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摆渡人》读后感

2025/08/1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摆渡人》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摆渡人》读后感 篇1

闲暇之余,翻出了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所著的《摆渡人》。进入15岁少女迪伦的世界,同她一起踏上火车与五岁之后就未曾谋面的父亲相见,路途中意外发生后,迪伦从堆满尸体的车厢里艰难地爬出黑暗的隧道后,看到了等待她的崔斯坦。

无助的.迪伦只能跟着崔斯坦一起走出荒原,她们走过了山峰,也闯过了山谷,还有那深不见底的恶臭湖水,躲过无数恶魔,渐渐的迪伦发现自己不再属于这个世界。崔斯坦就是灵魂摆渡人,并且她爱上了这个带领她、保护她,穿越茫茫荒原,护送她到达天堂的灵魂摆渡人,同时崔斯坦也爱上了善良勇敢的迪伦。

因为责任,崔斯坦护送迪伦到达灵魂的天堂,周而复始的摆渡一个又一个灵魂,从不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因为爱,迪伦竟走出天堂重返险恶丛生的荒原,从柔弱到坚强,从被摆渡到成为摆渡人,最终带领崔斯坦重返人间。

这本书令人激奋,且恐惧,又令人温暖而引人深思。想想我们,除了失去生命,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我们今天在抱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要敲开心扉,问问自己是否真心对待他人?当我们还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我们要反思,问问自己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当我们在羡慕别人生活时,我们要认清现实,想想自己是否具备同样的能力?当我们总是失败,我们要分析原因,想想自己是否缺乏勇敢和坚定?

书中的荒原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的就是灵魂内心的景象,人生如同荒原之行。你哭泣,天空便会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阳光,宁静如水。如何渡过荒原?除了勇敢面对之外,还要有强大的信念,“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是我们自己,努力做最强大的自己。

《摆渡人》读后感 篇2

最近看了一本叫《摆渡人》的书。我读这本书是因为书中的资料简介非常有趣和有益。这本书的作者是克莱尔。麦克福尔是美国人,这本书是从英语翻译成中文的。书中的每一章都很短,结构也很简单,但却有哲学感。从一个女孩的第一人称的角度来看,女孩死了,她试图穿越未知的土地去天堂。在渡轮人的帮助下,她成功地到达了天堂,但女孩不高兴,因为她爱渡轮人,所以她离开天堂去找她的爱人。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仍然悸动不定。好像我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个安全小屋,慢慢了解对方的想法。迪伦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彼此诚实。当他们即将到达边界时,他们决定在一起,但他们不能因为现实而分开。我以为故事突然结束了,但我没想到勇敢的迪伦会因为爱而重新踏上恐怖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的心默默劝阻迪伦在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来,但迪伦每次无所畏惧地下一个安全屋,寻找崔斯坦,这让我害怕和个性期待崔斯坦迅速出现,兴奋的是迪伦和崔斯坦终于见面,也跨越了所有的障碍,回到世界,在一起。当我们看到们看到原来你在那里和我在那里时,我们的感动和幸福似乎经历了所有的幸福和不幸。我们仍然握着双手,从未松开过。幸运的是,你总是在我能看到的地方,这就足够了。

读了很多书,这是第一次强烈的个性想写书评,渡轮是一本很好的书,读完后,你会想很多,相反,说勇敢,但我明白我从来没有勇敢,说会坚持他们喜欢的东西,但每次我害怕回来,找各种借口回来,忘记初衷,我明白,在这之后我想成为迪伦的女孩,喜欢人和事,勇敢地走到尽头。我要大成功。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当我读它的时候,我不能放下它,因为它真的很漂亮。我也喜欢这本书的神秘感,这让我想知道书中会发生什么。

