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家》幼儿园教案

2025/11/27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家》幼儿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家》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学习将两种物品按ABAB的规律排序。

在活动中发现和探索简单的排序规律。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分水果”情境图片;“按规律排序”组图。

纸面教具:《一起来修路》。

材料准备:固体胶。

活动过程

出示情境图片“分水果”,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发现水果排列规律。

今天天气真好,河马壮壮邀请小伙伴们来家里做客,看,壮壮还准备了许多水果要分给大家吃,分着分着,壮壮发现水果少了一个,壮壮不知道该拿什么水果补上?小朋友你们能帮帮他吗?

每个人的位置上都有哪些水果?

这些水果是怎么摆的?

最后一个位置要摆什么水果?

出示组图“按规律排序”,引导幼儿尝试按规律完成排序。

1、出示组图“按规律排序—1”。

聚会开始啦,可是餐具还没有摆好,小朋友们快来帮帮他们找出餐具摆放的规律。

2、出示组图“按规律排序—2”。

餐具摆好了,可以吃小点心了,怎么小点心少了,小朋友们快把缺了的小点心补上。

3、出示组图“按规律排序—3”。

今天一天过的真快乐,小伙伴们为了感谢壮壮的请客,每个人都送给壮壮两份礼物。请小朋友们将礼物盒按规律排好。

小结:像按照“一个碟子一把叉一个碟子一把叉”、“一块蛋糕一块饼干一块蛋糕一块饼干”或者“一个红色礼物盒一个黄色礼物盒一个红色礼物盒一个黄色礼物盒”这样顺序排列的,就叫按ABAB的规律排序。

发放纸面教具《一起来修路》,幼儿动手找规律排序,巩固已有经验。

1、发放纸面教具,幼儿动手按规律排序。

小伙伴们邀请壮壮一起去游乐园玩,可是路坏了,去不了了,请小朋友们按照规律将路修好。

认真观察图片,在问号的地方画上正确的图形。不要修错路哦。

2、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在阅读区,投放按各种规律排序的绘本或图书,巩固幼儿的按规律排序能力。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下载宝宝巴士APP《宝宝学排序》,在家里和幼儿一起学习,但需注意控制观看手机的时间,保护眼睛。

《家》幼儿园教案 篇2

一、活动构思

从本班实际出发,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主题活动“我的家”题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以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价值。在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试图通过丰富多元化的活动,实现对幼儿多元潜能的培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活动过程

(一) 主题网络图的建构

在主题活动中,网络图的建构是在预设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并逐渐完善的。其特点有:

1、 网络图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2、 网络图只是预设计划,但不确定具体做法

即从一级主题到二级主题,以及从二级主题派生出来的各个分支,它只给教师提供了一种依据或提示,具体怎样组织活动,在于教师在活动中对于幼儿兴趣点的捕捉及把握,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目标,要时刻考虑活动如何与主题教育相整合,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其目标服务。具体设计体现在教师的日计划当中。

(二)生成与预成活动

在主题活动“我的家”的组织实施中,我们通过关注生活、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灵活调整预定计划,并在预设活动的基础上生成了新的活动如“超市购物”和“集贸市场”等。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按照惯例,每个人的家里或多或少都会购买一些节日礼品或生活用品,所以班里的孩子会时不时的提起“我去超市买东西了”“我和妈妈也去了”。所以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生成了“超市购物”的活动,其过程如下:

1、参观超市

参观前组织幼儿谈话:“你去超市准备做什么?”。其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对超市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

小朋友参观超市

2、超市问题网络图的建构

汇总幼儿参观超市前的讨论内容和参观后的讨论内容,列举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师幼共同创设“大树型超市问题网络图”(附照片),问题网络图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直观形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其二:孩子们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体现了他们的一些想法。

3、认识标签及人民币

第一:认识人民币的面额第二:知道标签上的数字与人民币面额的对应关系。第三:会进行简单的价格运算,能比较合理的支配钱。

4、超市购物

从超市参观回来,幼儿兴趣点很高,当时,按照一般的思路,我们也许会把活动室设计成一个“超市”,让幼儿玩超市购物的角色游戏,但是,当我们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之后,还是决定让幼儿走出去,让他们到超市去真正购物,这比玩角色游戏更有教育价值。

(1)购物准备

家园配合:幼儿人手准备5.0-10.0元人民币购物要求:每人只选2-3种物品、钱物自己保管。

(2)购物实况

参加35名幼儿,最多消费额为17.30元,最少消费额为0.30元,没有一人出现遗失钱物的现象。

(三)、与幼儿互动的环境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尝试实践“环境教育课程理念”,让幼儿做环境的小主人,如区域标牌的设计、各种蔬菜水果等实物的收集,甚至每一张图片的布置,都是孩子们亲手所为,这种能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并与之互动的环境是调动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尝试实践“环境教育课程理念”,让幼儿做环境的小主人,如区域标牌的设计、各种蔬菜水果等实物的收集,甚至每一张图片的布置,都是孩子们亲手所为,这种能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并与之互动的环境是调动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

