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2025/08/1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顶碗少年》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1

一.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我从三个层次上来谈对教学重点的突破情况

1.从认识的层面上,我很正确的找到了教学重点,把握很到位。

2.从理解的层面上,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基本到位。

3.在具体操作上,也就是对于引导学生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在这两条线的设计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学生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少年由失败再失败直到成功这一过程的理解上,使学生的感悟不够到位。

现在回头想想应当是以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为主,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过程,再逐步引导学生找观众的反应,因为观众的反应只是为了能更好的'衬托少年失败后当时的心理,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去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难点:(课后第二题)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句话的含义。

我仍从三个层面上来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

1.在认识的层面上,我很正确的找到的教学难点,把握很到位。

2.在理解的层面上仍然只停留在了面对挫折不放弃的深度上,现在看来这只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总结概括,而没有真正理解透,没有对文本内容升华到一定高度。其实这句话给作者的真正启迪,不仅仅是感受到了少年面对挫折不放弃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少年那种在挫折面前,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信念。

3.在对学生的引导的设计上就更不到位了,现在看来只是又一次让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简单描述,没有深刻挖掘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到底是什么。

二.学生知识、能力两方面的收获

知识达成:本课在知识上只是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都能达成。

能力方面:主要结合课后练习题进行说明

课后第一题:读课文,想想顶碗少年在失败后是怎样做的。

此题主要训练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这个问题是围绕教学重点设计的。我通过让学生独立默读少年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与少年的表现的内容,指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进行提炼,学生提炼很到位,默读和提炼能力达成很好。再次引导学生从这些相关语句中找到便于他们理解的关键词,并对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来加以概括总结,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发言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关键词并较正确的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概括能力达成较好。但对于没有发言的学生是否也能找到关键词,是否也能正确概括总结缺乏足够的反馈,这一点做得很不到位。现在想想对于学生把握准确的关键词必须要让每个学生明确,画在书中,对于学生体会到位的总结概括同学之间要互相说说,做到一一落实。

课后第二题: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此题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于我在理解此题上不够到位,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时明显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在理解能力的达成上不够理想。

课后第四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六、七自然段。

在朗读能力的训练上我让学生在充分默读自学的基础上先以朗读的形式汇报,在结合所划出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概括。一些学生的在刚汇报的时候朗读比较到位,但也有部分学生不够到位,主要原因是对所提炼的内容理解不够到位,在同学补充和教师引导下理解有了一定改善之后再进行朗读,就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学生仍然是说得过多,朗读的参与面不够。此外就是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过多的是以汇报的形式进行。

在背诵能力的训练上,我选取了最后一段指导学生背诵。我让学生先默读,谈体会,再自读,在学生熟读之后再去背诵,学生对于这段的背诵基本达成。

三.遗憾之处的再设计。

讲完课之后我认真的进行了思索觉得有许多遗憾之处。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原板书可以看出我的教学过程是围绕表演从失败到成功这一过程中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两条线索展看的,在这一过程中还包括着老者为了使少年镇静下来,从新投入表演对少年的帮助,看似很完整,其实却扰乱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不能更好的去体会少年在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有些喧宾夺主。再者看来,情感目标没有在板书中予以体现。

而新板书就一目了然,紧抓课文重点,更好的体现了少年又失败到成功的这一过程,对于情感目标的体现很清楚。

通过两个板书的对比给我的启示是板书必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必须要简单明了,非重点不要在板书上呈现。

第一.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必须要到位(前面在分析突破重难点时已经谈到)

第二.朗读训练力度不够

像前面所说我指导学生朗读的参与面不够,形式比较单一。

学生在汇报朗读时如果没有读到位,可以让他们先说体会,如果理解到位后再去读,或者可以让读到位的同学范读,他学读。在体会少年在失败后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读出观众的反映,再让学生跟读少年的反应,进行师生对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齐读,等等,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来练习学生的朗读。

第三.教师设问要细化

在让学生思考少年失败后的反应时,有些学生抓得关健词不够准确,再谈理解的时候就有偏离,所以在以后一定要把对学生的设问细化,比如可以问“少年在第一次表演失败后的反应如何,抓住表现少年动作、神态的词语去理解。”此外,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关键词到底有几个,到底是什么一定要把握清楚。

第四.教师重复性语言过多

对于学生谈到位的体会,我总是害怕有其他学生不能理解,所以总是要再说一遍,现在觉得一是没有必要,二是很浪费时间,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精确,过于随意的语言尽量不要说,对于学生已经说到位的体会可以让其他学生再说说,教师不要重复。

