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三顾茅庐》读后感

2025/08/10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三顾茅庐》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1

公元207年,刘备遭曹操追杀,屯兵新野,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并亲自相邀,却被其拒之门外。但刘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终于同意出山,助其一臂之力。

在人们赞赏刘备求贤若渴的同时,我不免为诸葛亮备感忧虑,如果不是徐庶的推荐,刘备的拜访,试问诸葛亮,你能毛遂自荐吗?你的满腹韬略何时得以施展?你心甘情愿看着自己的国家自生自灭吗?值得庆幸的是诸葛亮遇到了刘备,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刘备呢?

西方有句谚语: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依此推断,诸葛亮岂不是弱者?足智多谋,才华横溢,为何不敢脱颖而出?难道要空怀满腹略,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吗?到那时,将诲之晚矣,只好怀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死去,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谁让自己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供手相让呢?

当今社会崇尚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每个人前途命运的主宰,可一些人总是受传观念的影响,坚守古人的高风亮节,含而不露似乎谦虚得将自己贬低,才算维护清高。谁料结果弄功成的,事态反而背道而驰,使得他人对自己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甚至产生误解,岂敢录用?所以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唯有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那种勇气,才不致让自己有不好意思或过分谦虚中客客气气地机会拱手让人。

人们,不需要再等待刘备,只需打破陈规陋习,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把握时间,主动进取,适时夸奖一下自己吧,让社会对我们进行选择。亮出自己的风采。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2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向我们叙述了在天寒地冻的冬天,刘备三次骑马去卧龙冈,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

读过这篇课文,让我不由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家中的事情——几年前,妈妈报考了全国执业药师考试,在考前一个多月的时候,妈妈一下子就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劲头。

在白天的时候,妈妈清晨5点钟就起床,在我和爸爸睡得沉沉的时候,她脸上架着一幅眼镜,坐在电脑前,不断地忙碌起来,有时她的眼睛盯着电脑,似乎在思考什么;有时,她低下头来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有时,她仰起头来,嘴里不时地蠕动,似乎在背诵一些主要的内容……她一直就这样忙碌着,直到时针和分针停留在7:50的那一刻,她才停下手中的`忙碌,去上班……

晚上,眨眼功夫时间到了8:00,我已经上床睡觉了,可妈妈还坐在电脑前,不停地往脑子里输入一批一批的知识,妈妈在学习的时候,好像永远也不知道疲倦似的……

现在想起来,觉得那时的妈妈和课文中的刘备还真有点相似。刘备可以说是求贤若渴,而对妈妈来说知识仿佛是一个口干舌燥的人看见了一桶水一样。

你们也能做到吗?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故事。

书中讲的是:东汉未年,刘备去为了统一天下,成就霸业。就去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却外出郊游,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的回去了。

后来,刘备又去拜访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张飞本不想再来,见诸葛亮不在,便气呼呼地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又失望的.回去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食,准备三度造访诸葛亮。

于是便动身再次拜访诸葛亮,到了草庐外,只见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便一直在屋外耐心的等待。

刘备的诚意,终于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愿意出马辅佐他,打败敌军。

读了《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故事之后,让我明白了:去拜访别人,必须有一颗诚恳之心。这样,才会有回报。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只有我们认认真真的听好每一堂课,把所学的知识要点充分掌握住,按时完成布置得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最好自己能独立完成,检查自己真正学会了多少知识内容,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水分,到了考试的时候,才能考出好的成绩。如果,平时学习马马虎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就会靠的成绩很差。所以,我们要用《三顾茅庐》的态度去学习。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4

我最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有许许多多精彩的小故事,比如《草船借箭》《桃园结义》《空城计》《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顾茅庐》。

这个故事讲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去请诸葛亮当军师的经过。第一次,三人在深冬里去邀请诸葛亮,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只好扫兴回去。第二次再拜访,张飞提议让武士去,不用亲自去,但刘备拒绝了。去到诸葛亮家中,诸葛亮还是不在家。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他被刘备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于是答应成为刘备的军师。

刘备的坚持是我最敬佩的,即使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他也还是要坚持再去拜访。而且刘备非常尊重诸葛亮,他不让武士邀请,认为这样没有诚意。即使在寒冬腊月,他也心甘情愿在茅庐门外等候。

刘备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在生活中所没有的'。我看到别的小朋友在骑自行车,我也想骑。于是我向爸爸妈妈求了好久,他们才同意给我买。但因为我才学了一会儿就放弃了,所以到现在我还是不会骑自行车。

《三顾茅庐》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应坚持不懈、积极向上。我以后做事绝对不能轻易放弃,要像刘备一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5

放暑假了,我借了一本《三国演义》,里面有篇《三顾茅庐》,深有感触。

刘备有一位才智过人的军师叫徐庶,在徐庶的辅佐下,刘备打了第一个胜仗。曹操因此设计让徐庶离开了刘备,徐庶离开时像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是位世外高人,堪比春秋名相管仲。提议刘备亲自邀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找到诸葛亮的住所,毕恭毕敬上门拜访,可书童说先生出门远游,不知何时归来。无奈,刘备悻悻而归。没过几日,刘备又带着二位兄弟整装前往,可书童说先生前日去探访朋友了,不在家。这下,关羽和张飞可沉不住气了,认为诸葛亮一点也不尊重刘备,甚至要去把他抓来。刘备却告诉他们不要莽撞。又过了几天,刘备换上干净衣服又要去看诸葛亮了,关羽张飞只能不情愿的一同前往。不巧的是诸葛亮正在休息,书童想要叫醒先生,却被刘备制止了,刘备他们三兄弟在门口等到诸葛亮醒来。就这样,诸葛亮最终被刘备的`诚心感动,答应刘备一同匡扶汉室。就是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刘备才通过几年的扩张,和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通过这个故事,我更加理解了三顾茅庐的意思,也懂得了做事要坚持,尽心尽力,不轻易放弃。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6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小说,使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许许多多的人看过这本著作,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三国演义》是在讲述着刘备的故事。讲述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到君王的故事,其中《三顾茅庐》是讲述刘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当时任刘备军师徐庶,因受曹操威胁无奈的离开了刘备,临走是向刘备推荐诸葛孔明做刘备的军师,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读兵法。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刘备告别了徐庶,刘备同关羽,张飞二人,前往隆中请孔明出山辅佐他完成大业。可第一次孔明出山与朋友游玩去了。过了些日子,有消息说孔明先生已经回到家中,当时风雪交加,刘备不顾关张二人的反对,来到了隆中,可是只见到了诸葛匀(孔明之弟)。又过了些日子,他们来到隆中,可孔明在午休,刘备在外头等了一个时辰才见到了孔明,孔明出山相助。他请来诸葛亮,孔明辅佐他击退了曹军,开创了“蜀汉”。

刘备注重以诚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敬佩。他屈尊求贤,礼遇下士,不怕碰钉子,不怕路途遥远,为了达到目的他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刘备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