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作品 > 随笔 > 正文

走进凤堰梯田

作者: 陈绪伟2024/03/11随笔

走进凤堰梯田,就像是走进了一幅古朴自然、精美农耕的大地浮雕实景中。看到了山河的魅力,雨水的灵魂。联想到了,这是风云的奇迹,更是天人合一。汉阴凤堰梯田,不仅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全国首座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其独具特色的人文魅力和自然禀赋让人震撼惊叹而流连忘返。

置身其中,仿佛如临人间仙境。山、水、田、屋、寨、村、庙,在这片土地上融为一体。浑厚、雅致、奇趣、清新,在这片土地上彰显壮美。梯田密集、形态原始、线条流畅、山高水长,在这片土地上阡陌纵横。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4条溪水潺潺而歌,自流灌溉而长年不绝。享誉国家森林公园的凤凰山,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随机变化,泉涌的沟谷水雾袅绕,汉江蒸腾起浩瀚的云海,潮水般奔涌而上下飞舞,将山谷和梯田掩饰得含蓄生动,装扮成如此婀娜多姿。

来到凤堰梯田,移民壮举让人终生难忘。因为我明白了,秦巴之间的凤凰山南麓,这片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是“湖广移民”来到这里,创造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晶,创造了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成果。穿行这片土地,人生就会没有遗憾。在这里见到了,独具一格的猴山日出、凤江云海、双龙戏水、堰坪落日、富硒茶园、冯氏古堡、凤饮东河、花屋情缘、石寨遗风、湘俗闽语、漩涡风情等特色旅游景区;切实感觉到这里已成为休闲养生、摄影、绘画及文艺创作的圣地。贴近这片土地,让人终生意念神奇,因为领悟到了,凤堰梯田是农耕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天人合一的典范。“木槽接天河,竹笕引龙王”,移民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创造发明,铸就了大地浮雕的壮美。

感叹凤堰梯田,这妙趣横生的自然生态美。来到这里,梯田的美学价值,明朗摆在人们面前:一年四季,这片土地演奏一曲激情摇滚的乐章,春花、夏绿、秋黄、冬雪那自然地鲜活之美;是舞者,无不来此翩跹;是歌者,怎能不来此激情引吭。一年四季,这片土地铺开一轴历史自然的漫漫长卷,泉涌、鸟飞、花海、稻浪那流动之美;是丹青神手,纷纷慕名来此着彩;是文人妙笔,倾注心血来此生花。一年四季,这片土地是迷境、是梦幻,细雨、清风、蓝天、云涛那大气之美;是探秘者,一定会来此溯源;是梦想者,必定要沁心来此追逐。这一切无不荡漾洗涤着来者的心灵,给人以淳净快乐的体验和美遇的享受。这种民风、民俗与大自然和谐一体的山地文化体系,温馨地切入人的怀抱与胴体。

震撼的凤堰梯田,这魂牵梦绕的天人合一的造化。在梯田中潜行,仿佛是歌者的魂:人与大自然神话般造化,让梯田把水和粮食提升到最高处;云雾踩着天梯去看月亮;月亮在夜里静听蛙鸣;星星眨着眼睛,赞赏它们高谈阔论。在古梯田中潜行,壮大了诗者的胆,脑海浪漫出诗行:爷爷驼着背,像支拐棍,一杵一个田坎,一直杵到他手上的灯,远远高于那闪烁的星。在古梯田中潜行,体悟到力与美的结合,眼前:从沟底,到山顶,曲线交织着向上的田埂,是移民聚火爆石,夯泥筑坎,一把锄头,一件蓑衣,记录先民们安身立命的足迹;一头黄牛,一张犁铧,同祖先们一起将一山一梁,一沟一壑雕刻成梯形。在古梯田中潜行,让人理智而开怀:能清晰地听到,打谷拌桶上农人的笑声;能明朗地看到,一粒谷子上农人额头的皱纹。踏上这块土地,无一不是震撼、惊叹、共鸣。

有颜值的凤堰梯田,国家赋予的多项实至名归的美誉。陕西汉阴凤堰梯田,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农业农村部命名为中国首批“美丽田园”,林业部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全国首个“移民生态博物馆”,连同山水天地人等,国务院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刻印在中华农耕文明史上的“世界移民奇迹”,这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古老文化特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优秀传统,推崇的是新时代人类继承和追求的一种文明和谐精神。

我想说凤堰梯田,见证了三百年来湖广移民与当地土族融合定居成为农耕民族,进而把南方农耕文明移植到北方高山耕作,是一段智慧地创造出梯田灿烂文化的艰辛历程,古梯田的发展史就是移民文化的发展史。这是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有着自然历史的古典美,更有自然现实的时代美。

走进凤堰梯田的土地上,处处沐浴着天人合一的自然风光,时时幻化出凤堰浩荡而又柔美的记忆。这片土地上,蓝天宁静,空气洗洁,可真切感受凤堰人民的热情好客,迷人的凤堰梯田,是我灵魂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