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纸》教学设计

2025/11/1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纸》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纸》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吹塑纸剪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吹塑纸剪贴画的'步骤方法

难点:内容新颖,制作精致,装饰美观

教学准备:

吹塑纸、剪刀、胶水、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受体验,导入新课

1:感受吹塑纸的特点,学生讨论、归纳

2:师小结:吹塑纸材质较软、可以进行剪刻

3:板书课题

二:欣赏、分析范作,启发创作思维

1:出示范作,学生欣赏、分析

提问:这幅吹塑纸剪贴画与其它画有什么区别?

小结:纹理美

2:欣赏教材中的范作

提问:教材中几幅作品分别贴画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几幅作品构图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内容广泛,可以多方面选材,构图饱满,纹理刻画细致、美观。

三;演示制作方法步骤

1:剪形

要求剪形时不能剪得过于琐碎,先剪大面积的形,再剪小块形,剪的时候尽可能做到线条流畅。

2:刻画

用铅笔在剪下的形上添画装饰线条,使形更加具有装饰性,更加美观,在刻画时,力度要掌握好,太轻纹理会不清晰,过重会把纸画破。

3:粘贴

粘贴时胶水要均匀,先贴大块、主要的形,再贴小的形,粘贴时要考虑构图和布局,切忌太散、太乱,要紧凑。

四:学生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五:课堂小结,作业展示欣赏

《纸》教学设计 篇2

设计意图:

纸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又与环保紧密相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我们必须要节约用纸,节约用纸就是在保护环境。在实际的调查活动中,让儿童从心理明白节约用纸,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实际行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纸对我们的重要性,知道造纸的重要原料及造纸术的发明。

2、学习使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分析处理信息。

3、了解树木与人的生活的关系和森林被破坏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4、增强节约用纸的意识,懂得保护森林,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纸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和纸交朋友

交流内容:

1、看看桌子上的学习朋友是谁?

2、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型的纸?

3、同桌介绍自己带来的纸朋友,它叫什么名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4、全班同学共同分享纸朋友对我们的帮助。

(通过搜集整合生活中纸的种类、作用,师生共同明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二、明白纸“来之不易”

活动内容:

1、师生谈话,了解造纸的原材料有哪些?

2、和书交朋友,边看边想,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3、师生共同了解造纸的工艺流程。

4、欣赏配乐故事《蔡伦造纸》,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

(师生在共同的交流学习中明白,纸“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工人叔叔的`心血与汗水,知道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并为此感到自豪。)

三、增强节约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一:

1、个人汇报作业本使用情况。

2、以组统计使用1个作业本共浪费多少张纸?

3、汇总统计全班同学使用1个作业本共浪费掉多少张纸?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浪费掉的一张张纸,实际上浪费掉的是一个个失学儿童崭新的本儿。

(唤起学生的爱心,从心底里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节约用纸就是关爱失学儿童。)

活动二:

1、展现纸山,师生共同谈感想。

2、纸精灵的呐喊,让学生明白浪费纸就是破坏了森林,破坏了环境。

3、了解生态破坏造成的危害。

4、儿童心里的呼唤:“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热爱生活。”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心里意识到一定要节约用纸,做节约用纸的有心人,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做热爱生活的小主人。)

《纸》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准备:

1.自己收集的各种纸样品,一些纸制品。

2.剪刀、胶水。

3.教师准备牛皮纸、复写纸、蜡光纸等,每人1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不同用途的纸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各种纸样,说说它们的用途。

2.小组内交流各种纸样,允许相互交换。

3.教师补充介绍几种特别的纸。

二、体会牛皮纸和复写纸的特性

1.每人发一张牛皮纸,观察它的特性。

2.牛皮纸和普通白纸比较,哪个方面特别不同?

3.用撕的方法比较牛皮纸和白纸的牢固程度。

4.用牛皮纸制作一个信封。

5.每人发一张复写纸,按照教师的要求,使用体会复写纸的作用。

6.观察复写纸的特点,找出复写纸能够复写的原因。

三、观察几种特别的纸

1.说说你认为哪种纸是特别的纸?为什么?

2.观察人民币、瓦楞纸、蜡光纸、植绒纸等。

3.用蜡光纸制作一个纸玩具。

第二课时

一、研究纸的吸水性

1.纸的吸水性能有什么不同?怎么比较?

2.讨论书本上的`方法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

3.想办法你能找到一种更公平的方法吗?引导用同样大小的纸,同时浸入水中进行观察。

4.学生动手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二、研究纸的拉伸性能

1.讨论:怎样才能看出纸的拉伸程度?

