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水浒传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水浒传有感 篇1
如此这般的“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是出自《水浒传》,已经成为民间的一句俚语,是描写一个人走投无路之下选择的无奈之举。《水浒传》中的英雄个个都是历经了无数的险阻,他们可以说是“仗义疏财归水泊山,报仇雪恨上梁山”。你瞧,雪夜上梁山、智取生辰纲、三阮擒何涛、劫狱上梁山、月夜赚关胜……一百零八个好汉都有着自己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现在的生活中有法可依,不再有“逼上梁山”的为难了,但在走向幸福的生活中遇到困难,遭遇波折,我们也应该有“上梁山”的勇气和办法。就拿这次的疫情来说吧,谁都喜欢自由,新春佳节里大家更是企盼合家团聚,但当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与疫情做斗争时,武汉、湖北、全国上下的人民都义不容辞的舍弃小我、小家。那些大年三十奔赴第一线的医护人员,那些为了大家安全的社区工作人员,那些一天一天不厌其烦确认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老师们……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上梁山”的精神和勇气。
令人向往的“忠义气节”
要说《水浒传》中令人羡慕的要数一百零八将的侠肝义胆和兄弟情义了。
他们为朋友们赴汤蹈火。花和尚鲁智深,为了使金老汉父女不再被镇关西欺压,等他们走后就去镇关西教训镇关西,不让他再去欺压其他老百姓,不料三拳便打死了他,被迫逃走。好友林冲被奸人所害,发配沧州,他一路护送,大闹野猪林。他一生嫉恶如仇、抱打不平、一身正气。他们都是讲义气的英雄。
他们与朋友肝胆相照。宋江最早是一名小吏,理想是为官报国。他乐于助人,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有着“及时雨”之称。在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后,他出于义气,才背叛了朝廷被逼上梁山。但宋江是个忠于朝廷的人,摆脱不了对朝廷的忠心,所以在招安那一天又一次奉身于朝廷。他便是“忠”的化身。
忠和义绝不仅是江湖风范,更是为人的`品质。战“疫”的医护人员们不畏艰险,战斗在与疫情抗争的第一线,他们顾不上自己身体的疲累,加班加点;他们管不了家里人的状况,坚守岗位;他们做不到时刻在家,但他们心怀大家。我想,这,是对责任对国家最大的忠与义。
《水浒传》让我见识了好汉的性情,记下了忠义相随,学着责任担当,合上书,这些记忆与感受仍然留在我的心中。
读水浒传有感 篇2
《水浒传》,四大名著之一,令我百读不厌。
全书讲了八百多位好汉的故事,他们替天行道,惩恶扬善,为老百姓打抱不平。这八百多位好汉中,最令我敬佩的不是“花和尚”鲁智深,而是“行者”武松。
武松是一个力大无穷、勇猛无比的人。
他过景阳冈,喝了三碗不过冈的“透瓶香”,不顾酒店老板劝阻,摇摇晃晃上了冈。酒劲突发,刚要入睡,“呼”的一声扑出一只大虎,他一闪,吓出一身冷汗。老虎又“唰”地一扫,武松又一个利索的翻身,躲开了,他又抽出了随身的哨棒用力一劈,结果打到了头上的树枝,“咔嚓”哨棒和树干一齐掉了下来。老虎见伤不到武松,又一掀,还是没伤到,顿时急了。武松定定神,扑了上去,一掌将大虎压在地上,“碰碰”几声闷响,老虎挣扎了几下,不动了。再一看,老虎七窍流血,早已断了气。别人猎户成群结队都不敢过冈,但他却一个人过冈,还空手打死了老虎,可见他多么勇敢,多么力大无穷啊!
