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心理教育的教案

2025/08/23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心理教育的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教育的教案 篇1

【活动设计理念】

“我从哪里来?”对孩子来说一直很神秘。当幼儿询问家长时,敏感的话题常常让父母感到尴尬并回避,而孩子好奇的天性并不因为家长的回避而消失。因此,为了正面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根据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的性心理,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于是我设计了这次心理健康行教育活动《呱呱落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科学地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孕育、生长的过程。

2、体验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年级】

中班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受精的过程、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图片)

2、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等

3、小沙包、弹力棉,每人一个袋子,可以绑在腰际

【活动过程】

一、暖身运动:种子长大

以森林狂想曲为背景音乐,幼儿自由的表现种子生长的过程:种子→胚芽→幼苗→根、茎、叶→花芽→开花、结果。

【设计意图】

以种子的生长过程来感染孩子,调动了孩子活动的积极性,排除紧张情绪,创设一种轻松、开放、安全、温暖的氛围,同时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二、肚脐眼的秘密

1、肚脐眼是怎么来的?

2、小宝宝是怎么到妈妈肚子里去的?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孩子对自己身体秘密的兴趣,从而对宝宝是怎么到妈妈肚子里去的充满了好奇,真心流露出参与活动乐趣。

三、我从哪里来

1、爸爸的种子象什么?

2、爸爸的几颗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

3、小圆球是怎么长大的?(了解脐带的作用)

4、游戏:我来做妈妈。妈妈通过脐带把营养传送给宝宝,宝宝慢慢长大,体验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

一、二个月,小宝宝还很小,妈妈的肚子看不出来。

三、四个月,妈妈的肚子微微鼓起来了。(幼儿带上大口袋)

五、六个月,宝宝慢慢的.长大(放入棉花球、沙包),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站一站有什么感觉?

七、八个月,宝宝迅速的长大(放入棉花球、沙包),他在妈妈肚子里会做什么?

九、十个月,宝宝飞快的长大(放入棉花球、沙包),妈妈又什么感觉?会给妈妈带来什么不方便?

【设计意图】

随着优美的音乐,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激发幼儿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借助音乐的感染力触动孩子的心灵,有机地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在爱的氛围中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让孩子意犹未尽。

【问题研讨】

在第三环节“我从哪里来”中,孩子们对小圆球是怎么长大的?怀孕会给妈妈带来什么不方便?这两个问题不那么热衷回答,只有一位幼儿能积极的响应我的问题。当与孩子的互动冷场时,该怎样适时的进行气氛调动,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怎样提高教师的临场应变?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心理教育的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摩擦,面对同伴的过失,大多数幼儿只会选择“告状”、独自伤心或互相攻击来解决。我们鼓励幼儿原谅他人,却往往发现简单的说教并不能为所有幼儿接受。因为原谅他人的重要意义幼儿很难体会。因此,我设计了原谅真好这个活动,希望通过故事引发幼儿的共同讨论,让他们通过移情体会别人有过失时的心情,从而学会原谅他人。理解原谅他人在交往中的重要性,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智能。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演演,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2、积极参与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迁移情绪,体验故事中原谅和被原谅人物的.高兴与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贝贝和豆豆人物图片,表情图谱两张(害怕、生气),录像,礼物(存钱罐),一张画满爱心的卡片,音乐,一张插卡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收到过礼物吗?收到礼物后心情怎么样?

二、出示图片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1)师:(出示贝贝图片)这是贝贝,今天是贝贝的生日,爸爸送给他的一份生日礼物带到幼儿园,要和小朋友教师一起分享,是什么礼物呢?

