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城南旧事》有感

2025/05/10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城南旧事》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1

人们常说,文学是时代的反映。那么乱世在作家笔下就常常表现为一种奔腾激荡的大江大河。虽然也有沈从文先生笔下远离了乱世尘嚣的《边城》里最最纯粹的爱情等待。然后我们看到更多的却依旧是郭沫若笔下奔腾的天狗和涅槃的凤凰。

当我们把着眼点放在在历史、政治、文化的大激荡上,个体之为人最细腻的那部分喜怒哀乐便似乎没那么重要了。就好像巨浪拍打过后,沿岸上仅存的三两个水滴一样,轻而易举的被忽略掉了。

这本由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女士的追忆之作《城南旧事》却通过另一种视角,即通过一个孩子天真稚嫩的双眼带领读者重新走过那个往昔乱世,不为人所注意的一个个侧面。

在那里烽火狼烟将被隐去,一群无关紧要的小人物逐渐登场,他们在当时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下的各种喜怒哀乐将逐渐清晰。这里没有大江大河的奔腾激荡,岁月只不过是城南老街巷里一条缓缓淌过的清澈小溪。

儿童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对于小说的主人公林英子来说,她眼中的世界不过是北平城南的一方土地,那里有爸爸精心侍弄的花草,胡同边上空地里的荒草丛,沐着冬阳悠闲而来的运煤驼队,还有偶尔得了父母恩准可以去逛一逛的热闹街市,这便是她生活的全部。

她的`生活好像不受乱世控制的世外桃源一样。至少外面的风雨激荡,她感受不到,也看不到。然而我们并不能说这并不是我们生活的真实。

就像《论语·先进》曾皙所说的“异乎三子者之撰”的志向一样——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或许只有当每一个个体都可以自由地唱着歌的世界才是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大同。

胡适先生说过,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取人格。真正的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正是同样的道理,童年虽然在乱世中度过的,但是回忆并不一定要承担起书写乱世的义务。文字在这里抛弃了它惯常地被赋予了书写时代的责任,仅仅只是一个人回忆她童年的愚爱而神圣。

构成《城南旧事》的五个故事里面的每一个人物——被逼着学唱曲的妞儿、惠安馆疯子秀贞、骑着驴回乡下的宋妈、不理人的德先叔和斜着嘴笑的兰姨娘,还有草丛里的偷儿、爱喝酒的善良爸爸。

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轨迹都或多或少地被当时所处的乱世影响着、改变着,甚至我们可以说他们最后的悲剧都是根植于时代和社会的症结。然而在儿童视角的叙事当中,时代背景仅只是作为一个人背后存在的,甚至被有意无意地淡化和抹去。

对于宋妈失去一双儿女的悲剧,英子骂的是宋妈的丈夫。她说:“宋妈为什么要嫁给黄板儿牙这蠢驴?”对于荒草丛里的小偷被巡警抓走,大人们抱怨的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而英子却念念不忘曾经约好的“我们看海去”。

《城南旧事》中的细节尤其值得注意。第一个故事惠安馆的结尾:妞儿跟着***妈秀贞在大雨的夜里赶去坐出城的火车。对于她们的结局究竟如何,作者并没有明确交代,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与想象的空间。但我们却可以根据书中一些记载来简单拼凑出一个模糊的情状。

书中是这样讲的:

英子在半睡半醒当中听到妈妈和宋妈的一番对话。妈妈还在哭。宋妈说:“可也真怪事,她怎么能一拐就拐了俩孩子走呢?咱们要是晚回来一步,英子就能追上了。唉!越想越怕人,乖乖巧巧的妞儿。唉!那火车,俩人一块,唉!我就说妞儿人家长得俊是俊,就是有点薄相。”

“别说了,宋妈。我是听一回心惊一回。妞儿的衣服呢?”

“鸡笼子上仍的那两件吗?我已经烧了。”

“在哪儿烧的?”

“我就在铁道旁边烧的。唉!挺俊的小姑娘。唉!唉!”

