图形?(教师观察幼儿拼的.结果,并在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

2、我们来比赛,用四个三角形宝宝拼一个正方形,看谁拼得最快。

四、幼儿操作活动

请你们用小筐里的几何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旁边要有树,比比谁设计的小房子最漂亮。

五、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设计的房子用了哪些图形?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0”在自然数的概念是“没有”。

2、联系生活,让幼儿认识“0”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蒙氏教具:纺锤棒箱、纺锤棒。

2、数字卡片;0-4各一个,豆子与数字的量相等。

3、生活中与“0”有关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介绍自己

T:嘿嘿,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C:嘿嘿,你好,我叫XXX,我叫XXX。

二、认识“0”的意义。

1、认识纺锤棒与纺锤棒箱。

2、老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认识0表示没有。

3、教师小结:0表示没有。

三、游戏:0的游戏

1、抓豆子

玩法:请5名幼儿分别拿数字0-4,然后拿对应的豆子,拿到0的幼儿不拿豆子。

2、看谁听的准玩法:老师任意说:小朋友跳X下,幼儿跳相应的次数,跳错的`取消游戏资格。

四、联系生活,让幼儿知道0的重要作用。

1、比较数字0、1、10,知道0不可以缺少。

2、认识紧急求救电话110、120,服务热线1001,知道0也不可以省略。

3、幼儿讲一讲,在哪儿还见过0。

4、请幼儿寻找生活中一些物品上的0,并知道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0。

教案评语:

在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中,“0”的教学常常被忽视,而在蒙氏教学中,“0”的教育格外重视。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蒙氏教具的操作和游戏方法,让幼儿认识“0”,了解“0”的意义以及“0”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对“0”的认识一定会提升一个高度!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练习10以内各数的数数、认数,理解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学习接数、默数。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地上用泡沫板拼成的简易飞行棋地图,大正方体做成的骰子一颗,数卡、小旗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信封、铅笔;“盖印章”作业单、印章;“连线”作业单;曲别针串成的链子、空白小卡片。

3、游戏材料:骰子若干,用硬纸板自制方形棋盘和小学具“棋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起兴趣:

今天我们用数学上的本领,玩几个大家喜欢的游戏,好不好?

二、游戏“替换”。

1、观察地上泡沫板的不同,寻找没图案的、连续六块排列着的泡沫板。

2、听教师的拍手声(视幼儿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班级人数的平均值灵活决定),幼儿几人一组自由结伴,分别站成一横排。请每组幼儿从左往右由1至几报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数号。

3、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

4、幼儿游戏:老师出示一张数卡,上面是几,该数号的幼儿等会儿报数时就不能报出该数,要以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数序不变,答对组优先入座。如:老师出示数卡“3”,该组幼儿就一个一个从1往下报,第3个幼儿就不能报“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饭等)代替,接下去幼儿则继续往下报出“4”、“5”。

3、游戏进行,幼儿依游戏情况分组入座呈弧形状。

三、游戏“快乐电报”。

1、告诉幼儿游戏名称,示范游戏玩法,提问:要将你们分成红绿两队进行比赛,该怎么分?怎样分最快最公正?

2、统一分组比赛的方法:将中间两名幼儿作为第一讯息员。教师作为发报员分别在他们的手心点几下(发电报),请他们默数并按此数量分别传给左边或右边的幼儿,如此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两个头上的幼儿向“发报员”反馈收到的电报讯息,比比红绿两队哪队传得又对又快。

四、游戏“走飞行棋”。

1、请幼儿观察地上的'“飞行棋”图,提问:这象什么?可以怎么玩?我们这

么多人怎样玩最合适?最有趣?

2、统一玩法:分组比赛,按猜拳的结果决定两位幼儿掷骰子,另两位幼儿分别按同组伙伴掷出的骰子上的点子数往前走几步。如果刚好走到绿色数字几的路牌,则继续往前走几步;走到红色数字几的路牌,则往后退几步。

3、“红绿对抗赛”: 每队每次各推荐两名幼儿贴上统一的红色(或绿色)的棋子标记合作参加比赛。老师做裁判,其余幼儿做本队的拉拉队员,比比哪队先到达终点。

五、操作活动:

1、数锁链,做点卡(实物层次):按锁链的曲别针数,制作相应点卡并别在这条锁链的最后一个曲别针上。

2、连线(替代物层次):相同数量的图案连线。

3、盖印章(数字符号层次):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说明:幼儿自持一信封,在上面写上名字或做好标记后,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可以单组玩,也可以三组都去玩。要求将操作后的材料放进自己的信封,最后教给老师。

六、延伸活动:占“棋盘”。

两人一组,每人拿一盘“棋子”(可用扣子、盖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张画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盘。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按每次的点子数量在相应的空格子上摆上相应数量的“棋子”。先把棋盘占满者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