(2)师:豆豆看见了很喜欢,也很想玩,贝贝该怎么做?(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三、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1)师:贝贝还是决定把玩具借给豆豆玩,可是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现在贝贝和豆豆的心理会怎样呢?(贴上相应的表情图谱。)

(2)师:这是什么火?(大火、生气的火)

师:豆豆怎么样了呢?为什么豆豆会害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豆豆的脸色。)

(3)观看录像并讨论。

师:贝贝气得火冒三丈,小豆子又急又害怕,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幼儿观看录像中小朋友的处理方法,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喜欢的方法”。

(4)讨论什么是“原谅”,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示原谅。

师:就在贝贝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老师悄悄跟贝贝说了两个字“原谅”,“原谅”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告诉大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解释“原谅”一词的意思。)

(5)演一演“原谅”。

师:贝贝要原谅豆豆,可贝贝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表现“原谅”呢?(鼓励幼儿通过语言或用动作表现原谅他人。)

师:(小结)贝贝学你们的办法笑一笑、抱一抱、握握手、说句“我们不生气”,效果可真灵,贝贝头上的怒火不见了。接着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三、讲述故事第三部分。

师:他们俩成了好朋友,贝贝又收到一份更大的礼物,是修好的礼物,还有好多好多的爱心,谁爱贝贝了?(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爱心:教师爱贝贝、豆豆爱贝贝、爸爸、妈妈爱贝贝、许多小朋友们都爱贝贝。)

师:(小结)原谅多么美好啊!当别人不小心做错了事,我们就该原谅他。

四、讨论:你原谅过别人吗?出示插卡带,有过原谅经验的小朋友将卡片插在“原谅口袋”中。

五、结束部分,音乐中互相拥抱。

师:原谅多么美好啊!当别人不小心做错了事,我们就该原谅他,还是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抱抱好朋友吧。

心理教育的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养成好的习惯,学习和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导入

你们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原因是什么呢?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关。有了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你获得成功;没有好的习惯就可能影响你的学习成绩。可见,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我们今天就学习新的一课《学习要有好习惯》。

2.学文明理

(1)教师通过放录音,讲[档案馆]里的故事,引导同学思考:佳佳在班上出了丑,到底是谁的错?应该怎样做?可分组讨论,然后找代表进行汇报。

(2)教师按课文提示,帮助学生明事理,让学生明白:习惯有好坏之分,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我们应该不断约束自己,养成好的习惯。

3.活动明理

(1)演一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从而学习剧中人物的某种精神,如:熊姐姐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所以取得了好的效果,教育学生要向熊姐姐学习,做作业的时候认真仔细,不丢三落四,从小养成认真负责的精神。熊妹妹是一个做事不认真的人,比较马虎,但她能知错就改,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克服缺点,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没有这种精神也不行。

(2)填一填教师在黑板上写两段话,让学生读,并思考在空白处填上什么词语,才能使勉励子完整。目的是使学生记住,只有办事认真才能有好结果。学生填空时,不拘于词语的准确,只要意思对就行。如:熊姐姐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所以能取得好的效果。熊妹妹是一个办事不认真的'人,但她能知错能改。

4.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天学习和工作的提高,小学生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学会与人合作教学目的:教育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中,与人合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教育学生懂得,学会与人合作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引导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学会与人交往。知道与人合作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学会与人合作,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愉快。

心理教育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知道高兴快乐有利于身体健康。

2、教幼儿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各种表情

2、区域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教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当行为。

1、教师:今天小木偶来看小朋友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来表示一下吧!(鼓掌欢迎)

2、小木偶带来了许多精美的表情卡,小朋友看一看,上面是什么表情呀?

(生气、微笑、伤心)小朋友做一做这些表情。

3、现在小朋友自己选择你喜欢的表情,然后把它戴在脖子上。

4、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青青的小朋友,她总是爱发脾气、生气,

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总是为一些什么事发脾气,生气好吗?

5、幼儿看多媒体

6、提问:

(1)小朋友喜欢青青吗?为什么?

(2)她总是为一些什么事发脾气,生气呢?

(3)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

(从早晨起床开始说起,对照例子,幼儿说自己。)

(4)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不高兴,或生气的事吗?

说一说如果遇到不称心的事或要求没有被满足,你可以用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

(5)教师:小朋友知道生气、伤心、发脾气为什么不好吗?

你生气的时候周围的人怎么样?

