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篇1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学生非常熟悉花,花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使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茂密的花》这一课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好。
本节课选择了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葵花园》,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情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花的茂密、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体验、感受自然界中花的`美感。学生的作业中,有的用线、有的用线与色相结合,提示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对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造型能力;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三、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会与人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六、材料准备
收集一些花的图片,并准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
1、播放《自然界的花》录像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学生谈感受: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感:
多样的外形
丰富的颜色
不同的姿态
2、(板书课题)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
小组同学利用自己带来的花的图片互相介绍花的种类、名称及外形特点。
3、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
①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有特点的花的名称及外形特点。
②学生进行比较,几个同学分别到黑板上用线画出看到的花。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观察中学会欣赏美的事物,美的树林。在欣赏中尝试理解美。
实践目标:
①运用基本图形进行创造性树林图画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及动手能力。
②从撕、拼、贴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养成认真作业,细心工作的作风。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美丽的'树林,激发学生热爱树木,保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各种基本图形组织画面。
难点:指导学生注意画面整体效果。如构图的美观,色彩的和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挂图、动物头饰数个、剪刀、胶水、挂历纸、彩纸。
学生准备:旧挂历纸、彩纸、胶水、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打开录音机).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小鸟的叫声)同学们想象一下小鸟在什么地方鸣叫?(树林里)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剪贴制作这些美丽的小树.
2、拼贴练习:
①谈话: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基本图形,现在请看(出示图形),问:①这是什么图形?②它们像什么?
②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选图形,拼贴一棵漂亮的小树.(提醒同学想一想,哪个图形适合做树冠适合做树干)
③问:同学们想一想,树林里还有什么?
④出示动物头饰,请几位同学扮演小动物.
⑤多美的小树,现在老师就教你们做一棵美丽的小树.
(1)学生观察回答:椭圆形、半圆形、梯形、长方形、三角形、树干和树冠.
(2)学生拼贴小树.其余学生观察.
(3)小动物在树林里蹦来蹦去.
3、示范制作过程
(1)构思:老师先想一想做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选材:(出示挂历纸)根据挂历纸上的图案的颜色勾画出需要的图形.
(3)剪或用手撕.
(4)拼贴:(出示白纸)在作业纸上拼贴一棵美丽的小树.
创作与表现
1、出示范例.谈话:老师这里有很多小树,都是用挂历纸和彩纸做出来的,你们觉得漂亮吗?
2、作业要求:同学们,你们做的时候也要这样构图大方,色彩鲜艳.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展示与评价:
1、学生将作业放到小树林里,请同学们评议自己喜欢的作品.
2、教师从设计、色彩等方面进行全班性讲评.
3、将小动物头饰送给优秀小设计师.
4、课外引申,思想教育.我们共同在这美丽的树林里欣赏到了美,又用我们的手创造了美.树林是人类的朋友,树林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树林能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我们应该保护它,爱护它.这样,我们的世界将会比今天更美丽.
5、想一想,能不能用废旧物品做出更多美丽事物呢?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具文化及家具造型的基本结构,尝试通过设计制作,体验纸盒变家具的全过程。2、通过欣赏、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设计与应用之间紧密联系的设计理念。3、利用传统文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要重视合作学习等。
教学重点:学习依据纸盒特点将其变成家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材料特点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师吟诵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二)、生活中各种废旧的纸盒,其实都有它们的潜在利用价值,正等待你的发现和创造。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一)、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对家具的认识并简单汇报。
(二)、师吟诵《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欣赏书中学生作品,小组讨论:这些家具的各部分都是由什么形组成的?它们是使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做出来的?
(四)、师总结设计方法:1、减法:剪掉纸盒一部分,其余部分作为家具的造型。2、加法:往纸盒上添加纸张或组合几个纸盒变成一个家具的方法。3、补充的设计方法:不加也不减,只运用剪、折,就可以将纸盒设计成家具。
(五)、师引领学生吟诵《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六)、小组讨论:根据所准备的材料分析如何将纸盒变成家具?用到哪些制作方法?
(七)、制作要求:小组分工合作为房间设计制作家具,看哪一组的家具设计合理、美观、牢固。
设计意图:了解家具文化和家具造型的'基本结构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的能力,明确纸盒变家具的设计方法,形成设计思路。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重视合作学习,学以致用。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二)、渗透《弟子规》中的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课堂总结:
(一)、展评优秀小组的作品。
(二)、师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制作方法:
折 剪 贴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智育目标]:指导学生为指偶表演布置剧院,模拟舞台表演。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开动脑筋,制作指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指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及技巧。
[教学难点]:能结合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完整的制作一个有特色的指偶。
教学准备
剪刀、双面胶、手工纸、彩色笔、毛线。
学生活动设计
组织引导学生自编小故事,根据故事人物、场景,运用学到的绘画、折纸、剪贴或彩泥等造型技能制作所需各种道,培养造型、表达、思维能力,增强合作、探究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知
1、 欣赏木偶戏表演,并向学生介绍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芝麻绿豆官(木偶人物)。
学生与木偶人物交谈,发掘木偶身上最大的特点?[必须由手来操纵]
2、 引入:
小朋友想不想也做一个可以像芝麻绿豆官一样在手上操作的小玩偶啊?
