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荷塘月色有感

2025/05/1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荷塘月色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荷塘月色有感 篇1

在新年的第一个星期里,我发现了一个长期隐藏在我身上的一个"毛病"!不过,我已经暗暗下了决心,在六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坚决彻底地"治"好这个"毛病"。

元旦放假的时候,爸爸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我在元月五日(星期六)之前,将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背熟,否则,别想看晚上10点的《幸运52》。当时,我没有在意,心想,不就是一篇《荷塘月色》吗,花上20分钟时间,肯定就搞定了。过后,我就将这件事放在脑后去了。放假期间,我借了一些漫画书,还约了好朋友李昂到家里来一起玩电脑游戏……总之,只要有一点点时间,都被我用来玩了。

一转眼,便到了星期六的晚上。吃过晚饭,我突然想起还有两项作业没有完成。便立即忙了起来。8点半钟,作业总算写完了,我一想,不好,离《幸运52》只有一个半小时了。赶紧找了一本《朱自清散文集》来,翻到《荷塘月色》一看,顿时把我的心凉了半截:文章竟然有密密麻麻两页半纸。

到了这个时候,我顾不得埋怨,只得自己像个小和尚念经似的,背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转眼间,已经到了九点半了,可我才背了3个小节,而越往后越是难背,尤其是那讨厌的第四小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分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每一句话都是一环套着一环,一个字想不起来,便一点儿也背不下去了。我一个人坐在书桌前,不仅抱怨起来:"这是什么破文章,哪个朱自清,为什么尽写些长文章来害人,干吗不写短一点呢?"

大概是听到我发牢骚的声音,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你可不能亵渎朱自清,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也是清华大学的名教授。尤其是他身上的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永远不能忘却的。想当年,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为了收买他,在人人都吃不饱肚子的时候,给他送来了面粉,他却宁可饿死,也不吃日本人的面粉。但凭这一点,就值得中国人永远敬仰他!"

听了爸爸的话,我想:朱自清可真是一位有骨气的中国人和男子汉啊!我没有挨过饿,不知道饿有多么可怕,但是,从报纸上看到有人绝食,全世界都十分关注这一点上,我也能感受到这种气节的伟大。于是,我静下心来边读边背,不一会儿,就读的入了迷,越读越有劲。不过,等到我会背这篇文章时,已经是11点钟的事情了,而这时的《幸运52》电视节目,也已经结束了。

没能看到《幸运52》在我心中,难免有些不高兴,但是,隐藏在我身上的"先玩个痛快再写作业"的毛病,看来,也再隐藏不下去了。

读荷塘月色有感 篇2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让我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好像自己也身在荷塘朦胧,清雅的美丽景色中。让我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佳作,描绘了朱自清先生在北京清华园看到的一副优美,朦胧的写意画。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还有对黑暗社会的厌恶。朴素的文笔精细地刻画出了月光的柔美,荷花的美丽。文章采用了梁元帝的古诗词《采莲赋》与《西洲曲》里的'句子,把读者引入了江南采莲的景色中。

可现实却不是那样美好,想想朱自清先生在如此恶劣,弥漫战争硝烟的环境下,不向黑暗社会屈服,敢与黑暗社会做斗争。就算清贫如洗,也不为帝国主义的一斗米折腰。如文中所说“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色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在这么个黑暗的社会中,能什么都不想,欣赏荷香月色的恐怕也没几人。在如淤泥般浑浊的社会上,朱自清先生就如同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有着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

现在,我们在美好的环境中成长,有什么理由可以不珍惜生活,不好好学习呢?我要向朱自清先生学习,成为一个如荷花般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读荷塘月色有感 篇3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令人无比向往,那么何处才能寻找到这般美景呢?其实,我们不必寻找,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荷塘”,在空虚落寞之时为世间带来色彩。而我的这片“荷塘”叫绘画。

