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昆虫记》有感

2025/08/16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昆虫记》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昆虫记》有感 篇1

这个世界上有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为了探索昆虫的生活,使用了一生的经历。它的名字叫作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他将他一生的调查结果,写进了一本的书——《昆虫记》。

当我读完《昆虫记》这本书的时候,在我的脑中联想到了各种昆虫的画面,有正在挥舞着自己的双刀的螳螂,有正在捕食的蝗虫,有正在歌唱的蝉等等。

之所以喜欢法布尔的《昆虫记》,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布尔真真切切地向我们展示出了昆虫们的一生。他从产卵,孵化,生活,到比较后的死亡。无时无刻的都在向我们展现昆虫世界的精彩和美丽。他经常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将我们拉进了昆虫的世界里,让我们和昆虫谈话,让我们聆听昆虫的声音,让我们深入昆虫的世界里。

在《昆虫记》当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蝉这个章节。这个章节。法布尔让我知道了蝉的生理习性,发声的原因,生长的过程以及天敌。

这其中令我啊比较美。印象深刻的就是蝉的一生非常漫长,但是又非常短暂。它用四年的地下生活的黑暗,换来了一个月阳光下的灿烂时光。用这一个月的时光吸取树汁,歌唱着歌。他让我明白了。只要有所付出就一定会有所回报。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我们一定要敬重每一个生命,人并不是比较神圣的,在这个世界除了我们人生活,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们。他们都是一个个生命。他们都有得到自己的住所,食物,生活下去的权利。所以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昆虫,而不是随意的杀害他们,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这个世界缤纷美好。

读《昆虫记》有感 篇2

当我轻轻地捧起《昆虫记》这本书,细细地读完下去时,我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是多么地神奇啊!作者亨利·法布尔通过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当我读到“螳螂”这一章时,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人不能看外表。“螳螂的体形不大……它的双手微微向上抬,眼神里充满了哀伤,好象在祈祷着什么,所以称它为‘祈祷的昆虫’”读到这,我一直在想:“螳螂真可怜,一定是被其它昆虫欺负,又抢不到食物,才会这样的,如果我见到螳螂,一定要好好帮助它。”如果你也这样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而事实并非如此,螳螂的钳子上有许多小刺,几乎没有什么昆虫敢伤害它们,而且它们的眼神很恐怖,能让其它昆虫不战自败,它们甚至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吃,如果它们当了妈妈,一生下孩子就会离开,连理都不理,多么狠心呀!”天啊,它们连兄弟姐妹都吃,真是狠毒到了极点,我真是看错了它。外表温柔的它,内心却如此狠毒,这就是对“看人不能看外表”最好的解释。

在如今的社会上,许多人外表美丽,而却是那种斤斤计较、对人不理不睬的人;而许多人虽然外表丑陋,但它们乐于助人,对人友好。所以说,外表的丑美并没有关系,只要你内心美,一切都会更“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培养优良的品德,做一个表里如一的好人!

读《昆虫记》有感 篇3

今年寒假,我又看了一遍《昆虫记》。这本令我百看不厌的书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完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不单单是那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更有法布尔那闪光的人格魅力。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布尔身上所具有的超人的观察力和超强的意志力。那些昆虫要么躲在草丛洞穴中,要么生活在树叶枝丫上,法布尔居然能一动不动地扒在草丛里、土堆上、枝杈间观察它们,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要不他怎么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呢?怎么能为我们揭开不为人知的奥秘呢?记得他描写螳螂捕食蝗虫的那段:“它的翅竖了起来,直立得像船帆,身体上端弯曲起来,不时地上下起落,还发出像毒蛇喷吐气息发出的声响,就在蝗虫被这声势吓得不知所措时,那两条锯子用力劈了过来。”这一幕让我们见识到了螳螂那奇特的心理战术,使我知道了蝗虫一半是被吓死的。每每读到这样精彩的地方,法布尔那手持放大镜、专注于细节发现的一丝不苟的探索神态仿佛就浮现在眼前。也许是受法布尔的影响吧,今年寒假,我到乡下姑奶奶家去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很多母鸡吃食的有趣镜头。每吃一会儿,母鸡就把尖尖的小嘴在地上来回磨两下,还喜欢用爪子在土坑里刨来刨去找食物,我还惊奇地发现它居然还吃细小的沙石……这不,法布尔的细心观察法,让我关注到了以前从未留意的奇怪细节。

