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5/08/22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

2、指名说“公冶长”的故事。

二、学习第一、二段

1、引述: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

2、小组讨论:

(1)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文中哪些句子还可以看出作者爱鸟,爱听鸟语和想听懂鸟语?

(3)你能读出小作者的这种感情吗?

3、我是想得到“大肥羊”吗?

交流: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趣事。

三、学习第三、四段

过渡:于是,小作者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那么作者又从鸟语中听懂了些什么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四~七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学习目标:

(1)选择小作者和一种鸟对话的内容进行学习。(可分为:a、布谷鸟b、喜鹊c、其他许多鸟三组进行)

(2)通过具体的语言体会小作者对这种鸟的喜爱。

(3)说说从这种鸟的语言中小作者悟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些的启发?

(4)练读本小组选学的段落,读出感情。

3、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们最感兴趣的是谁的鸟语呢?

4、出示布谷鸟图片,播放声音。大家听,看看布谷鸟究竟在说些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学生同桌交流

(3)师生交流

理解“分明”(你能给它换一个词语吗?确确实实、的确(学生齐读这一句)

还听懂了什么?

同学们看,在布谷鸟的语言中,作者听懂了这么多,老师都想和它对话了。老师和电脑合作对读。

指导朗读。同座练习,交流。

出示:“当()时,布谷鸟又在亲切地啼叫,它说:()。

交流。

出示第五自然段,交流我和布谷鸟说话后的感受。

作者和布谷鸟儿对话,有趣极了,读下面的'课文。(学生齐读)

5、喜鹊的语言作者听懂了吗?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3)同学们。生活中有哪些喜事呢?

学生说:中彩票、生宝宝、结婚、过节得到压岁钱等等

同学们你们的喜事可真多,你们愿意做一只喜鹊来报喜吗?请一位学生读“喳喳喳喳”

有什么喜事吗?(神州飞空,五一劳动节到了过年了,生日快乐,新年驾到,生孩子了,)

生活中的喜事可真多啊,自己报喜

引述:喜鹊……,所以作者说,请学生读下去,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

6、在与布谷鸟、喜鹊的交谈中,老师还懂得了很多鸟类的语言,还听懂了什么鸟的语言?

(1)师生交流

(2)老师领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同学们,此时此刻,作者已经成为鸟儿的知音,你们想成为鸟儿的知音吗?我们也来与鸟儿对话,做做猜想……

(3)听鸟的叫声。(知道的学生说,不知道的老师说)用多媒体的设备出示图片,点击后图片放大,并出现声音。

还想听一听吗?还想听谁的歌声?它在说什么呢?

师生交流

还想听谁的?它在说些什么呢?大家来猜想一下。

师生交流(生;多么美丽的早晨啊)

还想听什么?它在说什么?(啄木鸟)(抓虫子)

7、作者更是鸟儿的知音,他还从鸟儿的身上得到了启示。出示:从……

(1)这段文字写得非常整齐,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2)指名读

(3)读得非常认真,但是感情上……

(4)指名读,齐读。

(5)试背,指名背,指导背诵,齐背。

8、同学们作者在和鸟儿接近、交谈的过程中,鸟语不但好听,还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因此,他深切地感受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1)自己读,你觉得应该怎么样读就怎样读。

(2)指名读

(3)指导朗读“的确”“好朋友”。

(4)冰心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投影出示)

(5)齐读。

(6)刚才我们跟着读者听鸟语、对话鸟语……看看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7)放配乐散文视频《鸟语盈耳》。

三、总结、作业。

谈话: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发现大家都爱上鸟了,老师这里还有两个小练笔:

(1)听鸟语谈感想,找一种鸟,听听鸟鸣,谈谈自己的感受

(2)围绕“爱鸟周”的活动,写一封爱鸟护鸟的倡议书,或者招贴画,来呼吁大家一起保护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生字词

出示一

刹那间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唤起积累: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出示二

分辨、辨认、辨别

争辩、辩论、狡辩

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三

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结合语句,给“镶”选择着恰当的解释,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1)把东西嵌进去;

(2)在外围加边。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开头总起)

最后一段

齐读这一段,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

那结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些,就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由此,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早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读课文。从课文内容来看,介绍了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瑰伟壮丽的景象。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上来看:有面——日出时海面及的美景;有点——具体介绍有云和没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象。从说明方法上看:有比喻、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等等,可谓多种多样。课文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生朗读。

