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江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江雪》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江雪:江上的雪。柳宗元(唐代)学生补充作者的简介。
二、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1、千山:周围的群山。绝:断绝
诗意:许多山岭看不到一只飞鸟。
2、万径:数量很多的道路。踪:脚印。灭:消灭,消失(没有了)
诗意:条条道路上都不见人走动留下的脚印。
3、孤舟:孤单单的一条小船。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诗意:孤单单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4、山:寒冷江面上。
诗意: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四、说古诗,读古诗,背古诗。
五、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六、整首古诗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凄冷、孤傲)
七、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八、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九、作业
《江雪》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20xx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
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
2、目标呈现:
(1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2 )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习:学生自由读诗。
展示交流:
1、 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
2、 指名领读整首诗。
3、 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
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交流:
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民主学习:学生轻声朗读、思考以上问题。
展示交流
1、(这个老翁很孤独。
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板书:孤独寂寞,学习生字“孤”。
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2、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难道他不怕冷吗? )
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1、捕鱼为生)
(2、独享清静)
(3、排解忧伤)
(4、喜爱钓鱼)
(5、心中孤单)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想解开这个谜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资料一:柳宗元生平简介。“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那么,面对寒冷,他畏惧了吗?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退缩了吗?看资料二。
从他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
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练习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练习背诵。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结合插图,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诗。
三、检测导结
1。请你把这首诗背给同桌听。
2。《江雪》的作者是( )朝诗人( )。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
),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 )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
、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 )的人格化身。
3、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读读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相信大家会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学设计 篇3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熟读成诵
1、昨天,我们在深秋的枫林里一起目睹了红艳似火的霜叶,一同聆听了孤苏城外的夜半钟声。今天,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柳宗元一起走进——江雪,去感受——江雪,去欣赏——江雪。
2出示古诗,读准古诗
(1)全诗只有寥寥20个字。请大家自由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
指名读,注意古诗的节奏。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教师随机点评,特别是结尾处的节奏,要放慢。
(2)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江雪》这个题目,你看,怎么读,才读得有味道?
雪的大小不同,读的感觉就不同。如果轻轻飘落的几片雪花,你该怎么读?(很轻柔的)。如果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怎么读?倘若是一团一团的大雪团,你又该怎么读?
读诗就要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来,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江雪》,争取读出你的感觉来。
谁来读?读出你的感觉来。同学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感觉?
二、景之凄凉
1、同学们,诗读到现在,你的脑子里出现了哪些景物?(板书:景)
①有“山”:
师:这是怎样的山?
a引导山的多。有一千座山吗?虚指,夸张的手法。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么多的山?
b引导山的寂静。
②有“径”
师:径就是——小路。说说你看到的小路。
a引导小路的多,你能打个比方吗?
b引导小路的冷清。没有脚印,很冷清。
师:谁来连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③有“舟”
师:舟就是——小船。几条船?为什么?
④有“翁”
师: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请你具体描述一下这位老人。从穿戴、姿势等方面讲。
2、如果,我们把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鲜活的画。(出示画面):你能说说这幅画的内容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景之凄凉
3、无独有偶,清代王士祯也作诗一首,出示《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三、情之孤独
1、的确,诗其实是诗人的心情,也只有读懂诗人的心,你才能真正读懂诗。那么,柳宗元当时到底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十一月到达永州。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元年(806)正月,唐宪宗改元大赦,而八月有诏柳宗元等八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加上战友王叔文被赐死,另一战友病死在贬所,八司马之一凌准因忧愤而死,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
①“绝”“灭”“孤”“寒”“独”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让我们仔细来琢磨一下,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5、(放音乐)同学们,千万孤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响,你们难道不想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先自己读,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孤独读出来。(板书:情之孤独)指名——齐读
四、意之坚强
1、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这幽怨哀婉的音乐,一起走进这副冰冷的画面,走到这冒雪独钓的老渔翁身旁,和他说说话吧!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有什么问题想要问他吗?
预设:
①老渔翁(老爷爷),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不回家呆着,反而要一个人出来钓鱼呢?
