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心得体会
爱习作提供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心得体会(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心得体会 篇1
今天认真的学习了家庭教育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孩子教育也是我们都需要去学习,去接受,去改变,去用心体会的一个过程。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就需要在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则,用我们的言行举止去感化,去影响孩子。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学校用心引导,双方共同努力
孩子刚上了初中,可能是习惯了小学时候的学习环境跟方法,刚开学第一个月,一回来就是电视手机,一问就是作业做完了还动不动就发脾气。成绩也一落千丈,给做了几次思想工作仍改变不大,我冷静想了想,觉得孩子也跟我们一样,他也是边成长边总结,这时候家里刚好断网,我每天下班回来看书,做运动,做家务把自己排的满满的,慢慢的孩子也变得回来先看书写作业等,也突然间就懂事多了,也知道帮忙干家务,就这样进步很快,回来高兴的说今天这个老师表扬我了,今天我哪科成绩又提高了,成长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辛苦教导,更离不开我们家乡的配合跟鼓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我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大道理,而自我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但是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鼓励孩子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科目慢慢增多,孩子负担也越来越重,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安排合理的时间跟空间,要让他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更要劳逸结合,好的成长应该是一起进步,而不是单方面的成绩决定的,平时孩子在学习5天的时间都是老师安排好的习惯,而周末2天就需要我们家长去陪伴孩子去有规律的学习,生活,有个放飞自我的空间与时间。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只有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会健康茁壮的成长。
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让写出孩子21个优点,我写了十来个就一个也想不出来了,我就在想到底是孩子不够优秀还是自己看问题有些偏执,后来在不断的学习跟成长中我发现,孩子的成长是两面性的,你不要光盯着她的缺点去看,如果盯着缺点,那么孩子的缺点就会越来越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童心,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当然鼓励这个度就需要我们去把握,原则上的缺点跟坏的习惯就是需要给她提出来并且督促改正,在适当的鼓励跟表扬中孩子一些小的坏习惯竟然慢慢都有所改变跟改正,所以我们家长要正确用心引导孩子,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成长中也去慢慢总结,去体会,去收获,孩子才会更快乐的成长。
教育是门学问,并且是门不浅的学问,我们做家长的也需要去用心学习,体会,进步。自己有个好的改变好的进步孩子才会有好的成长跟进步!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心得体会 篇2
今天非常用心的听了一节家庭教育课程,收获颇多,更是受益匪浅,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有了深层的认知。孩子的成长学习过程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听课的`过程中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一些不当行为,定规则不是给孩子一个人定的,而是全家人一起遵守一起执行的,培养规则意识,并非一朝一夕,需建立和谐有序的家庭环境;父母言传身教,并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引导孩子理解规则,奖惩有度,该坚定的原则不能心软,如果孩子长期养成了的习惯,一时改不回来,那就在定规则之前跟孩子多沟通几次,孩子如果做到了可以适当表扬,其实最重要的是看孩子是故意不遵守还是什么其他原因,规则意识越早越好,规矩必须懂,勇敢必须有,不欺负别人,懂得尊重别人,无规矩不成方圆。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心得体会 篇3
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这部法律的出台,不仅要求家长必须“依法带娃”,也有助于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好的家风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起点,父母应该把孩子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找到适合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而《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五条规定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突出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服务,这体现家庭教育的重点责任和科学性,立法的目的是引导父母建立良好的育人观、成才观,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协同校内、校外三方,来助推“双减”政策更好的落地实施。 《家庭教育促进法》是将家庭、社会需要履行的.职责、义务更加细化,指导性更强,实现家庭教育的可操作性。作为家长,要认真学习这部法律,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科学带娃,依法带娃。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身作则。
孩子的模仿性很高,所以,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已的言行举止,不把工作压力和情绪带给孩子,以良好行为来影响孩子。遇到事情,多采取正面教育、沟通的方式,遇到一些负面的不良影响,多和孩子一起讨论交流,促进孩子判断是非能力的提升。
二、创造环境。
现在的孩子读书、学习的压力日益增大,作为家长,应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在在舒适的环境里专心致志地学习。在孩子学习期间尽可能不去干扰他们,如果可能,可以选择在孩子旁边静静地读书看报,或做一些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家务。能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方面的问题,能和孩子共同交流成长当中的困惑。 三、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就是与孩子的角色对换,把孩子当自己,把自己当成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思考问题,体会孩子的感受与难处,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产生错误的直觉和判断力,从而影响到当前所发生的事情。做父母的要学会换位思维,换位做事,换位做人。要尊重、信任孩子,多了解孩子,以心换心,用信任赢得孩子的信任。日常生活中要通过细心观察、倾心交谈、悉心照顾、耐心帮助等方式多了解孩子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切忌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要用孩子今天的进步和昨天的不足比,要用孩子今天的努力和明天的成就比。每当遇到困难,多鼓励安慰,帮孩子找回自信。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心得体会 篇4
今天,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但家庭教育的责任和边界到底在哪里?如何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责任?如何真正达到家庭教育的理想效果?却成为家庭教育绕不过去的话题。
刚刚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有明确的界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由此,我想追问三个问题:
第一,家庭教育该由谁担负主要责任?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华民族自古至今都注重家教,“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位老师”,如果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则是父母的最大失职。
父母和他们所创造的家庭环境是孩子终身的幸福、前途和成就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父母做什么比父母是谁更为重要。”“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做家务、唱歌画画、玩数字游戏、参观图书馆和博物馆、经常邀请朋友孩子来家里玩耍等等,孩子在智商和情商上得分更高。” 第二,家庭教育主要做什么?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成人成才,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到底该做什么呢?最近,一份关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的调查报告显示,73%的受访家长表示焦虑来自自己的能力很难管理和辅导孩子学习。现实中的状况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可见,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就是很多家长越界地承担了学校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家庭应该承担的本位教育内容。那么,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主要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培育、引导和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风;二是为孩子营造和睦、亲近、宽松的家庭环境;三是合理安排孩子的家庭学习、休息、娱乐和运动的时间;四是避免加重孩子学习和心理负担,预防其沉迷电子屏幕和网络。 第三,家庭教育可以怎样做?
