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解忧杂货店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篇1
在读《解忧杂货店》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深有感触。作者文笔亲切,形如流水,情节曲折富有吸引力。最奇特的一点是,好心的浪矢爷爷为了帮助别人设立的投信解忧的杂货铺竟然在多年之后成为了联通现在和未来的纽带,又通过这种联系冥冥之中又把很多人事物联系到了一起。
有人说,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甚至人生,而浪矢爷爷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多年以后本该迷途的三个少年也做到了这一点,浪矢爷爷通过帮别人解决难题而得到了晚年的充实和快乐,而三个少年通过尽心尽力帮助别人重新找回了自信,发现了生命的价值所在。同样被帮助到的人也听取建议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走向。每个人之间似乎都会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事物联系到一起,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力量。
我从浪矢爷爷身上看到了热心和善良,助人为快乐之本,从不收取一丝一毫却尽心尽力回复顾客疑难的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是无价的。上帝为一个人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会为他打开一扇窗,这句话在东野圭吾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女运动员没有听取三兄弟的建议坚持参加训练,因为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梦想,更是弥留的男友最后的心愿,虽然最后没能参加奥运会,但是她和男友都不后悔,收获了平静。克朗的音乐梦想其实在他临死之前都没有实现,但是因为他的英勇无私救了孤儿院的小朋友,他的作品在十几年后通过极有天赋的小女孩家喻户晓。少年介浩经历了家庭变故这一沉重打击,甚至开始怀疑父母,最后他做了自己认为最对的选择,有了自己钟爱的雕刻事业。从小寄人篱下的女老板在浪矢杂货店的建议下成为了百万富翁,完成了亲人最后的心愿……可以看到,本该是绝境,但是用另一种方式思考又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解忧杂货店》这本书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问题终结在一张白纸上时浪矢爷爷的回信“如果说,来找我咨询烦恼的人是迷途的羔羊,通常他们手上都有地图,却没有看地图,就是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但是我相信你不属于任何情况,你画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地图是白纸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但是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正因为是白纸,所以可以画任何地图,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狠自由,充满了无限可能。这是很棒的事,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的燃烧自己。”说的多好。这本是一个孩子的恶作剧,把一张白纸投进了卷帘门的信箱,因为好奇老爷爷会做出什么样的回答。不免为老爷爷的这种精神而感动,哪怕收到了一张白纸,还是细细的想好,认认真真的回复,还回复的如此精彩动人。
没错,每个人的人生就好比一张白纸,没有进行任何渲染,很多人拿了画笔会很疑惑,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描绘自己的蓝图,但是换种思维方式,正因为生命是张白纸,所以才有无限可能,所以你的命运才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浪矢爷爷说“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在从那个破洞逐渐流失”,“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的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有用。其实活在当下的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似乎每一天都过得那么疲惫,无望,令人烦躁。但其实负面情绪,困扰自己的问题都是自己带给自己的,如果我们把丢失的东西重新找回来,积极的.面对生活,就有机会在白纸上渲染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每一封来求助的信,每一个串联起来的人的故事,都在暗喻一个小道理。这是我认为这本书最出彩的地方。女运动员的故事解析了爱情和事业。流浪歌手的事迹也证明只要付出努力,坚持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书里所说“你对音乐的执着追求,绝不是白白付出”。每一个成功的人也绝不仅仅是有好运气,他们一定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吃了很多苦。逃家的少年诠释了家人和亲情的意义,“关于家人,我的基本看法是:除了积极向上的旅行,家人应该尽可能在一起。因为反感,厌倦等理由而离开,不是家人应有的姿态。”不管如何逆境,都要和家人守望相助。女老板发迹虽然源于浪矢杂货店的帮助,但是她对三兄弟的建议给予了绝对的信任,“记忆中她从没做过任何会遭报应的事,她只是诚实的一心向前奔跑”。如果有了明确的目标,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浪矢杂货店》很出名,读了以后才知道原因,这是一本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的好书。毕竟我在这趟杂货店之旅中,明白了我该以何种姿态去面对未知的人生。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篇2
我向来对翻译自日文的推理小说不感兴趣,觉得翻译过来的文字总是不到位,浮此刻脑海里的是一个属于中文世界的文学语境,与作家笔下所要构建的氛围显得格格不入。然而,由日本畅销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推理小说《解忧杂货店》,却吸引我的目光。单看书名和封面设计,就让读者产生好奇与遐思,到底一家传统的杂货店卖的是什么“碗糕”,能供给什么样有效的解忧秘方?
