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中班科学教案

2025/08/1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中班科学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名称:小种子大集合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不同的种子。

2.观察并辨认种子的外形特征。

三、活动准备

挂图、各种种子数颗、纸盒或瓶子。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种子后提问。

教师:①你曾经看过哪些种子?数一数你认得几种?

②这些种子是什么颜色?

③比较一下这些种子的大小形状。

⑴请幼儿根据颜色分类,把颜色一样的种子放在一起。

⑵请幼儿根据大小分类,把大小一样的种子放在一起。

2.教师请幼儿摸一摸每种种子并提问。

教师:①种子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②不同的种子摸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3.种子配对游戏。

将各种种子放在一个纸盒或瓶子中,以本班种子的类别分成种子小组,把代表本组的种子摆放到桌子中间(例如

红豆小组就把红豆摆放到本组桌子上)。教师请一位幼儿摸种子,用布或手蒙上幼儿的眼睛,让其在纸盒或瓶子中任意摸一颗种子,然后去找相应的种子小组进行配对。配对成功的幼儿可给予奖励。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柳树长新叶了,并了解柳条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找到柳树。

活动准备:小区里栽有柳树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柳树长新叶了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柳树下,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树?

2.引导幼儿观察柳树枝

提问:

1)柳树的枝条上有什么了?

2)柳叶是什么颜色的?

3)一片一片的小叶儿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4)两头尖尖的柳叶儿是怎样长在枝条上?

3.教师小结: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长出了一片片嫩绿嫩绿的小叶儿,小叶儿两头尖尖的,一头长在柳枝上,一头随柳枝向下垂,这边长一片,那边长一片。

二、长长的柳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柳条的特征。

提问:

1)长满新叶的柳条,它往哪个方向长的?

2)一条一条的柳条像什么?

3)风一吹,柳条它会怎么样呢?

2.请幼儿用两条手臂来模仿下垂的柳条和迎风摆动的柳条的样子。

3.教师小结:细细长长的柳条像小姑娘的辫子,没有风的时候,一条条的柳条是往下垂的,风吹来的时候,下垂的柳条就随风摆动。

三、找找柳树

1.师:在我们的小区里,还有许多柳树呢,我们再去找找好吗?(组织幼儿寻找柳树)

2.找到后请小朋友讲讲为什么是柳树?(讲出柳树的特征)

四、结束:

回活动室休息。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能积极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弹性及弹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海绵。弹力布皮筋)。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弹簧及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

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提问: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结:当用力拉或压时,弹簧。松紧带。海绵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变长,有的变短,有的变形;不再压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就是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材料,发现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大小不一样。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的弹性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的大小不一样。

(3)说一说:有弹性的物体。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观看课件《小蝌蚪变青蛙》,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4、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二、不足之处

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暂,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一整组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可和幼儿进行小青蛙保护庄稼的故事创编,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具有溶解的作用。

2.体验与同伴分享的乐趣。

3.喜欢参加与制作饮料。

活动准备:

准备开水、果汁冲剂、砂糖、盐、杯子、水果粒、冰块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口很渴,想喝点饮料,以此引入课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2.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饮料。

(1)引发幼儿与同伴说一说自己喜欢喝什么味道的饮料。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先取喜欢的味道,把冲剂放进杯子里,再加入开水,用勺子搅一搅,它又变成了什么样。

(3)请幼儿加入冰块,做成美味的冰镇饮料,引导幼儿观察冰成在水中的状况。

3.教师与幼儿共同品尝饮料。

(1)启发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饮料。

(2)请幼儿与同伴一起分享品尝自制的饮料。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提供盐、糖、沙、杯、水等材料,让幼儿进行“能在水里溶解的东西”的科学小实验。

2.引导幼儿用各种办法溶解肥皂,带领幼儿用肥皂水到户外玩吹泡泡的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幼儿对植物生长有浓厚的兴趣。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绿豆》。

活动目标:

1.观察绿豆生长发芽的过程。

2.总结绿豆生长环境。

3.体验种绿豆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已有观察植物的经验。

2.绿豆发芽过程图片。

3.绿豆、水、盘子。

活动过程:

一、看图观察

每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呢?(有的豆豆有叶子,有的豆豆没叶子)

为什么绿豆能长出叶子?(小豆豆在花盆里,我们给它浇水了)

二、合作思考

绿豆在什么环境下可生长发芽?(幼儿思考讨论,教师给予启发)

察教事先准备好的已经发芽的绿豆(水生,土生)。

绿豆“躺”在哪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土里)

绿豆要生长,除了土和水,还需要阳光。

三、动手操作

分组,合作种绿豆。

将绿豆放在盘子里,均匀放平。倒水,最后搬到有阳光的地方。

以后的日子随时观察绿豆,渴了浇水,绿豆才能生长,发芽。

活动反思:

活动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活动过程中幼儿能长时间耐心的观察植物,主动思考植物发芽过程每个阶段的区别,提高了幼儿有意注意的能力。种绿豆的环节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按步骤进行绿豆种植。提醒幼儿要记得给小绿豆浇水,这样绿豆才能发芽。培养了幼儿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