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变色龙》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变色龙》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分享故事的乐趣。
2、学习运用多种颜色来绘画,进一步感受颜色的美。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变色龙模型,玩具车、恐龙涂案、蜡笔等
活动过程:
1、以神秘口吻引入,激发幼儿倾听故事兴趣。
2、借助教具,生动地讲述故事《贪吃的变色龙》,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3、提问:故事名称?故事中有什么?
4、引导幼儿说说变色龙吃了那些东西?身体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5、玩“恐龙变色”的游戏:让幼儿自由选择两种以上的颜色给恐龙图案进行重叠涂染活动。
6、提要求:
(1)任选两种颜色进行重叠涂染。
(2)做到“三轻”,保持桌面整洁、干净。
7、幼儿自由涂染活动,师重点指导幼儿要在恐龙图案上重叠涂染。
8、幼儿互相交流、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浓。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了解他人的快乐。效果好。
《变色龙》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2、尝试想象并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绘本《吃的变色龙》、PPT课件、自制魔术花、多种颜色变色龙小卡片、收集的彩色瓶子、包装袋等。
活动过程:
1、魔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师变花色的魔术,出示会变“魔术”的变色龙,引起幼儿的兴趣。
2、PPT分页阅读,引导幼儿讲述、理解变色龙变色的过程。
出示影音PPT:吃的变色龙,引导幼儿分页观察画面,通过想象,猜测,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观看绘本,完整欣赏故事。
出示书,集体完整阅读故事《吃的变色龙》。
4、尝试想象,表述变色龙继续变色的故事。
想一想,变色龙还可能吃些什么呢?还会变成什么颜色?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5、音乐对答,肢体动作表现故事。
游戏过程中,让孩子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故事,拓展物品颜色的对应关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吃汽车,变;吃树,变绿色;吃草莓,变等。”)
6、拓展延伸:变色镜游戏(可多种物品,多种颜色)。
引导孩子用“色彩”的眼睛观察欣赏周围的环境。
师:“宝贝儿们,希望你们能动动脑,动动手,将我们住的地方变成五颜六色七彩的世界。好啦,让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都有哪些颜色吧!”
活动思路:
这次活动让我的思路一下子就拓宽了,小班幼儿仿编故事,确实很难,但是通过他们画的画,就能够很好的指认和表达,使幼儿表达出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想法。我成功的`把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融合在了一起。小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要充分的尊重孩子,让孩子自主阅读,在此次活动的过程中,我采用了PPT分页阅读、书完整欣赏、尝试想象表述、动作表现延伸等多种方式进行,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多元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看看、听听、说说、玩玩、阅读的过程中开阔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性情。
《变色龙》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读生词
二、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习外形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板书:变色龙)
2、上节课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这节课我们来好好端详一个它,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第二部分,看看文章介绍了变色龙哪几个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
3、老师这里有一条变色龙,请先仔细观察,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你能来介绍一下它来让同学们认识认识吗?(出示变色龙图片指名说)
4、请同学们看看文中的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9自然段,请拿笔在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下划横线。(指名回答)
5、很显然,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6、变色龙的各个部位各有什么特点?请划波浪线。
7、根据图片,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说出各部位的特点。
8、小结: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侯,不但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还需抓住它各个部位的特点。
9、是啊!看着这条变色龙,真可以用第一部分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怪)。
(二)学习捕食内容
1、变色龙的外形“怪”,那它捕食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快)
2、你从哪里休会到了它的快,请读读相关句子(指名读)
3、哇!真是太厉害了,再送它一个字(板书:准)
4、齐读,一起感受它的快而准。
5、变色龙之所以能既快又准地捕获食物靠的'是什么?
6、小组读第十一自然段,你觉得它的眼睛奇特在什么地方?
(三)学习变色内容
1、我们了解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第三个特点,谁来读读(指名读)
2、朋加沙为了证明变色龙会变色,做了几次实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指名回答
4、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
5、你可以想象,当它放到枫叶上时会如何变化,放到枯草上又会如何变化?
6、这时,你还会用一个什么词来称赞它?(名副其实)
三、放回变色龙,学会保护动物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快速又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你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
2、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
3、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四、总结
1、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它动物我们也要保护。
2、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板书:
外形 怪
变色龙{ 捕食 快、准
《变色龙》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一些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对动物过冬产生兴趣。(重点)
2、知道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物图片(打印),塑料筐4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
1、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幼:"冬天。"
师:"天气怎么样呢?"
幼:"很冷。"
师:"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冬天呢?"
教师提示:(幼儿)有穿棉衣、安装取暖设备、加强体育锻炼等。
2、今天啊,老师还请来了三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燕子,青蛙,小蜜蜂)。
3、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吧?
