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读《繁花》有感

2025/11/21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读《繁花》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繁花》有感 篇1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眼睛一跳。前一阵子看金瓶梅,因为难读,还读了好几本周边,浅近的是吴闲云白话讲故事梗概的,稍微深一点的格非,田晓菲,侯文咏,还有豆瓣的长文侃侃金瓶梅。无一例外,都在讲金瓶梅表面上热闹非常,官场和床上(都不用说“情场”两个字),内里都是大悲哀,大慈悲。完全就是这句,讲得有荤有素,其实是悲的。“其实是悲的”的故事太多,能把荤素都讲到位的,大概金瓶梅要算第一个了。

讲荤素的虽然是小毛,不难见繁花整书贯彻的也是这个中心思想。

刚好最近看了《一句顶一万句》,觉得和《繁花》有些地方有点像的。

比如整体给人一种“没有空镜头”的感觉。前者几乎每句主语都是人,句子相对也是短,一句赶着一句推进故事。后者通篇都像是人在用吴语跟你细细碎碎地说,人说话么,就少有19世纪小说里面对景致的详细刻画,仿佛电影里空镜头让你慢慢慢慢地沉浸进去。不过《繁花》到底是精巧很多,比如蓓蒂和阿宝谈邮票,姝华和小毛谈诗歌,蓓蒂和阿婆变鱼,小毛感受银凤的热气,汪小姐和徐总下午醒来看天井里面唱评弹,阿宝和李李的`欢好,陶陶看小琴,都是一些,虽然人是主角,但抒情得像是空镜头。有些,荤虽然是荤的,湿嗒嗒粘腻腻的男女之情,也有一丝幽情的味道。

再比如人物故事都细细碎碎。《一句顶一万句》其实是有主角的,但是讲故事的时候,一句提到了某人,便洋洋洒洒荡开去讲一篇故事。开篇很久,都不晓得到底谁是主角。《繁花》的主角本身就多,好些配角的戏份也相当多,像陶陶,就不知道算不算主角。像小毛,后半段迟迟不出现,还以为他不算主角了。

当然这两部小说,不像的地方更多。不谈了。

讲繁花一定要讲方言写作。繁花也算不上真的方言写作了,方言写作的《海上花列传》,我已经是完全读不懂,只好读读张爱玲的翻译版,繁花基本读起来没什么困难。但很多表达,却让人会心一笑,因为上海人真的就会是这种腔调,有趣得很。

说到海上花,和繁花也有些地方有点像的。

比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也少。像有人嫌繁花没有塑造出人物,通篇“不响”肯定是会造成障碍的。现代大部分小说塑造人物都太卖力,大量心理细节铺排,读者才觉得这个人物丰满了立体了。繁花这方面就差很多,很多人都寥寥几笔。但我觉得主要人物不是已经很丰满了吗,像小毛,小时候的青涩少年感,和后来妇女之友的形象交叠,多少一言难尽。像阿宝,小时候和爷爷在一起的样子和爸爸在一起的样子,和蓓蒂谈邮票,和雪芝分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后来八面玲珑的宝总,为什么这种就不能当作是“不写之写”。红楼梦多少篇幅,洋洋洒洒四百多人物,大家都觉得生动鲜活,我觉得啊,无他,唯眼熟尔。因为这么多年红学,讲得太多了,把曹公说了一半的话,已经脑补了几万种潜台词。你要是拿出读红楼的架势来都繁花,也会觉得人物写得好了,而且不依赖于心理描摹,就写动作台词和不响,就已经有了。

比如话说一半。我觉得金瓶梅难读,就是话说一半太多了,又不像红楼梦整天电视在播分析,可以找的参考书太少,资质愚钝就是读不来。张爱玲翻译的《海上花开》《海上花落》也是话说一半太多,人物的上风下风都不交代清楚,动机也模模糊糊,一半要靠猜,但是年代久远了,心思也不如古人细腻了,猜得实在辛苦。相比而言,《繁花》时代近一些倒好猜一些,此人不响,该是赞同还是反对,是嫉妒还是鄙视,自己觉得还能猜差不多。还有很多地方写人讲话,话说一半直接就打了句号,当然对话者要追问,但很多时候,不说也是说,你想一想为什么不说下去了,也就不必说了。还有些大事,像梅瑞登高跌重,也是举重若轻地讲讲,只说一半。