《摆渡人》读后感 篇3

总有一片荒原要独自穿过——气看完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

一本寓喻浓厚的英国小说,写自苏格兰格拉斯哥南部的中学女教师——麦克福尔。在小说里,我们看到孤独、爱、磨难、勇气、救赎、回归、家园等多层面叙述的脉络。

可以把它看成爱情故事,但读者似乎更愿意把它当作内省、发现、强大、自救和他救的心灵成长和灵魂救赎的小说。如果把小说主人公15岁女孩迪伦所穿越的荒原看作是人生必经的困顿、惶恐、黑暗、苦难,那么这就是本励志小说。

文中一句话,相信会打动一些读者,因为它已打动了我。“我引导灵魂穿过荒野。”

总有一片荒原要独自穿过。就像每人要从母亲温暖的子宫穿过黑暗阴道,才能来到人世。这一出生的过程,象征着人之灵魂的发现和拯救亦是如此。我们从懵懂无知,到洞彻世事,最后与尘世与自己和解,需要穿过多少荒原,甚至独自穿过没有星辰做指引的荒原,才能看懂自己?看清洪荒?

在苦难中,在跋涉中,逐渐发现自己力量的成长,发现对自己的爱,发现对他人的爱。等无数时间之沙从指缝溜走,等走过片片荒原,我们终于成长为人,一个拥有独立而自由意志的大写的人,才可以说:我来过,我见过,我征服过!

如果在穿越中,不能挖掘足够的力量和爱,易被荒原淹没,成为荒原中飘荡孤苦的魔鬼,以吞噬每个新跋涉者为生。一如《呼啸山庄》中的孤儿希斯克利夫,从爱出发,但被世俗等级的荒原摧毁了他的爱及他本人,由爱转恨,希斯克利夫成了荒原上的`恶魔,一个复仇者。文中的每个人,都是悲剧的主角,所有的爱、恨,最后化作英格兰北部高地呼啸的长风,掠过孤寂的坟头,掠过茫茫的荒原。

“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19世纪的浪漫诗人拜伦告诉我们,苦难是人之必经之路。但更重要的,从苦难中汲取生活的真谛,然后带着爱,穿过荒原。

我们都是荒原上的露珠,向死而生,转瞬即逝,在被烈日蒸发前,闪烁一点亮的光。

《摆渡人》读后感 篇4

他们向彼此倾诉爱意,崔斯坦深知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仍然抑制不住大脑的指引,在距离分界线只有一步之遥,他哄骗迪伦说他也可以过去,迪伦虽有怀疑但也不容有他,她先跨过去了,但回头一看,她崩溃了,回头什么也没有了,崔斯坦在这边看着她悲痛欲绝的样子但无能为力。

迪伦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个地方,莎利带着她一直前进,问她有没有要见的人,他可以帮助她,迪伦想了很久选择了那个崔斯坦第一次摆渡的那个灵魂------十八岁的士兵,她如愿见到索斯杰,询问他是否记得他的摆渡人,然而他说出的那些特征与她所见到的崔斯坦完全不一,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他说到他的眼睛是蓝色的,湖蓝色。是的就是那个人。迪伦欣喜若狂,并一直讨论他,直至他带她去见这里呆得最长时间的伊扎卡,她为迪伦的'疯狂想法感到诧异不已,从来没有人能够成功从这里逃脱出去并回到荒原,或者说回到灾难现场,但迪伦不相信,虽然他们不成功,但并不表示没有可能。毅然跨过分界线,再次踏进荒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一个安全屋,她看到好多灵魂以及他们头上的那个光球,他们的摆渡人正在指引他们到达彼岸。

崔斯坦此时正在带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她于半夜被潜入家中盗窃的窃贼杀害了。虽然她很可怜,但崔斯坦并不想过多询问和投入感情,他还停留在上一个灵魂的阴影中。其实本来他应该变换身份、容貌和名字的,但是不知为何这次并没有,他自己也没有想通。在第三第四间安全屋那里,迪伦往回,崔斯坦带领灵魂往前,他们相遇了,迪伦既高兴又惊恐,她大喊崔斯坦的名称,虽然理智告诉他不可能,但眼前活生生的人和声音,让他不得不相信,瞬间他松开了那个女人的手,她立刻被恶魔抓住,拉着下去了。

