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一本《三国演义》,我从三年到四年一直爱不释手。从历史舞出
口处回首,那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群雄争霸、波澜壮阔使我怀念,其中,我最喜欢孔明先生。
他未出茅庐却先知天下分而为三,“舌战群儒”令江东名士面面相觑,惊叹不已,“草船借箭”使公瑾惊呼“吾不如他”,“赤壁之战”令曹操闻风丧胆,“巧用情报,智激公瑾”使周瑜离坐北指,大骂曹操,岂是管仲乐毅能及乎?
“为将者,而不通天文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乃庸才也……”古人在无任何先进仪器的情况下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琴棋书画,可贵也。
孔明一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效犬马之劳,为蜀汉事业献出无限的力量。即使是仇人立了功也给予相应的奖赏,即使是亲人犯了罪也给予相应的处罚。孔明死后,一直不服气他的蜀中大老张裔赞曰:“明公有赏时,远方立功者绝不会被遗漏,若有罪连亲者也逃不掉;爵位决不给予无功之人,刑罪也不避尊贵大官,所贤人愚人可感受他大公无私而努力工作,不去计较个人利害。”他的政敌司马懿曰:“真乃奇才也!”
多么难得的一位丞相啊,正如水镜先生司马徽说的:“兴周八百年姜子牙,旺汉四百年张子房!”
孔明先生他公正廉直、鞠躬尽瘁、以身作则令后人敬佩!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杨慎对《三国演义》的赞词。读完此书后,一些有意思的想法也跃上了我的心头。在我看来,如果说《三国演义》它只是一本小说,根本是侮辱它。我觉得它,更恰似一部有着一些复杂人情世故、场面恢弘的英雄纪录片。在片中,少不了施陷计害、英勇搏杀、兄弟情深这些经典场面,而这正为小说增色不少。所以,观《三国演义》,便使人有一种荡气回肠,拍手称奇的感觉。读着它的时候,那一个个性张扬的人物鲜活得仿佛他们跳出了书本,尽现眼前。那种真实感,真得妙不可言。甚至在书中,我觉得最重要人物莫过于奸雄、枭雄还有英雄这三类。
说到奸雄,最经典当然要数董卓。他简直就是奸雄中的“杰出代表”。第一次面圣之时,他便心怀鬼胎。此后还胆大包天的干出了怂恿大臣废帝立协、派人入宫弑杀君主、滥杀无辜忠良大臣、决意迁都长安、焚毁旧都洛阳等一系列的荒唐事。对于老百姓,更是蛮横至极,目中无人。这样一个人,最终还不是中了貂蝉的美人计,死于他最信任的义子吕布手中。所以当我了解完董卓这一生,我才明白到什么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古话说的好:人在做,天在看。任凭董卓掌权后如何呼风唤雨。他的骄横无比、不忠不义,始终都为他招来杀生之祸。所以待人谦厚,心存善念,多做好事始终是王道啊。
在董卓的横行霸道之下,仁人义士自然就想除去他。当中最勇敢要数惊世枭雄曹操了。曹操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生性多疑,心狠手辣,实在让人厌恶。而且在他心里竟还有这样一句狂妄的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我想这些都应该是他致命的弱点吧。要不然,他怎么会与诸葛亮对战时总是大败呢?尽管这样,曹操还是有一些让人敬佩他的品质——忠君爱国,英勇无畏。在董卓横行霸道,手握重权时,就是他,毅然决然地提出要组织义军来反抗董卓。为此,他还放下身段,深入敌军,对董卓俯首称臣,来获得董卓信任。随后更冒着性命危险,身藏短匕来伺机杀掉董卓。他的这些举动都是至真至诚的。所以,我想有担当应该是曹操的另一面吧。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能有太多的主观情绪,我们既要看到他的短处,也应发现他优良的一面。就如孔夫子所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评价一个人客观理智才是真理啊。
除了枭雄以外,就只剩下英雄了。文章中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其中就有性情宽和、有勇有谋的刘备,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卢植还有忠心耿耿、竭力护主的曹洪等等。但在我心中,要数英雄中的英雄,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关羽这个名字。其实,关羽真得有许多值得我为他呐喊的理由。首先这位髯长二尺、面如重枣的关东大汉的出身不过是一个屠户。可当他挥舞那青龙偃月刀时,大将之风便尽显无遗了。除此之外,我喜欢他还有两个简单的原因。其一,他英勇善战,举世无双。面对敌方华雄屡屡杀死自己盟友的紧急情况下,关羽他面无怯色,还当仁不让。就在大家都还将信将疑之时,他早已提着华雄的人头凯旋而归,速度快得连袁绍战前倒给他的酒还是温凉的。所以文中有这么一首诗赞美他,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其二,他忠肝义胆,义薄云天。为护送刘备二妻,他过五关斩六将,淌险受难,在所不辞。其情其义之深堪比阿里亚纳海沟。
所以综上所述,无论是奸雄,枭雄还是英雄,只要为正义之战,雨后总会天晴。而那些一心想干一些不法gou当的人最终面临的只有失败。读完此书后,我决心要做像关羽那样正义而且有情有义的人。而对于英雄,我也跃跃欲试当一回,况且我觉得自己读完以后,胸襟亦如那些英雄豪杰般宽广。最后,无论如何也要感谢罗贯中先生,他为我带来这么丰富的视觉盛宴还有教懂我这么多的人生哲理。因此我一定会好好地以此来警戒自己,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远。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要说三国演义中最令我难忘的场景,那么非《三顾茅庐》莫属。
话说这刘备来到荆州,野心被刘表发觉,便将刘备分配到了荆州的一个小城。在那里,有一个天下顶尖的谋略家——诸葛亮。刘备得知天下有诸葛亮这号人物,便三顾茅庐,将其请出。
我听完这个故事后略有感悟,当时只感受到了诸葛亮,似乎有点傲慢。人家这么大的一个官,还是你家城主的亲戚,真不怕人家城主把你撵出去做过流浪汉啊?因为当时我只认为诸葛亮只是个傲慢的人,并不去多看这回故事。
然而不久前,我又看了一下这本书,长大了看以前的东西有种不同的收获。这一次翻到三顾茅庐时,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傲慢的毛头小子——诸葛亮,而是诚恳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刘玄德。
这一次,我领悟到的是刘备那诚恳的态度,那真挚的情感,以及三顾茅庐那种不懈的精神。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坚持才是胜利。就像班上竞选班长时胖子的努力,为了当班长他拼命学习。林老师为了能继续陪伴我们,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学校终于破例让她和我们一起进入了四年级。
