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王二小》教学反思

2025/11/2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王二小》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王二小》教学反思 篇1

《王二小》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为了革命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故事。课文言语质朴,却感人至深。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让现在的孩子体会战火纷飞的年代并不是那么容易。问题有很多,比如:我怎样向学生讲清王二小的`时代背景呢?不了解时代背景又怎能让学生对王二小的行为有真切的体会呢?又怎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呢?

我在讲课前利用动画欣赏课让学生观看了动画故事片《少年英雄王二小》,学生们看得很认真,很投入。在观看的过程中,我针对学生们有可能不理解的词语结合故事画面做口头解释,如课文中有“扫荡”这个词语出现,学生们一边观看日本鬼子在村庄里“烧、杀、抢、夺”,一边就理解了什么是“扫荡”。课文中还出现了像“儿童团员、放哨、八路军、埋伏圈”等词语,学生理解不了,我都通过这种边看边听的方式做了简单的讲解。在看到日本鬼子被八路军消灭的这段故事时,全班学生们群情激昂,恨不得自己手里就握着枪、甩着手榴弹向鬼子打去。故事播放了一遍,学生们意犹未尽,还想再看一遍。我因利势导,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自己读熟课文第23课《王二小》。

上课时,我重点从下面两个个方面去教学:

一、自读课文,读懂词语

这篇课文比较短小,课文中出现了像“儿童团员,放哨,顺从、八路军,扫荡,埋伏圈”等词语,我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说说哪些词语你读懂了,还有哪些是你不理解的,部分学生结合看过的动画片《少年英雄王二小》对以上词语作了解释。

二、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在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看图,再结合看过的影片,进行想象:看看敌人的样子,你想一想,敌人会对王二小怎么叫呢?学生纷纷举手,我让学生同位相互表演。在讲到王二小把敌人带进来八路军的埋伏圈时,我又让学生观察插图,观察王二小想象王二小当时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一个个俨然成了勇敢的王二小。我趁机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课文学完了,学生们为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当我问到:你认为王二小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时,顿时,教室里几乎所有学生举起了小手,我感觉此时,王二小,这个勇敢的小英雄的形象已经深深扎根在他们幼小的心灵。

《王二小》教学反思 篇2

《王二小》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为了革命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故事。

课文言语质朴,却感人至深。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现在的孩子和当时的孩子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让现在的孩子体会战火纷飞的年代并不是那么容易。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孩子的生活相距太远,课文旨在让孩子体会到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孩子的生活相距太远,他们不能体会这一层含义。他们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更不会去珍惜。所以如何拉近文本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真正走进王二小,是在设计教案时我第一个想到的问题。

所以在课前我选择了电影《南京大屠杀》的片段——“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片段放给孩子看。可是他们似乎不能理解王二小的时代,不能理解国仇家恨的意义。当孩子看到日本飞机轰炸南京的镜头时,竟以为是地震,当向学生作了说明后,孩子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电影的画面,当看到日本鬼子杀害中国人的镜头时,有的眼圈都红了,我想此刻他们的内心受到了触动,我想没有什么比这种更直观的方式了吧。看完后,有的学生问这是在哪里,得到回答后竟是满脸的大惑不解,有的说:“怎么会呢,为什么不叫警察呢!”真让我无言以对。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竟是离奇的大,单凭教师的说教已是无法说服学生。课就要开始了,没有时间也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但我想,起码孩子们对日本鬼子的残暴有深刻的印象,激起他们对课文中杀害王二小的日本鬼子的仇恨应该是没问题的吧。带着这一想法我开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但还是有学生表示这是假的,而且表现的相当固执;当问学生王二小死了你有什么感受,钟振宗竟然说他不伤心,幸好只是个例,其他学生都表示伤心。

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处理的不够好,我应该再问一问钟振宗为什么不伤心,但是怕节外生枝,就轻轻放过了,由此我想:放弃这样的课堂生成到底对不对,是不是所有的课堂生成都有必要当成新的教学资源?该怎么有效的判定课堂生成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是否起到作用?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有谁敢大胆的抛开原来的预设而跟着学生的生成跑?