两个人唉声叹气,停了一会儿没有说话。

时代的症结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但是作者没有明确的去说,而是用一个模糊的结尾为人物留下了最后一丝温情。

《城南旧事》的五个故事,每一个都是以离别为结局——秀贞和妞儿在雨夜里出逃;草丛里的小偷被巡警抓走了;德先叔和兰姨娘一起离开了;宋妈骑着驴回乡下了,最后爸爸的花儿落了,而英子也再不是小孩儿了。

大时代的悲欢离合在儿童视角的叙事中被缩小了,人却被放大了。乱世在一个人的记忆里渐渐模糊,由湍起的大江大河倒退回记忆中流淌在北平城南的那一条清澈的小溪。孩子看到的世界是经过过滤的,筛去了杂质和浑浊,也筛去人和事物背后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与纠葛,只留下最外面的一层。虽然看不到世界的全貌,但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有时反而更能看到世界的真实。

采用儿童视角叙事形式的《城南旧事》,将故事局限在北平城南的街巷和胡同里,淡化了时代的影子。将其中的人物当成一个个个体来书写,不必是某一类人的缩影,也不必是一个个生命的符号,仅仅是用最虔诚的温情还有敬意来书写他们最真实的喜怒哀乐。

1988年当作者林海英女士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北京时,眼见着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却只能怔怔地问了一句“我的城墙呢?”墙,对于一个城市的过去来说,它意味着安全。对于一个城市的现在来说,它阻碍了交流与扩张,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它可能就意味着永远回不去的梦中童年。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2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书籍也是人类的精神粮食。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陶冶和精神的享受。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是平凡的,也是美好的。

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这本书的主人公叫林英子,她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她交的第一位朋友就是在胡同里找自己的女儿的“疯女人”秀贞,之后,英子又帮秀贞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帮她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 ,又让这对母女在一起了。

但不幸的事情发生在了英子身边。就在秀贞和女儿寻找女儿爸爸的时候,被一辆火车扎死了。英子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非常难过。还发了高烧,昏迷了十多天,她还差点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在英子六年级毕业的时候,她爸爸得了一种疾病去世了,这又让英子非常难过。随着英子家人的离开,英子也慢慢知道了自己的'责任。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颇深,与她认识的人,都悄悄的离开了她。苦难喜欢找上她,但她没有被打倒,还是很坚强的在这个世界上活了下来。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3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每个人都会从童年中慢慢长大,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就是用笔记录了童年的美好生活。

英子要小学毕业了,可爸爸却因病重不能参加英子的毕业典礼。英子在衣服上别上了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那是爸爸种的`花儿。英子回忆起许多关于爸爸的事,因赖床受到爸爸的惩罚、爸爸特别爱花以及爸爸让她去闯荡的情形。毕业典礼回来后,英子看着满院子零落的花儿,清楚地意识到,爸爸的花落了,而自己已经长大了。

人总有一天要独立,当你能够独自担当时,就意味着长大了。

假期里的一个下午,家里的大人都有事出门了,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半小时后到家。弟弟在睡觉,我在一旁写作业。忽然,哭声传到我的耳边,我回头一看,两岁的弟弟醒了,我一时手足无措,随着哭声越来越大,我差点都要急哭了。但哭也不是办法,大脑告诉我要理智,我迅速拿来奶粉放在奶瓶里冲好,哄着弟弟坐起来喝上,然后给弟弟调出了他最爱的动画片——《小猪佩奇》,弟弟渐渐不哭了,我终于安下心来。妈妈回到家后看到了这一情形,直夸我长大了。

一本好书,会给人一个好的启示,《城南旧事》让明白:对于成长,年龄不是记号,责任才是标志,长大是一种勇气与担当。成长是责任的延续。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4