由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课的设计上我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课堂上我安排了自读和范读两种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我先指名试着读一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安排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朗读相互找优劣,并推荐其中读得好的范读,整堂课自读有学生自由的读,有学生尝试的读,有学生合作的读,范读有老师有层次指导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的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课上我还设计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以作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在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后画出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瑰伟壮丽的景象,并图上颜色,将各个小组推荐的绘画作品在同学中展示出来,最后利用课件将收集到的海上日出美景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写上一句给你感受最深的话,可以摘抄,可以创作,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种语言的积累,再创作。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差的很远,比如由于经验不足课前准备的一些图片没有展示给学生欣赏,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习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由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课的设计上我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有学生自由读,有学生尝试读,有学生合作读,读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感受。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全文采用了大量比喻、对比、拟人、反问等说明方法,如何让学生真正读懂它,感受到日出的伟大、壮观,体会作者的情感?我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去自读,接着创设情境,有时候学生想像兴趣的激发,需要一定的情境。如:我播放了一段海上日出的视频,让学生去感受海上日出的雄伟、壮阔,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过程。最后让学生体验想像,想像后让学生积极地描述着自己的想像。这样做,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走进作者的心里,能感受到作品语言文字的魅力!可见,想像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心里因素,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但本课教学,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让学生发言的时间没有控制好,影响了教学的时效。对个别重点词语的解释不够透彻等。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语海畅游”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对学生进

行逻辑思维训练,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2.“积少成多”安排了《别董大》一诗,引导学生熟练成诵,感受语言魅力,体会挚友深情。

3.“阅读平台”的《心灵创可贴》疑问真挚感人,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感受小女孩纯真的爱心。

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意在通过让学生讲述家庭生活中感人的故事,感受亲情的平凡与伟大,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时引导学生以本单元课文为例,学习把最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写出真实情感。

【教学重点】 “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引导学生与家长充分交流,

选出真正能够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的事例在班内交流。

【教学难点】“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要指导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写具体,注重细节描写,从细微处见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预习

2.准备能记录家中感人事例的照片或者视频录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预习提纲

1. 第一题“和”“与”起到什么作用?

2. 找出第二题不属于同一类的词。练习给第三题加标点。

3. 思考《别董大》的作者和每句诗的`意思,背诵最后名句。

二. 展示交流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结束了本单元四篇课文的练习,今天我们又要结伴去百花园畅游一番了,你们做好出发的准备了吗?

2. 过渡: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语言可谓是博大精深,深入进去,便能感受到它的妙趣无穷!

(二)学习“语海畅游”

1. 词语真有趣

A课件出示山和水,太阳和月亮,鼓励和指导,《水浒传》和《西游记》。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题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小组交流。

(2)小组出代表读,并正音。

(3)学生谈谈发现:四组词语中都用了“和”,“和”能够起到连接的作用。

(4)齐读第一题词语。

B 课件出示“父与子、老人与海、长江与黄河、优点与缺点”

(1)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题

(2)通过对两组词语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和”及“与”作用是连接前后两个词语,前后两个词语无轻重、主次之分,我们把它们叫做连词。

(3)你们能试着用“和”及“与”说几个主要词语吗?

(4)齐读两组词语。

2.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站错了队,把它找出来,写在括号里。

(1)导入:刚刚我们轻松地感受了汉字的乐趣,现在啊,我们要组成一个纠错小队到汉字王国去。因为那里有一些成员站错了队伍,自己都不知道,让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2)课件出示书第二题

A.老师提出要求:纠错小队员们注意了,我们不仅要指出谁站错了,还要让他们心服口服,知道自己为什么站错了。

B.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C.分组汇报

第一组:学生 因为“学生是一个人的身份,而“儿童、老人、青年”是按人的年龄分的类。

第二组:少年 因为“农民、商人、演员”是按人的工作分的类

第三组:电视 因为“话剧、京剧、芭蕾舞”是按艺术形式分的类。

第四组:电影 因为“电冰箱、电风扇、微波炉”都是电器。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标点符号啊?

(2)今天,我要再一次考验一下大家能否准确地使用这些标点符号,敢于接受老师的考验吗?(课件出示课本101页第二题)小组讨论

教师提示: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引号的通常用方法是引用别人说的话,还有个特别的用法,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出;书名号用于标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

(三)学习“积少成多”

1.导入:结束了“语海”的一番畅游畅游之后,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我国唐诗的魅力吧!

2.课件出示古诗《别董大》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自读自悟

(3)集体品读交流

(4)感悟再诵,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一)预习提纲

1.读102页《心灵创可贴》,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思考本文写了什么事?