写大故事,大潮流,不是不可以。但市面上这种书也不缺。有一些只讲讲大潮流里面裹挟的男男女女的小故事,也满好。只剩琐碎也不要紧的,有心的,还是能感受到里面的悲。

读《繁花》有感 篇2

《繁花》是金宇澄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上海情怀,将我深深地吸引。这本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上海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历史变迁,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沧桑。

故事从阿宝、小毛、沪生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开始,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在历史的大潮中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他们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却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底色。在这些人物的命运中,我看到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奈,也看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执着和追求。

小说中对于上海的描绘也让我印象深刻。金宇澄以他独特的笔触,勾勒出了上海的繁华与沧桑。从石库门到高楼大厦,从弄堂到商业区,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这种细腻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上海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在描写上海的市井生活时,金宇澄的语言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些喧嚣的市井之中。

除了故事和描绘之外,《繁花》中的隐喻手法也让我印象深刻。这些隐喻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揣摩。这些隐喻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和内涵,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在阅读《繁花》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也对于人生和命运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思考的作品,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启示和感悟。尤其是结尾处黄安的歌中“谁又能摆脱人世的悲哀”,更是让人深思人生和命运的.无常和无奈。

总的来说,《繁花》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命运的无常。读完这本书,我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对于历史和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相信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被其深深打动。

读《繁花》有感 篇3

在金宇澄的《繁花》中,为人称道的是语言,抛弃刻板叙事,文字先行,回归到传统的“话本体”的表达。这是一部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为主的长篇小说。“人生如花,书中大段关于花、树的叙事,七十多位女性人物,可说是“珠环翠绕”,光线、颜色、气味,在人世摇曳,加之盛开与枯萎的姿态,包括传统意义的繁华城市的细节,是花团锦簇的印象。”金宇澄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诠释书名“繁花”的寓意。

这是一部有关上海的`地域小说的典范之作。《繁花》里有三个核心人物,阿宝、沪生和小毛。阿宝爷爷曾是大资本家,阿宝爸爸少爷出身参加革命做地下党,不过那个年代资本家和地下党都不会有好日子过;沪生家是军队干部,中受冲击;小毛家是地地道道的工人,哪个年代都是踏踏实实的底层,没有大起大落。他们从小是好朋友,小说由这三个人引出其他男男女女,当然还有时代与社会。故事从这三个男人懵懂的童年一直写到中年老境,时间跨度有半个世纪,从五、六十年代写到九十年代,但不是连贯写下来,而是分成“过去的故事”与“现在的故事”两条线索来讲。小说共三十一章,凡单数章节讲述“过去的故事”,凡双数章节讲述“现在的故事”,就这么均衡地交叉隔开。“现在”这部分没有太明显的时间跨度,似乎是一个静止的时空;而“过去”这部分有着清晰的时光流逝,看着这三个少年日渐长大,历经人生的酸甜苦辣,两条线索最后融到一起,是“过去”一步一步地走进了“现在”。

读《繁花》有感 篇4

最近在读金宇澄先生写的《繁花》,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曾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繁花》故事以10岁的阿宝开始,以中年的小毛去世结束,起于20世纪60年代,终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描写了两个时间段的上海,尤其是这两个特殊历史时期上海人的生存状况。

小毛的故事,读来令人泪下。他出身上钢八厂工人家庭,家住大自鸣钟西康路,原钟表厂下岗工人,邻居银凤的丈夫海德是个海员。因为寂寞,银凤和小毛成了情人,海德发现后,找了小毛娘施加压力。小毛娘给小毛找了一个对象,是钟表厂的春香,她对小毛照顾有加。几年后,春香死于难产。小毛最后落魄而死。

陶陶是个生意人,做菜场,购香烟,开旅馆,芳妹是他的妻子,自从认识了小琴后,他认为找到了红颜知己,于是和芳妹离了婚,当天,由于激动,小琴从阳台上坠落身亡。警方调查后,认定小琴坠楼是个意外。并发现了小琴的日记,原来,小琴接近陶陶,只是为了财产!

体裁上,《繁花》充分借鉴和吸收了话本小说的优势,呈现出一种新的韵致。全书分成31章,单、双数章节各有一条时间叙事线,一条谈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故事,一条谈20世纪90年代的故事,两条叙事线交叉进行。小说三个主角是军人家庭出身的沪生、资本家家庭出身的阿宝和工人家庭出身的小毛,讲这三个上海人从小到大的故事。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借用评书的创作方法。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扣人心弦,大量运用上海方言。充满了烟火气,反映了真实的上海平民的生活。同时,真实的地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大量使用短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借用评话的技巧,几条线索、几个人物平行展开,交替出现,却并不混乱,转换自然流畅。由于作品讲述了两个时期的故事,时光交错,逼真的场景再现,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本书是用传统手法创作的小说,没有采用西方的创作手法,发表后,好评如潮,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传统的东西,只要运用得当,还是有生命力的。

我认为,在描写上海市井生活的小说中,它和王安忆的《长恨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位画家,每一段精彩的故事之后,都会有一幅简单的素描附在后面,这为阅读增加了不少趣味!

