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2025/11/20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节以及冬至节的来历

2.感受绘本故事中冬至节的习俗

3.让幼儿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活动准备

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3.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 播放《节气歌》

播放二十四节气歌,引出《冬至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讲述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3.引出绘本故事《冬至节》

二、通过绘本故事说冬至由来

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大雪 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冬至”又称为“冬节”。

三、说冬至传说、习俗

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说和习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说说冬至。主要有:

传说一:冬至馄饨夏至面。

传说二:冬至吃狗肉。

传说三:冬至南吃饺子北吃馄饨

2.用习俗说冬至。主要有:

(1)习俗一: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2)习俗三: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3)习俗四: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4)习俗五: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

四、游戏活动

用纸黏土制作饺子和汤圆,感受冬至节的氛围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体验作品中小朋友对苹果娃娃的关爱之情。

2、能理解作品的主要资料,掌握作品的主要情节。

3、学会如何与新朋友相处。

二、活动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已引导幼儿画过苹果。

三、活动过程:

1、儿歌表演法导入课题:我是一个大苹果。

2、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倾听。

(1)提问:你见过会说话的苹果娃娃吗?今日教师要给你们讲一个《苹果娃娃》的故事,故事里的苹果娃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朋友们是怎样对待苹果娃娃的?

(3)分段讲述故事,边讲边提问,帮忙幼儿理解作品资料。

提问:敏敏是怎样画苹果娃娃的?为什么说苹果娃娃度过了欢乐的一天?苹果娃娃还愿意上幼儿园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你愿意上幼儿园吗?为什么?如果我们班来了新朋友,我们应当怎样做?

四、活动延伸:

在游戏活动时组织幼儿分主角表演《苹果娃娃》;并画一画自我想象中的其它娃娃。

五、活动反思: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童话,情节简单,故事发生的场景幼儿也比较熟悉,幼儿比较容易理解。明白了要和朋友友好相处,如何对待新朋友。异常是对主角表演很感兴趣,调动了幼儿的进取性,课堂气氛活跃,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3

一﹑教学资料:

幼儿故事《熊妈妈请客》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资料,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引导幼儿了解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情境表演

三、教学准备:

小动物图片,小动物头饰,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师:(小朋友们,这天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啊?)幼儿:﹙想!﹚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师:﹙小熊说了,这天是熊妈妈的生日,他想邀请小朋友们一齐去参加熊妈妈的生日聚会,大家说好不好啊?﹚幼儿:﹙好!﹚师:﹙那在去之前,老师来问问小朋友们你们生日时都是怎样过的呢?﹚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日体验,大胆用心的发言。师:﹙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此刻就让我们快快去参加熊妈妈的生日聚会吧!﹚

2.分段播放ppt课件,让幼儿熟悉故事资料,老师提出问题:(都有谁来参加熊妈妈的生日聚会了?小熊是怎样明白的?)教师复述谜语让幼儿学念,并引导幼儿按照故事人物的顺序把对应的小动物图片粘到黑板上。

3.继续播放课件,提出问题:﹙诶呀!客人们谁也不做声,谁也不吃,这是怎样回事呢?﹚引导幼儿说出是因为把菜送错了,教师展示错误的配对关系图。﹙小朋友们真聪明,此刻让我们之后看看小熊是怎样做的。﹚

4.继续播放课件至结束,师:﹙小朋友们,你们明白客人们都爱吃什么吗?﹚引导幼儿进行动物与食物的正确配对。

5.活动延伸:情境表演《熊妈妈请客》师:﹙小朋友们,这天我们参加了熊妈妈的宴会,大家开心吗?﹚幼儿:﹙开心!﹚师:﹙那此刻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来分别扮演这些小动物,我来当熊妈妈,咱们一齐来进行情境表演好吗?﹚教师完整地播放一遍ppt课件,让幼儿观察揣摩人物的动作表情,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情境表演。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能讲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培养良好的生活可惯和行为。

活动准备:

西瓜图片,故事《瓜瓜吃瓜》。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我们来猜个谜语(有个绿衣郎,肌肤红又亮,生出小宝宝,个个黑脸膛),猜猜是什么?对,是西瓜。告诉你们有个小朋友,叫瓜瓜。为什么叫瓜瓜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来听个小故事。

2.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提问:

(1)故事里说了些什么?

(2)瓜瓜他是怎么吃西瓜?吃完西瓜后,他怎么做?

(3)结果发生了什么事?

3.教师结合图片,再次讲述故事:

(1)瓜瓜吃到外婆带来的西瓜了吗?为什么

(2)后来,外婆摔了一跤后,瓜瓜怎么想,他又怎么做?

4.讨论:

(1)故事讲完了,你喜欢瓜瓜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瓜瓜,你会怎么做?

