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学反思 篇1
有关幼儿园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幼儿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学反思 篇2
小班孩子在进行看图讲述时,习惯于看图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体,个性是图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在进行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时,我就关注到了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引导孩子们学习看图片。图一,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图片最明显的部分,前右下角的几个小朋友。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小朋友怎样了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情,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他们在做什么动作你在什么时候会做这样的动作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以后,就立刻能明白,原先是恐龙在发出不好听的声音,吵到小朋友了,大家觉得声音刺耳,所以都捂住了耳朵。
最后一幅图,孩子们只是说出了有位小姑娘爬在屋顶上,但是她要干什么呢孩子们都不明白了。我提醒孩子们想想,结合前面发生的.事情去猜猜小姑娘会做什么事情,一下子,朱悦小朋友猜到了,小姑娘说: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响了,请你轻点吧!
这个活动孩子们说的个性棒,我也很简单、快乐的参与着孩子们的描述。看图讲述就要让孩子们学会关注整体,同时要结合其他的图片去发现图画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只要适宜的引导,小班孩子的看图讲述一样会很出彩的。
幼儿园教学反思 篇3
一、现代教育需要一种科学的创新的反思性教学
反思,原为唯心主义哲学概念,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思索。后来泛指对某些事物或过程的重新回顾和认识。人之反思,古今皆有之,它是一种文明程度和个体成熟与理智的标志,古有“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之言,今有“反省”“检讨”和“人贵有自知之明”之说。反思,首先是思想界和知识界关于元科学(?)研究的一种理念与方法,后来移植于教育教学,便产生了反思性教学。笔者认为这种移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与进步的一种标志。谁都知道,教育是面向生命的事业,是追求人类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伟大理想的事业,因此是不容许随意发生错误和问题的事业。要做到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就要学会预防错误,绕过错误,那么办法是什么?其一就是反思。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科学地 反思,把反思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会实现以上目的。反思,从回顾总结入手,从遗憾中产生。因为教育不会没有缺陷和遗憾,所以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实际上遗憾是反思的结果,也是反思的开始。一个不知道遗憾和懂得在遗憾中反思的教师,实际上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 、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同时,教育教学活动是情感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活动。当人的情感丰富超限时往往产生“冲动”和“冒险”,于是欠理智、欠科学(即不符合规律与不合理性)的教学行为也随之产生,如果这时候不知道反思就会酿成大错。可见,反思性教学既能让教学永远充满改革与创新色彩,也让教学永远处于一种科学合理的理智状态之中,所以它便成为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科学地整体地把握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1.对于反思性教学的概念,众说不一。熊川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是 “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的过程。”他强调了三点:第一,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第二,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第三,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我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对教学经验进行回顾与重新认识(包括思考、评价、整改 等),以至产生新的更趋合理性的教学方案与行为的活动过程 。通俗地说,反思性教学,即“教学的反思”与“反思的教学”二者有机的统一。
2.反思性教学不同于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也不全等于教学反思。教学评价一般是指对教学的价值判断。它事先制订一个评价方案(含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等),然后对教学作出是否达到标准、达到程度如何等等的价值评判。教学反馈一般是指将一部分教学的结果(知识结论)又返回其知识发生过程和教学过程中以检验其结果即知识结论的正确性与否。教学反思是关于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趋向合理性的一种理性思考,事先不可能拿什么规律和合理性作为标准,只是一些公认的教育常理或教育理念,以及那些体现教育规律和教育意志的教育方针、政策等。而反思性教学之所以不全等于教学反思,因为它丰富和发展了教学反思,不仅有教学的反思,更有反思的教学。即不仅只对教学经验作出静态的反思,更有反思后的积极整改的更趋合理性的教学实践。还值得指出的是,反思性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也常常离不开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
三、要构建反思性教学的教学机制与操作体系
要从反思性教学的教学目标(理念等)、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形式、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技巧等方面形成相应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设想与计划。坚持把反思性教学列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并作为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来予以推广与落实。
1.反思性教学的教学策略有“五用五看”:
(1)用理想的眼光看现实的教学;
(2)用发展的眼光看过去的情况;
(3)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
(4)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
(5)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经验。
实践证明这“五用五看”是反思性教学的成功的重要策略之一。