因此,唯有坚持才可以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假期里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里面介绍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比如曹操诡诈、刘备谦逊、孔明谨慎、周瑜心胸狭窄……个个都非常有趣,让我大开眼界。
在书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跟曹操打仗,因为带着刘备的家属,所以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有找刘备的决心,等到他去从曹操那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骑上“赤兔马”去找刘备。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杀蔡阳,展现了勇猛无敌,忠义无双的品格。
关羽对刘备有情有义,可是却在华容道放了曹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曹操对他有恩,关羽要报恩。二、关羽看到曹操可怜的样子,又看看他的部下,个个焦头烂额,于心不忍,所以才放他走。关羽的义释曹操不是对刘备的背叛,而是义重如山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善良。
总之,三国里人物的性格都很有趣,我读了一遍后还想再读一遍。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想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曲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来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e不详尽而宏大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一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它以陈寿着《三国志》为模版,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是高深难懂的正史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爱。《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妙笔生花沟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他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也成为我心目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为学者们列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确实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书,就如展开了一幅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居然会出朵朵奇葩,使每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中。这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纠纷,也不乏风华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动听的讲述一个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
然而使《三国演义》个让人觉得奇妙的是在于他的战争前后经历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这恐怕是包括《史记》在内的其他史书望尘莫及的,比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入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的叙述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渚,典韦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叫我负天下,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毒辣,“安居平王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薄天云”关公的忠义令然更是被刻画的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满脑子都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一气呵成的气势,令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情感,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三国演义》一部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离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成尘灰,只剩那“刀光剑影,远气了鼓角争鸣”的淡淡哀伤。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在许许多多的书中,有令我回味的。这就是我上周读的《三国演义》,这就是四大古典之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这个人物就是著名的周瑜,在三国鼎立中吴国的前任都督。翻开《三国演义》,让我仿佛穿越那战火纷飞,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就是东汉末年让人耐人寻味。
《三国演义》不亏是四大古典之一,一个个人物形象不逊色于《水浒传》中的林冲、武松、鲁智深……,在《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情有意,融忠义和。比如:关、张、赵、马、黄、典韦、刘备、诸葛亮……等等。有人欣赏诸葛亮的料事如神,有人欣赏独有钟情,也有人欣赏刘备……真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最欣赏赵云。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地位是五虎上将里地位最低的,御赐候。在人们心中最优秀的将领。
在曹操打败袁绍后,转身要打刘备,曹操的大将曹仁率领10万大军,而赵云只有20xx士兵,在上万的军队,他真是太厉害了,真是不单单"匹夫之勇”。
《三国演义》中人物生动,让我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