1、制定主题墙饰及活动区创设记录表

其内容体现三个方面:

第一:结合主题有目标、有意识地创设第二:根据活动进展情况做适当地调整。第三:活动组织后有关环境创设方面的几点经验和启示。

2、由环境生成活动,以“集贸市场”为例说明环境的教育作用

参观完集贸市场以后,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想法:“把蔬菜水果放到班里”“找一架电子秤”“玩购物游戏”,结合幼儿兴趣点,在师幼共同的讨论协商下,我们把活动室设置成了水果区、蔬菜区和干果区。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观察及探索的环境,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孩子们在实物区可以自由的摸摸、看看、称称。(2)环境体现相关性、室内环境和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并起到传达教育信息的作用。(3)环境体现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幼儿不断探索。例:观察蔬菜水果的每日变化 “土豆为什么变绿”、“韭菜为什么很难闻”、 “青菜为什么变黄”,从幼儿不断的观察与探索中,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学习及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这种可以启发幼儿不断思考与探索的环境,才能使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得以较好的发挥。

(四)活动区指导与创设

1、结合主题生成新的活动区

以超市购物的活动为切入点,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活动自然延伸到了“我爱吃的食物”方面。因此,我们带动幼儿参观考察了清华社区中心的集贸市场,为了让孩子们对食物的认识和感知更加全面,从促进幼儿发展方面考虑,我们又创设了“娃娃厨房”,希望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来制做一些简单而常见的食物。如:煮玉米、蒸白薯、水果拼盘、蛋花汤等。

2、活动区活动和教育活动和谐整合

活动一:煮玉米活动二:水果拼盘活动三:蛋花汤

3、活动区评价记录

活动区结束后,以小组与集体

交互评价的方式进行活动区活动评价,教师做评价记录。(包括幼儿活动情况及活动后的收获与感受)。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所想所感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活动过程及结果。(如,画蛋花汤制作过程图)

4、建立活动区小档案

在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学习借签了瑞吉欧的档案记录思想,建立了建筑区活动情况小档案。对该区幼儿自建组以来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和记录,包括照片及文字资料,其作用在于:

(1)有助于教师及时准确的掌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2)从中总结出一些有关促进幼儿相互交往与合作的有效途径及方法。(3)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幼儿的小组意识。

5.实现教育内容整合、多元潜能的培养渗透在多元化的区域活动中

在网络式主题活动中,我们尝试用多种教育内容与手段来实现其和谐整合,试图让每个幼儿在教师的关注下得到发展。

(1)语言区幼儿创编有关蔬菜水果的儿歌。(2)美工区幼儿利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水果和食物的制作。(3)科学发现区做“蔬菜吸水的实验”。(4)幼儿在水果、蔬菜区玩购物的角色游戏。

(五)实现家园共育

在主题活动中,一方面我们不断加强家园的双方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并且把家、园和社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让家长了解本园的课程理念,了解班里进行的主题活动

(1)召开家长会。(2)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

2、共同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

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情况”的介绍。例:介绍孩子在活动区玩了什么、做了什么、发现及解决了什么问题,对什么事情或什么活动感兴趣等。

3、帮助家长转变传统观念(只注重幼儿学习结果而忽视其过程)

4、班级环境向家长开放

(1)鼓励幼儿请家长欣赏自己参与创设的班级环境。(2)请家长参与环境的设计与资料的收集。(3)关注家长对活动的反馈。

附:家长来稿

摘自《雏鹰振翅欲试飞》—有感大六班幼儿活动 20xx年/11月 王天卉妈妈记得那天去接孩子时,看到他们从自己的柜子里拿出采购的物品呈现给家人时,个个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接过孩子按照我的要求买来的'两袋牛奶和找回的零钱,我也欣慰的笑了,感觉孩子又长大了许多。在这些活动中,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孩子们,因为他们获得了按照自身心理特点去感知世界的机会。

《家》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的姓名,职业等。

2.尝试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

3.感受家庭温暖,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全家福照片。

2.《我爱我家》的音乐磁带,纸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我爱我家》激发幼儿兴趣。

1.讲讲我的家,知道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爸爸妈妈的职业。

2.幼儿拿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二)游戏“猜一猜”。

将全家福照片放在盒子里,请幼儿抽出照片,让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三)幼儿分组评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幼儿爱父母,爱家的情感。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妈妈,他们每天都在为家忙碌着,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四)引导幼儿学会怎样关心自己的家人,说说自己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扫地、擦桌子、洗脚等)。

活动结束:

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家是一间房,一盏灯,一张柔软的床;家是一轮太阳,爸爸妈妈欢乐的笑容,合成一缕温暖的阳光。.

