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期末考试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期末考试教学反思 篇1
期末考试不应该是衡量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但它确实是检验和改进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具有导向、检测、激励、改进等作用,值得任教老师去教学反思、总结、探索。
本期的语文期末考卷让我震惊。它的考题方式、内容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难”的考卷。我看完卷的第一感觉是:完了!从没见过这种试面的学生准会考懵了去。说句实话,这是我有史以来对学生成绩无法预测、心中最没底的一次考试。为此,我曾抱怨考得太难了,题出得太刁钻了。可扪心自问,我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份难得的真正像样的语文考卷。出题者是一个真正的语文高手,他吃透了教材,吃透了语文新课标理念。因此,这份考卷逼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它使我感慨万千。
期末考卷颇具教学导向作用,教师总是根据它来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方式。新课标实施前的考卷,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拼音、字、词、句的考试内容是又多又细;重篇章结构的考试,分段、写段意、写句子含义、写作方法都是必考内容。因此,语文课上,老师既要抓字词句、标点、拼音的教学,又要抓文章结构、写作方法来分析,面面俱到,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语文根底不深的老师还真是难以应付,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是学得非常过硬。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学转轨过枉,几乎全盘否认了这传统教学方式。这一过激行为,其实也是语文考卷导向的结果。
近几年考卷内容很粗糙很简单很容易应付。基础知识只注重书本内容的积累,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完全能应付好,因为它只考生字,且是一类字;只考填空或默写,且是课文中明文规定的要背诵默写的内容。大量读拼音写汉字,大量填空默写。老师课堂上根本无需去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及人物情感,只要抓生字过关,抓背诵默写过关,复习阶段突击一下,就可能在考试中取胜。所谓能力的.考测,根本就无需教材,只要在考前指点一下就行,因为考题无非就是“本期你班开展过哪些语文活动?你最喜欢哪次活动?”或者“你看过哪些课外书?你最喜欢哪本课外书?”口语交际考试更好办,几乎是给学生送考分,考来考去都是“打电话”或是“与客人对话”,简单几句对话无需文采无需知识,没上过学的人这些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会。因此,语文老师好当,只要考前抓好生字、默写过好关,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样学生什么也没学到,只是从小就学会了应急。可这期的语文考卷完全改变了以往的考风。如果它真能起到导向的作用的话,那还真的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去反思,去改进。否则,将不好也无从应付。
从这份考卷中,我接收到的信息是:
1、以本位本。教材是考试的依据,所有的题目都来自教材。这就提醒我,不要无视教材的存在,不能脱离教材,投机取巧。
2、所有题目都取之于教材,但并不是教材的简单积累。这也告诫语文教者,靠指挥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操作的方法行不通了。它灌输了一个理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考教材,而是用教材考”。
3、在注意对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的检测上,更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核。考卷第一题读拼音写汉字,第二题按课文原句填空,就是对知识积累的检测。以前这在考卷中要占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可这次总共只有12分。而三到九题,全是考学生的语感、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核。
这些题目全都来自教材,考的也是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但老师学生根本无法预测、复习,无法去机械记忆、过关,更别指望投机取巧了。因为,它考的都不是教材教参中强调的重点。并且它占分比例高得吓人,一共有45分。这就告诉我,语文考试力求体现基础性,关注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基本过程方法、基本态度情感。力求有创意,摒弃了过去那种机械、繁杂、随意的内容,体现了语文学习重情感体验,重语言感悟的特点,重学生思维发散性和灵活性,展示学生个性化理解和表达,是语文素养的全面考察。语文课堂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依托教材内容,全面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的理解、感悟、运用、表达的能力。语文教学没有捷径,只有平时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引导、训练,才是唯一出路。
也许这样的语文考试难以继续下去,因为,它让语文老师们感到了压力,难以驾驭,因此,出题者会要遭到无情的谴责、埋怨。非议多了,怎能坚持?但从学生出发,从真正的语文教学目的出发,我倒希望这份考卷能真正起到导向作用,把语文教学引向正轨。尽管我也不轻松,付出的会更多。
期末考试教学反思 篇2
一、对试卷的总体分析
总体而言,该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检测了运用的能力。体量适中,难易适度。依据课标,尊重教材。同时,有一道题目没有单一的答案,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比较注重课改评价理念的践行。