一项权威研究表明:父母的温暖、坚定、言行一致和底线教育对孩子发展至关重要。父母的正向期待和鼓励,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孩子的学业成绩;父母对学校和学习满怀兴趣,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涵养孩子良好的性情等等。
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列举出家庭教育常用的一些正确方式方法,像“父母共同参与、言传身教、寓教于生活、尊重孩子差异、平等交流、严慈相济、亲子共成长”等等,都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得以证实的一些好方法,可供家长们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随时使用。
不过,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对孩子的榜样示范作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喜欢模仿的第一人,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我想: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家庭教育迎来“依法育儿”的时代,人们一定会不断追问家庭教育该由谁做、该做些什么、该如何做等核心问题,“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将一去不复返。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心得体会 篇5
4月中旬,学校积极组织全体家长以线上形式观看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专项培训会。看完《家庭教育促进法》培训讲座,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而《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成为了我们国家自建国以来对孩子教育持续探索,不断论证的里程碑式的法典。
20xx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整顿和规范校外教培机构,切实落实国家对孩子的“双减”要求,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则让教育从学校的课堂延伸细化到了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层面。回想我们的孩提时代和求学经历,脑海里会响起国家伟人的声音,毛主席曾经说过“孩子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的未来”;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国家领导人对孩子教育的高远论述,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百年大计,教育的重要性成为了今天的时代最强音。站在我们为人父母的人生重要时刻,感受国家强教育时代发出的感召,学习和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就像主讲人所说的那样,这是我们当家长的荣幸,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家庭教育,实质上是一场场家长和孩子对话的生动课堂。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在教育和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时,其实也是在反思自我,修正自我,也是父母再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的核心,《家庭教育促进法》归纳完整,尤其是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做“好奇”妈妈。在尊重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才有和谐的基础。具体来说,家庭教育也非常繁琐,从穿衣吃饭到作业辅导,从兴趣班的来回到待人接物与人相处,从摔坏家里东西到先哭后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父母在这些过程里,都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也要适时教给孩子生活常识,懂得人与人相处时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家长还可以对孩子进行试错教育,让孩子对于“犯错”有新的认识和领悟,而不是一味去责备。从哲学上讲,与孩子相处打交道,其实也是在重新认识自我。生和养,教和育,从来都无法割裂看待,也从来就没有“孩子生下来,就让他自己长大,让学校去教育就行了吧”的道理。国家斟酌再三,最终出台的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而不是《家庭教育家教法》,也可见国家在家庭教育中给予了家长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先让家长自己来教,自己来育,如果出现违法现象,再进行法律调整和管束,达到既有“家庭教育”,也有“家庭教育的促进”,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要深刻领会国家颁立此法的立法精神和良苦用意。也正因为如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才要多找“方法论”,让好的教育方法打开孩子的'人生之门,让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自己也是一分子,有充分的人格地位,有可以被父母采纳的意见,有犯了错也可以去改的机会,甚至有让父母当着孩子面检讨自己错误行为的时刻,让父母和孩子都在道理中对话,让家庭充满着公平和民主。只有教育得法,尊重为先,孩子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立个体,那时的孩子必定也会是一个良善、温暖的人!
感谢主讲人作为律师和母亲双重身份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讲解和对家长的培训,感谢国家为我们每一个家庭和孩子在教育上所付出的多年思考和敢为世界先的立法勇气!最后,我们真心希望,也用心躬行:让“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发生在学校的课堂,让家庭教育走进本就该有的“双向奔赴!”
本次培训活动丰厚了教师、家长的教育知识、增强了家长的角色意识、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受到了全体教师和家长的欢迎。学校将继续努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家长共同携手,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为孩子们的幸福成长保驾护航!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心得体会 篇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我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学数数到做人道理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对于孩子都十分重要。做为一位六年级的家长谈谈几点体会:
一、我觉得坚持自己带孩子,现在社会上“隔代宠”的现象非常普遍也非常严重。老人在帮助工作繁忙的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学,问题倒也不大。但绝不能教育孩子做作业,阅读这种事情去丢给老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平时陪着孩子看看书,休息天带着孩子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可以爬爬山、骑骑自行车等。尽量减少孩子在家看电视。家长们不要扔一个手机或者平板管自己玩手机或找各种借口说自己好吗没有时间陪伴。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等孩子长大了你想陪伴他们,他们却不要你的陪伴了,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之路。
三、尊敬老师,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老师能注入大量的真诚爱心和强大的责任感,事业心去强化学校教育,使孩子在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要学会分享,周末或者暑假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要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并邀请他们一起做游戏,要懂得谦让、宽容和大方!做个开朗自信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的成长和开心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