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秋节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中秋节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选择色彩印画“月饼”,并展开想象,让“月饼”飞起来,感受成功的喜悦。
2.知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圆了,感受团圆、快乐的节日气氛。
活动准备:
1.大萝卜切片做印章。
2.各色颜料、薄海绵、冰盒、美工服;
3.有关中秋的歌曲。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我们要做些什么的?”(赏月,吃月饼)
2.展示成品图
师:“蓝色的夜空静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月亮在这里呢!月亮飞到天上去了!”
“中秋节月亮宝宝一个人在天上好孤单,她想请圆圆的月饼陪她一起玩。月饼在哪里?你们知道月饼在哪里吗?”
3.教师示范用萝卜蘸颜料印月饼
师:“月饼月饼在这里”(用萝卜蘸色印在画纸上)。引导幼儿一起说:月饼月饼在哪里?月饼月饼在这里。
师:“小朋友们的月饼在哪里呢?我们也来印月饼吧!”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重点:提醒孩子蘸色时颜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励孩子交换颜色印画。
伴奏:《爷爷为我打月饼》
5.想象添画
(1)师:“这么多可爱的月饼宝宝,我们怎么让它们飞到天上去和月亮宝宝玩呢?”
鼓励幼儿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师简笔画出。说到长翅膀时,教师演示双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点:翅膀要印在“月饼”的两侧。
(2)幼儿添画,提供勾线笔和颜料,用画或印的方法让“月饼宝宝”飞起来。
6.展示作品
(1)将幼儿作品布置在主题墙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2)出示圆圆的月饼,让小朋友闻闻一起切月饼,分享食用。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汤圆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3、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4、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6、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操场与教室道具准备:月饼、盘子、塑料刀,手套,面粉。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记录月亮变化,知道月亮时缺时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2)引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谈谈"中秋节"一些习俗,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5)小结小朋友的讨论,引出今天"包汤圆"的活动。
(6)结束谈话,让小朋友做好包汤圆的准备。
(二)家长洗手、老师组织幼儿排队如厕、洗手,布置好场地准备和家长一起包汤圆,教师安排好家长和幼儿分成6小组进行包汤圆。
(三)家园同乐——包汤圆。
1、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2、教师时刻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不可以东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组织幼儿参观每组家庭的汤圆作品。
4、煮汤圆(请两名家长协助煮汤圆)。(要煮汤圆时,先要烧开水。把汤圆慢慢放入锅内。放进去之后就要轻轻的搅开。要在同一个方向搅动。让汤圆顺着水流动。这样就不会粘住。水开了待汤圆浮起后。就用小火煮,汤圆浮出水面代表已经煮熟。)
(四)、家园同乐——吃汤圆,共同分享汤圆。
(五)、活动结束,老师清理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 篇3
活动:
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主要涉及领域:
艺术
活动目标:
1、了解歌词资料,初步学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表现民歌的欢快风格。
2、在学会秧歌舞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坚持一致。
活动准备:
幼儿学习过秧歌舞。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交流感受。
2、理解歌曲资料,学唱歌曲。
(1)再次欣赏歌曲。
指导语:歌里唱了什么?再仔细的听一听。
(2)在提问和重点欣赏的过程中,解决学唱歌曲中的问题。
(3)团体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学会秧歌舞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1)交流秧歌舞的动作。
(2)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 篇4
活动主题:
“双节同庆——家园共庆教师节 中秋之际贺团圆”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并知道9月10日是老师的节日。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感受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亲切。
3、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有关“双节”的场景布置; 幼儿自备月饼;相关诗歌、故事、卡片制作材料等。
活动形式:
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7日(星期三)
活动内容:
1、各班老师根据本班情况搜集有关教师节、中秋节的资料,引导幼儿了解中秋节
及教师节的来历及意义。
2、家长在八月十五传统节日期间,带领孩子看望老人与亲人团聚,晚上与家人
一起赏月。
3、品月饼,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手工制作根据各班情况进行:
(1)孩子、家长制作感恩卡,共同感受老师的伟大与辛劳,引导幼儿懂得感恩 。
(2)绘画:提供水果图片,供孩子绘画之用。
(3)泥工:橡皮泥,家长指导孩子做月饼。
(4)美工:提供各色彩纸、胶水、绘画笔,供装饰节日的灯笼。
5、欣赏儿歌如:《爷爷为我打月饼》、《老师亲、妈妈亲》等,体会节日的喜悦!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中秋节,及其传统习俗;
2.学习中秋节的文化背景;
3.学会制作月饼、花灯;
4.学会欣赏月亮,用语言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5.培养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感悟中秋节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内容
1.通过幼儿园传统文化课堂的学习,为幼儿园小朋友们介绍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以及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2.介绍月亮的知识,让小朋友们学会观赏泛起在夜空中的月亮,教他们表达对月亮美丽的赞美之情;
3.通过DIY的方式,带领小朋友们学习如何制作月饼和花灯;
4.通过文艺表演等形式,让小朋友们在活动中学习歌舞技巧,体验中秋节传统文化和活力。
三、教学步骤
1.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在教室中给小朋友们播放中秋节的历史和传统风俗的视频,并设计一些简单的交互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快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2.制作月饼和花灯:
在教室中按照一定的步骤,教孩子们如何制作月饼和花灯。通过“手把手”的指导,让小朋友们学习和了解中秋节文化,在过程中体验制作中秋节传统食品和花灯的乐趣。
3.对月儿歌:
老师引导孩子们一起唱歌,一起对着月亮喊“月亮哥哥”、“月亮姐姐”,表达我们对中秋节的'感恩之情。同时,老师还可以带领小朋友们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感悟和祝福。
4.花灯游园:
在夜晚,校园内放上花灯,带着孩子们在园中赏花灯和花灯游戏,例如猜谜、抓炮仗、踩高跷、牵纸鸢、赏花亭等。
四、教学互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互动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参与性,例如:
1.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带领孩子们参观中秋节的视频、散文和诗歌,引导他们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鼓励孩子们运用想象和创造能力,在制作月饼和花灯时,提出不同的主题需求,让孩子们自由创作,展现他们独特的想象和创造力。
3.引导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来制作他们自己的中秋节作品,例如中秋卡片、月饼盒或者花灯等,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和自尊心。
五、课程总结
通过上述的教学,小朋友们能够全面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领略中秋节浓郁的节日氛围,并了解中秋节相关的习俗、文化、食品、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参与DIY制作月饼、花灯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到中秋节自己的操作技能和表达祝福的能力。
最后,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意见和反馈,在课堂上多与孩子们互动交流,解答他们产生的疑问和探讨他们的观点,帮他们培养好的的学习习惯和品格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
熟悉中秋节的主要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
教学内容:
讲述中秋节的起源,如嫦娥奔月的故事。
介绍中秋节的主要习俗和活动。
教学方法:
通过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嫦娥、玉兔等,加深对中秋节传说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对中秋节的兴趣。
讲解:详细讲述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中秋节的氛围。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秋节的重要性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