人生的选项
附在书中的一篇导读文章,如此称赞东野圭吾创作方面的本事:“他的作品并非仅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本事,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的确,这本《解忧杂货店》虽然具有推理小说的元素,充满精彩悬念与巧妙构思,可是却能另辟蹊径,让读者对人世境遇有更深入的体会与思考,借文字中燃烧的温情取暖,从而引起广泛的共鸣。
故事中杂货店的老店主名叫浪矢(“Na-Mi-Ya”),而附近的孩子总是把他叫成“烦恼”(“Na-Ya-Mi”)。由此浪矢突发其想,不如经过纸条,在杂货店里为孩子们排疑解忧。起初浪矢收到的问题都较为幼稚可笑,可是他却对每一个疑问都认真答复,仿佛从中找到生命的另一层意义。之后,越来越严肃的问题陆续出现。在老店主精心安排下,陌生人在晚上把写烦恼的信丢进铁卷门上的投递口,隔天就能够在店后面的牛奶箱里拿到回信解答。
这些来信者都应对着人生路上重大的抉择,期望能从回信中得到心理上的辅导。女运动员是该投入奥运集训,还是应当放弃梦想,陪病入膏肓的男友走完最终一程?孤立无援的未婚妈妈是该把孩子生下来,还是绝情地拿掉小生命?少年应当与负债累累的父母一齐潜逃,还是自我勇敢地去闯天下?长子是要继承父亲的鱼店,还是追求自我的音乐梦?浪矢对每一封信的问题都深思熟虑,从不敷衍事,尽量从各个角度为对方着想,才做出回复。然而,他之后内心却十分担心,“也许他们按照我的回答去做,反而为他们带来极大的不幸”。老爷爷的回答果真替人解忧吗?浪矢之后发现杂货店里有个穿越时空的魔法空间,而他很想明白自我的回复是否对这些人产生正面作用,所以他嘱咐儿子在他死后的33周年发布消息,让“解忧杂货店”复活一天。
就在“解忧杂货店”复活的晚上,三名小偷误闯进来,发现那些穿越时空的信件。小偷依据过去三十年来发生的时局,一一回复信件,并让它们回到过去的时空。故事的精彩之处并不在于写信人能神奇地收到这些未来的预言,而是他们在做出艰难选择时的态度和考量,以及对信念的坚持。人生中万千的因缘聚合,构成我们不一样的际遇。在生命重要岔路做出选择,最终结果如何,是谁都无法事前知悉的。例如少年最终未听取浪矢的意见,选择独自逃走,因为“那时候,他无法相信心灵的团结”,而结果是双亲选择结生命,让改名的儿子能有一个新的开始。也许,当初少年做出不一样的决定,一家人的命运可能就此改观。然而,少年长大后成木雕师,对于这个决定却得出另一番领悟。他最终深切感受到父母对自我无私的关怀与保护,甚至愿意以他们的性命来换取他的幸福。那里面闪现出人性最耀眼的光辉,亲情的联结和力量,原先能够排山倒海,穿越生死的国界。
除解谜以外
东野圭吾是写推理小说的高手,本书看似由几个分别独立的故事组成,可是在作者缜密布局之下,巧妙地将主要人物联系在一齐,因果循环,人物最终的遭遇一个个揭晓,连那三名小偷的境遇也与过去的写信人有密切关系。
然而,这部小说不仅仅以精密的情节铺排满足读者探索谜底的.欲望。作者在故事的结尾处还特意构思一个人生哲学情境,借此鼓励身陷迷途的人们去找寻生命的方向。浪矢爷爷最终收到的是小偷误置入时空转换空间的一张白纸。他认为这张白纸是最难的一道问题,毕竟这是一封无字天书,但他还是认真地做回复。信中这么写道:“正因为是白纸,所以能够画任何地图,一切都掌握在你自我手上。你很自由,充满无限可能。”三名小偷因而得到人生中重要的启发。
这部小说也吹起淡雅的怀旧风。作者在描述七八十时年代的生活场景时,异常提及著名乐团披头四的音乐,让中年以上的读者去追溯那个相对纯朴的年代。迥异的时空在不一样人物的叙事角度下相互交错,娓娓陈述各自的故事,虽然少推理小说惯常的血腥奇幻,却多一份缅怀和感动。如此另类的故事,能够将多样的元素结合在一齐,又做到圆满无缺,不愧为上乘之作。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篇3
这是我第一次看东野圭吾的书。
最近如此畅销的书,我竟然一直拖到了现在才开始读。篇幅并不是很长,却很精彩,很引人入胜。
刚开始的时候以为是像《深夜食堂》那样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不禁觉得有些兴致索然。看下去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有联系的。尤其是到了最后武藤晴美的故事的时候,原来三个少年打劫的对象竟然是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错了,不是曾经帮助过,而是在未来几个小时他们帮助过的那个人。
