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2025/08/2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陈毅探母》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篇1

在语文课上,课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无声的榜样,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则是有声的榜样。教师只有真正地在表情达意方面树起一把标尺,为学生的语言表达作示范,学生才会逐步养成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良好习惯。

在 教学《陈毅探母》一文时,我觉得陈毅的.年代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久远的,因此在介绍陈毅其人的时候我采用的是介绍的方法,并且把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教育学生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作为教学的重点。在突破重难点时,考虑到本文是以对话来表达陈毅对母亲的感情的,因此教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反 复的朗读,抓住重点的词语来体会这种感情。我通过范读陈毅和母亲的对话,让学生初步感受:读母亲的话,我抓住“也……还……”,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 心和委婉的谢意;读陈毅的话时则发自肺腑,情真意切,抓住“别这么说”、“不知道”、“多少次”、“应该”等词,体会出母亲的养育之情,感受到陈毅对母亲 的感激和报答。通过教师的范读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情感。接下来,我又通过和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我做母亲,学生做陈毅,仔细体会字 里行间的母子之情,感受陈毅元帅的真诚的孝心和博大的情怀。最后我通过朗读欣赏的方式,播放课文配乐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欣赏,让学生选择文中哪些语言最感 人,找出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读得声情并茂,让语言文字中饱含着的母子真情感染学生。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篇2

《陈毅探母》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陈毅得知母亲病了,赶回故乡探望,他细心地询问病情,和母亲谈家常,还帮母亲洗衣服,课文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孝顺、热爱之情。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大多只是听过名字而已。陌生就会产生距离,确实,学生对此感兴趣的也不多。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来,从而引导学生较好地来感悟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赶”、第二自然段中的“细心地询问病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第三自然段中的“应该”等词句都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我把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的品读训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互动,使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递。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给学生补充了这样一段资料:当时,陈毅的母亲因为重病常常小便失禁,陈毅回到老家洗的就是母亲换下的被尿湿的裤子。学生听了正想要笑的时候,我一脸严肃地说:“老师被陈毅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来读读这一段,可以吗?”在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也被感染了,读得有滋有味。

联系图画,展开想象,说说陈毅会怎样“细心地询问病情”,通过这样的拓展,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一片孝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充分体会妈妈为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又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我是以品读感悟为途径,以理解迁移敬母之情为目的来组织本课教学的。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牢记伟人,学习伟人的优良品质。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篇3

《陈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但是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在读中感悟,先体会体会文章的.情与理,这是预习作业。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在范读时故意漏掉“赶”字,学生立刻产生了质疑,然后我再顺势提问: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从“赶”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能体会出陈毅元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地感知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第二节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这几个关键点:(1)让学生先演演“一……就……”,请了几组,最后大家一致推荐动作快的那组,再让学生说说,陈毅元帅到了家没吃饭,没休息,而是立即来到母亲床前,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体会到了陈毅元帅的那种急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2)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病情?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娘,还有没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让学生表演当时的情形,再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同时做的?学生马上就知道“我一边走路,一边背诵课文”是可以的,而“一边说话,一边唱歌”是不行的。

从而让学生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篇4

《陈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了小黑板,让学生比较“陈毅知道后,赶回故乡看望”和“陈毅知道后,回到故乡看望”这两句话的不同。学生回答,一句话中有“赶”,一句话中没有,然后我在顺势提问:那句话更好一些呢?学生齐声回答第一句。我又顺势提问,为什么?从“赶”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能体会出陈毅元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

教学第二节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我又让学生比较“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和“回到家后,陈毅来到母亲床前,询问病情”这两句话的不同,有了前一小节的'比较,很显然这一环节并不能难倒学生。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学生说“一……就……”表现出陈毅元帅到了家没吃饭,没休息,而是立即来到母亲床前,我又顺势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体会到了陈毅元帅的那种急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接着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病情?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娘,还有没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篇5

师:(出示句子:他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请小朋友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句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陈毅做了几件事情?

生:他一共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洗衣服,一件是跟母亲谈家常。(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师:这两件事情是做好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

生:不是的,两件事情是同时做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这两件事情是一起做的。

生:从“一边……一边……”看出来的。

师:你说得很正确,如果两件事情可以一起完成,我们就用“一边……一边……”把它们连起来。请你们想一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两件事情可以一起做的呢?

生: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和我说话。

师:你能模仿书上的句子来说,真不错。

生: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生:我和妈妈一边散步,一边说话。

师::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很棒!

生:我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

师:小朋友,你们认为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老师说过做事情要专心,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会做错的。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一心不能两用,要真这么做,那你的作业肯定会错误百出。想想看,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一起做的?

生:晚上,我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师:***妈的手真巧。你能说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很厉害!

生:布谷鸟一边飞,一边“布谷、布谷”地叫。

生:爷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我讲故事。

……

反思:

这个片段是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说话。首先出示了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启发学生去发现:两个“一边”连用,所做的两件事情必须要“同时进行”。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两件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开始学生说的只局限于自己做的事情,正想提醒学生说点不一样的,这时,有一个学生说到了妈妈,我及时评价:你能和别的小朋友说不一样的,很厉害。就这么一句评价,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大拓展了说话的面。

另外,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加以引导是这个片段中的一个亮点。学生说话的过程中,一位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我抓住这一个机会,引导学生说说“做作业和看电视”两件事情一起做好不好?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看起来可以同时做,但一心两用是做不好事情的。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篇6

《陈毅探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千里迢迢赶来探望生病的母亲,表现了陈毅元帅孝敬母亲的深厚情意,令人敬佩不已。陈毅元帅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孝敬父长辈的道理。课文内容浅显,不宜讲得太多,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去感悟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让一位学生扮演陈毅元帅来演一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陈毅元帅对母亲的爱。

接着,陈毅元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我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可能回说些什么?陈毅洗衣服,为什么还要和母亲谈家常呢?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陈毅元帅是怕母亲孤单,聊聊家常,表现了他从感情上关心老人。然后,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口头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一边”连用,必须是两件事或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母子之间的真情,平凡但真切,对于这一点学生恐怕还不能够很深入地理解,当然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