武松还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
快活林有一个恶霸叫蒋门神,当地的人都十分的怕他。他占了别人的`酒店,店主听说了武松这打虎英雄,便去求助。武松豪爽的答应了。他横蛮地冲进蒋门神霸占的酒店,叫老板娘陪酒,老板娘骂他是贼人,他将蒋门神的老婆丢入酒坛。他又一拍桌子,大喝一声:“恶霸蒋门神,给我出来!”蒋门神一出来,见有人闹事,冲了过来。武松迎上去,利索的一脚将蒋门神踢飞,飞身一跃,扑上去就打,打得他直求饶。武松踩着它,喝道:“离开快活林,再也别回来!” 蒋门神一瘸一拐逃了出去。
其实,在我们现实中,有很多活“武松”。不说别的,就在我们身边,一些人欺负另一些弱小的人,活“武松”就冲上去帮忙。他们大部分并没大打出手,而是说道理。武松值得我们敬佩学习,可不能学习他的冲动,要以理服人。如果不由分说大打出手,那就是一种愚蠢了。
这就是我爱读的《水浒传》,我所敬佩的武松,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读水浒传有感 篇3
《水浒传》是一部讲述“官迫民反”的古典小说,是施耐庵在元末明初的经典之作,以“忠”“义”“勇”诠释了全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东京城杨志卖刀 青面兽教场显威》最令我拍手叫好!
话说杨志告别了梁山泊头领,来到了东京,把自己带来的财物全部用光了,便去见了高太尉。谁知高太尉挑出了杨志的毛病,不再任用杨志。盘缠全部花光后,他只好卖了自己的宝刀换一点钱。在天汉州桥卖刀时,碰到了“没毛大虫”牛二这个无赖,牛二想买这把刀,却不想付钱。于是杨志便要牛二完成三件事,前两件事都完成了,还剩最后一件事:“杀人不沾血”。可是牛二又动手了,偏要买这把刀,杨志忍无可忍,便在牛二的脖子上抹了一刀,那牛二瞬间倒地死了,杨志便去官府自首了,百姓们都为他作证。在牢里,大家都认杨志是个汉子,就不向他要钱了。六十天后,杨志被发配到北京大名府。
在大名府里,却阴差阳错碰到了梁中书,听了杨志的话后,梁中书大喜,想要升他做个军中副牌,却怕众人不服,于是就叫周瑾和杨志比一比。比赛过程中,杨志英勇无敌,连胜两场,可是索超不服,要与杨志比一比,但连续五十余回合都不分胜负,观众席上的人们都连连叫好,但是怕伤了对方,所以只好暂停比赛。之后,杨志得到了梁中书的重用,也与索超成为了好朋友。
一个人犯了错没关系,只要勇于承认错误,得到别人的认可,一切便不是徒劳,这在我身上也发生过。
五年级第一学期时,学校大队部要在五、六年级的同学中竞选各个大队干部。而我却在竞选的前一天犯了错误,把一张扣分单弄丢了,我当面向老师道了歉,但老师还是很严肃,好像没有要原谅我的意思。我想:老师可能不会选我当大队干部了吧。
竞选的那一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上台完成了演讲。在后来的`职位公布会上,当职位一个一个被其他同学竞选,那时我对自己已失去信心,觉得没有希望了。可没想到,老师在宣布最后一个职位“组织部长”时竟然是我,我完全不敢相信。后来,老师对我说:“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面对我这么严格的老师,你竟能不动摇,所以,我要把最复杂的工作都交给你,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在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勇敢无畏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打不倒人的只有勇敢。只要勇敢无畏,你就可以胜任一切!
