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2025/08/14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知道相同数位对齐。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提问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看图提问,发现相同数位要对齐。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光明小学为二年级的同学租了两辆大客车,他们要去干什么呢?

(参观博物馆)

师:从图中你还能了解哪些内容?

(预计回答:二(1)36人,二(2)30人,二(3)35人,二(4)34人。每辆客车准坐70人)

师:有4个班,只有两辆车,而且每辆车只准乘70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预计回答: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有哪些安排、合并的方法呢?

(预计回答:第一种:(1)(2) (3)(4)

第二种:(1)(3) (2)(4)

第三种:(1)(4) (2)(3))

二、自主探索,学习竖式

1、师: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你怎么想的?(预计回答:能够,因为36+30=66)

2、师:计算36+30,除了口算,其实还有别的算法,谁知道?(笔算)

师:怎样写成竖式计算呢?希望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小棒图和别人写出的过程自己去发现。

引导:第一排有几根小棒,它代表什么意思,第二排有几根小棒,它代表什么意思?

再看看,怎样根据小棒图写竖式,谁来说说:第1排怎么写,第2排怎么写?

教师范写,听了你们的写法后,我来写写看。第一排写36,第二排先在数字的前面写上+,再写30。30的3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0写在哪里?

师:竖式写好了,怎么算呢?

(如果出现了两种计算顺序,只说明竖式的计算顺序究竟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我们明天还要研究的。)

强调和的数位一。

结果是66,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我们算对了没有、

3、师: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竖式,你会写会算了吗?你能找出还有没有哪两个班合起来也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吗?用竖式算算他们能合乘一辆车吗?

(汇报你怎样写竖式笔算,怎样检验)

4、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三、巩固

第9页做一做

从做一做中,你有什么收获?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自学8~9页)

还有什么疑问?(引导为什么叫竖式)

究竟哪两班可以合乘一辆车,我们明天继续研究。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

合作探究,悟算理。

(1)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学具,(例如:小棒、方块、计数器等)学生可以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小组内先商量一下,选择哪种学具帮助问题的解决。

(2)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动笔算算试试。找一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结果都是42,从哪一位加起比较好?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动手做一做,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我们解决了,还要解决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打开书,做在书上。

(2)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

(1)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2)在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都要注意什么?

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过渡语:同学们算的都很好,刚才我们游览了海底世界,参观了展厅,接下来我们到海滩上去玩一玩。

[评析:仿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出示右边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1、猜一猜贝壳下面的数是几。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判断。

先独立思考,再举判断卡判断。

3、猜一猜,小海龟可能是几?

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生动有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于生活情境中,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全课总结,升华知识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评价在这节数学课中,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有些贝壳想送给他们,了解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50个贝壳够不够,并试着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2、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32+29=93-42=86-17=

16+35=23+29=93-24=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1)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18+25=43(下)

(2)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60-32=28(下)

(3)然后独立完成提问和解答。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4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5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充分利用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通过例1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总结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对情景图的观察、分析、思考、交流等过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

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

2.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出示动画: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P91-93例1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班有23人,

二年级二班有31人,

二年级三班有32人,

二年级四班有39人。

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3)选择书上例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 23+31=

(4)互相交流算法。

3+1=4 20+30=50 50+4=54

23+30=53 53+1=54

31+20=51 51+3=54

(5)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

方法总结: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

(6)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醒:注意进位!

(7)引导完成。

(8)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出示动画: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P91-93例2

(9)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

32-10=22 22-4=18

强调退位在头脑中算。

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四)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P93 做一做。 2.练习十九第1题。

3.练习十九第2题。

拓展性学习

1.练习十九第5题

2.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五)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3+31=

方法一:3+1=4 20+30=50 50+4=54

方法二:23+30=53 53+1=54

方法三:31+20=51 51+3=54

32-10-4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