②您为什么不去撒网呢?
③老爷爷,冰天雪地的,您能钓到鱼吗?
2、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得鱼,钓岂独翁哉!——朱子荆
看看是什么意思?
3、师:是呀,既然钓不到鱼,那老渔翁到底在钓什么?
私下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思念亲人、闲情逸致、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等待时机等。)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在哉!
3、同学们,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其实,这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就是——柳宗元受到的种种迫害,和他艰难的处境。而与严寒天气作斗争的老渔翁就是——柳宗元自己内心的写照呀!
(无论环境有多么的恶劣,无论我的内心有多么的孤独,可是我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潇洒地下来了!(板书:意之坚强)
4、再读板书,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呀!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柳宗元的心声吧!(师生齐读)
《江雪》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江雪》出自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此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上雪景。它是通过雪景来赞美渔翁“独钓寒江”的精神;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立足于此,我认为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境,感悟诗情是难点。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感悟诗情较难理解,我根据学习的情况及时出示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感悟诗人坚强不屈的精神,让课外的学习资料有机地和古诗融为一体,并为学生学习古诗服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想像诗中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学生需要课前搜集柳宗元的资料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本课的需要在多媒体教室和学生一起学习,主要运用演示文稿在学习的过程中补充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环境——寒冷凄凉
(一)解题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板书题目是“江雪”什么意思?(江上的雪景)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
(二)简单了解诗人。
(三)利用“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思考: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这样的雪景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会用哪一个词来概括?(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学生若有“雄伟壮观”的理解,教师再引导过来)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二、心情——孤独寂寞
过渡: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淹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
(一)此时此刻,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学生自由读古诗,交流从“孤”、“独”——孤独
2、朗读诗句,感受渔翁内心的孤独寂寞。
3、渔翁的孤独寂寞,就是诗人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渔翁就是诗人的化身,渔翁就是柳宗元的形象代言人,再读古诗,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4、孤独的渔翁成了诗人孤独心情的写照,再读读诗句,去触摸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补充,体会柳宗元“千万孤独”、“绝灭孤独”的心情。
1、补充李白《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李白写这首诗时,距他离开长安已将近十年。这时的李白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无法容于现实,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愤世嫉俗的情绪与日俱增,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寻觅知音,这首诗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心情。诗人看着山,山也看着诗人,诗人感受着山的语言,山也默默聆听着诗人的心声。人与自然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这是多么超然的一种境界!
小结:诗人李白在自己孤独的时候,还找到了自己的知音,那就是敬亭山。诗人看着山,山也看着诗人,诗人感受着山的语言,山也默默地聆听着诗人的心声。诗人对敬亭山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回应“相看两不厌,只有李太白(李青莲)。”而诗人柳宗元却只能在这寒冷凄凉的世界里独自垂钓,独自一人感受着孤独的煎熬。让我们读古诗《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2、王士侦《题秋江独钓图》。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侦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伦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赏析:这首诗描写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枝钓杆,渔人一面歌唱,一面喝酒,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其笔下的渔翁不是“独钓寒江雪”,而是“独钓一江秋”,有歌有酒,很是潇洒。渔人钓的是鱼?是秋?是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也就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小结:同样都在“独钓”,诗人王士侦钓的是一种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享受的是一种生活的乐趣,读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而诗人柳宗元却在这样鸟绝踪灭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是一种何等的孤独与寂寞。让我们回归读古诗《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不一般的孤独寂寞。
3、诗人的内心是一般的孤独寂寞吗?请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 更是“绝灭孤独”啊!
