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报告 > 正文

学生调查报告

2025/05/13报告

爱习作提供的学生调查报告(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提出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重视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油炸食品作为中国传统的特色食品一直得到广大人们的青睐,我们学校的许多小胖子多是油炸食品的爱好者。油炸食品是属于健康食品吗?为什么那么多的小胖子表面上看起来很壮,身体却是虚弱致极,稍微运动两圈就喘不过气来呢?

二,分析问题:

油炸食品是一种传统的方便食品,利用油脂作为热交换介质,使被炸食品中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水分以蒸汽形式逸出,使食品具有酥脆的特殊的口感。采用油炸的烹调方法,可以杀灭食品中的细菌、延长食品的保存期、改善食品的风味、增强食品营养成分的消化性,因此油炸食品在国内外都倍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油炸食品安全性存在很大的问题。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丙烯酰胺是已知的人类可能致癌物,其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危害。

三,科学依据:

油在高温烹调时某些分解和聚合的产物对人体是有毒的。在煎炸食品过程中,当温度达到250~300℃时,同一分子甘油脂的脂肪酸之间或不同分子甘油酯的脂肪酸之间会发生聚合,使油脂粘稠度增大均可生成如环状单聚体、二聚体、三聚体和多聚体等。由于环状单聚体能被人体吸收,故毒性较强,把属于环状单聚体的已二烯环状化合物分离出来,按20%比例掺入基础饲料喂大鼠,3~4d就死亡;以5%~10%比例掺入测大鼠,出现脂肪肝及肝肿大。二聚体可使动物生长缓慢、肝肿大、生育功能出现障碍。三聚体以上因分子太大,不易被人体吸收,故无毒。此外,油煎腌制的鱼、肉类可形成致癌物亚硝基吡咯烷,长期食用会影响人体健康。

四,研究结果:

油炸食品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危险食品,且不论油脂中的维生素a、e等营养在高温下受到破坏,大大降低了油脂的营养价值,单在油炸过程中,就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已经有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的人,其部分癌症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不吃或极少进食油炸食物的人群。

五,我的建议:

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你想健康成长的话,我建议大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肉、蛋以及米和面,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我们生长必须的营养,是健康的食物。

上海儿童零食消费习惯调查报告

上海儿童零食消费习惯如何?儿童摄入各类零食的比重多少?经过3个月的调研,昨天市消保委联合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上海儿童零食(休闲食品和饮料)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儿童已成为零食的主要消费群体,但大部分零食并不适宜儿童整包食用。市消保委呼吁,上海应该推出有针对性的儿童食品标准。

一、上海儿童肥胖率已达17.8%

根据调查,上海儿童已经成为休闲食品和饮料的重度消费群。在支出上,家长平均每个月为儿童购买休闲食品的金额达到185元,购买瓶装饮料的金额达到107.9元,相当于每天约有10元钱花在孩子的零食上。调查数据同时显示,69.8%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每天或几乎每天都吃休闲食品,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休闲食品的消费频率也有明显提升。目前,3至16岁沪籍儿童约为150万人,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中心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儿童的肥胖率已经达到17.8%。”调查发现,高频消费休闲食品和饮料的儿童中,超出正常体重的比例较高。”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研究员刘波说,数据显示,在3至7岁高频消费零食的儿童中,超出正常体重的比例为9.4%;8至12岁阶段超出正常体重的比例为14.7%;13至16岁阶段,超出正常体重的比例为25.4%。

二、部分零食对儿童健康构成影响

据调查,儿童目前消费较多的主要是膨化类和饼干糕点类休闲食品,而消费较多的饮料主要是含乳饮料类、果蔬汁类、茶饮料类和碳酸类。在本次调研的132种零食中,绝大多数零食脂肪提供能量占比以及饱和脂肪酸提供能量占比都大大超过了上述基数。如”张君雅小妹妹”甜甜圈,脂肪提供能量占比达到59%,饱和脂肪提供能量占比达46%;而丹麦蓝罐曲奇这两个指标也分别达到43%和28%。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郭红卫指出,目前市面上的一些零食存在高能量、高脂、高钠的问题,它们中的一些成分并不适宜儿童大量食用。比如,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不能超过2克(相当于5克食盐),而在本次调查随机抽取的132种零食中,钠含量最高的一款九制陈皮,成年人一天吃两片就已经超标。郭红卫进一步认为,根据目前上海的实际零食消费及食用习惯,建议家长将儿童青少年膳食中由零食提供的能量控制在15%以内。

三、零食还需科学摄入

不过调查同时显示出一个尴尬的现状:49.8%的家长表示看不懂休闲食品和瓶装饮料上的营养成分表,这个比例在不同学历家长身上没有显著的区别。换句话说,由于缺乏判断能力,家长很难对儿童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上海市消保委就儿童食用的休闲食品和饮料给出如下建议:

(1)食物摄入要以正餐为主,零食不可代替正餐。孩子吃零食不要距离正餐太近,中间至少相隔1.5-2小时,睡前不应吃零食,否则不利于消化吸收及睡眠,还增加了患龋齿的机率;考虑到儿童肥胖、高钠饮食等现状,并结合目前上海的实际零食消费及食用习惯,建议儿童青少年膳食中由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15%。

(2)少吃脂肪提供能量占比超过30%、饱和脂肪酸提供能量占比超过10%的食品。

(3)少食含糖量高的食品和饮料,钠含量较高的食品也要限量摄入,低龄儿童少食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和饮料。

(4)少喝碳酸饮料。

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透露,为了让家长对孩子摄入的零食有更为直观的印象,市消保委将推出”消保委帮你算”。届时,家长只需在官网上”儿童营养计算器”中输入孩子的年龄、性别以及休闲食品的营养成分表(如钠、脂肪、能量等数值),就可以精确算出该产品孩子一天适合食用的分量。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调查时间、

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调查对象、

家人、饭店顾客.