《家》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儿歌的名字,学习朗诵儿歌。

2.体验儿歌中的感情,产生对幼儿园的亲切感。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多媒体图片:小鸟、蝴蝶、小鱼、大树、池塘、花园图片若干张,PPT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哭声声,请幼儿仔细听。

师:这是谁的声音?(教师作倾听状)哦,原来是小鸟哭了,他告诉我他哭是因为他找不到家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他找找家吗?(出示小鸟哭泣图片)

二、开始

1.根据儿歌内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谁知道小鸟生活在哪里?那它的家在哪里?大树上。(出示大树图片)所以,大树是小鸟的家,对吗?请小朋友们跟我说一遍,大树是小鸟的家(动作)小鸟找到了它的家,但是它的几个好朋友还没有找到家,我们继续帮帮他们吧。

出示小鱼图片,小鱼的生活在哪里?水里。有水的地方是哪里?大海、小河。在这里我们把池塘当做小鱼的家(出示池塘图片)教师说池塘是小鱼的家。引导幼儿一起说。

出示蝴蝶图片,这是谁?它生活在哪里?那它的家在哪里?花朵,我们把有很多花的地方叫什么?花园。(出示花园图片)所以花园是蝴蝶的家对吗?引导幼儿跟读。

2.帮助幼儿理解“家”,引导幼儿说出幼儿园也是家。

现在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那谁告诉我幼儿园是谁的家?老师。小朋友。小朋友每天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玩玩具、唱歌、跳舞、吃饭、睡午觉,还有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你,是不是像家里一样?那你喜欢这个家吗?那幼儿园是谁的家?那请你看看幼儿园里有哪些和家里一样呢?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出示幼儿园图片。

3.教师整体朗诵儿歌,让幼儿尝试跟读儿歌并说出儿歌的名字。

我们回想一下,我们都帮哪些小动物找到家了呢?(教师边朗诵儿歌边做动作)引导幼儿一起做。小朋友们太棒了,帮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家,鼓励鼓励自己。谁能起个好听的名字?教师点明主题“幼儿园是我的家”。

4.分组朗诵儿歌,加深幼儿对儿歌的记忆。

现在老师想让小朋友上来把你学到的儿歌说给所有的小朋友听,你来说,老师做动作。谁想当这个小小表演家?(播放音乐)

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那我们现在去帮更多的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家吧!(播放音乐)幼儿自由帮动物寻找家。(教师可准备大幅画,画有大树、池塘、花园、幼儿园之类的,然后引导幼儿用手工制作的小鸟、蝴蝶、小鱼找到它们的家。)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百科:家,现代汉语常用字、 一级字, 读作jiā,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史记·乐毅列传》:"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家还可引申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内及机关部队等单位的住地等意。

《家》幼儿园教案 篇5

二、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愿意用语言说说家人,感受活动的快乐

2、体验一家人相亲相爱在一起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平面房子 、家人图片

四、活动设计

(一)引发兴趣

1、猜猜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的?家里住的会是谁?

老师:屋子里住着娃娃快乐的一家:有爸爸,有妈妈,有爷爷,有奶奶,还有娃娃

2、我们把他们找出来好吗?(好)(敲敲门有礼貌的请)(我们一起来试试)

3、你们想请谁先出来(幼儿自由说)好,那我们请他们一起出来,好吗?

(二)开始辨认

1、出示全家福,让孩子辨认家人,并根据观察说说其特征的不同

老师总结:爸爸,爸爸真神气,宝宝好爱你

妈妈,妈妈真漂亮,宝宝喜欢你

奶奶,奶奶真能干,宝宝亲亲你

爷爷,爷爷年纪大,宝宝关心你

(三)游戏:找家人

把家人的图片藏起来,让孩子来找找,并说说方位词,找到后亲亲家人。

活动延伸:略

活动反思:略

《家》幼儿园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四步教学法:教材自读、合作析疑、提升解惑、拓展运用。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读教材去感知教材,落实基础知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去深化教材,分析解决问题;运用整体认知的方法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理解知识;运用拓展思维,达到借古鉴今、学史明智的目标。

四、教学准备

教师:通过网络和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诸子百家的资料、观看相关的百家讲坛视频。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易中天对我国古代几位思想家有过这样的评价:

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这些思想家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学术思想异常活跃,诸子百家思想学说千姿纷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板书)

设计意图:深情朗读名人经典的文字,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自然切入。

【讲授新课】

解题

教师:“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学派。同学们看书第39页,回答:什么是百家争鸣?

学生:依据教材介绍“百家争鸣”的含义。

找思想家

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