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
人世间最可贵的童心莫过与小豆豆的童心了。小豆豆的文章有一种在无形中深深吸引读者的魅力。如果拥有小豆豆的心灵的话,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会让人有一种站在奇异世界入口的兴奋感觉,和小豆豆一起欢笑,一起悲伤!这是网友对小豆豆的热评。小豆豆原名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日本社会福利机构小豆豆基金理事长,小步的箱子理事长,日本文学俱乐部会员,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岩琦画册美术馆馆长。自从我阅读了《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它让我受益匪浅。
我在《不可思议国小豆豆》中得到了很多人生感悟。每次读时,我都会和她一起开心、一起难过。小豆豆作为联合国亲善大使,采访了很多苦难的国家亲眼目睹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悲伤故事。《孩子们都去哪了?》是小豆豆的记载中最悲惨的,讲述了在一次海啸过后,孩子们和鸟儿都不见了,好几所学校被海啸给摧毁了。海啸发生前,上学的孩子有八百人左右,如今却大约只有一百八十人。这些数字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啊!小豆豆身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积极与政府和民间组织合作,提出了预防和保护措施。政府发布命令:临时停止收养孩子,禁止将未满16岁的孩子带出亚齐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为无家可归的孩子设立"保护中心",同时还在灾民收容所里设立了失散亲人登记处。通过这个方案,有十三对亲人获得重逢。还将很多本印尼语的《窗边的.小豆豆》送给孩子们阅读。让他们可以乐观的面对危险。小豆豆的足迹遍步世界各地,爱心也撒满了世界各地。
我被小豆豆的善良深深地感动了。记得在一次放学后,我正拿着钱想去买零食,一个乞丐路过伸手向我要钱。那个乞丐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我犹豫了是把钱给他呢,还是去买我喜爱的巧克力?这时我想起了小豆豆她那些献爱心行动,利用《窗边的小豆豆》日语版税创立了小豆豆基金,建立了小豆豆文化馆,培养专业的聋哑演员、开办手语教室等。想到这儿,我的脸刷地红了,我赶紧把用来买零食的钱给了那个乞丐。那个乞丐对我微笑着点头致谢。当我把钱给那个乞丐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可以帮助别人,心中感到喜悦!
小豆豆乐观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由于我的身体有点横向发展,这也成了同学们饭后的玩笑话题,虽然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一开始,我听到别人这样议论,心里很不是滋味,跑步的时候总是故意落在最后面。小豆豆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总想亲自尝试一下。记得在《一日元硬币》中,她为了能够像宫川泰先生那样将硬币塞进鼻孔里,做了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小豆豆在一次从京都坐新干线列车回家时,练习往鼻孔里塞硬币。一位妇女跑过来请求签名,那位妇女看见小豆豆将硬币往鼻孔里塞时狼狈不堪的样子,只好讪讪地退了回去。小豆豆虽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可她还是乐观地笑笑。小豆豆乐观的精神鼓励了我。记得在索斯比拍卖会小豆豆的勇敢更让人敬佩。20xx年纽约的索斯比拍卖行举行了一次拍卖会,拍品的是小豆豆非常喜欢的好莱坞女影星凯瑟琳。赫本的遗物。在会上小豆豆与一个男子为了赫本的一枚戒指较上了劲,从底价五到十万日元叫到了八十万日元。最后,小豆豆霍地站起身,在众目睽睽之下让着那名男子高抬贵手。结果,惹得全场哄然大笑起来。最后,她不顾人们的嘲讽,终于将凯瑟琳。赫本用过的戒指弄到手了。小豆豆的勇气正是我所需要的。我觉得有爱心有勇气的人才是可爱的人,自卑情绪自然而然地渐渐消失了。
感谢我的这位朋友!她教育我们,要有爱心,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我的人生中也因为有了小豆豆和她的文字带给我的鼓励,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我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2
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窗边的小豆豆》,它非常好看,令我浮想联翩,读后感 贺燕。它讲述了一位叫小豆豆的女孩子的故事。
她本来极其淘气,后来,她来到了一个新学校:巴学园。在巴学园里,她成为了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好孩子。小豆豆原来调皮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比如,有一天她总是将桌子的抽屉开了关、关了开,弄得老师都没法上课,后来,她站到窗边大喊:“宣传艺人!”于是所有的孩子都涌上来,说:“宣传艺人,给我们表演一个吧!”,宣传艺人还真的答应了小学生的恳求,开始了盛大的演出,表演完了,宣传艺人走了,孩子们也回到座位上。可小豆豆却仍站在窗口,老师便问:“你为什么不回到座位上去?”“因为如果有别的宣传艺人来,我不在怎么行呢?’’小豆豆回答道。第三节课上课时,小豆豆还站在窗边,突然大喊:“你在干什么?”老师以为小豆豆在和路上的行人说话,就没太在意,可老师一回头,却看见小豆豆在燕子说话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失去了信心,学校将她退学了。她转学到了巴学园,遇到了非常和善的校长小林先生。小豆豆慢慢发现了学校生活的乐趣,并逐步听话起来。巴学园真是一个特别的学校。
在巴学园,教室、图书馆等都是不能再动的电车车厢,上课的方式也很独特,早晨老师会将今天要学的几门功课的内容全部写在电车教室的黑板上,让同学们从自己最喜欢的一门开始自学,有问题就去问老师,不喜欢的功课只要在放学前完成就可以了,从来没家庭作业。下午,孩子们总是会去九品佛庙寺快乐地散步嬉戏。巴学园里还有独特的饭前歌,饭前歌还是校长用划船歌改编的,每次吃饭前,每次还会有一个学生来讲故事。校长先生要求同学吃的要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而且,每天还要亲自检查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饭盒,发现有人只带了一种味道,就要给他加一勺子,读后感《读后感 贺燕》。到了假期,校长还会带大家一起出去旅行……。小豆豆刚到巴学园时,小林先生足足听她讲了四个小时的话,她很快就爱上了这个学校。不爱学习的她在学习中找到很多的乐趣,逐步爱上了学习,还交了山本泰明和高桥君这些新朋友。《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有人把《窗边的小豆豆》说成“成年人的童话”,把它和时下流行的几米系列、麦兜麦唛系列混为一谈,并说什么“成人的童话很美好,成人的童话很无奈”。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小豆豆并不是成人的童话,而是讲述成人的童年往事,我们这些成年人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属于自己的过去,而小孩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现在的童年。童年是人一生值得回味无穷的东西,它和童话一样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但童年绝不等同于童话,童年始终是真实的,而童话纯属杜撰。这个叫小豆豆的女孩眼里所展现的童真世界是我们曾经忽略和淡忘的美好事物,这种忽略通常都是一生的,那些生命中非常宝贵的东西,居然整整一生我们都没有想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以我们更应该去读这本书,弥补这种遗憾。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一个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校名叫巴学园,更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是创造力和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这个旅程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重要。多年后,当我有了自己的孩时,那个时候看着他(她),我一定会回忆起这本书,想起小豆豆曾经给我带来的这份恒久的感动,还有对当今教育的思索。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3