读水浒传有感 篇4
读完《水浒传》,心里有一股淡淡的,说不出的悲伤,我依然认为故事的结局会很美好,但现实不允许这美好。
记得刚刚翻开《水浒传》的兴奋之情,一页页,一章章的翻阅。渐渐流露出的钦佩之情,怎么都掩盖不住。我感觉自己也好似他们那般,一腔热血,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打拼。
书中的好汉人物着实让人钦佩不已。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率真善良。
自从宋江当上梁山首领,我对之后的情节便充满了期待。我欣赏他忠义两全的品质,讲义气的气概。虽然他不懂武功,可我还是对他充满了信心。可是,后面的情节却不如人意,就是这样一个忠义两全的人,最后却害人不浅。兄弟,那么多的兄弟,就是因为他的“忠”,七十二个英雄好汉,转瞬间化为七十二缕冤魂,断送了一百零八位英豪的前程。他应该意识到,朝廷在招降他们之后,连京城都不让进,就派他们去征讨反贼。朝廷的用意,就是要坐收渔翁之利啊!他的固执,终酿成了一场悲剧,害了自己,也害了众兄弟。
如果他听劝告,如果他不那么固执己见,如果...太多的如果,可是结局终不能逆转,事情也不会随着我们的想法而改变。而我所设想的,最后的梁山。是个充满大气笑声的天堂,每个人都很快乐,很快活。可是,这情节却像现实一般残酷,事事不如人心,也意料不到!本以为结局会很美好,本以为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之后,他们就会迎来想要的一切,本以为... 这个世界,没有可以决定的前程;未来,很遥远,也无法确定,就算努力了,就算克服了很多困难,你仍然无法掌控,也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我们所能做的,仅仅只是走好自己现在的路,保持些许期待,看向未知的路。用欣赏的眼光,回望过去的路,相信自己,便能找到成功的路。
读水浒传有感 篇5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宋江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是为了替天行道?还是说为了准备"农民革命"?显然都不是。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来自]鬼身边,搜回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人为财死,鸟为食网,古今一也。只是大凡做点事情,总得有面旗帜,应和那所谓人类文明之说!
水浒传,好就好在写得实在!历史上的哪次革命,不是从无法生存开始的?民以食为天,革命革命,说俗点,就是改革现实中不佳的命运。水浒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跟我们周围的人一样,他们的所作所为,很容易理解!可是作者写得108将,个性鲜明,豪气冲天,更令我佩服!
读水浒传有感 篇6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由盛转衰的伟大农民起义的壮阔故事。
《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农民起义的原因在这里得到了深刻揭示,那就是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于是被压迫者们忍无可忍,逼上梁山,在梁山上,以宋江为首,宋江凭着他的义薄云天的豪情,团结了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汉,但是也因为他的“忠”断送了一切,把自己和其他兄弟拉上了绝路。
义气,不论以前还是现在,都是我们和其他人交往时所注重的,那何为义气?是为兄弟两肋插刀,是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全兄弟的利益,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义”这个字太深奥,但是也许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就存在着“义”,它能使人们团结,能扩大你的社交,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充斥着一种美好。而“忠”呢?在古代,忠就忠于皇帝,忠于封建主义的皇权;在现在,忠可能是忠于你的老板,你的上司,更是忠于你的家庭、职业,古今中尉,太多太多的悲剧都是因“忠”而起,所以我把这种“忠”称为“愚忠”,人不能一辈子忠于他人,那么你就是一个风筝,摆脱不了别人的控制,最终走向灭亡。所以人是需要有点野心的,有了野心,你才会去想要获得更多的空间,但是,野心不是贪婪的霸占。
三国时期,刘备凭着一身义气,桃园三结义,开创了蜀国的空前盛事;司马懿忠于曹家,却野心勃勃,最后一统三国,开创了统一的晋朝;北宋时期,人称及时雨的宋江,义薄云天,结交了不少江湖朋友,被逼上梁山后,仍在说:“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臆然将梁山断送了,这样的例子,后时太多了,义是垫脚石,但“野心”会让你不断上前,“愚忠”会让你摔得粉身碎骨。现在更是如此,在一家企业工作,你会想当然的忠于你的上司,为此而努力工作,创造最大的利润。然而或许有些好的老板会很器重你,但是他不会允许你爬到他的头上,如果你还是那么的愚忠,相信你的上司,那么你就会和宋江一样下场,但是,适当的野心会让你警惕,让你平步青云。义使其团结,忠使其死亡。
学会义,学会“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