只是这个奇特的房间,定格在了九月十三日,很奇怪的能够穿越时空,让信件穿梭于过去和未来之间。我很想知道这个特定的时间和背景是怎么设置的,一个个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联系的人,到了最后千丝万缕的穿联在了一起。
披头士的唱片、渔店的音乐人、汪汪事务所、孤僻的木雕少年、击剑选手等,这些人物的逻辑和时间关系在百度上都有明确的时间和顺序。具体相互关系也都有详细的介绍。对于我这种看书囫囵吞枣的人来说,实在是没有经历去具体的研究透彻。这也许就是古语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从上学时看书就有这样的感触,这句话完全就是在说我这种人。
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
既然决定了在之后每完整的看完一本书后,都要写读后感,因此,为了这个想法,坚持下去吧。无论写的好坏,只是为了让自己在读完每一本书之后有更深的体会,能够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吧。
毕竟,我也是一直有一个作家梦的。虽然从未实现过。
看书的时候有两个感悟:
一)做事情要求无愧于心,太过在意得失,到最后失去的可能会更多。
这一点在三个少年的身上可以获得很明显的感受。
三个少年由于泄愤或仅仅是为了报复那个他们认为会拆掉孤儿院改建旅店的企业家之后,机缘巧合进入了杂货店,收到了来自过去的信件,寻求帮助。他们原本是社会上所谓的没有用处的废物,在哪里都不被认可的人,自身也缺少对自己的认同感。然而不管是出于好奇还是贪玩,尝试性的回信之后,得出了信件是来自于过去几十年前的人的时候,他们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他们应该停止这种无聊的事情,因为他们是小偷,他们是不会被认可的,他们不可能对别人有任何帮助。也有人认为他们应该认真的回复信件,也许会帮助到别人。最终,他们达成了统一,对于每一个求助者,都认真的解答他们的问题。并且从最后来说,他们这样的行为改变了一些人一生的轨迹。
这种帮助别人的感觉,带来的感受,那种从心底深处涌起的,怎么说呢,是荣誉感还是认同感,真的不是一些个人得失所能带来的。
二)人在寻求别人帮忙做出决定的时候,往往只是为了寻求自己内心的安宁,并不真的是为了寻找一个决定。
这个感受就比较深了。好几个故事中都有这样的感觉。
绿河在给杂货店的信中咨询是否需要堕胎,其实那个时候她已经确定了无论如何都不会堕胎。她需要的只是一个支持,一个理由。因为她本身已经有了自己不堕胎的理由了,只是生活的艰辛让她也有些望而却步,她需要有人支持她,哪怕只是精神上的支持。
击剑手的故事,其实也是这样。她想放弃,以她的男友为借口,想放弃让她精疲力尽的击剑运动。只是她一直都没有放弃,因为其实在她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喜欢这项运动的。这时,她对杂货店的回信,完全是用自己的想法去解释的。虽然和杂货店三个少年写信的初衷并不相同,但这并不影响最终她过得幸福。
还有渔店的音乐人、还有披头士的忠实粉丝,其实他们写信的目的,都是希望有人帮助他们克服心中最后的一丝犹豫。
而这一点,在生活中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每次遇到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我都会反复的挣扎,考虑种种可能发生的后果,得出一个结论,在心里行程了一个选择,然后询问身边认为的值得信任的几乎每一个人。大家会给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总体来说有相符的'建议,也有完全背道而驰的建议。其实更多的时候,这更像是一个统计吧。看是支持的人多一些还是反对的人多一些,然后帮助自己义无反顾的做决定。
其实在咨询之前,结论已经有了,选择也已经做出。这时候的每一个咨询,都像是在给自己坚持的理由和信念。支持我的人,我会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反对我的人,我会认为他是没有了解我的实际情况,因为他并不能设身处地的站在我的角度考虑。
举一实例。之前有一朋友苦追一女孩不得,于是每每咨询身边的朋友,包括女孩和他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大家帮忙分析女孩是否对他有意。我是那个持反对意见的人。当然他身边有其他朋友是支持他的。因此我每次反对的时候,我们都会吵起来。其实他在问我的时候,他心里已经有结论了。无论我们这些朋友是支持或是反对,对于他后来的追妹行动并没有产生多少影响,他还是严格的按照他心里既定的那个决定,坚决的走下去了。我们无法说服他,他试图想让我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让我们去支持他。最后我的态度是:这不是我在追妹子,只要你高兴,哪怕是撞墙了,你也是心甘情愿的。至少心里没有遗憾。于是最后很痛心的表达说“你高兴就好”,最后谈话不欢而散。