坦言之,因为生活的年代不同,现在的孩子自私、不取上进、更不用说为别人牺牲奉献,他们身上存在着太多的缺点,我原来希望孩子在稍微感受那个时代之后,会珍惜现在的一切,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但我现在才发现我的想法太简单了,教育是树人的大事,不是单凭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是要不断地去“改变”他们。

一堂课下来总会发现不少遗憾之处,还须在实践中继续努力探索。例如本节课在内容的安排上偏多,为了能完成预设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朗读指导,使得整节课堂上朗读的声音少了些。而且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虽然老师是情绪高昂,但是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很难深入理解当时的情景,造成课堂比较沉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够高。今后还应多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课堂之中。

《王二小》教学反思 篇3

《王二小》是小学生课本中第一篇讲述英雄事迹的文章,全文以小英雄“王二小”为中心,讲述了他怎样将敌人成功地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并将敌人消灭的故事。教学时怎样抓住故事情节,来反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呢?我在教这一课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音乐引起兴趣

一开课,播放一曲《王二小》,那缓慢而略带悲伤的乐曲,在教室里回荡,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有的学生还低下了头,似乎在想着什么。歌声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情境中,王二小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怎样被杀害的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满脸的疑问看着老师,急切地等待着老师的解答。老实说:“王二小是一个小英雄,他怎样被杀害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想!”同学们齐声回答。这样,通过歌曲把学生引入情境,唤起学生们注意力的指向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

2.录音感知教材

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带,要求:一、学生划出不认识的生字;二、数数课文有几自然段;三、课文主要讲了谁,他是干什么的,他做了一件事,后来结果怎么样?(投影幕上提出的总是都注有拼音),这样使学生在听读中,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准确地把握文中的基本节奏、格调,强化朗诵训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主动地思考亟待解决的疑问,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3.图画解答疑难

按照惯例,学习一篇文章,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要达到解决第三个问题的层次很难。王二小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不听从敌人的摆布,还会想到对付敌人的办法?这些都归结在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上。在分析理解课语言难点时,我紧紧抓住“智”与“勇”,充分利用投影来突破。首先分析全文埋下的.伏笔,将王二小日常生活情形用投影显示,并配有解说。第一幅,介绍王二小平时如何利用放牛娃的身份替八路军放哨,每次都是如何化险为夷,死里逃生的。经过多次锻炼,变得非常勇敢,为后文作下铺垫,学生理解便容易多了。第二幅,王二小放牛时四处走动,对当地地势了如指掌,因此,当他面临强大的敌人时,他知道怎样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歼灭敌人。有了前因,得出后果,也就顺理成章了,难题迎刃而解。为加强学生的理解,放映了一组幻灯片,将王二小从遇到敌人,到被杀害的全过程用投影显示,并配以课文录音,让学生再次身临其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录音巩固知识

前面两次使用录音,主要是一种静止的学习状态。如何变静为动,用录音机,让学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读”(学生朗读,录音机播放背影音乐),要求学生正确地把握课文的基本感情。让学生自己朗读,能唤起他们的联想与想象,深化他们的理解与记忆,他们可以模仿或自己创造性地运用节奏、语调和表情等技巧,入情入境的朗读,从而有利于的准确的理解课文主旨,提高鉴赏、思维能力,增强语感,巩固了对课文的认识。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课堂教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成功达到,减少了学生课外作业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王二小》教学反思 篇4

小学低年级课文中常常插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插图,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往往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王二小》第一段时,我让学生在认真看图的基础上,提出图上画的是谁?他是什么人?学生回答:“王二小”、“儿童团员”,引导学生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话:“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从而就变成一句话。再层层设问,让学生回答:“王二小在做什么?”有学生回答:“王二小在放牛”。此时应该进一步提问:“王二小还在做什么?”学生就会回答:“王二小还在放哨”。放牛和放哨这两件事同时做的',连起来应该这样说:“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最后再把前后两句话连起来,就变成了课文第一段话。这样用看图得到的认识来理解文字,用文字的理解来加深对图画的认识,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辅助较容易地理解课文……

俗话说:歌声是时代的写照。在课堂上,我多次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感受到了故事的氛围和大致的情节,利用音乐的渲染力让学生入情入境,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很多孩子好几次感动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当孩子们学完课文后,我教孩子们学唱这首歌,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另外,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内容的安排上偏多,为了能完成预设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朗读指导,使得整节课堂上朗读的声音少了些,以后还须在实践中继续努力探索。

《王二小》教学反思 篇5

《王二小》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二小》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二小》教学反思 篇6

从学生的年龄入手,自然地引出小英雄王二小,再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王二小生活的年代,学生在婉转的歌声中入情入境。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基础。

抓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识字规律,我让学生在课文中识字。

1.1. 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并借助拼音学习生字和读通课文。

2.2. 同桌交流学习。[养成合作交流的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3.3. 采用多种形式,分层次地进行识字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组内合作识字,养成交流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4.4. 用所认生字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比较详细的教写“王、从、边”3个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