以前听不少人说起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听到这个书名感觉有点怪怪的,心想这是儿童读物吗?怎么大家都在读?抽出了一天时间仔细地阅读了,感觉非常不错,给我这个当老师的很大的触动,
其实童年的时光是最美好的,总有几件蠢的惹人发笑的趣事,《窗边的小豆豆》讲述的主要人物小豆豆的童年也是这样。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巴学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它是个充满爱心和幻想的地方。小豆豆在这里学会了爱,生活和成长,学会了在生命的别离中得到感悟。最重要的是,她在这里珍藏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这本书记叙的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候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具体的记录了小豆豆周围的大人们的教育方法,表达了她对孩子心灵的理解。除此之外,对小豆豆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的行为、想法的描写生动逼真,读来觉得非常有意思。作者通过这本书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给了小豆豆还有她周围的伙伴们勇气和自信的友江学园校长小林的教育方法。这本书会让人们思考,周围的环境对孩子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在我们眼里小豆豆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头疼的学生。但是从书中描述的故事中,我们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姑娘的聪明、可爱、热情。所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时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小豆豆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觉得小林校长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我常常在想,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多半会被当成是坏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顺利成长和才华的展示。这也让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赏和激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反思我们的教育,成人总习惯于替孩子安排、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都套用到孩子脖子上,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用,即使有用,那又有多大的用?孩子们是否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
达方式?是否应该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老师说的东西孩子必须要听。但是老师指出的问题,有时候孩子并不能理解,他会觉得委屈,会觉得不能理解。而我们所要做的除了告诉他错了之外,还应该告诉他做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做。更甚可以告诉他,其实这件事本身没有做,只是做这件事是有前提的,放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做是对的,可能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或者换个对象又是错的,不能一并打死。
要想成为一名被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而成为朋友的前提,就是理解他们的想法。学着小林宗作老师的样子,对我们的“小豆豆”多说几句:“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因为,曾经,我们都是小豆豆,我们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巴学园。小林校长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欣赏和鼓励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性格,我觉得这远比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
其实从《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收获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读了这本书,回味自己快乐的童年,才想起原来每个人都了解孩子,因为每个人曾经都是孩子。只是在望子成龙或者对孩子恨铁不成钢时,就忘记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味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许我们不能成为小林校长那样出色的教育家,但我想,读了此书后,对于身边的“小豆豆”我们一定要更加用心好好地给予引导。因为,每一个站在窗边的小豆豆,只要加以适当的教育引导,就可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4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代表作,它不是一部杜撰的小说,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她上小学时的一段生活。当我读这篇作品的时候,我被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天真,善良,纯洁,自然的行为和语言所打动,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刻意的遮掩,没有有色的褒贬,作者平实朴素的文风,小豆豆随心所欲的流露,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小豆豆因为不能遵守课堂纪律,比如喜欢在教室的窗边看街头艺人们的表演,然后对他们大叫“宣传艺人”,引得班里的小同学都拥挤到窗边;把带有抽屉的课桌拉出来又拉进去,不停的弄出声响来,以至于老师要不停的告诫她,总之小豆豆随性的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全然不在乎学校的相关规定,其实并不是小豆豆不在乎,在她小小的心灵里面还不知道什么叫“规范自己,约束自己,遵守秩序”。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总是要受到各种各样制度,行为规范的约束,然后走上一条正规的路。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人嘛,总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关键是当你走在轨道之外以后周围的.人们是怎样引导的,尤其是对一个小学生来讲,学校和老师担负着义不容辞的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小豆豆的学校却选择了开除她,理由是她上课的时候会和窗外驻留的燕子讲话;她画画的时候可以把课桌上都涂满了颜料,她看见任何有趣的事情都会快乐得大叫等等,所有任课的老师都不能忍受小豆豆如此这般的行为,因此她被开除了。
