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情感 > 正文

老厝茶时光

作者: 谢锐勤2023/12/03情感

春节回澄海老家,喜欢到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厝喝茶,在不同的老院子感受不同的茶风。

创于宋代的下窖村村内古榕成片,宗祠星布。1932年,泰国华侨陈两兴衣锦还乡,购置儒济书斋改建为潮汕传统"四点金"."儒在陋巷三人行,济写云帆四海家。"先人长途跋涉,只为返璞归真。如今的儒济书斋修旧如旧,芭蕉摇曳,梅花怒放,汇聚同道,游艺习文,琴声悠扬,书声琅琅,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从前的读书时光。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黄昏,坐在书斋深处,与保育人唐老师对品,每一杯宋种都氤氲出热气,在班得瑞的《春野》中细细向四周散发。取出一本《潮州工夫茶话》翻阅,恍惚中自己也变成一位潮汕传统儒生,正在浮想"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的奋斗史,品味"驴生拼死"后的"伊呾食老幸福多",享受"坐书斋、哈烧茶"的闲情逸致,这喝的不也是乡音与乡愁的气味吗?

如果说悠闲的慢生活是儒济书斋的精髓,那在精致中领略传奇则是西塘的魅力。嘉庆初,红头船商人林泮与林五在樟林古港靠兴办洋船发家,但林泮与海盗头目"金钩剪"关系扯不清,最终两林以私通海盗罪被斩首,林泮家产西塘亦被罚没,后由富商洪植臣购得。洪氏请名师按苏州园林式样修葺重建,亭榭楼阁、假山池塘、客厅书房、园圃花苑竟在仅一亩余的西塘中被布置得小巧玲珑、古朴淡雅,成为粤东最具代表性的潮风苏韵园林。

如今,两百年风风雨雨过去了,真相无从得知,曾经的刀光剑影与雕梁画栋,早已物是人非。"胜迹清以幽,吟啸资逸乐。"和洪氏后人在园林品蜜兰香,谈笑风生的背后,既迷惑于历史的诡谲与命运的无常,又感慨樟林港与汕头港地理位置与营商环境的起起落落,这品的不也是古港与红头船沧桑的兴衰荣辱史吗?

如今的西塘尚未整修,传奇有待续写,但百米之遥的德和里已在延续传承的故事。1921年,在暹罗致富的华侨陈欣木回到潮汕购地筑造德和里,在8.4亩土地上,大夫第、祠堂、书斋、别墅、外埕、花园等建筑糅合古今、融汇中西,铺排得儒雅而"压帖".德和里随处可见精美的石雕、木雕、灰雕和壁画,也处处可见书法、画作、家训和语录。

老厝对联曰:"无求品自高山斗气象,有容德乃大海天襟怀。"一百年来,陈氏家族热心公益,铺路建校,扶文助教,所以也才有今日后人将祖宅开放给义工队、社工站、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市华侨历史研究会等机构免费使用的义举。与陈博士在院子里茶聊,是开阔的视野与格局支撑起他们家族辉煌的过去,也是良好的家风与家教续写着光明的当下,活化后的老厝宛若眼前芳香扑鼻的锯朵仔,一股暖流贯穿于心间。

谈到传承,比德和里历史更悠久的是冠山书院。作为广东仅存的四座明代书院之一,冠山书院是澄海文化的发祥地。行走于书院,神山郁郁葱葱,鹅湖碧波荡漾,牌坊威严肃穆,石刻琳琅满目,一股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冠裳云集人文彪炳,山岭雄峻庙貌千秋。"坐在书院百年桂花树下,伴随鸭屎香独有的香气,历史在眼前一幕幕闪过。

一千年前,先贤卢侗在神山结庐读书,没想到竟种下澄海人文的种子;五百年前,蔡楠捐俸银建书院并亲自讲学,没想到竟滋养出一方好学风;七十年前,谢易初回国试植的数十棵泰国柚木,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数年前,饶宗颐为书院题的"鹅湖重见",已成为潮汕文脉传承的见证。凝视手中的单丛,连香气都充满北宋学风和明代道统的味道,连茶汤也带着爱国的情怀与故乡的眷恋,令人沉浸在崇文重教的氛围中。

不同的老厝内涵不同的历史,展现不同的气质,令人收获不同的心境,体验不同的自在。相比之下,野外品茶虽妙,却没有老厝的生活气息,缺少人与老厝的交流与对话;新房喝茶虽美,却没有老厝的历史传承,缺少老厝承载的家风与家教;茶室饮茶虽雅,却没有老厝的故事气氛,缺少老厝生生不息的文化流动。"给时光以生命",这样的老厝茶风盈满灵气,既惊艳了岁月,又温柔了光阴,将历史的跌宕起伏变成身边的娓娓道来,令每位到访者都受到灵魂洗礼。因此,老厝茶时光的背后是心的流动,既与故乡对话,留住乡愁;又与先贤对话,续展文脉;更是与自己对话,抚慰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