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环境教育教案

2025/11/2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环境教育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环境教育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环境,关注自然变化、主动探究环境变化原因的良好生活习惯。

了解植物生长变化规律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初步学习不停的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秋天的美景或描写秋天的美文、古诗、词语,让学生为秋天而赞叹,产生走进秋天的欲望。

提出探究主题:枫叶为什么在秋天会变红?

追根溯源

探究枫叶变红的原因

学生猜想枫叶变红的原因,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肯定其积极的'一面。

明确研究方法:怎样才能知道枫叶为什么会变红?用什么办法去研究呢?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枫叶变红的原因探究。

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枫叶变红固然是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气候变化的原因。

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注意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成果,比如“二十四气歌”。

交流关于“二十四气歌”的认识,充分感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小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展示常见农作物的播种时间与收获时间。通过对比认识到自然生物界的多样性,同时了解本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哪些。

环境教育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某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这个市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这个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180000千克180吨

月5400000千克5400吨

年65700000千克657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说一说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某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某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某市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某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三、研究方案: (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

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

四、联系实际: (说一说)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 (试一试)[机 动]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六、活动小结

(略)

环境教育教案 篇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教学目的:

1、意识到人类生产队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

2、知道人们为适应环境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3、搜集不同地区的信息,了解人们的衣食住行因区域、文化不同而存在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1、意识到人类生产队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

2、知道人们为适应环境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动植物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为了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

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

小结:人用自己的智慧认识、适应自然。

2、学习《追根求源》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不同地区环境的差异

小结:

我国领土辽阔。地理位置差异大,温度、气候、物产、生存条件差异很大。

3、聚焦衣食住行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各地衣食住行的差异?

小结:。

三、家乡资源大搜索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

2、小结:

四、绿色冲浪

指导学生自学

五、总结

环境教育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太阳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太阳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太阳的作用

一、引入

1、放映关于太阳用途的图片。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太阳给了我们阳光,所以植物才能进行光和作用,给人类提供必需的氧气;太阳给了我们热量,不然地球可能就是一个冰球。今天,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已被人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板书课题:太阳是万物之源)

二、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呢?

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看法。

2、观察两种植物在阳光下和室内的不同。

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畅所欲言

在石油可开采量日益减少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两大危机的夹击下,太阳能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做个现代工程师,展开想象,谈一谈,你最想"开发"出太阳能的哪些新用途?

三、小结

太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四、布置作业—做一个调查

走访你生活的社区,调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比例,分析不同类型热水器的利与弊。

环境教育教案 篇5

一、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进。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教育教案 篇6

《枫叶红了》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认识植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

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

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

小结

2、学习《追根求源》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枫叶为什么红了?

小结。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活在线》

学生自学课文

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

小结

2、学习《追根求源》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枫叶为什么红了?小结。

3、自学《二十四节气》

三、环保在行动

1、调查小麦、美化、玉米、大豆、白菜播种后时间、和收获时间。

2、调查借助自然气候应当干旱、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措施3、考察一种作物的耕作时令并亲自种植。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