调查方法、

1、走访附近街道并取景拍照

2、设计问卷,发放,填写。

3、访问环保局职能部门

4、分析并结论调查结果

调查人:

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环境,这一项也是被环保局以及社会最重要的举措,所以我展开了调查,让同学们对环保重视起来。

问卷调查及分析、

经过这次调查,结果有喜有忧,喜的是、、大家已经知道啦环保的重要性,有百分之三十九的人看见垃圾会伸出手,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有百分之十五的人上街买菜时会带上篮子、、、但也有忧,忧的是、、有接近一半多的人会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纸杯等等,而且用完就扔,这些物品不仅对生态资源有着很大的破坏。还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上街时不带篮子,是直接使用塑料袋,白色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所以要少用塑料袋。

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与调查,我得出了结论、大部分的人都是使用一次性的比较多,特别是塑料袋,形成白色污染。

为此,我提出几项建议,希望大家做到、、

1.不乱扔垃圾与废物,应把垃圾扔入垃圾箱。

2.不要浪费水源,电,以及一张纸。

3.尽量不用塑料袋,少量用一次性的物品,减少白色污染。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二、调查方法:

听同学、家长的讲述。

三、近视的原因:

在阳光强烈或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少看绿色植物。

在走路、坐车时,或趴着、躺着看书。

少看电视或手机,一般一天看电视或玩手机的时间不宜超过五小时,否则会造成眼疲乏。

写字时要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子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萝卜因含有维生素A,是护目的,所以要多吃。

我们班上有不少同学,小小年纪就成为了戴上眼镜的“博士后”。我与几个好朋友认为这个问题值得思索,于是进行了一次有关近视的调查。

1、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3、查阅书籍、报刊并整理资料。

1、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

3、写字时离书本的距离太近。

5、不爱吃萝卜等蔬菜。

四、建议

2、不要在光线强或暗的地方看书,这样会伤害眼睛。

4、要多看看绿色植物或室外景物来放松眼睛。

6、不能走路、坐车、趴着、躺着看书,这样容易影响视力。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

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

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

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

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20xx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

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

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

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

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

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xx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

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

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小学生的升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父母与学校最关注的问题。虽然它不及中考,高考那样正式,那么受社会关注。但由于现如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固然会对孩子未来走的每一步路都会非常重视。而家长往往认为小学升初中就是孩子要走的第一步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给学校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家长对这一形势的 认知也比较清楚。大部分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清楚的了解到作为小学生自己对这一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我做了如下这一调查,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小学升学这一情况。

二 调查对象:六年级三班全体学生

三 调查时间:20xx年4月17日

四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五 调查项目与结果:

1.你认为自己是:

A 优等生 B 中上等生 C 中下等生 D 差等生

选A人数: 占

选B人数: 占

选C人数: 占

选D人数: 占

2.小学升初中你会选择:

A 重点中学 B 普通中学 C 无所谓

选A人数: 占 选B人数: 占

选C人数: 占

3.如果你选择重点中学,是因为:

A 师资深厚 B 学习环境好 C 给别人说起来有面子

选A人数: 占 选B人数: 占

选C人数: 占

4.你觉得上一个好中学重要吗?

A 重要 B 不重要

选A人数: 占 选B人数: 占

5.父母对你上什么样的中学很在意吗?

A 是 B 不是

选A人数: 占 选B人数: 占

6.你觉得奥数,奥语对升学有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A 有 B 没有

选A人数: 占 选B人数: 占

7.即使你学习不是很好,父母也愿意为你交很多钱,让你上一所重点中学吗?

A 是 B 不是

选A人数: 占 选B人数: 占

经调查表明:大部分的中等生都认为上一所好中学是很重要的。而无论是否考得上重点中学,大部分的家长也都会选择用金钱让孩子上一所重点中学。对于现如今中学都会选用奥数,奥语,甚至初中知识的英语来考核小学生这一问题,小学生也大都持默认态度。

我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却不同于学生与父母。因为作为小学生来说他们只不过是幼小的孩子,本应是好好享受童年的时候,但却要让这些可爱又天真的孩子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对于一般孩子的思维,其实是无法承受如奥数这般思维抽象的知识。但现如今社会已形成这种不合理的趋势。纵然有学生,有家长不想跟随这样的趋势。最后的结果便只会是孩子受到伤害。但我觉得无论怎样,家长都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择校。如果孩子的水平不够上重点中学,就应该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或许在普通中学的孩子最后的成绩却不亚于在重点中学的孩子。因为普通中学的孩子都处在同一种环境下。这样,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才不会受到伤害,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成绩。

所以,我觉得要想使家长合理的为孩子选择中学,国家首先要使用一些方法把社会上这一不好的现象制止住,如不再设有重点与普通学校之分,不要让孩子学习他们无法承受的知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才更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对象及比例

近三年毕业生:20xx届%、20xx届%、20xx届%。

二、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

三、调查方式

1.问卷式:利用毕业生qq群,将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发到毕业生的qq邮箱,毕业生填好打印盖章后,邮寄回学校。

2.电话访谈式:通过打电话与毕业生合作填写跟踪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单位分析

(二)月收入调查分析

(三)工作流动性分析

(四)专业对口情况分析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分析

六、调查结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