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篇1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基本建成。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
圆明园里的东西不计其数,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祖国的文化!!但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来侵入圆明园的侵略者中,即便是一个小士兵,都变成了百万富翁,大家可想象到曾经的圆明园里,那些不计其数的祖国文化历史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落后就要挨打,不想落后就得好好学习。知识渊博才能让科学技术更先进!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篇2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我感到无比的愤怒与惋惜。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然而,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园却于被法兰西,英吉利这两个无耻的强盗却掠焚毁,变成废墟。这座占地2500余亩的园林,却禁不住三天三夜的纵火焚烧化成一片灰烬。如今的圆明园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想到这里,我不仅对清政府的腐无能和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感到无比的愤怒,有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的惋惜。为了让圆明园的毁灭成为过去。为了使我们中国不再落后,不让外国人欺负。
所以脑子里有这样一个信念就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篇3
圆明园,一座多么繁华的宫廷,可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圆明园昔日是多么辉煌: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漫步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可以说,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国建筑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中还珍藏着无数的无价之宝,更有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藏的历史文物,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却被英法联军毁掉。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灰烬。
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耻辱!这样的耻辱在旧中国又何止一次?所以我们必须不忘国耻,奋发学习,让中国的明天更加璀灿,让中国的名字像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篇4
圆明园是我国的园林艺术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几代工匠呕心沥血的文化结晶,可就是这样的一片园林,竟被英法联军侵略者一把火毁了,被清政府的毋庸腐败给毁了!
圆明园是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总占地面积达三百五十多公顷。圆明园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还有西洋景观。就是这样一座金碧辉煌,如同梦幻般的园林瑰宝,在英法联军侵略者贪婪的目光下,化成了一片灰烬......
如今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我们虽该漫骂那些贪婪无耻的侵略者,但我们更改谴责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当时清政府不那么腐败毋庸;如果当时我们不那么软弱;如果当时不签订那一条条丧国的条约;如果......太多的如果,但那都已成过去,我们要站起来,把侵略者赶出去,不能让屈辱的历史重新上演!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篇5
每当我想起《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片文章时,心中那愤愤不平的怒火和深入骨髓的仇恨就会像潮水般地涌上心头。一百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幕,都由这篇文章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文章讲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堆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恨,激发人们要拥有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他们的使命感……
我的心自从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后,一直愤愤不平,我体会到了当时满清政府的无比无用,英法联军的可恶、贪婪和横行霸道。我立下决心,要报效国家,振兴中华,也不要忘记这一次劫难,不忘国耻。让中华民族举世闻名,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强国。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很深的道理,那就是——“软弱,就得挨打”。我们要爱国,报国,还要保护我们的国家。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祖国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要铭记这次毁灭,千万不要让历史在我们这代人身上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