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蛋是幼儿常常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尤其是农村幼儿,他们经常会看到母鸡孵蛋,鸡妈妈小心看蛋、护蛋的动人场景。蛋的脆弱、鸡妈妈的小心看护,这无非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题材,既能激发幼儿去探索保护蛋宝宝的各种方法,从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而且还能感受鸡妈妈对蛋宝宝的爱,联想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激发他们爱自己的妈妈。
活动目标:
1、探索蛋宝宝摔不破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并画出五官)、米、沙、海绵、棉花、泡沫套、铅丝、报纸、布头、袋子、橡皮泥、实物记录表1个、母鸡头饰1个、情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去鸡妈妈家做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引导语:我是鸡妈妈,我生了好多的蛋,太高兴了,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去我家做客。
2、幼儿随鸡妈妈,到家里。途中幼儿需经过一个门槛,师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从门槛的高处往低处跳。
二、引发思考并尝试保护蛋宝宝的办法
1、以游戏口吻:“我的蛋宝宝真淘气,也想从高的地方跳下去,可是我又害怕我的小宝贝会受伤,怎么办呢?”“小朋友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的蛋宝宝跳下去,且不会受到伤害呢?”师启发幼儿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
2、自由探索:在不让蛋宝宝受到伤害的情况下,让蛋宝宝从高处跳下去。
(1)第一次探索:激发幼儿小心翼翼地保护蛋宝宝,探索各种能让蛋宝宝跳下去又不会摔破的方法。
引导语:“请材料王国的朋友们来帮助蛋宝宝,让蛋宝宝也能跳起来。”介绍材料名称:米、沙、海绵、棉花、泡沫套、铅丝、报纸、布头、袋子、橡皮泥。
交待规则:①拿材料时要声音轻,动作轻;②注意安全,不将沙子弄到衣服上及眼睛里。③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就要赶快做回来。
(2)幼儿操作,师观察并及时鼓励。在观察中,重点让幼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宝宝跳下去且不会受伤。鼓励能力差的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用多种方法去尝试,帮助其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乐趣。
(3)集体分享第一次探索的经验。
请幼儿讲述并演示刚才自己尝试的几种能使蛋宝宝跳起来且不会受伤的方法,并针对刚才发生的蛋宝宝不小心摔破了,以及同样的材料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蛋宝宝更安全,让鸡妈妈更放心等问题,激发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
(4)幼儿第二次探索:什么样的方法更安全?
幼儿再次利用各种材料,深入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用增加材料的量或结合2-3种材料为蛋宝宝提供更安全的跳的条件。
(5)集体分享第二次探索的经验。
师出示实物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讲述和演示自己想到的办法,并做记录。
共同讨论、对比哪种方法让蛋宝宝跳得更安全、更开心。
三、以“蛋宝宝送礼物”分小礼物,活动自然结束。
四、延伸活动:
拓展思维: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蛋宝宝的好朋友能帮蛋宝宝跳起来,让我们再去找找看吧。
活动目标: 1、探索蛋宝宝摔不破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并画出五官、米、沙、海绵、棉花、...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是积累知识的起点,又是 科学发现的开端,任何学习、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始于对自然和 社会现象的精细观察。
活动名称:
科学《找尾巴》
活动目标:
1、 训练幼儿观察力比较,分析的能力。
2、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可以摘掉尾巴的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刚才老师和大家学了一首尾巴的儿歌,现在老师手里有很多小动物它们都没有尾巴,那我要小朋友来帮他们找一找。
2、 展开活动
1)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蝌蚪)对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老师来帮她找找,是这条吗?(不对)再试试,这条对了。
2) 小朋友你们想试试吗,请每个小朋友到老师这里须操作材料,你们和妈妈一起来找一找,请妈妈用老师刚才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孩子做。
3、 结束活动:小朋友都不错,妈妈都奖励自己宝宝一个,呱呱。
活动延伸:
妈妈在家里要多引导宝宝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活动反思: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眼睛,通过幼儿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主动获取知识,满足好奇心、求知欲。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冷和热,对物体的变冷和变热产生好奇。
2、探索简单的降温方法。
活动准备:
1、温度计一支。一张大记录表,六张小记录表。
2、活动前小实验:晨间活动时,盛满两杯凉水,一杯放在室内,一杯放在室外太阳下。
3、幼儿已有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哪一杯水热。
出示一杯水:
楼老师这里有一杯水,这杯水是放在教室里的,还有一杯水呢,我是放在太阳底下的,请宣老师帮忙拿进来。你们想想看,这两杯水一样吗?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有什么不同呢?请个别幼儿来尝试。(一杯水热,一杯水冷)楼老师请专门测量水温的温度计来帮帮忙,看看小朋友摸出来的对不对。(教师分别在两杯水中放入温度计进行测量,提醒幼儿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小朋友真棒,原来放在太阳底下的水热,放在室内的水冷。
介绍大统计表:
老师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杯水是放在哪儿的?(手指房子标记)放在房子里的水冷我们贴上蓝标记。这杯水是放在哪儿的?(手指太阳标记)放在太阳下面的水热我们不贴。
2、怎样使水变冷。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宝宝变热了,它们觉得热死了,太难受了,请小朋友来想个办法,帮帮忙,让它们凉快一些。幼儿讨论讲述。教师介绍材料,记录表。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空杯子、扇子、筷子、盛有冷水的小碗、冰块还有三杯一样的热水,这三个杯子上都有一个标记,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数字1、2、3)请小朋友每人找一只水杯,用你们想的方法让热水变冷。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个别遇到困难的幼儿完成。
出示记录表:
我们都用自己的方法帮助了水宝宝,可是老师和别的小朋友不知道哪一杯水是最冷的。怎么办呢!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三个杯子,和桌上的杯子一样有标记。请小朋友摸一摸三个杯子,哪一杯水最冷就用在上面贴上蓝标记。幼儿记录,提醒幼儿不争抢。展示幼儿的记录表,教师请二三组的幼儿讲述:你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水冷得最快。
3、怎样使身体变凉快。水宝宝可高兴了,现在天热了,如果我们也很热,觉得不舒服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的身体也变得凉快些呢!幼儿讲述使自己身体变凉的方法,如:扇扇子、用凉水擦脸、洗澡、开空调等等。你们想的办法真多,以后我们热了就可以用这些方法使自己变得更加凉快了。
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凉快招数的研究,在不断的尝试操作、探索感知、体验分享来发现热水变冷的不同方法,并进一步发现里面的科学道理,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及尝试教育的理念,并让幼儿从中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活动准备:海绵若干,海绵制品,粉盒子,白盒子,水。
活动过程:
一、认识海绵,引起探究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猜猜是谁?