《摆渡人》读后感 篇5

读这本书的感受,从开始的好奇,到中间的沉重,到后来的轻松,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故事,结局大概很完美。

女主迪伦的天真无邪,不受规则束缚,勇敢。

男主崔斯坦有他的责任心,愿意付出。

整个故事,像寻梦环游记一样,将生与死,换了一种轻松的方式讲述出来。

他是她的摆渡人,负责带领和保护她的灵魂,去往天堂。去往天堂的.路上,他们称之为荒原跑。途中会遇到各种危险,如果在天黑前没有到达安全屋,灵魂会被魔鬼拽入地狱,加入魔鬼的一员。

途中经历了很多困难,不过最后他们成功了。但却只有她去了天堂,摆渡人有自己的职业,他还得继续他的工作,保护下一个灵魂,去往天堂,他们大概再也不能相见了。而她,在天堂,想象没有他的日子,生活便没有了意义,因为他们在去往天堂的路上,他们意识到彼此的重要性,她离不开他了。

于是她不惜一切代价,宁愿冒着魂飞魄散的风险,也想试一试能重新再见到他。因为和他在一起,她才能体会到快乐,生活才有意义。而她真的靠着自己的意识,离开了天堂,在荒原重新遇到了他。

于是她带着他,尝试回到她的世界,她期待着和他一起,在她的世界里一起生活。尽管他一直认为不可能,而且有风险,但为了她也愿意尝试,最后他们真的一起回到了她的世界。所以,她大概也是他的摆渡人,带他走出他日复一日,没有感情的世界。

看似有些玄幻的故事,读到最后,大概明白这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故事。迪伦通往天堂的经历,就像是她的一个梦境,或是在生命遇到危险时的一些思考,而最后,强大的求生意识把她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而他,崔斯坦,就像她说的,大概是命中注定会相遇的那个人。她曾梦见过他,所以她遇到了他。

摆渡人,大概就是那个注定会遇到,在人生路上给你指引方向,在你遇到困难给你帮助,愿意为你付出,而你也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人。

而之所以可以遇到,大概就需要勇气,勇敢和真心的付出吧。

《摆渡人》读后感 篇6

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所以我们终会遇见自己的摆渡人?

其实,若说是摆渡人摆渡自己,不如说是自己在境遇中摆渡了自己。

在穿越一趟荒原后迪伦从一个犹豫要不要带熊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敢于挑战充满勇气的女孩。善良、爱和勇敢便是她的武器,从一个需要被摆渡的灵魂摆渡了她的灵魂摆渡人。

其实,人们都着眼于“死亡”,但故事何尝不在于换了一个世界,现实世界和彼岸世界是一个互补的世界,而荒原则是另一个世界,有的人和已经离去的亲人生活在一个世界,有的人则生活在现实世界,而荒原中的这个世界正因为黑暗和恐惧所以无所留恋,但迪伦有了崔斯坦便有了信心,有了无所畏惧的勇气。迪伦在安全屋中的梦境却是现实世界醒来的一切,所以生死的界限在哪里?生与死有何区别?死是生之现实,生是死之梦。生亦死死亦生,如同庄生晓梦迷蝴蝶,谁又能分清呢?

只可惜从没人知道死亡以后的世界,所以我们不断探寻。如果有机会***亡的世界看一看,代价是十年的现实世界的生命,你愿意去吗?我不知道。

在这本书中,爱情有着超越一切的力量,大概也是因为人设,迪伦父母离异,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女孩,因为现实世界的无可留恋,残酷世界的微光温暖的爱情便成了重要的一切。是啊,但愿有一处安静的坟墓可供我们谈论爱情。

“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有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个孤魂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