本次考试有十一大题型,有基础知识的考核和阅读能力的考核。基础知识的考核内容较为全面,包括字、词、句,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阅读能力的考核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设计的,主要考查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如,“我会读一读,再填一填”,要考查学生能否读懂文章,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我对名学生的试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统计,下面就试卷呈现的方式分两部分对该卷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
绝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尤其是第二、三、四、六题正确率较高,只有个别学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阅读能力部分
阅读能力这一部分,大部分的学生能看懂图意并且顺利写好一两句话,只有个别学生不知所云。学生答错,主要原因是独立阅读能力不够,在以后还要对阅读方法上多加指导。
总之,本次对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比较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虽然学生的阅读题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跟试卷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关联。
二、今后改进教学策略
1、更加重视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
2、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仔细审题、仔细答题、仔细检查。
3、注重在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而不是通过题海战术。
4、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方法。
5、重视词语的积累,增大阅读量,提高说话、写话的能力。
期末考试教学反思 篇3
去年担任九年级的语文老师,暑假的时候心里盘算学校应该会继续让我教九年级的语文。没有料到的是新学年分到了八年级1班,重新做一名八年级语文老师。
八年级的学生,没有七年级学生那么活泼,没有九年级学生那么沉稳。八年级学生的优点,是思想很活跃,上课气氛很好。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有了轻微的变化,增加了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第六单元《孟子》也从两章变成三章。经过九年级复习,我对语文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有一定了解,教法上面更加细致。首先,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增加了每课的生字,生词,多音字,成语等的积累。基本上是每一篇文章的教学中都给学生深入一些文学常识。其次,针对每个单元素材教材的研究上,也比往年有了深刻的理解。更加注意到记叙文与说明文教法上的不同之处。此外,在课外名著阅读上面,收集一些资料对学生进行阅读课的开展,帮助学生课下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最后,关于语文的备课和讲课上面还是有一些迷茫。对于教材,自身理解、解读并不到位。个人思考太少,更不具备研究的能力,处于一种模仿名师为主的模式。还是应该自己多读专业书籍,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明确的的备课之路。
本次考试,比六班差了很多,个人反思觉得最后复习阶段不够细致。学校少了一次月考,应该抽空自己考。考试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只是单纯做题讲题并不能深刻理解。今后,每一单元结束后都应该给学生进行测试,改变之前单纯的听写默写,加大难度。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自己今后更要自己多做题,研究题型。
这是我爱人写的,她是一名语文老师,却不爱写文章,我也多次建议她多读书、多写作,她以照顾孩子累、没时间等缘由置之不理,直到现在她竟然主动的来写教学反思,这就是进步啊,我很开心,我相信,这将是她教学生涯的转折点。因为我们都知道,善于总结和反思的人是进步最快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或是企业老板或者企业员工,都是这样的。
要知道,每一颗钻石在被发现前,都要经受埋藏尘埃的寂寞时光。
耐心和积累,是实现理想的前提,只要认定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努力坚持下去,总会取得属于自己的一番成绩。毕淑敏曾说:“每一颗钻石在被发现前,都要经受埋藏尘埃的寂寞时光。”保持等待与希望,总有一天,埋得再深的钻石,也会被发掘。
期末考试教学反思 篇4
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结束了,可收获与付出差距很大,心里落差更巨。所谓痛定思痛,还得理智地面对现实。现在自查一下本学期的不足:
1.对学生抓得不紧。
由于三个班人数较多,难免在作业检查上不是特别严,总让一些爱耍小聪明的学生钻空子。而且作业布置上也是勤于布置,而疏于检查。这就无形中给学生留下一个得过且过的想法。虽然发现这一问题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怎奈何已到大势已去,无法挽回的地步。因此下学期一定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2.连词成句的练习不充分而且造成了某些方面的误导。
开始练习时为了降低难度,所给出的.位于句首的单词,首字母大写给出,这样虽然学生接受起来容易多了,但却为后来的练习埋下了隐患。(以至于到后来位于句首的单词虽已准确找出,但就是想不到把首字母改为大写,尽管教师三番五次强调,但收效甚微。)
3.语音部分掌握不好,失分严重。
复习时虽已发现这个问题,但由于平时讲课时为了追进度而忽略了这一部分教学,(加上班里没有多媒体单纯口授很枯燥)以致于到后来就题补充对应知识点,显得苍白无力。
4.一部分学生书写乱,单词记忆差。
继续狠抓学生书写和加强单词检查,也要成为下一学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在切实抓好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总之,这一学期败笔和遗憾很多,希望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把一切失望和不如意都丢下,满怀信心的迎接崭新的一年。加油!