时隔多年,当初那个妹子并没有追到手。他说,当初你说的没错。可想想,如果当初他真的听了我的建议,放弃了,也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感悟了。
所谓解忧,只是寻求内心的安宁罢了。
而东野圭吾把这么一串故事,用一个奇特的时间线穿联起来,就显得那么不普通了。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篇4
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跟我说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非常好看,这个周末花了大约三四小时将这本小说好好地读了一遍,掩卷沉思,这本小说既没有色情的香艳味,也没有战争的烟火味,读起来平实而又引人入胜,那么作家东野圭吾到底在这本小说中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说通过几个看似独立而又紧密关联的故事而逐渐展开,浪矢爷爷的解忧杂货店开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由于一开始认真回答几个淘气小朋友的问题:如不看书可以考100分的办法是什么?从此而一发不可收拾,由于每一封来信浪矢爷爷都非常认真地思考后给予回答,所以总是能够得到要求解忧者的接连不断的回信。
故事中的人物事实上没有真正的好坏之分,即使是那三个小偷,他们既不能算是坏人,也不能算是讨厌鬼。读完所有的故事,我觉得所有情节都是为了展现人灵魂的升华和救赎以及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而展开的。
(1)三个小偷在故事的结尾时候准备物归原主,愿意承担一切法律后果。对这几个同样在丸光园孤儿院长大的小偷来说,正是经历在解忧杂货店里的回信和抢劫事件,使他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荡和洗礼,从而到最后弃恶从善,无疑是灵魂的升华和救赎。
(2)丸光园孤儿院的院长,她本来和浪矢爷爷是一对恋人,但是因门第相差悬殊,这对有情人终究未成为眷属。她也因此终身未嫁,将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孤儿院上,而浪矢爷爷晚年为孤儿院的孩子们提供忧愁咨询,虽然未成眷属,但这对有情人在晚年仍然以这样一种方式将爱延续着,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将爱情得以延续和升华。
(3)再说那个职业音乐人克朗,他为追寻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地努力着,为什么他创作的歌曲叫《重生》而不是别的名字呢?他追求自己的梦想过程,难道不是一个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过程吗?而他在丸光园孤儿院为了救下一个小男孩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歌曲《重生》被小男孩的姐姐水原芹流传下去,这何尝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重生呢?正如朗诗杂货店的回复一样:“有人因为你的歌而得到救赎。你创作的音乐也必将流传下去。”。
(4)因家庭变故的浩介,没有选择和父母一起逃跑,也进入了丸光园孤儿院,后来成长为一名雕刻师。开始在孤儿院里,浩介把自己的作品送给孩子们做玩具。“浩介一一满足了他们的心愿。看到他们笑逐颜开的样子,他也很开心。”这又何尝不是人性那种善良的细腻的刻画呢?为什么浩介在孤儿院里送给晴美的礼物是雕刻的小狗?而不是小猪,小象或者小鸟什么的?我想在作者隐喻中包含那种淳朴的感情和忠诚,也就是暗示着即使三十多年过去了,浩介和晴美他们那种原始的善良一直保持没有任何变化,套用当下的一句话,应该是真正的没忘初心吧,所以他们到故事的结局都非常感谢浪矢爷爷的.咨询。
(5)再要说当然是晴美了,晴美在生活窘困中被迫去做陪酒小姐,而当她得到解忧杂货店的建议后,曾经一度“迷途的小狗”,通过自己的奋力拼搏,逐渐成为商界的女强人。然而她的奋斗之路,又怎么不是一种人格的升华和灵魂的救赎呢?
