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数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为决策服务。
2、结合教学渗透理想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汁图,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结合统汁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校运会中我们班好多学生都报名参加了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有的'同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体育项目呢?班长来统计一下
生1:我喜欢跳绳。
生2:我喜欢足球。
生3:我喜欢打乒乓球。
生4:我喜欢短跑。
……
师:刚才班长已经把你们喜欢的体育项目都记下来了,那我们可以对这些原始数据做何处理呢?
生1:制成统计表
生2:制成条形统计图
……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汁图,大家想从中学会些什么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教科书第106~107页上的内容和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汇报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生自由说)
(3)牛奶中的数学问题。
看图,并计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4)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生活中的数学。
(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2、小小统计员
(1)统计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制作成扇形统汁图。
(2)进行数据分析,为家庭开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数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
3、通过小组会议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圆与转化后的图形的联系。
教具、学具:剪刀、图片,圆片4等份……64等份的拼图对比挂图
教学过程:
一、以新引旧、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平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
5、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相等吗?
6、(出示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7、那些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数学教学设计 篇3
百分数(二)税率
六(5)周
教学内容第10页“税率”、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8、10题,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教学反思《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 =30×0.05 =1.5(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5、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就这节课来看,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都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技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但是结果却所错了,今后还要在计算上下功夫。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
1. 应和学生充分交流,具体感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课堂上要结合实际,体现价值,具有时效性。本节课的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税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数学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奥运会知识,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教学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问题和位置的猜测。
教学方法:观察、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搜集有关奥运的'数学信息,并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
2、应用所学的知识,试着解决奥运会上的“射击项目”的数学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同学们,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我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五星红旗在奥运的赛场上徐徐升起,当嘹亮的国歌声在你耳边响起,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激动吗……”出示主题图,引入新课,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做课本第79页的“田径项目”中的数学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想一想刘翔用的时间少了多少秒?
3、小组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有什么收获?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完成80页“跳水”“射击”中的数学问题。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六、知识拓展
下面是校达标运动会上50米短跑男生成绩记录表。 姓名 李明 胡军 郑浩 王乐乐 陆兵
成绩(秒) 9.23 8.98 9.019.11 9.05
(1)、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和你好朋友比赛一下,并记录下来。
数学教学设计 篇5
活动要求:
1.让幼儿在认识圆的基础上,通过做做、玩玩,让幼儿知道圆形的物体会滚动。
2.知道用轮子能省力。
3.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准备
1.室外:
(1)装有圆殂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
(2)装有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
2.室内:各种形状的小积木,幼儿人手一套;装有书籍的箱子一只,贺形的轮子两个,小推车一辆,大积木一块,每组一只盒子(装有橡皮泥、硬卡纸、彩色纸、剪刀、牙签、胶水、蜡笔。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滚动圆形和其他形状构成的物体
在室外供给幼儿装有圆形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以及装着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教师:“这里有许多车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想一想,哪些车子的轮子会滚动?”
二、第二次尝试:圆形的东西会滚动
1.在室内供给每位幼儿各种形状的积木玩。
(1)你们的桌子上有什么形状的积木?
(2)请你推动各种积木,你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圆形的积木轻轻一推会滚,而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积木不会滚动呢?
小结:圆珠笔形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2.圆珠笔形轮子会滚动。
师:“人是很聪明的,人们利用圆珠笔形的东西会滚动的道理,制造出许多圆形东西,你们见过吗?”
出示圆形轮子问:
(1)“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2)“轻轻推它会怎样?”(会滚动)
三、了解轮子的功用(第一次尝试:利用圆形轮做事,又快又省力)
1.请两名幼儿把一箱书从A处搬到B处,问:“你们搬得动吗?”(搬不动)
2.教师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万向界线财请两名幼儿推动。问:“现在能搬动吗?为什么?”
3.请两名幼儿分别将两堆大积木从A处运到B处,一名幼儿用小推车搬,另一名幼儿用手搬,看一看,谁运得又快又省力?
师小结:使用轮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师问:“除了这些轮子外,你们在 和家里还看到过哪些地方有轮子?”(幼儿自由回答:汽车、飞机、火车有轮子,挂窗帘的轨道貌岸然有滑轮,升国旗的旗杆上有滑轮,沙发下也有轮子等等)
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轮子
1.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工盘里材料,请幼儿给汽车的车厢制作轮子(教师事先给幼儿每人准备一只盒了做车厢,并先在车厢下部打好穿牙答的洞),幼儿把两根牙签穿入洞内。
2.让幼儿利用硬纸、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轮子装在牙签上,即成一辆汽车,然后,拿着自制挑战车到室外玩。
数学教学设计 篇6
一、活动内容:
《大和小》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描述物体,初步体验大小的相对性。
2、能排除颜色干扰,按物体大小分类,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三、活动重点:
能用“大”或“小”来描述物体,初步体验大小的相对性。
四、活动难点:
能排除颜色干扰,按物体大小分类。
五、活动准备:
1、大、小熊、大、小椅子各一个,水果卡片若干。
2、课件。
六、活动过程
1、感知大和小。
(1)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感知大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熊。
老师:“宝宝,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看,谁来了?”老师:它们一样大吗?幼儿:不一样大
老师:“比比看,哪只大,哪只小?”(教师比划)幼儿:一只大,一只小,幼儿:这只大,那只小
(2)引导幼儿分别向大熊、小熊问好。
老师:“宝宝,向大熊问好!”鼓励个别幼儿亲亲大熊或跟大熊握手。幼儿:大熊你好!
老师:“你会向小熊问好吗?”幼儿:小熊你好!
老师:“客人来了,要请客人坐,这儿有两张椅子,比一比,一样大吗?”幼儿:不一样大,一张大,一张小。
老师:大的给谁坐,小的给谁坐合适呢?幼儿:大椅子给大熊,小椅子给小熊。
教师请个别幼儿将熊分别送到相应的'椅子上。
2、按大小分类。
“熊宝宝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礼物,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师幼共同认识熊宝宝送给大家的水果。老师做神秘状,咦,谁在哭?哦,原来它们觉得挤,请宝宝们想办法帮帮他们,引导幼儿把他们分开,大水果放在打篮子里,小水果要放在小篮子里,然后请幼儿来试试,对做得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3、游戏:气球变变变
“今天老师也收到了熊宝宝的礼物呢,看,是什么?”出示气球,“这是什么颜色的气球?”(红气球)
“怎样使它变大呢?”引发思考。幼儿:吹气。幼儿:打气小朋友给老师加油将气球变大。
“小气球变得怎样了?”幼儿:变大了。
“那要让气球变小,该怎么办呢?”幼儿:放气
教师操作,慢慢将气球中的气放掉。
“仔细听听有什么声音?”幼儿:呲呲的声音。
4、活动结束
师生共同去户外游戏,手拉手围成圆作气球状,听口令变大变小。大家一起玩变大变小的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