期末考试教学反思 篇5
光阴荏苒,一个充满挑战的学期结束了,我的内心里五味杂陈,感觉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反思。
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自己的教学方法。平时上课我总是在讲台上和学生交流,提问题时听到一部分学生和我互动我就当成所有学生都会了,但是通过这次考试我看到了这种交流方式的严重后果:平时我认为学的不错的同学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所以以后上课我必须灵活些,得经常到讲台下转转,不能总是讲,这样既能避免单调、避免说教,还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有利于自己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方便以后和学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有就是对文章和答案的讲析。我觉得学生还是更喜欢老师的独到见解,而不是参考书和答案上的条条框框,这方面我觉得在本学期我做的还是很好的,所以我还要继续认真努力的备课,把教参、答案当成借鉴,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去阐释课文,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明其他问题错的原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前最让自己头疼的就是知识储备太少,仍需要多读书多学习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如果不学习,那么教学活动就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以后我必须得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加阅读量,为做好一名优秀教师打好基础。
在以后具体的工作开展中肯定还会有诸多失误和不完善的地方,希望自己能不断改进,逐渐完美吧。
期末考试教学反思 篇6
刚刚从教科学学科,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科学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学科,但我一直不这么认为,因为科学就相当于我们小时候学的自然,我认为我能让我的学生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于我们生活中,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科学知识无处不在,如雨是怎么形成的,在夏天吃冰棍的时候冒出的白气是什么等等,当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能想到这和我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相关,我想我们这一学科的学习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次期末的考试成绩我自认为不是很理想,下面对此次考试的分析如下。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主要有以下题型:我会填空、我会选择、我会判断、我会填空。基本上都是每空2分,分值分布合理,所出题型涵盖了本学期所学内容,但是试题仅注重了第三四单元的考查,一二单元的题目基本上没有,试题结构合理、题量适中,范围广泛,重视基础知识和科学常识的考查。
二、基本情况
本年级四个班,现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填空题
本题学生得分率不算太高,第一题我觉得出题的目的肯定是考察学生都是用哪种材料做的,但校服我们这里的学生大都答成了是用布做的,答用纤维做的比较少,文具盒我想正确的答案应当是金属,大多数同学都答成了“铁”,其实这也是正确的,但我认为文具盒是用什么做的存在争议的,因为学生的试卷上有的写是用“布”做的,还有写塑料的,确实学生的文具盒也有用布或者塑料做的。第二小题每个班将近有少一半的学生失分,这本属于历史知识,虽没有在课本中出现,其实在课上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扩充,所以有很多学生都答成了“蔡伦”。教师的拓展面不足,通过“我会填空”以后应当重视基础,并做适当的扩充。
(2)选择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不错,该题出现错误较少,问题大多数出现在第5小题和12小题。第5小题“饮料罐的成型,充分利用了金属铝的()”,正确答案为C,有许多同学都答错了,原因在于学生对于金属的五种特性掌握不牢,特别是延展性的理解不到位,延展性是金属五种特性中最难理解、最抽象的性质,不光要给学生做演示实验,还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多做讲解。第12小题是考查实验器材量筒的认识,关于量筒的题填空第4小题和判断第6题都有出现,学生大都选了视线要与(B)水平,此题在于没有让学生亲自实验、观察,由于我校的实验器材有限,仅是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看看,自然导致学生出现错误。看来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科学实验的自身经历很重要。个别学生在第四小题出现错误,属基础知识不扎实。
(3)判断题
此题出现问题最多的是第10小题,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错误率大约在50%,此题考察的`是资料库中的内容,资料库里的内容并没有引起我的足够重视,只是让学生看了看,资料库里的内容确实应当得到重视,增进学生的科学视野。
(4)我会举例
第二题和第三题非常简单,错误很少,第一题我认为有一些超出学生的思维空间,虽说是对材料的考察,但学生往往不能完整答出五种,有些同学写“墙、纸、稻草等等”,这些到底算不算建筑材料呢?建筑材料的范围很大,所以我们在看这题是对于学生的答案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四、对今后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1.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提高自身专业文化素养,加强直观教学。
科学课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力求知识点科学准确,并不断充实更新知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教学加强课堂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优化教材,用教材教,加强方法指导。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经过这次考试,通过试题分析和答题分析,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欠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扬长避短,严格要求学生,争取在下学期教学工作中通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