通读整篇小说,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作者用了30多年的时间穿越来进行是前后的连接呢?从历史与现实的笔触来勾勒出人性中无法磨灭的光辉,正是因为30多年,才足以见证一个人的成长,也足以见证一个人曾经和现实,曾经的不堪又如何在解忧咨询后,回到现实中得以升华的呢?30多年足以给予一个明确的回答。无论是克朗、浩介还是晴美,抑或是浪矢爷爷自己,在这30多年中,更是一个完整的人格的升华和灵魂的救赎过程。
正如作者东野圭吾所说,所有来咨询的人,“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在从破洞逐渐流失。”然而解忧杂货店每一次的回复事实上都在弥补人们内心里的那个洞,同时,也在弥补自己心灵上的那个洞。通过不断的反复和修补,人们的灵魂得以升华和救赎,在我看来,这才是作者要通过小说《解忧杂货店》最终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正如我们中国自己所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谁人无忧呢?为什么叫做解忧杂货店?解谁之忧?谁来解忧?小说在最后给出了答案。“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道路在哪里。”“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至此为止,小说不仅回答了谁来解忧,解谁之忧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一个具有终极价值的人生问题。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篇5
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一改以往锋利、老辣的笔触,用穿越时空的手法,描述了卷席门后的杂货店变身为烦恼咨询室。现实中的人们纷纷将生活中遇到的有关亲情、爱情、家庭、梦想、未来等各式各样的烦恼写在信中,通过牛奶箱传递给店里的人,并从那里收到充满睿智的回信,而在故事的完结处,杂货店的谜底也一一被揭开。請看下面的对浪矢杂货店的故事的描述。
静僻的街道旁,伫立着一家"解忧杂货店"。只要在晚上把写了烦恼的信丢进铁卷门上的投递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后面的牛奶箱里拿到回信解答。
男友罹患不治之症,陷入爱情与梦想两难的女孩;一心想成为音乐人,不惜离家又休学,却面临理想与现实挣扎的鱼店老板儿子;爸爸的公司倒闭,打祘带着全家卷款跑路,在亲情与未来之间游移不定的少年.....
