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阅读 讨论
教学后记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一、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②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③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a 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 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①学生放开喉咙自由朗读课文。
②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③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②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感知。
③各小组推进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本小组的观点。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 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四)跳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由学生争取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要读得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a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b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c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③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
例如: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重点探究: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①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②“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是不是有声音? ③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六)、拓展延伸,声音游戏
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和同学们分享。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七)、布置作业:
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品尝本文生动形象、活泼美丽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点:
①品尝本文生动形象,活泼美丽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预备:
①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朗读资料、音乐和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眼睛,给了我们颜色,让我们能够领会大千世界的五彩纷呈、绚丽多姿;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能够倾听大千世界的奇异交响和神奇诉说。可是,你擅长用你的耳朵吗?你专心听了吗?今日,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肯定会听见的》,倾听她专心感受世界的心得!(板书课题,对课题略作分析,吸引学生带着疑问开头读文章)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让学生在悠扬悦耳的乐声中感受课文的美。?请几名学生谈初读文章的感受。
2、学生伴着教师给的背景音乐,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勾画出自己宠爱的语句。
三、美点寻找,赏析课文的美
3、师生一起沟通宠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明宠爱的理由。
师打出:请以“我喜爱‘ ’,由于它。”句式来品尝文章的美。
4、师小结
正犹如学们所言,文章的.语言特殊美,就像一首诗……想象丰富、微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比方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小雪花飘落的声音,这朵小雪花,它偏偏选择了一个安静的冬夜,而且是轻轻地,轻轻地飘下,没有飘落在大树上,也没有飘落在小河上,而是选择了一盏孤灯,还只飘向孤灯的“脸蛋”,它为什么要选择孤灯呢,她想要干什么?哦,原来她也感到了冬夜的严寒,想要查找暖和。最终,她满意而暖和地溶化了……多么富有诗意的意境啊,多么英勇而又执著的小雪花啊!)
另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异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才智的光芒中……
文章的构造也特殊,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嬉戏,新奇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迷人猜测……
四、深入探究
重点探究:
1、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提示:
①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精确的解释?
②“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是不是有声音?
③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2、假如让你对课文题目进展补充完成“假如(怎么做?),你肯定会听见的。”句式,你认为横线上填什么比拟适宜?为什么?
学生争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师归纳:
1、由于“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寻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并且这些声音只有专心去听,去想象才会听到,强调要用“心”。
2、重在让学生领悟课文主旨。擅长用耳朵,专心去倾听,才能享受世界的丰富奇异。(估量学生会答出:你专心听,你有一颗喜爱生活的心,你学会了选择和思索,你懂得如何“过滤”……,最终确定大家说得都强调了一点:心的参加)
五、拓展延长,写作实践
给课文1—3自然段配上画,引导学生学着专心感受世界,绽开联想想象,仿写一段话。教师给出提示:
你听过花儿开放的声音吗?……
你听过蜻蜓点水的声音吗?……
你听过灰尘落地的声音吗?……
你听过竹笋破土而出的声音吗?……
……
假如有时间小组内部进展沟通再派代表在全班沟通。
六、好,让我们来给这节课做一个小结,一人一句话。接龙?ok?比一比谁的总结最贴切。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而是缺少捕获音乐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同学们,让我们把耳朵叫醒,把眼睛叫醒,把心灵叫醒!怀着一颗喜爱生活的心,去听,去看,去想,我们会发觉生活原来这样绚丽多姿,布满乐趣!
七、作业:
1、连续完成想象作业,整理后写在随笔本上。
2、建议玩一玩课文末尾供应的嬉戏,学着专心感受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 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2、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轻轻地闭上我们的眼,用心地听这首美妙的音乐,并展开想像。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3、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研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2、 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①三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要求:先各自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或段
一个读,一个听其字词,一人听朗读停顿和语气
三人轮换指导
②小组展示。
③师生评议,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明确:
a.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b.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c.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师生共议中反复朗读;指导读出味道,读出感受。
3、世界真奇妙,平时我们没有听到的,或没有听出来的声音,作者都听出来了,为是为什么呢?
讨论明确:这是因为作者用心去听,会思考,会选择,会辨别;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生活充满乐趣。
4、那么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 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听见了什么?
请模仿课文第1-3段,根据你的体验,写上一段话。
A、学生仿写。老师深入关注并作适当指导。
B、学生展示发言。
三、拓展延伸
给五位同学每人一粒硬糖,其余同学用心听。听后简述自己的感受。
(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轻松.但不能松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世界,不是缺少声音,而是缺少善于倾听的耳朵。
五、布置作业
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写出你的感受。(2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你
一 用心
定 思考
会 选择
听 桂
见 文
的 亚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品味活泼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活泼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方法:
借鉴“三段六步”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1)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丰富多彩,单是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就已经是千种万种。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让大家来猜猜那是什么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大屏幕显示“听,那是什么声音?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依次播放蛐蛐的鸣叫声,海浪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每播放一种声音,都让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讲讲他们听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听到这些声音时所联想到的。)
(2)看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很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而且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大家也不难发现,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3)大屏幕显示课文的题目《你一定会听见的》,以及作者的姓名“桂文亚”,并播放背景音乐。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师简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本课要学习这几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初步理解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这篇文章,
(1)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大屏幕显示教师所问的问题,播放背景音乐,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2) 作者写了关于声音的哪些内容?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 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放音乐歌曲《把耳朵叫醒》。
[要求]学生听完后,说说想到什么。
同学们,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请你《把耳朵叫醒》,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读声篇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磨砂shā 喷嚏pēn tì 激荡dàng 面颊jiá
过滤lǜ 嘈杂cáo
顷刻qǐng 唠唠叨叨láo dao 聆听líng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2)先听示范朗读,再齐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1、声音是怎么形成的?
