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随笔 > 正文

乡村骟匠

作者: 山溪2024/02/21随笔

在川东北一带乡村,人们把骟匠,叫着骟猪匠,或阉割匠。他们左手摇着招揽生意的铜铃,右手提着阉割工具,行走于乡村院落,骟猪、骟牛、骟羊、骟鸡鸭鹅等畜禽,但主要从事小猪仔的阉割,所以叫他们“骟猪匠”的居多。

乡村骟匠所用的工具,一般都很简单,一把铜制骟猪刀、一根缝合针、一圈棉线,消毒药水有的用碘酒,有的用硼砂,有的用高锰酸钾或者酒精,也有用高粱白酒代替的。一般小猪仔,骟匠一个人就能完成阉割;体型大、力气大的家畜,要好几个壮劳力帮忙,得先将牲畜四肢捆绑起来,侧放到地上,否则,无法操刀施术。但川东北一带都要对刚满月后的小猪仔进行阉割,然后才上市出售。

听老一辈人说,骟匠的祖师爷姓吴,其手艺是神医华佗传下来的。相传,三国时,曹操犯了头痛病,华佗为其把脉问……开初曹操不以为然,后一拖再拖而成顽疾,要开颅手术方能根除病患,却因为曹操疑心其有谋害之心,遂将华佗下了大狱,让其备受折磨。在狱中,一位吴姓狱官同情华佗的遭遇,对其精心照料。华佗临刑处斩之前,十分感激吴狱官的照顾,将倾尽平生所学的医学著作赠送了他,以示回报。只可惜吴狱官拿回家后,却被妻子当着废纸烧毁了,只剩下最后几页表述阉割技艺的纸页。后来,吴押狱辞职回到乡下,潜心研学阉割技术,将其继承了下来,虽然没有名扬四海、大富大贵,但也混了个一家温饱,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个行业的开山鼻祖,一代一代地将阉割技术留传至今。

一般家里养了母猪的人才会光顾骟匠的生意,只要有人请,骟匠师傅才会背着工具包上门。上得门来,吩咐主家把小猪仔在猪圈内用竹篓子装好,抬至地坝或空坪处。骟匠师傅用开水对刀具消毒后,从篾篓里抓住一只小猪的后腿,将其提了出……如果是阉割小母猪,骟匠师傅便一只脚踩压住猪脖子,另一只脚踩压住猪的尾巴,左手大拇指探了探下刀位置,右手一刀下去,只听见“噗嗤”一声,就划开了一道三四厘米长的口子,一股殷红的血液刹那间喷涌而出。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骟匠师傅取出一把小铜钩子,往小猪肚子上刚刚划开的口子里一勾一掏,然后往外一拉,将小母猪的“物什”拉出了体外,只听见又是“噗嗤”一声,一刀阉割了下来,然后给伤口消毒后,提起猪后腿,把小猪放进另一只篾篓里。

如果是阉割小公猪,就要简单得多了。左脚踩住猪头,右脚踩住猪尾,骟匠师傅用左手拿住睾丸,右手用刀划破外皮,挤出睾丸,用刀割去相连的输精管后,擦上消毒药,动作非常迅速成功。阉割结束后,骟匠师傅会交待主人,阉割后的小猪仔不能让它睡觉,要多游走,以疏通血脉,便于伤口结痂愈合。一般来说,阉割小猪仔是不需要缝合的,因为伤口小,愈合得快,两三天就结痂了。

其实,骟匠设备非常简陋,没有止血钳、止血带之类的器械;技术也有限,加上给猪施术的部位特殊,不便于止血。而阉割又是一个出血量比较大的手术,经常会有一些家畜由于手术过程中,大量流血或者术后感染而导致死亡。所以,阉割小猪仔也要选天气与季节,一般都选择在秋冬季或清明节前后阉割,如果天热动刀,伤口容易感染。

那些年,骟匠在农村还算是比较吃香的手艺,那时农村喂猪的人多,家家都要喂几头猪,或卖,或过年吃。所以养母猪的人也多,一头母猪一次可生10头左右小猪仔,两年可生5窝猪仔。请骟匠师傅上门阉割猪仔,不仅主家要好酒好菜招待,而且,阉割一只小猪仔还要收1元的阉割费,一天可阉割30来只,在上世纪90年代前,几十元一天的收入算是可观的了。

骟匠分两种,一种是专职骟匠,只会阉割技术,不会给畜禽看病开药,这种就是乡村骟匠;另一种是专职兽医,既会阉割技术,又懂看病开药,大多是在乡镇畜牧站上班,相比而言,不论在消毒处理和阉割技术上,要比乡村骟匠的技术高明一些。

而今,靠传统的养猪方法,除去人工饲料成本,根本不划算,很多农民都不愿意养猪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大型养猪场,配备了专业的兽医进行服务。所以,乡村骟匠的生意远不如从前,有时十天半月也很难接到一单生意,偶尔阉割一只羊,或者几只猫狗,赚取十来块钱的收入。可以这样说,如果仅凭阉割技术挣钱来养家糊口,已成为过往了。

乡村骟匠胆大心细,完全是靠技术吃饭,因带血腥味,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加之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更加简捷、安全的阉割技术在农村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专职兽医、畜牧站已经逐步取代了乡村骟匠的职能,乡村骟匠这门手艺,以及摇着铜铃招揽生意的身影,已成为人们心中渐行渐远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