4、学生自由读诗,体会柳宗元内心的那种“千万孤独”、 “绝灭孤独”。
三、精神——顽强不屈
(一)读诗,引导学生质疑。
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他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由学生提问引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二)资料补充,感悟柳宗元坚强不屈的精神。
1、引导:对呀!渔翁生活在江边,难道不知道在这样的江面上垂钓,钓不到鱼吗?知道了为什么还在钓呢?他在钓什么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要及时点拨。
3、补充古诗的写作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坚强不屈精神的再现。
4、同学们,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5、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6、背诵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四、拓展《渔翁》,感受意象
过渡:同学们,《江雪》这一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被人们称为是“孤独者的空谷绝唱”。在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江雪》这首诗是柳宗元在刚贬到永州创作的第一首诗,后来他又以“渔翁”为题目,写下了古诗《渔翁》,让我们读一读,去理解柳宗元不同时期的人生感悟。
渔 翁
唐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文解释】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板书设计
江 雪
唐 柳宗元
环境——寒冷凄凉 绝 千
钓?
心情——孤独寂寞 灭 万
孤
《江雪》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1、赛诗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喜欢唐诗的人,往往能够从画中感受到诗歌里面流淌尚着的情感,那么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再一起走进一首诗。
PPT1:看诗人画像
(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过渡: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PPT2:布置学生自由读诗。
3、谁来读一读、试一试?
指导:“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
理解:“径” 和“万径”的意思。
指点: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理解:“千山”、 “蓑”和“笠” 的意思。
5、我们一起来把整一首诗读一读。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1、PPT3:欣赏朗读,想象画面。
2、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3、引导: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其实已经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这首画面,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试试看。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过渡:同学们,诗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我们读懂了画,还要感悟到这首诗的情。下面请你听老师来朗诵。你在听的时候,心里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PPT4:欣赏朗读,感受意境
2、你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觉?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寒冷“?
板书:寒冷
着重体会:绝 灭
4、还有什么样的感觉?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
板书: 孤单
着重体会:孤舟 独钓
5、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为什么蓑笠翁坚持独自垂钓呢?让我们走进诗人的经历,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PPT5:了解柳宗元的经历
6、指名朗读:读出孤单
配乐朗读
7、面对政治上的暴风雪,柳宗元屈服了吗?诗中哪些句子暗示了我们?
板书:不屈
8、朗读:读出不屈
9、总结三次背诗:寒冷 孤独 不屈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2、PPT6: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3、 学生自由读
6、那么,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7、小结: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景色也不一样。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读书,自己想像,自己感受学会了这两首诗,了解了一首诗有一首诗的意境,一个人有一个人不同的心境,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的时候多收集一些古代的诗歌,运用同样的方法去读,收获肯定不少!
板书设计: 江雪
寒冷 孤独 不屈
《江雪》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古诗《雪》节选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两个特点,将夜雪景色描写得生动逼真,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江雪》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的心志,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是第1学段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7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学会雨字头、穴字头。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书写11个生字。
3、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冬季来临,我们就会经常看到雪花那轻盈的身影,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有月光的映照下,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南宋诗人尤袤是怎样赞颂这雪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实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诗,可以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2、同桌互相读,听一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指名读。
4、这首诗,怎样读才能把它读得更美呢?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啊?(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重音。)
5、请你像老师这样读,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自由练读,读中体会。)
6、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三、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这么美的诗句,你知道每句诗的意思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整体感知全诗内容。对学生理解困难的词语重点指导。
3、由文入画,提升理解。
学生观察插图,理解全诗,图文结合,同桌合作交流,理解全诗内容。
四、感悟诗境。
1、作者尤袤就是用这样朴实的语言,自然真实地将一幅夜雪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看到此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2、配乐反复吟诵,体会诗境。
五、识字与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词读音是否准确。
2、合作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雪、窗、照”3个字。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南宋诗人尤袤笔下的'夜中雪景,然而,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唐代诗人柳宗元主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第2首《江雪》。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结合插图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指名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境,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说。
①配乐,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诗句描绘的景象: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②谁还有什么补充的?(指导对“蓑笠翁”的理解。他身上穿着的是——蓑;头上戴着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就是——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③与第1首《雪》对比,此时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④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一读(自由练习、指名、齐读)。
(2)画。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②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③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3)读。
①指名读。
②集体评议。
师指导朗读停顿、节奏、韵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③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④背诵。
四、识字与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词读音是否准确。
2、合作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惊、独、钓”3个字,特点:左窄右宽。
3、学生按照田字格练习书写汉字。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