不说技艺多么高超,多么专业,纯属自娱自乐,而这也就够了。一支短短的笔,一个矮矮的人,一张窄窄的桌,一片薄薄的纸,构成一个个小世界,绘出一道道小风景。在这个世界里,我像是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亦爱独处。一个人在这白纸上,什么都可以画,什么都可以不画,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往日的烦恼在这世界中被云烟所包容,被大地所埋没,被花香所覆盖,被海水所冲刷,被密林所遮蔽,被动物所吞食……

只见得笔尖在潭水般平静的纸上点出一层层波纹,留下一道道美丽的水痕;只听得笔尖与纸共奏出出的`优美的乐曲,洗涤我的心灵,激荡我的灵魂。

不知不觉间,笔尖下,白纸上,又多出了一个小小的世界,我一朵小小的“荷花”绽放在“荷塘”中。望着这片天地,这朵“荷花”,观察者不足之处,审视着躲躲藏藏的瑕疵时,忽然想起那些名家的完美之作了。无可挑剔,完美无瑕的画作,无数人争夺着,想买下来,作为自己的宝物。那又如何呢?名誉是他们的,而快乐始终是我自己的,心中的“荷塘”不会因此干枯,心中的“荷花”不会因此凋零,为我,为他人带来快乐,这也就足够了。

我们何时何处才能找到朱老所说的荷塘月色呢?不必寻找,心中自有一片“荷塘”,一池“荷花”,在你心灰意冷之时发光发热,在钢筋水泥所筑的城市中增添一份无与伦比的色彩。

我的这片塘,这池花,叫绘画。每每回到家中,躺在床上,望望桌上的画笔,总是笑不自禁。

读荷塘月色有感 篇4

我很早就听说荷塘月色,但从来没有真正欣赏过。这个寒假我慢慢看完了。

“这是一条僻静的路。我一个人在路上,背着手。”看着它,我不禁想象:“四周一片寂静,独自走在小路上,欣赏着夜晚的荷塘。月色无边,连幽静的小路都很美。”但是有了作者的描述,我就感觉到了一丝淡淡的犹豫。

他没有多想,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了荷塘。田甜的荷叶上点缀着精神之星的白花,形状各异。“有的优雅地绽放,有的羞涩地打着蓓蕾;就像一颗珍珠,就像蓝天上的一颗星星,就像刚刚洗过澡的美人。”令人陶醉,难以自拔。

月光像流水一样,一滴滴流下来,给它们披上一层银霜。薄薄的蓝雾漂浮在荷塘上,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月光不亮,但被树照亮了。“灌木丛高处杂草丛生,落在参差不齐的斑驳阴影中,像鬼一样。”弯弯的柳树稀疏的影子似乎画在荷叶上。"

环顾四周,到处都是对比鲜明的树木。这些树围绕着荷塘,漏着一点点光,却无精打采,像困倦的人的眼睛,安静。只有蝉和青蛙还在不停的唱歌,仅此而已。

有了《采莲赋》和《西洲曲》,作者的心又凉了。虽然我无法理解他的`犹豫和无奈,但我的心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的躁动。

看完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荷塘之美,令人忘忧。不难猜测作者对美好未来的不断向往,但我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这篇文章写于1922年3月28日,蒋介石背叛革命的4月12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作者依然不屈服于“白色恐怖”,与“白色恐怖”斗争到底,让我十分佩服。但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很幸福,要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生活。

读荷塘月色有感 篇5

第一次读到朱自清的散文,便感到了它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他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一直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而我最喜欢读的是《荷塘月色》。初读《荷塘月色》总感到很迷茫,不知作者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好像一直在写景,同时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把那晚月色和荷花的池塘写得那样的美,那样的独特,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种别样的美。“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是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的一句诗,充分的表现了荷花的那一种朴素、淡雅的`美,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美,让我觉得荷花是那样的超凡脱俗,是那样的美丽。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使我感到了自然的美丽,应该热爱生活,在环境恶劣时,应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