其次,吸引我的便是法布尔那不畏困苦、不惧失败、勇于尝试的科学精神。法布尔的观察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他迎着“偏见”、伴着“贫穷”,只靠微薄的工资购买瓶子、笼子、箱子,自己准备材料,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试验,失败了再重来直到成功为止。有时,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不惜用自己身体做实验。记得有一次,他为了证明毛虫的血液中有毒素,就把毛虫粪便涂在自己身上,以致皮肤红肿、溃烂,惨不忍睹。当我看到这儿时,不由地被他这样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深深打动。想想自己,有时只是遇到一些难题就想打退堂鼓,真是羞愧难当呀!我得向法布尔学习,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这本书一直放在我床头,即便现在开学了,只要一有空,我还会翻开它。读一本好书,如同寻一位良师,交一个益友。《昆虫记》让我了解了许多昆虫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了杰出的法布尔。

读《昆虫记》有感 篇4

《昆虫记》——这部由法布尔撰写的史诗级昆虫著作,它主要讲述了法布尔多年来观察昆虫的成果,他和其他科学家研究的方法不一样——他们在实验室里用手术刀为虫子开膛破肚来实验,而法布尔是在虫子自然生活的情况下观察,他们探究死去的虫子,而法布尔研究活着的生命。

走进《昆虫记》,它告诉我:我们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等昆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受到保护,得到尊重。

法布尔总是珍惜每一个生命,哪怕是很微小的生命,他也从不杀死它们。昆虫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有自己可爱的小宝宝,它也有自己的家,各有各的本领,只不过它们不会说话。

法布尔的一生过得十分艰辛,56岁时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荒石园,用来观察他那些可爱的小昆虫。他用了整整二十年,才满足了自己儿时观察昆虫的梦想。

在这之前,他靠着刻苦自学,学懂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文学并写出了许多为后世广为流传的科普读物;他靠着刻苦自学,用生平只上过一节化学课的履历成功当上了一名化学老师,并发明了一种化学染料;他靠着刻苦自学,虽然从未上过大学,但他却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直至56岁,他才用他的积蓄买下这片荒地,搬到那里去住。他整日里与昆虫打交道,他说:“我收获的不是谷物,而是大自然的秘密。”

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昆虫记,不仅仅是对昆虫生活习性的记录,更是一位执着的追梦人用毕其一生的热情来对自己的梦想进行描绘的结果。

那也是法布尔在用他的方式向我们展现出,他眼中的最真实的昆虫世界。

读《昆虫记》有感 篇5

星期六,我读了法布尔的一本叫昆虫记的书,是写蝉的故事。本文共写了四个篇章,分别是:我有四百个兄弟姐妹、地下建筑师、蚂蚁的谎言、短暂的歌唱生涯。第一张讲的是蝉妈妈生下了四百只蝉宝宝,可是一只狡猾的蚋在妈妈的卵房里吃掉了蝉宝宝,一直叫小乐的蝉活了下来,可一共有四百只。第二篇讲的是小乐该去地下挖洞过一年等待第二年夏天。第三篇讲的是小乐退了皮飞上天在树下喝树汁和蚂蚁斗争的事。最后一篇讲的是夏天快结束时,小乐的声音一天不如一天,他越来越老,最后,死了。

这本书很好看,法布尔先生用童话的方式讲述故事,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读趣,还有魅力的插图,一点也不枯燥,我喜欢。在这,我推荐给大家。

读《昆虫记》有感 篇6

读了《昆虫记》后,我不仅对这本书非常着迷,而且对昆虫世界更加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禅是怎样脱壳的;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不会让我感到梦幻,那些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我想仰起头,象仰望星空一般,来对待昆虫们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位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这些美妙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看着看着,我思考起来: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毛虫的旅行,我看到它大胆的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和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一次实验失败了,他分析原因、收集资料,又去设计下一次。

严谨的科学态度,大胆的质疑精神。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的博大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