2.引导学生首先要测量原来的长和宽,再测量拉伸之后的长和宽,两个数据进行比较。

3.学生动手操作,记录数据。汇报。

三、研究纸承受重物的性能

1.小组讨论,怎样的实验才显得更公平。

2.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全班交流,指出缺点,改进计划。

3.按照改进的计划实验,记录,汇报。

四、讨论公平问题

1.刚才的三个实验都要求公平,这样有什么好处?

2.如果要研究各种书写纸的性能,你打算怎样研究?

《纸》教学设计 篇4

课型:

设计应用、综合探索。

教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美化纸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学会利用各种材料美化生活,提高审美水平,树立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纸杯等材料制作风铃。

教学难点:

如何在细绳上固定纸杯的位置。

教具准备:

风铃(玻璃、金属、木头)、细绳、透明胶、一次性纸杯。

学县准备:

一次性纸杯、细绳、大头针或牙签、彩色纸、油画棒、固体胶、透明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对比导入。

1.出示彩色的纸杯,与白色的纸杯对比,思考:哪一个比较美?为什么?

2.想想办法,如何把白色的杯子变成美丽的杯子──画、剪、贴。

三、教师随堂演示用各种方法装饰纸杯。

四、每人装饰1个杯子,可以用剪、贴、画等方法制作。

五、请学生闭上眼睛,听一听风铃的声音,并展示风铃实物。教师提问:

1.风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寻找共同特征──用绳子串起来。

3.展示学生制作的小纸杯,“可用来做什么呢?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结论。

六、欣赏教材范围:请学生观察思考图中范图有什么特色?

七、布置作业:两人一组制作一串(2~4个为一串)纸风铃,要求形式新奇,有个性。

八、巡视辅导:及时指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九、课堂总结:展示学生作业,自评互评。

十、布置课后作业: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风铃?用什么方法使你的风铃响起来。

《纸》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观察和描述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难点:通过探究,建立材料特点与其功能用途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常见的各种纸、A4打印纸2张、勾码每组各一个、记录单2张;教师准备:PPT课件、微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切入主题

1.出示常见的纸,生说出纸的名称及用途。

2.根据挑战任务选出合适的纸,并说说选择的理由。任务一:把桌面的水擦干;任务二:折一个纸飞机;任务三:做一个装重物的纸箱。

3.切入主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纸”。

二、对比观察,发现特点

1.指导学生会观察:对比观察A4纸和纸板的特点;

2.引导学生会描述:汇报交流。

3.小结:认识瓦楞状纸。

三、深入探究,建立联系

1.提出探究问题:是不是瓦楞状纸比普通纸更能承受重物呢?怎么证明?

2.交流汇报,帮助学生建立纸的特点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3.折一折:播放微视频,学生折瓦楞状纸。

4.比一比:

(1)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地按一按,与同伴说说你的感受,完成记录。

(2)放一放:将白纸和瓦楞状纸分别放在“桥墩”上搭一座“纸桥”,将钩码轻轻地放在“桥”的.中间位置,认真观察纸桥的承载情况,完成记录。

(3)看一看,摸一摸:发现瓦楞状纸隔热的新本领。

5.小结:普通A4打印纸经过改造,变成瓦楞状纸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人们根据它的性能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四、优化材料,发展兴趣

1.油纸:视频出示油纸的制作过程,它又神奇在哪儿呢?人们利用它的特点制造出了油纸伞。

2.复写纸:师分发学生们前一天用蜡笔涂上颜色的纸,它又有什么神奇的本领?

3.纸刀切割机:微视频推波助澜,学生感知神奇的纸。

4.揭示课题——神奇的纸。五、简要小结,启迪创造

孩子们想不想创造出更多神奇的纸?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创造。

《纸》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的知识。

难点:染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教师的四周布置上美丽的染纸,创设出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染纸的特点。

1、教师展示两张染纸,一张是前一节课制作的滴染作品,颜色分布不规律且较随意;第二张是图案、颜色重复且对称的染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两张染纸的不同之处。总结:染纸作品的图形和颜色是对称的,形成重复的美感。教师质疑:图形和色彩的重复效果是怎样出现的呢?

2、探究折法。以组为单位从教室里悬挂的染纸中选一张,分析其折法。每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前演示折法。学生感受不同折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欣赏扎染、蜡染作品,教师介绍其悠久的历史,并引导学生受水与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特点。

4、看书,自学染纸的方法。提问:书上是怎样染纸的?生:将颜色倒入调色盘中,将纸浸在颜色中染纸。总结:这种方法叫做浸染。

5、学生试做。

6、解决在试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问:你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需要帮助?生:色彩染不透。中间部分不知道怎样染?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7、第二次制作。

8、学生展示染纸作品。

9、教师展示用染纸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10、总结。提问:你在制作后还有生么遗憾?有什么收获?课后小结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发现一些新的好的方法,如运用浸染法时,用废旧报纸吸一下水分,这样能够使色彩过渡的更柔和,也比较容易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