以下是书中的精彩片段或语言:

沪生说:我最近看女人的目光,魂消心死,越来越差了,这个世界,哪里来的林黛玉,只有标准雌老虎,骨子里,只想赚进铜钿的女人。

小舅妈紧靠窗前落馄饨,一座江南风格双眼灶,中有汤罐,后烧桑柴,上供灶君牌位,两面贴对联,细描吉利图案,近窗是条桌,碗柜,自来水槽,梁上挂竹篮,风鸡风鱼。

梅瑞说:第二春好,霞气好,交关好,但如果小开心里,一直想“四季如春”,这哪能办?

瞎三活四,像煞有介事。

小毛娘说:要是别人,吵到地上打滚,出娘倒皮,骂山门,哭天哭地,姆妈为啥做不出来?

俞小姐坐进丝绒沙发,雪白粉嫩,嗲是嗲,糯是糯,像林黛玉。

这只女人,就等于独裁专制,我要民主自由,我怕的。

倷的一张嘴,清爽一点阿好?

出去之嘛,弗许再回来哉,阿好。

当心皮夹子,少讲讲。

这一大一小两个人,一个是隔壁江阴路弄堂的老卵分子,另一个,得过市中学生航模比赛名次,明显是小卵一只。

不仅是铜钿银子,关系到面子,衬里,甚至性命交关。连续几个秋冬季节,芳妹到了床上,男人高度紧张,身体为重。

芳妹说:老毛病又犯了是吧,刚刚盯紧了潘小姐,上瞄下瞄,看我回到床上,夜里细细收作。

上海女人三字真经,作、嗲,精,陶陶全懂,上海女人细密务实精神,骨气,心向,算盘,陶陶熟门熟路。

以上语言,上海味十足,充分体现了本书的特色。让人读后不禁拍手叫好,细细品来,余味无穷。

读《繁花》有感 篇5

或许,那只是十份少女的过去记载;或许,那十位少女的生平并不能令人惊艳;或许,那十位少女只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可事实恰恰相反——她们不但活出了自我,也实现了在唐、宋两大诗词鼎盛的朝代中熠熠生辉。

其中之一便是女王谢道韫。王凝之的妻子,琅邪王氏的女主,从小便在京城长大,享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艺术熏陶。因此,她聪慧机智,自小就在长安城里闪耀着。《咏雪》这则故事,在她初一的时候便学过,讲述的正是谢道韫的聪明才智。这样聪慧且智慧非凡的.女子,应该得到最好的另一半的配对。可惜天不作美,她的丈夫虽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王凝之,但王凝之却对书法一竹篱笆,成日装神弄鬼,甚至连敌军攻到家门口了,王凝之还在庙里上香。有句古话说得好:“上帝会给你关掉一扇雾”,虽说只有一扇,可是谢道韫的生活也因此大打折扣,再也无法回到她幼时的快乐时光了。

另一位女子是上官婉儿,她是一位贵族淑女,她的父亲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官员,自武则天上位后,第一批被清除的就是他,而连带着上官婉儿也被处理掉了。或许是上官婉儿的命好,逃过了死劫,但却被迫成为了乐妓。她对生活的翻天覆地自然难以适应,同时也无法摆脱从小的良好教育。于是,她夜以继日地学习,终于获得了进官的机会。她的报仇计划也由此展开。她一次次在武则天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得到了她的赏识,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在一次次地试探下,上官婉儿没有畏惧,在她面试意欲暗杀武则天的那个夜晚,带领着一班兵马前去行刺。虽然失败,但这并不白白糟蹋了她多年的心血,她终于在这个连呼吸都充满危险的宫廷中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以史为鉴,当代女性应该为自己而活。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是我们作为独立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铺路石。风起西汉,花落大晋,从卓文君到李香君,都是古典文坛的瑰丽风景,历史从未遗忘的烈焰繁花。透过诗文,我们探寻她们;透过她们,我们洞见历史。怜香惜玉泪,世间流淌了两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