小豆豆的理想也是稀奇古怪让大人们难以理解的:看到车站检票员要收回所有乘客的票据的时候,小豆豆羡慕的说:我长大后要做一个车站检票员。看到电影中间谍神勇的本领,她羡慕的说:我长大后要做一个间谍。看到街头宣传艺员精彩的表演,她羡慕的说:我要做一名宣传艺员。她的理想随着她见到的情景而发生着变化,有谁会真正有兴趣有耐心听小豆豆那些天马行空的故事呢?有,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
小豆豆转到了一所新学校:巴学园。妈妈带她去的第一天她和校长聊天,一刻不停的聊了四个小时。说四个小时的话,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还是和校长先生,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埃就是这样一个校长,一生致力于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他就是这么做的。书中记录的事例很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样几件事。
泰明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但是小林校长从来没有让孩子们感到他的缺陷而嘲笑他,也没有让泰明感到过难堪,上游泳课的时候,他叫孩子们全都光着身子在游泳池里活动,不会让他们觉得谁和谁的身体有多么神秘,而且小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会渐渐忘了自己身体的样子,玩得非常开心。校长先生想告诉孩子们的是:无论怎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
高桥是个侏儒,他来到了巴学园,成了小豆豆的同学。初次见面,小豆豆和她的同学并没有觉得高桥的身体有多么奇怪,相反,和高桥说了几句话后就离不开他了,并且和他做了同桌。学校召开了运动会,比赛项目都是一般学校没有的,而奖品会是一颗菠菜或是一颗葱。高桥在每个项目的比赛中都是第一名,同学们非常羡慕他,并发誓下一次的运动会一定要赢过高桥,而事实上高桥在每一年的运动会中都是明星。也许校长先生就是为了高桥得第一名而设立各种各样比赛项目的。但是这些都大大的鼓舞了高桥战胜自己的信心。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明治大学的电气工学系毕业,在滨名湖畔的安藤电气公司担任协调员,“他有一个明朗而富有魅力的性格”。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5
童年的故事非常甜美,但是《窗边的小豆豆》带着我看别人的童年的时候悄悄地提醒了我,童年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珍惜童年。
《窗边的小豆豆》,是由一位日本女作家写的。文中的巴学园是一所学校,一所专门收所谓的“特别学生“的学校。小豆豆是个在一般人眼中名副其实的“坏学生”,文章第一篇就讲了小豆豆的妈妈和老师的见面,老师说小豆豆在上课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屉,就是对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么就是站起来对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然后请他们表演,好不容易等艺人表演完一曲,也已经下课了。这么一来,老师还能讲课么?老师说呀说。。一大堆的事例,妈妈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再麻烦同学打扰老师了。最终妈妈领着豆豆到了另一所学校,她没有告诉豆豆她是被退学了的,因为她怕打击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着,精彩的巴学院生活才开始……
说心里话,我是羡慕小豆豆的,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小林宗作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热爱孩子,信赖孩子,充满了热情。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子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我觉得书中不仅是作者对自己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在提倡和介绍一种教育制度。巴学园最妙之处是教导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也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爱人,爱己”小林校长真正地实现了这一点。
其实天下没有坏学生。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动(比如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较大大咧咧。但是不管他们因此犯了错误还是怎么样,都不可以妄下“坏学生”的定论。他们都需要尊重。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先尊重学生,尝试从他们的那个角度想一下这件事情,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跟他们平等地交谈,解开他们的心结,然后再教导,巴学院就是这样。比如说,巴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的时候听她讲了四个小时话,不打断,知道她想停的时候才停。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够沟通。而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样一位理想的校长---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对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肃然起敬的同时,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东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价值就在能把孩子的这种本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成为他自己。
这本书不仅让我记住了“巴学园”,记住了小林老师,记住了一个慈祥的妈妈,读出了怎样去面对一个孩子的行为,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边学边玩,有了很大的进步,最后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虽然巴学园着了火,可是,小豆豆是不会忘记那有趣的校长、同学和那奇特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