提出问题讨论:
1、故事中小燕子是飞到南方去过冬,那还有哪些小动物是和小燕子一样呢?如:大雁、丹顶鹤、彩蝶王等。
2、小青蛙在冬天靠冬眠来过冬,那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靠冬眠来过冬的呢?如:蛇、刺猬、乌龟等。
3、还有哪些动物和蜜蜂一样储存粮食来过冬呢?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如:松鼠、蚂蚁、老鼠等。
延伸:哪些动物在冬天需要换毛来过冬呢?
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的想象、思考,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是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已扩展,在交流中总结出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
三、引导幼儿将自己手中的.动物图片送到相应的过冬方式的筐里,鼓励幼儿互相检查,小动物被送到的过冬方式是否正确。
我们这里还有一些小动物,你觉得他们是怎么过冬的就将他送回相应的地方去过冬?
这一环节幼儿自己动手送小动物回家,不仅巩固了幼儿所学的知识,了解了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而且有激发了幼儿爱护小动物、探索研究动物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回家跟爸爸妈妈讨论其他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变色龙》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一、了解俄国沙皇警犬的丑恶灵魂,认识沙皇统治的腐败和黑暗。
二、学习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与时代背景;阅读思考;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引导学生看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二、时代背景:《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中的一种应诅咒的现实。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三、自读指导
(一)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二)自读课文,提示阅读要求:(出示投影)
1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2、文章可分几部分?哪几段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3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4试从文中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部分,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三)讨论后明确:
1、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2、根据短篇小说的情节特点,本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开端)
第二部分(6—27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发展和高潮)可分为六部分。
第三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结局)
文章6—27段,最能揭示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3、文章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点的。
4、文章的细节描写有警官的军大衣和赫留金的手指头。
本文通过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
四、延伸练习:复述本文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揭示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归纳人物对话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1对老百姓的话,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大耍威风、欺下凌弱的性格特点。如:
“我绝不轻易放过……”“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
“我要拿点颜色出来”“混蛋”“猪崽子”
2对上司说的话,表现他奴颜媚骨、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如:
“这是他老人家的……”“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娇贵”“伶俐”
三、综合时代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理解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这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四、讨论“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脱”、“穿”军大衣的细节,既表明了奥楚蔑洛夫借此为自己的变色争取时间,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又揭示了他看风使舵的狡猾的内心。
五、延伸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课本剧(小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演。
课后记: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结合生物知识说说变色龙的特点,想像一下用这个名称来刻画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然后围绕奥楚蔑诺夫前后的“五变”分析这个人物的个性。通过分角色读课文及课后的课本剧的排演等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的把握与理解。学生兴致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变色龙》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了解俄国沙皇警犬的丑恶灵魂,认识沙皇统治的腐败和黑暗。
二、学习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一、本文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的。教学本文应采用分角色朗读,从不同的语调、停顿、语气中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以便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点: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有条件的可将本文改编成课堂剧或小品,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与时代背景;阅读思考;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引导学生看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二、时代背景:
《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中的一种应诅咒的现实。
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三、自读指导
(一)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二)自读课文,提示阅读要求:(出示小黑板)
1、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
2、文章可分几部分?那几段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3、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4、试从文中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部分,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三)讨论后明确:
1、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2、根据短篇小说的情节特点,本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开端)
第二部分(6—27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发展和高潮)
可分六个层次:
第一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作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二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作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原告”讹诈。
第三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作出第三次判定:狗是“胚子”“原告”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层(18—20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作出第四次判定:狗是娇贵的动物,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原告”受斥责。
第五层(21—23段)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作出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第六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作出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结局)
文章6—27段,最能揭示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3、文章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点的。
4、文章的细节描写有警官的军大衣和赫留金的手指头。
本文通过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
四、布置作业: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胚子(pēi)戳(chuō)坎肩(kǎn)
恐吓(hè)牲口(chǜ)前腿劈开(pī)
2、口述本文故事情节。
3、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揭示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由三位学生担任:一人扮演警官,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为其他角色及旁白。)
要求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
(一)提示:
1、注意语言的停顿,有省略号处要特别注意:(1)说话的间断;(2)语句重复的省略;(3)语意未尽或声音延长。
(二)试读两遍,师生共同评定。
二、归纳人物对话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1、对老百姓的话,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大耍威风、欺下凌弱的性格特点。如:
“我绝不轻易放过……”
“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
“我要拿点颜色出来”
“混蛋”
“猪崽子”
2、对上司说的话,表现他奴颜媚骨、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如:
“这是他老人家的……”
“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娇贵”
“伶俐”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