2.反思性教学的教学方法有:案例反思法、专题反思法、过程反思法、因果反思法、辩证反思法、评价性反思法、技巧反思法、回头看反思法等。如过程反思法,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事前反思、事中反思和事后反思等。又如因果反思法(也叫结果反思法),即由结果反思原因与行为的方法,可分由结果反思目标与计划、由结果反思内容与策略、由结果反思过程与方法等。辩证反思法,即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由个体反思到集体等。这里想特别介绍一种回头看反思法。笔者曾在教学中总结创立了一种“课前三思、课后三想”的回头看反思法。
课前三思,即在课前想好三个问题:我在这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学习目标),学生会怎么样去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我要用什么策略与方法去教学生学。下课后即回过头来进行课后三想:这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样学到的(经验),我还能不能有别的办法让学生学得更好。同时把这“课前三思、课后三想”的东西全部记在教后感或教学札记里(可单设一个本子,也可写在每堂课或每篇课文教案后边预留下的空白页里)。
幼儿园教学反思 篇4
我班幼儿对过生日充满了兴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为小红小朋友过生日,让幼儿了解生日的意义,并通过该活动学习分享.我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一份神秘的礼物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好奇,再变出一个精美的生日蛋糕,将幼儿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活动中,我用小红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儿交流,以小红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对于发言积极、表现较好的幼儿,我会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并会让小红小朋友亲小朋友一下做为奖励,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当秩序稍乱时,我会用和小红小朋友说悄悄话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都很高。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的,因此,活动时的秩序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偶尔幼儿也因为急于抢答问题而站起来,或在讨论问题时声音较大而略显嘈杂,此时我会用轻声和越越耳语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达到安静的效果,所以,整个活动进行地较为顺利。
过生日是幼儿原本就十分喜欢的,再加上这次是幼儿第一次在幼儿园、也是第一次为其他小朋友过生日,所以,幼儿们对活动更加感兴趣,都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互送礼物并祝生日快乐时,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主动大胆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个别较内向的幼儿在教师与其他同伴的鼓励下也能勇敢的走过去。通过此活动,幼儿懂得了生日的意义,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并学会了关心同伴,与同伴分享食物和游戏的快乐。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个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方式,当幼儿的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学习与人分享。
幼儿园教学反思 篇5
烟花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他们所喜爱的,每次放烟花的时候,孩子们都是高兴的,因为它五颜六色,形态各异,而且能飞到天上去,在天空中飞散开来,有的像花,有的像流星,有的像鱼…但又不常见,只有在喜庆的节日里才能见到。
本次活动以引导幼儿欣赏烟花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观察后说说烟花的样子和颜色,随后展示作品,并示范不同形式的作品创作方法,幼儿兴趣浓厚,仿佛过节一般。
这是一次混龄幼儿参与的活动,由于中小班幼儿所处的年龄段不同,能力及目标各不相同,活动之初,不论是目标的制定还是作品的创作形式,都是我纠结的难题。目标难度大,小班幼儿达不到,目标低,中班幼儿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最后所选定这三种形式,既发展了中班幼儿,又拔高了小班幼儿。
同一主题,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来表现,这一方法,本次参与活动的幼儿第一次参与,他们同大多数的幼儿一样,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由于第一次使用刮画纸,所以有一多半的孩子选择了“刮画纸刮烟花”,剩余的孩子选择了“彩色纸屑放烟花”,而“油画棒画烟花”却没人选择。“彩色纸屑放烟花”要剪除大量的碎纸屑,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对个别小班幼儿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活动进行到一半时,有小班孩子放弃了,改为“油画棒画烟花”。
同一主题下不同形式的创作,对幼儿的技能要求较高,相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它对中小班的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实践,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表现力和想象力有了新的提高,关键是幼儿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幼儿园教学反思 篇6
户外游戏中,孩子们拍球用的大篮球只有几个,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要想玩到大篮球都要轮流玩。今天,朱一菲拿到一个大篮球,她在一旁认真的进行拍球练习,由于她不太会拍,球拍几下就跑掉了。这时,许炜昆见机就过去拿球,顺势将球“归为已有”了,只见朱一菲也不甘示弱,上前抢自己的球,而许炜昆也不让人。他们在一起争夺着,一会菲菲跑到我身边,向我“投诉”许炜昆的情况。
我想:如果我这时批评许炜昆她肯定会很“老实”地把球还给菲菲的,可是这样一来,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从她内心也未必真正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才是正确。这时,我便走到许炜昆身边,向聊天一样,问她“许炜昆,这球是谁的'呀?”“是朱一菲的”她回答到。“那这球为什么在你这呢?”“刚才朱一菲玩时掉在地下了,我就捡起来了呀!”“那这球应该是谁的呢?”我问到。“我不知道,我很想玩。”许炜昆低着头回答。“如果你想玩,你可以向小朋友说明呀,等朱一菲玩完了,让她给你玩好吗?小朋友问要学会互想谦让对不对呢?”“对,我等朱一菲玩完了,再向她借。”说完,许炜昆向菲菲走去,把球还给了菲菲。
现在的社会都是独生子女,许炜昆小朋友家也不例外,由于社会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从他人的角度去关心、体贴别人。所以,在幼儿园这种孩子多的环境中,幼儿在遇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往往不考虑别人的因素,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只要我得到就可以了,我就满足了的想法,便造成一些幼儿之间争抢玩具、争抢东西等事件。这时,教师要先分析幼儿特点,不能急于解决问题,先弄清整个事情,再引导幼儿自己来分析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幼儿自己想如何改正。这样,幼儿与教师既把问题解决了,又可以使幼儿自己明白以后该如何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