我又一次翻开了这本《城南旧事》,虽然它的扉页已微微泛黄,但细细品味其中,仍能感到一个纯洁可爱的英子跃然纸上,仍看见眼前这条胡同的古老和神秘……

《城南旧事》讲述了一位名叫英子的六岁小女孩,在北京的胡同里经历的许许多多的事,并逐渐成长的故事。其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故事。故事讲述了英子在参加完毕业典礼后,看见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慈爱的父亲也去世了,于是,她俨然成为了家中的小大人,再也不会是孩子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童年的磨砺,使这个曾经无知的小女孩,渐渐地成为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懂事并且坚强的孩子了。而我们,在感慨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呢?我们,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幸福的家庭,可是,我们从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明白人世间的苦难,悲欢离合。不完美的生活,造就了千千万万性格不同的'人,但他们即便是如此,也逐渐学会了如何顽强地生活,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塑造了宋妈,妞儿、秀贞等人物,用童年的幼稚眼光去看待这个丑恶的世界。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所谓美好的事物。在英子的描绘中,有迫于生活的重压,不得不去做小偷的人,也有与孩子生离死别,却无处倾诉的人;更有苦苦等待曾经爱情给予她的承诺,却患得相思病,与女儿被火车轧死的人……作者不仅仅要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悲惨、复杂。也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有苦难,有艰辛,却也有快乐,有美好。你永远不能预料它的出现,却可以去直面它、战胜它,或是回味它……

掩上书本,我的思潮起伏,我眼前又出现了那一条古老而神秘的胡同,一直蔓延到天边……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5

童年的记忆是珍贵的,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正因如此,在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城南旧事》。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写的。本书中,写的都是她自己小时候发生的`一些趣事。

小英子的趣事大多发生在惠安馆里面:当时,惠安馆里住着一个“疯子”。每一次经过那里的时候,宋妈和妈都不让她停留,但是,小英子却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小孩子,她背着家里人来到了惠安馆里,找到了传说中的“疯子”————秀贞。慢慢的,小英子与秀贞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小英子才知道,秀贞“疯”的原因是为了她的孩子———小桂子。当时小英子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好朋友,名字叫妞儿。并且发现,妞儿就是秀贞几年前丢失的孩子,小桂子。虽然有些不舍,可是她还是很开心。最后,秀贞带着小桂子一起走了。

由此可见,小英子是一个乐于助人、善良的小孩。

可惜,与小英子成为好朋友人不知道为什么,最后都不知道去向,与小英子分离。与她永别。就连她那严厉又慈祥的爸爸也离她而去。

通过这本《城南旧事》,让我知道:童年是每个人小时候最珍贵的记忆。可是,童年就像一架飞机一样,飞快的驶过,永远也不能回来,我们也一去不复返。我要在我的童年时光里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并且,我要把我的童年记忆永远记下来,要珍惜我现在的朋友,以后可能会忘掉,所以我要珍惜朋友,记住童年……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如莎士比亚说的那样:“生活中没有了书,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而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交谈。今天在书籍的海洋中我又找到一本让人赞叹不已的书,《城南旧事》。现在让我们闭上眼,回到过去的北京城。

《城南旧事》主要写了英子儿童时在北京城南所发生的几件事情。

“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等.....

惠安馆主要讲了一个“疯”女人秀祯,给继父虐待的妞儿,故事巧妙地将英子和惠安馆串联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而在我眼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爸爸的花儿谢了,我也不是小孩了》。文章中爸爸奄奄一息,而我小学刚毕业。文章里最让我感动的'那句话就是爸爸临终说的话:“你12岁了,已经不是小孩了。”

读到这里我闭上眼,仿佛看到了英子父亲在病床上低声对英子嘱咐着。母亲含泪坐在病床前。

是啊,12岁了,要撑起一个家了。童年的列车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只留下一声声汽笛。童年来无影去无踪。正如朱自清说的:“时间像针尖上的一滴水地在时间的大海里。”板板手指,我也有5110个日子了。14岁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它好像一场梦,一部分已经毫不犹豫地步入青少年。而剩下一部分却还在童年里游离。当童年的列车远去时,伴随着轰隆声的是青少年的新列车。我在童年的最后一年里不要迷恋过去,而要珍惜未来。这不仅是英子父亲希望的,也是所有父母希望的。

《城南旧事》这本书让人回味无穷,现在我再次翻开书,又一次融入了书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