当他们纷纷写信到杂货店,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接二连三发生,而那些一瞬间的交会,又将如何演变成一生一世的救赎?跨越三十年时空,杂货店恒常散发着温暖奇异的光芒。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奇妙的事情随即不断发生。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会演绎成截然不同的人生。
"解忧杂货店"堪称非东野,没有罪案,没有侦探,而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为主题。这本书令人温暖,是乐观的,扬善的,是那种可信的,常人的善。杂货店里的浪矢几乎就是东野的化身。东野圭吾收到的咨询信,不一定真的有时间一封一封的回复,但是他通过小说回答了很多问题,浪矢爷爷总是很认真地回复别人的问题,哪怕是恶作剧。所有的回答都非常温馨、主流,以爱和家庭为核心。比如说,劝说运动员放弃训练去陪伴得了绝症的男朋友;父亲欠了债,即使逃亡,也应该一家人在一起;父母要竭尽全力给孩子幸福。
"解忧杂货店"运用了超现实因素,但用得非常克制,充分利用了误解,唤起内心的`善。
东野圭吾写出了沟通的微妙,现实生活的逻辑有时候是复杂的,甚至是一个悖论。三个小偷用个人的经历证实了:当事人的理解并不忠于帮助她的人的初衷,有時候甚至是相反的。「解忧杂貨店」的故事从倒叙开始,三个小偷拉开了浪矢杂货店的大门,同時也拉开了那个时代故事的大幕。在一开始,便已展示了高潮部分。三个小偷误撞进一家名叫浪矢的杂貨店。他們无意中发現外面有人往门口的信箱投了一封信,是一封求助信。他們看到的竟然是一封來自过去的信,旧杂貨店竞然有一个秘密的時間通道。
作品的五个章节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角度分别讲述了五个跨越时间的故事。小说的高潮终于在最后一章澎湃而来。「來自天上的祈禱」里,时间又一次回到現代,三个小偷又一次打开了杂貨店的信箱,收到的竞然是他们抢劫了的女孩过去的求助信件。作为一个活在当下时间的人,三个小偷清楚知道过去的20年发生了什么,于是在书信里指点着这个陪酒女的人生,竟然真的成功了。这个女孩叫武滕晴美,在丸光园孤儿院长大的。她一直有心帮助丸光园,却意外地被三个同在丸光园长大的孩子抢了。还好,三个孩子因为跟踪过她,才找到解忧杂货店,才有好奇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恰好,他们帮助了20年前需要帮助的武滕晴美。
這樣圓环似的情节設計充分展示了作者逻辑推理能力。「解扰杂貨店」虽不是推理小說,但是結构和人物关系却非常复杂严密。
浪矢杂貨店沒有营业,但却有了穿越時空橫跨30年的魔力。30年前的人投了信,30年后有人可以在这杂货店中回信,更重要的是,东野圭吾主动地刻画了这30年前后的時代和人心的变迁,一个決定,一个亊故,一首歌,环环相扣,悄悄地改写了一个人的人生,悄悄地改变了世界。
作者在写作手法方面也十分独特,令人叹为观止。小说中一共有五位咨询者倾訴了他們的煩惱,每一个咨詢者都讲述一个故事。如果故事这么一个个讲下去的话,这本书会变成一顆顆散落的珍珠,未免失之凌乱。因此作者釆用了截然不同的角度來分别讲述这几个故事,分开看独立成章,看完后却发現其實每个人物都牽动着彼此,都和浪矢杂货店有渊源,都隐隐地和浪矢杂货店以及孤儿院丸光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个故事都前后呼应。其间每个人不经意的选择和行为,都象投入水面的石子一样,造成了持续不断的涟漪,这些漣漪不断扩大,渐渐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羈絆,过去未來终于交汇。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篇6
一本书不是看过了就算看过了,人长大了几岁或者经历了一些事,再拿起同一本书看理解完全不同。
几年前看《解忧杂货店》,当时只是当成小故事,有一些新奇的故事情节而已,这几年经历了很多,对世事和人性也明白了更多,再看此书才真切体会到故事里的忧愁,才有共情能力理解主人公的处境。
这是一个废弃的杂货店,杂货店里的时间是静止的,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于是有了这个神奇的信箱,穿越时空的信件投进来,被三个逃到这里等天亮的窃贼发现,三个人经过争论最终还是回复了信件,哪怕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痛苦有人倾听也会减轻些。
故事一:回答在牛奶箱里