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
所发出的声响。
2、文中主要写了哪些声音?
蒲公英梳头的声音, 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风吹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的声音。
3.蒲公英梳头的声音, 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这些极细小的声音,作者为什么能听见?
善于聆听,用心聆听
4.通过这篇文章,作者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声音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用心听世界
5. 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得、努力地去听呢?
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三.品声篇
研读课文 品味语言
1.结合阅读体验,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
提示:
我们可以从文章的风格、语言特色、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文章意境等方面去感受、分析文章的美。例如:我最喜欢描写蚂蚁小跑步的声音的这段话,
因为这里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蚂蚁在小酸果掉下来时四处逃散的情景。你可以仿照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一)我喜欢……这段话(句子),因为这段话(句子),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二)我喜欢……这段话(词语),因为句子中的……这个(或这些)词语用得好,写出了……
2.再次品读句子,品味其美的语言。
a.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蒲公英有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拟人,语言优美形象
b.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那一天,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顷刻间,它们全逃散了!—拟人,语言活泼风趣
c.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情画意.
d.如果你问,这都是想象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设问,反问.
e.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狗忙着啃骨头,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金丝雀在窗沿唱歌,当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芦花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f.你也总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脸盆里,当清道夫扫水沟里的落叶,当妈妈开水龙头淘米煮饭,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排比句,排比段
3.总结:a、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b、排比增强气势。
c、多种问句,激活读者生活体验,引发思考。
d、采用第二人称,亲切、随和。
四.写声篇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1.你用心去聆听过声音吗?在生活中,什么声音使你感动?请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描绘。
提示:
(1)从父母的唠叨声中,我听到了……
(2)从老师的批评声中,我听到了……
(3)从朋友的劝慰声中,我听到了……
(4)从绵绵的春雨声中,我听到了……
(5)从轰隆隆的雷声中,我听到了……
(6)从树叶飘落的声音中,我听到了……
(7)从花开的声音中,我听到了……
2.请你欣赏《森林狂想曲》,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再现音乐中的画面或者把你的感受倾诉在笔下。
提示: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你的语言生动活泼,也可以使用第二人称哦;也可以仿照课文句式。
3.请你欣赏其他人写的佳作
a.你听过蜻蜓点水的声音吗?蜻蜓看见一面极亮极亮的大镜子,照出了蓝天白云,照出了红花绿叶,于是它朝那面镜子俯冲下去,近了,近了,它用尾巴轻轻一点,想停在上面照一照,“轰——”一声,镜子碎了,世界摇晃了,蜻蜓慌忙逃走了。
b.你听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
c.你听过空气摇曳的声音吗?如果你对着前面重重地吹一口气,空气立刻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了下去,“哗——”地一声撞到了墙壁,然后,又摇摇晃晃地弹了回来,发出“哐呛哐呛”的声音。
d.你听过知了在柳树上高声唱歌的声音吗……
4.写法小结
观察(用心感受)+想像(设置情境)+语言(运用修辞,生动形象)= 心灵感受到的美 ,笔尖流泻出的美
5.课后作业:
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
a.请你以“声音”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段文字。
b.抄写生字词3遍,并注音、解释。
6.结束语:
老舍说:“我感觉我是最幸福的,因为在我无意中我听到了百分之百的绿色的声音,我听到了生灵的对话,我听到了优美的歌声……”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对大自然对生活充满爱,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灵去聆听和感悟,你就一定能听见生活中各种美好的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木文以生动风趣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声音,探讨了声音与我们的关系,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美点寻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教师准备:教学图片、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音乐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多媒体显示冬雪纷飞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听过雪花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你一定听见过,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受文章的美。
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2.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5.各小组选代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
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
文章的想象丰富、细微,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
文章的结构特别美,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
3.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品评课文的美点。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1)赏析课文的语言美。
提问: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学生明确:美在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运用;
美在多种多样的问句;
美在人称的选用;
……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疑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谈心。
(2)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提问: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请说出其独特的意蕴。
学生明确: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但由于感觉的迟钝,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们忽略。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声音的陪伴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赏析课文的结构美。
①提问: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如把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改为“用心倾听”或“奇妙的声音世界”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原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寄予作者对读者的无限期冀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②提问:文章开头共写了六种声音,前三种声音极细微,难以听见。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去掉前三个段落行不行?
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个段落,文意就略显单薄。用“耳朵”听,无人不能,但用“心”倾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笔,倾听心音,倾听天籁,从每一种声音里,感受喜怒哀乐,领悟其内涵。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提问:文章的结尾有何特色?
学生明确: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没有像惯常行文那样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五、拓展延伸
设计声音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磁带,可以是一首音乐,也可以是冬日的风声、夏日的蝉鸣、春日的燕语呢喃,也可以是雄鸡的报晓声、深巷中狗的狂吠声等等,要求学生用心听,然后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教师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美妙、其乐无穷的声音世界,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让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欣赏,学会微笑,成为一个生机蓬勃、活力四射、内涵丰富的生命体,让世界因为我们而更加精彩。
七、布置作业
1、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提示:由乐声得到启发,展开联想和想像,写成一篇有较强抒情色彩的记叙文。)
2、模仿课文前三段的写法,写一组排比段,描摹细微的声音。
八、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语言美
用心听你会发现一
美意蕴美
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结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