2、出示海棉。
二、动手操作,感知海绵的弹性。
1、提问: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变一变”的游戏,我把笑脸的海绵宝宝捏一捏、扭一扭,你们看现在海绵宝宝变成什么样子了啊?(变成哭脸的海绵宝宝)如果我把手放开,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吗?
2、操作验证: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重点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变一变的游戏?海绵宝宝变成了什么?如果放开手海绵宝宝会变会原来的样子吗?教师小结:不管我们是卷一卷、压一压、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绵宝宝就能变回原来的样子,看来海绵宝宝不只有柔软的特点,它还是有弹性的!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绵的吸水性
1、观察发现: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海绵宝宝,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2、自主探索:教师通过故事引导幼儿用海绵运水,把海绵宝宝放进水里,看看海绵宝宝有什么变化?水有什么变化?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幼儿把粉盒子的水运到了白盒子里面。教师小结:原来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啊。
四、拓展与延伸。
(1)让幼儿用海绵浇花。(2)出示生活中的海绵制品:洗碗绵、洗澡绵、洗脸绵、海绵拖把。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1、创设游戏宫的情景:宫内设置一个停车场,场内一辆大汽车和许多辆小汽车,宫内上方一个大气球和许多小气球,萝卜种在土里(萝卜每人一个),一张桌子、一个布娃娃,许多皮球和书,门票每人一张,兔妈妈头饰一个
2、两个布袋:一个里面有一个皮球,一个里面有许多积木
活动流程:
一、去游戏宫玩引出课题。
师: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游戏宫去玩一玩,看一看,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出发吧!(律动进活动室)
二、认识“1”和“许多”。
1、发门票。
师:游戏宫到了,游戏宫里不能随便进去,要有票才能进去,你们手上有票吗?(没有)妈妈手上有票吗?(有)有多少?(许多,多说几遍)现在妈妈把票分给你们,请你告诉妈妈你手上有几张票?(一张)
师:刚刚妈妈手上有许多票,现在呢?(没有了)票到哪里去了?(发给小兔子每人一张)
教师小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许多张票可以分成一张一张的票。
2、进游戏宫。
师:孩子们,进游戏宫时要遵守规则,不要拥挤,妈妈在门口收票,孩子们等下把票给妈妈再进游戏宫。(幼儿进游戏宫)孩子们,你们手上有票吗?(没有了)那妈妈手上有吗?(有)有多少?(许多)妈妈把你们手上一张一张的票收回放在一起,旧成了许多的票,所以说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三、区别“1”和“许多”。
1、请小朋友找找游戏宫里什么东西是有1个,什么东西有许多个?
2、摸布袋游戏:请幼儿摸摸两个口袋里有分别有什么?有多少?
四、游戏:拔萝卜
师:前面有一片萝卜地,地里长了多少萝卜?(许多)妈妈肚子饿了,兔宝宝们我们每人去拔一个萝卜好吗?(拔萝卜)现在你们手上有几个萝卜?(一个)请你把萝卜交给妈妈。现在妈妈有多少萝卜了?(许多)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在游戏宫玩了游戏,还学了本领,知道一个一个合起来成了许多,许多个可以分成一个一个,我们小兔子真能干,现在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回家吧!(音乐声中出活动室)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认识“1”和“许多”。
2、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布袋若干、内装有积木、海绵、粗抹布;
丝绸、小热水瓶、小冰水瓶等质地、形态各异的材料。
活动目标
能用较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有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兴趣,发展触摸感知力。
能用手感知物体的软、硬、冷、热、光滑、粗糙的特性。
活动过程
1、出示布口袋,引起活动兴趣。
请2~3名幼儿随意摸出几件物品,感知口袋中有不同的物品。
2、幼儿练习用触摸感知物体的特征。
(1)幼儿随意在布袋里摸物品并说出其特征。
(2)游戏:听指令取物。
请幼儿按照老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的物品。
3、共同小结:
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我们用手摸一摸,就可以知道这些东西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冷 ,有的热,有光滑,有的粗糙。幼儿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