3、 揭示课题:指偶剧院
三、探索新知
1、尝试:介绍木偶家族的另一个成员—指偶,由各小组的组长来展示。
2、思考:小指偶跟木偶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3、讨论:各小组组长将展示的纸偶带到小组里进行讨论。
A:组长将表演的感受与组员分享。
B:讨论各小组不同指偶的制作方法。
4、探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出更好的指偶。
5、总结:老师把小朋友的意见进行总结,并稍做示范、引导。
6、欣赏: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欣赏一些不同的指偶作品,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 作业:
分小组合作,编个故事并根据角色的分配来制作指偶。
要求:合理使用不同的材料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指偶。
五、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六、课后拓展
学生利用自己做的指偶玩具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本课为二年级上学期美术课中唯一的一次综合探索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制作指偶,表演指偶剧来渗透音乐、指偶表演技巧、舞台装饰、变废为宝等知识。由于知识量大,需用两节以上的课时才能完成任务。作为本次研讨的是第二课时,以《小熊请客》为题材来进行制作与表演,突出新课程的以下几个特征:
1、改变学习方式,以活动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个性与自主学习的特征,并在快乐的活动中渗透技能、技巧。
2、强调综合探究的理念,让美术学科能与音乐、戏剧表演、舞台美术等进行牵手联合,巧妙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气氛中。
3、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在学生讨论完小组想制作的角色后,及时进行点拨如何运用现有的废旧材料巧妙地制作所需的角色形象,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还有那些不同的方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4、强调评价的展示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小组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评价的展示激励的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教学内容与目标:
1、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教学准备:
1、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教师用具: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情导入
1、师:听说咱班同学特别爱猜谜语,那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出个谜语好吗?
请听题!站立好像一铁塔,坐下犹如一小山。 两脚就像电线杆,力大无穷把山搬。
师:你们猜猜是什么?——巨人
师:恭喜你们答对了,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小伙伴,你们看。你们认识他们吗?谁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以谜语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巨人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二)比较大小
师:比一比它们两个谁大谁小啊?生:狮子大,老鼠小。这是真实生活中的大与小。
老师今天要帮帮小老鼠,给他施些魔法,注意看。(出示课件)问:谁变大了?谁变小了?
3.小老鼠多神气呀!当然这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板书:假如我是——)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二)展开想象中的巨人
1、比较想象中的巨人
师:假如你是巨人,你会不会比谜语中所说的巨人还要大呢?——那你有多大?
生交流。(如:我有太阳那么大;我比宇宙还大;我的眼睛就有皮球那么大 )
师:原来咱们班有这么多大巨人啊!
2、影片欣赏——乐于助人的巨人
师:想不想见见小人国的大巨人?
课件出示大巨人——他的名字叫做格列佛,是经典名著《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
猜一猜格列佛会有多大?会有多高?(教师出示图片)
生:比楼房还高。
师:格列佛像一个巨人。
师:请仔细观察这幅图,再想象一下,在小人国里大巨人遇到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
师评价:你们的想象力真独特,我很喜欢。
陈述:一天,格列佛乘的船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浪,格列佛和船员纷纷跳海。当格列佛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被绳索绑着,身边还站着一些小矮人,他们有的还往格列佛的身上射箭呢!但是格列佛宽厚的原谅了他们。渐渐地,格列佛和小矮人成了好朋友。看,小矮人还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呢!不久,小人国遭到了邻国的攻击。格列佛制止了战争并劝说国王不要攻打别的国家。后来,他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现在你认格列佛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呢?
生:他是个勇敢的人;他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3、创设情境展开联想
师:你们想成为他这样的巨人吗?
师:假如你是巨人,你也来到了一个小人国,你会有哪些奇遇呢?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童话、寓言故事,老师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以《格列佛游记》这一故事形式,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被吸引住了。其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你觉得故事中的巨人是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样做”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颇具匠心的,它一方面体现了德育渗透意识,创设了一次助人为乐教育的契机;另一方面也是为其后的创作构思作必要的铺垫;再者,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孩子们把自己当作巨
人,任意驰骋其丰富的想象。】 4、学生作品欣赏
师:1、要不我们来看看其他巨人是怎么做的?
2、请仔细观察巨人在做些什么?他们的姿势又是怎样的?
3、从作品中你发现巨人都有哪些不同的姿势? 生:有站着、坐着、躺着的 师:你最喜欢哪种姿势,为什么? 生:巨人躺着很有趣,巨人坐着很特别 师:是呀!巨人的不同姿势可使画面更加生动。 5、大小对比
师: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也想成为巨人,他是谁呢? 就是这位多多小朋友!只要我们一起喊出这道口令(古里古里,多多变!)他的`愿望马上就实现,不过我们要思考,接下来多多和他周围会有什么变化呢? 大家准备好了吗?魔法口令是——古里古里,多多变!变!
师:从刚才的观察中,谁能准确地告诉我多多是怎样变成巨人的? 生:把多多变大了,旁边的明明变小了
师:对!多多变大了,旁边的明明变小了,这样我们的多多就成了巨人。
【设计意图:利用灵活的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启发了学生多种奇妙的联想,培养了学习活动的乐趣。】
(三)学生作画、师指导。
师:现在多多已经梦想成真了,你们想吗?同学们,你们准备画怎样与众不同,超能力的巨人呢?他会为人类做些什么?
师:在绘画前谁来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主要人物大些画……
对,现在看老师是怎样画的呢?(教师示范)回顾一下刚才老师绘画的步骤。
好了同学们快拿出你手中的笔开始吧!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作画步骤,使每位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表现出巨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四)作品展示、讲评
先画好的可以贴到黑板上
1、生评: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他画了自己变成巨人后在干什么?是哪位同学画的?请他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2、自评:还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
3、师评:老师觉得这张也不错?是谁画的?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吗?我觉得他画的很大胆!他的想象力很丰富!这位同学肯定是个(善良、乐于助人、勇敢)的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要想把某一样物体表现的更大,除了把它本身画大还可以把周围物体缩小的对比方法来表现。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画画时,能灵活运用对比画法,画好每一张画。
今天我们学习了假如我是巨人,同学们的作品都非常出色,特别有趣,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巨人”,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也做一个精神上的 “巨人”,勇敢、善良、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联系生活中“巨人”,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