第五.教学目标一定要围绕课后习题展开。

回想我这节课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课后习题进行很好的审视,做了一些无用功。比如因为在课文中提到了老者的帮助,所以在最后为了体现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我还设计了许多幕后英雄的照片,并结合图片向学生娓娓讲述,这看似是使情感目标得到了升华,事实却显得有些不妥,因为学生理应理解的情感目标没有达成,一味地凭空抒情不免显得有些牵强。所以说认真审视课后习题后再精心教学目标,才是能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2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在第一次教学的时候我抓住了“惊心动魄”引导孩子们读书,从“碗、少年、观众”这三个方面的描写去体会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然后引导孩子们引导课文结尾的省略号的意义,并让孩子们动笔写出作者省略的内容。一堂课下来,感觉并不是太好。教学环节不是太紧凑,教学的重点不太突出,总之,失败!

第二堂课的'时候正好听了学校的谭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这课,结合自己的上课,觉得受益匪浅。于是我在课间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依然从“惊心动魄”入手,边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同时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之为拼搏,你认为是什么的拼搏呢?”有些学生的回答让人满意,有的说是顶碗技术的拼搏,有的说是意志的拼搏,有的说是心理素质的拼搏!总之,孩子们认识到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表演,而是一场拼搏,一场较量!这场拼搏可以让顶碗少年受益终生!然后是引导孩子们展开写话训练,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后带着孩子们去体会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我感觉第二次上课比第一次成功,主要是时间分配的合理。而时间分配的合理来源于借鉴了谭老师课堂的宝贵经验。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3

今天完成了对《顶碗少年》一课的教学,总结反思如下: 、

一、成功之处:

1、充分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破了重难点。

2、问题的设计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语文教学中问题往往是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的有效手段,一个关键问题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教路和学路呈现清晰脉络,教师的教变得有力有序,学生的学变得有纲有目。今天的课堂提问“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一问题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3、能给予学生很充分的时间研读重点词句,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从文中的'省略号中你读出了什么?”说话练习和课堂小练笔两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把文中空白点读出来了。

二、不足之处:

1、课文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本节课的感情朗读不够。

2、这是一篇很好的写人的习作范文,学习此文少不了要对学生习作进行指导,而此环节的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学设计中有涉及到,但由于时间把握不好没有完成这一环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4

《顶碗少年》这这篇文章通过描写顶碗少年在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败,但少年并没有气馁,当台下一片混乱时,一位老者及时的鼓励,使他重拾信心,最终在第三次中表演获得成功。从中作者得到了深刻的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本课少年三次精彩的演出如同三个扣人心弦的场面,作者通过细致地描写出三次表演场面当中少年的表现、观众的表现、碗的反复出现、老者的表现等如同把读者也带到了现场,感受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表演。结合文章的特点以及班中孩子的情况我设计了一份课前预习作业,从中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交流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才把这次表演写得如此精心动魄。这节课上下来,我发现设计上还是存在问题的,我发现自己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认真研读文本

在课上要想让学生体会到感悟到,教师首先自己应该有所体会和感悟。而这种体会感悟并不能只浮于表面而要真正的读进去,也就是我们在讲新课文之前应该多读几遍。在读中多问问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如文中“碗”的反复出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怎样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

二、多读书多积累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这样才能有能力驾驭课堂。有能力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5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顶碗少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6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让他们用平时学到的本领去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结果,效果还真的出乎意外,让我比较满意。至此,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教会学生解决阅读上的障碍 阅读障碍包括难读的字词,难写的字词,难理解的字词,这些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熟练的使用工具书,短时间内处理掉。难读的句子即表示观众复杂心里的句子,让学生正确断句,读通顺、流畅。个别段落,老师有必要再次范读。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 选编略读课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精读课文的教学老师教给学生不少阅读方法,怎样抓住文章的中心,怎样领会词语、句子,怎样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怎样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段等等。再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大胆做到放开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切。老师切不可把时间都包揽下来。我认为,老师要做的就是进行检查、督促,严防个别学生走过场,个别问题老师还需要及时点拨。

三、深刻理会“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是本文的主旨,作者写这一场复杂的.表演,惊心动魄的表演,难度很大的表演,都是为了突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都是为了教育学生学会自强、自立,面对困难不气馁,不被困难压趴下。教学中一定要不偏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学会积累词语 从学生的习作可知,小学生的词语量远远不够,语文老师帮助孩子积累词语不可小觑。本文有不少词语和优美的句子,老师一定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积累,去阅读、去体会。如果每课教学都能做到这些,学生的词语量就会快速上升,作文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