2.“心灵创可贴”指的是什么?

3.思考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二)交流展示

1.导入:同学们,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伟大而真挚的情感——爱,在今天的阅读平台中,爱仍在继续。

2.板书题目、质疑。

(课件出示)

(1)心灵受伤了,能贴创可贴吗?

(2)“心灵创可贴”指的是什么?

3.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思考: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交流思考: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5.集体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能说会道

(一)课前预习

和家人共同回忆家庭中最感人的事情,写成一篇小短文。

(二)导入:又一个爱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们,听起来是那样的平凡而有微不足道,可却让人心中充满了温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小家里,也不乏这样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在今天的能说会道的环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三)明确要求(课件出示)

1.指名读出。

2.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把最感人的部分说具体。

(四)指导交际

1.昨天,我们已经和家人共同回忆了家庭中感人的事情,还让大家带来了有关照片,赶快把你们的感人故事在小组里交流吧!

2.分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3.小组推荐代表,集体交流,全班评议。

代表在讲述时,把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第三课时

笔下生辉

一.导入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分享了家中感人的故事,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同学没有能为大家讲述。那么在今天的“笔下生辉”环节里,你们便可一吐为快。

二.明确习作要求

(一)我们讲述了自己家中感人的故事,现在就动笔写一写自己的一位亲人吧

1.你想写谁?为什么写他(她)呢?

2.写人离不开写事,你打算选他(她)做的哪件事来写呢?

3.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指名读出,明确要求

板书要点:写一位亲人

选一件事来写

写出真实情感

三.构思选材

1.播放轻音乐,生构思

2.班内交流选材,师生共同评议。

四.习作指导

1.写一个人,怎样才能将人物写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呢?

2.以《地震中父与子》为例:

课件出示:在混乱和废墟中,……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清理、挖掘。

思考:这部分文字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思考:在这个片段中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能通过文字看到一位一心只想救出儿子的父亲?

五.欣赏范文《我的外公》

六.学生列提纲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讲述自己家中最感人的故事,学生兴趣浓厚,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本单元习作要求,确定要写的一位亲人,讲述关于人物最感人的事例及给自己的感受,练习本次习作。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与创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极其高尚的情操,这种情操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同意领养是被贫穷逼得迫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中最牵挂我们的人是父母。俗语云:“可怜天下父母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文章《父母心》,来感受父母对儿女的那颗挚爱的心。(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充满真挚情感的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一听而惊,不忍弃去”。导语简洁明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交流。)

2。学生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分为3部分。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师出示挂图,结合文本,提出问题。)

A。谁能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师交待出因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所以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B。你能理解“搭讪、后嗣”的意思吗?

C。文章开头对于贵夫人和穷夫妻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

D。贵夫人看到穷夫妻领的孩子是怎样想的?

(生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讨论、交流,师生评价。)

评析:教师利用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汇报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实践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探究研读,体会情感

(生对话朗读故事发展这部分,感悟文本内容。)

思考:A。这对穷夫妻起初为什么忍心把孩子送给贵夫人,是他们不爱孩子吗?是他们冷酷吗?

(生通过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感受父母送走孩子时肝肠寸断的心情。师指导朗读,通过读来体会情与血的交融。)

B。穷夫妻一共几次反悔?每次的理由是什么?理由充分吗?几次反悔能说明什么?

C。穷夫妻说:“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说明了什么?

D。贵夫人面对穷夫妻的几次反悔分别是什么态度?能看出她是怎样的人?

(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班上汇报 、师生评价。)

教师小结: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所以最后选择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话朗读,从情感角度去解读文本,让学生入情入境感悟穷夫妻3次反悔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从而体会父母对儿女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五、总结学情,拓展延伸

师:穷夫妻的3次反悔,深深地感动了贵夫人,她理解并谅解了他们,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你如何评价贵夫人?到此本文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交流感受。)

师:平时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如何关心疼爱你的?(生谈自己的亲身体验。)

(师适时播放歌曲《母亲》。)

师: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了全部的爱,你现在一定有许多话要对父母说,那就把它写在心语卡片上送给他们吧!

教师总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尚知回报,我们更要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我们要把父母的爱转化为动力好好学习,回报父母,报效祖国。

评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特别重视能力的培养。巧妙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放飞学生的思想。当学生的心灵正在被感动之时,思想是自由飞翔的,情感是炽热的。此时需要有一种方式来宣泄他们内心的情感。教者设计在卡片上写出心里话,满足了学生要表达自己心声的要求,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