5.总结:

刚才小朋友们都听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吃完的瓜、果皮、废纸、吃剩的东西扔到垃圾箱里,不能乱扔,看到果皮废纸在地上、路上,我们也要扔到垃圾箱里)

附故事:

瓜瓜吃瓜

有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可怪了,叫瓜瓜,他为什么叫瓜瓜呢?原来他生下来的时候,胖墩墩,圆滚滚,像个西瓜,所以他爸爸妈妈就叫他瓜瓜。

瓜瓜可爱吃西瓜啦,他一下能吃几大块,吃完了把背心往上一拉,挺着圆鼓鼓的肚子,用手一拍,嘭嘭响说:“西瓜在这儿呢!”

有一天,天很热,瓜瓜又闹着要吃西瓜,“妈妈,拿出一个小西瓜来,”妈妈对他说:“就剩这个小的了,先吃吧。等一会儿,外婆要来,说不定给你带个大西瓜哩!”妈妈把西瓜切了,就上班去了。瓜瓜斜着眼看了看西瓜,翘起嘴巴,心想:“哼,这么小也叫西瓜?可是他蛮口渴的,又想:瓜是小了点,说不定也挺甜哩!就拿起一块咬了一口。哎,一点儿不甜。

他吃完一块,心里生着气,一甩手把西瓜从窗口扔了出去,掉在了胡同里的路上。剩下的几块,瓜瓜气呼呼地咬了几口,就一块一块地从窗口扔出去。他想:要是外婆真的带个大西瓜来,那该多好!于是他就扒在窗台上,向胡同路口望着。

过了一会儿,来了个人。慢慢地走近了,没错,是外婆来了。她还抱着一个大西瓜呢!瓜瓜看到了,大声嚷:“外婆,我来接您了!”

外婆听见了,心里一高兴就加快了脚步。走到垃圾箱旁边,不小心脚踩在西瓜皮上,摔了一跤。手里抱的大西瓜,啪嗒一下,摔了个粉碎,外婆一边爬起来,一边说:“谁把西瓜皮扔了这一地!”

瓜瓜出了门,连忙把外婆扶起来。一边气呼呼地踩着地上的西瓜皮:该死的西瓜皮,哪个坏蛋扔的。咦,西瓜怎么这么小?哎呀,这不是自己扔的吗?瓜瓜偷价看了外婆一眼,吐了吐舌头,悄悄地把西瓜皮一块一块地扔到垃圾箱里去。

瓜瓜看了看外婆带来的大西瓜,瓢儿红红的,一定很甜。可惜碎了,沾上了泥。他只好咽着口水,拿起碎瓜块往垃圾箱里扔去。外婆不知道西瓜皮是瓜瓜扔的,看见瓜瓜把西瓜皮扔到垃圾箱,说:“真乖,都像瓜瓜这么懂事就好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5

中班语言教案《睡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学习"躺、钻、睁、站、停"等词,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睡了》是一首童趣盎然的散文诗,这首散文诗的语言亮点就是描述了各种小动物不同睡姿的动词,带给幼儿许多乐趣,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这首散文诗语言清新优美,浅显流畅,紧紧围绕"睡"展开描述,字里行间流溢出恬静的意境,特别适合中班幼儿欣赏和学习。通过听听、看看、讲讲、学学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欣赏和学习,并体验在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学习"躺、钻、睁、站、停"等词。

3、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4、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活动准备:

1、配乐散文诗《睡了》。

2、课件(夜晚背景图,小花猫、小白兔、小金鱼、小红鸟、小黄鹂的睡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师幼互动;

2、教师出示夜晚背景图,引出活动。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散文诗,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提问:听了这首散文诗你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

(2)再次欣赏散文诗,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学习动词"躺、钻、睁、站、停";

4、学习散文诗,巩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动词的掌握;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散文诗,知道了很多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又是怎样睡觉的呢?

小朋友们知道得真多,让我们回教室把这些小动物也编到散文诗里好吗?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想象本事,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起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好奇心。

活动准备:

图片两张(船、月亮)

活动过程:

1、今日,范教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大家欢迎吗?(欢迎)它是谁呀?(出示图片:船)

2、让幼儿学习一首儿歌:〈小小的船〉

“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月儿弯弯,像个银盘,转呀转呀,越转越弯。”

(1)教师先念一遍儿歌

(2)之后让幼儿轻轻跟念

(3)让幼儿自我念儿歌

3、理解儿歌里的资料

(1)儿歌里的船,真的是一艘小船吗?(不是)

(2)那指的是什么呢?(月亮)

(3)出示图片(月亮),小朋友什么时候能看见月亮,都看见过它吗?(夜晚,看见过)那月儿是什么样貌的呢?(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4、做游戏:

此刻,正是夜晚,深蓝色的天空有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而这弯弯的月儿多像一只小小的船啊!让我们张开双臂飞呀飞,飞向蓝天。小朋友如果坐在这只船上,你看见了什么?(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