写信人是个国家女运动员,在奥运会还有半年就要开幕的时候,她挚爱的男友得了绝症,她陷入了两难,到底是该为了多年的奥运梦想继续参加训练、还是放弃训练照顾生命即将结束的男友。三个现代窃贼由于知道那届奥运会日本抵制没有参加,所以一直劝她放弃奥运会吧,可是她始终无法下决心,这让她忽然意识到一个事实,她的内心深处是渴望奥运会的,否则在一次次的劝说下她早就放弃了。有一天,她对她的男友说:“我比任何人都爱你,想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如果我放弃比赛就能让你好起来,我会毫无犹豫地放弃。但如果不是这样,我希望坚持我的梦想。因为一直以来追寻着梦想,我才活出了自我,而你喜欢的也正是这样的'我。我没有一刻忘记过你,但请让我去追逐梦想吧。”这真是一番理性又坦白的话,既没有按照世俗眼光照顾癌症男友放弃自己的梦想,也没有自私地只为自己考虑不顾及癌症男友,而是有理有据、有情有义地说明白事情,虽然看似残忍却是最好的选择。他的男友临终前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谢谢你带给我的梦想。”。
然而这并不只是一个为己还是为人的选择题而已,女运动员在最后的回信中透露:
“不可否认,我有过终于可以摆脱艰苦运动生涯的想法,恋人遭受不治之症的折磨,专心照顾他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可以指责我。最重要的事,我也能接纳这样的自己。”这种想法不可告人,可确是人性里真实存在的,见不得人就不要告诉别人,没有人是透明的。想什么只对自己负责,做什么才需要对别人负责。
让我感动的另一点是她说的“因为一直以来追寻着梦想,我才活出了自我,而你喜欢的也正是这样的我。”她明白自己是谁,真正活出了自我。而且明白爱情是咋回事,很多女人为了男人放弃事业爱好,失去自我,被动地委身男人希望他永远记着自己的付出,可是对方每天看到的只是一个没有发光点、不可爱的你,他就算有良心也没有心情啊!所以女人要想和男人长久相爱,第一重要的是先好好爱自己让自己发光。
故事二:深夜的口琴声
这是一个关门梦想的故事,克郎痴迷音乐,想成为一名职业歌手,甚至瞒着父母大学退学在酒吧驻唱,但是作为家里的独子他有阶段祖传鱼店生意的责任,而且家里人觉得搞音乐是不务正业,所以坚决反对,克朗因此和家里的关系很僵。直到奶奶去世,克郎回老家守孝,亲戚们得知他竟然退学搞音乐纷纷指责,这个时候克朗的父亲突然站出来为儿子争辩,甚至和亲戚们吵架,这时克朗才明白原来倔强的父亲心底早已支持他,甚至生病住院也不让家人告诉他怕他分心。
克朗陷入了为难,是应该老老实实回老家接管鱼店、照顾老去的父母,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却无以为生,而且就连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嗓音很普通,当个业余歌手还可以,专业歌手恐怕天份不够,可是已经奋斗了这么多年,还因此和家里闹僵,如果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放弃自己都没法跟自己交待。
这时候父亲因为过度劳累晕倒了,在医院克郎对父亲说要回来接管鱼店,却被父亲拒绝,克朗撅着嘴”为家里着想有这么不对吗?“,父亲哼了一声”这种好听的话还是等你有点成就再说吧。你一直坚持音乐,搞出什么名堂了吗?没有吧?既然你不听父母的话,一心扑在一件事上,那你就只剩下这件事了。要是连这件事都做不成,倒以为自己干鱼店没问题,那你也太小看鱼店了。”父亲也看出了克郎的灰心,但既没有激将他,也没有简单肤浅地表面鼓励,那样的鼓励不能击中要害是没用的,父亲告诉他“我也好,鱼店也好,都还没脆弱到需要你照顾的程度。所以你不要想这些有的没的,再去全力打拼一次,在东京奋战一场。就算最后打了败仗也无所谓,至少你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做不到这点你就不要回来,明白了吗?”
克朗按照和父亲的约定回了东京,经人介绍到孤儿院义演,认识了极具音乐天赋的小女孩儿小芹,小芹只听一遍就记住了克朗写的歌《重生》,然而孤儿院意外发生了火灾,克朗为了救小芹的自闭症弟弟失去了生命。
“最后还是往常的那首歌”,绝代的天才女歌手说,“这首歌是我的成名作,作者是我唯一的亲人,我弟弟的救命恩人,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我弟弟的生命。如果没有遇见他,不会有现在的我。所以我这一生,都会一直唱这首歌。这是我唯一能做的报答。那么,请大家欣赏。”
随后,《重生》的旋律悠然响起。
克郎的梦想如此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