7、教师小结:

小朋友都知道随便发脾气,生气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失去很多小朋友,经常发脾气,生气,

时间长了会不爱吃饭,不爱运动,不爱和小朋友交往,会影响身体健康,会得病的,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的。那么保持什么样的心情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呢?

(高兴,快乐的心情。)

二、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在你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让你们高兴开心的事情呢?(幼儿热烈讨论)

1、教师;你会为爸爸妈妈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让她们高兴呢?

你为爸爸妈妈做事,爸爸妈妈说什么?

2、教师:小朋友们不但要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情,还要想办法让别人感到快乐,开心。

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的心情怎么样,别人会怎么说?那你的心情呢?

3、小朋友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怎么办?

(比如:学习、游戏等)发脾气,生气能解决吗?那怎么办呢?

三、区域活动

1、教师:我看小朋友们讨论的'又热烈,又高兴,今天老师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你们平时最喜欢的活动材料。

有绘画用品,大型积木,娃娃家等玩具,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你最高兴做的事,

在游戏中与你的好伙伴分享快乐。好,现在自己选择吧!

2、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困难或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你们真棒,遇到困难或问题,能想办法解决。

3、教师:当你们非常高兴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

(唱歌,跳舞,大声笑……)

教师:小朋友知道小木偶送给你们的微笑卡是做什么用的吗?就是希望小朋友每天都是快乐的,

小朋友把你们的快乐在微笑卡上记录下来,也就是在上面画一个小笑脸,我们看看谁的微笑卡笑脸多。

老师就奖励他这个大的微笑卡好吗?

四、结束

教师:我看到小朋友们高兴的时候,小木偶也很高兴。那么我们一起和小木偶唱支歌,跳个舞,

分享快乐,小朋友说好吗?

教师、小朋友共舞,结束。

心理教育的教案 篇5

一、设计理念: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3、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三、活动准备:

1、课件(名言、图片、音乐等)。

2、心理小测试题。心理专家的牌子夹

3、学生带好笔。学生奖品

4、相应材料(4*55)

5、小花50朵,大花1朵

四、活动过程:

(一)快乐篇(学生绘画,背景音乐一)

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万物滋润,百花盛开,听,大自然中花开的声音,多么美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你的桌上也有一朵这样的花。学生拿起老师为他们各自准备的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老师拿起花)

师:这朵美丽的小花就代表你自己,花是美丽的,你同样是美丽的。(老师放下花)人人都说生命如花,让我们来观赏一下花开的情景。

2、(点击课件,快乐篇):大屏幕上出现一朵、多朵开得绚烂无比的花(要有花开过程的动感美)

师(手指画面):花儿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开得是如此美丽。生命如花,你手中那朵美丽的小花仿佛就是你自己。(点击课件,返回到主界面)

师:人就像花儿一样,并非一路全是阳光和雨露,难免要经历“虫害”“风雨”,那如何让我们这一朵朵小花在风雨后绽放得更美丽呢?

3、揭示主题:风雨后,花儿绽放得更美丽(教师口述课题,贴大花)

师:把我们的心交给这句话,和老师一起慷慨激昂地说,(教师手指课题)

(二)彩虹篇

1、师:如果每次你都能战胜挫折,那挫折将成为你成长的宝贵财富,我们相信,风雨后,花儿绽放得更美丽!看!

2、(点击课件)女排姑娘的'故事(三个阶段)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

师:中国女排重新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靠的是女排姑娘们顽强的毅力、奋力拼搏的精神和一次次不怕输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听说陈忠和教练和女排姑娘们最喜欢唱一首歌!

师:对!《阳光总在风雨后》

(三)升华篇

师:老师课前收集了一些关于挫折的名人名言。

1、点击课件: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学生朗读。读给自己,从你们的读中老师感到了你们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为自己鼓掌!

2、名言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激励自己勇敢地与挫折作斗争,

你能创作一句吗?送与好朋友共勉。拿出你的小花,请写上一句,并在末尾署上你的姓名,使此句成为你的名言。举一例后,互赠名言!

心理教育的教案 篇6

关于心理教育的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心理教育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