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1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正确读写“扁鹊、蔡桓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杏林春满,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仁心仁术,起死回生。
读完这组词语,你会想到什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本课重点词语(单个读,齐读)
扁鹊,蔡桓公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扎针,敷烫,几剂汤药
教师提示“桓、髓”的读音,重点指导“蔡”的写法
(2)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三、交流讨论,重点探究。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
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的语句。
2、你有证据来证明扁鹊的医德高尚吗?
再读课文,在书上用横线划出能表现扁鹊医德高尚的句子。
(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2)“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3)“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3、蔡桓公的病真的'是无药可救吗?
4、导致蔡桓公之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1)“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2)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3)非常不高兴。
四、体会寓意。
学完了本篇课文,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总结寓意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读读《韩非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
六、布置作业
课后小组分角色来演一演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寓言内容,体会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结合重点词句领会人物特点,感悟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起死回生》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短片,揭示课题,
二、了解扁鹊,初识名医
1、生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2、齐读形容医术高明,医德很高尚的成语
三、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3、回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题眼扩展法、串联法等)生汇报
四、研读词句,揣摩人物特点
(一)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1、默读课文,找出能证明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2、生汇报谈理由感受
3师指导朗读,揣摩人物语气
4、填写扁鹊专用诊笺,观察这份诊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病情、治疗方式以及拜见时间三方面来谈)
5、交流:明知蔡桓公不信,扁鹊为什么三番五次去提醒?
6、教师引读扁鹊拜见蔡桓公说的话
(二)体会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1、交流问题:扁鹊是名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2、指导朗读
3、扁鹊第三次拜见,蔡桓公非常不高兴,等扁鹊走后他又会对左右的人说什么呢?
4、想象一下,临终之际,蔡桓公会说些什么?小组内交流后回答。
5、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能否用上一句俗语来说说
五、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举例说说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类似的人类似的事呢?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郑人买履》《老马识途》《买椟还珠》。
2、请你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一写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他会如何回应?
【板书设计】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固执己见
医德高尚讳疾忌医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选编这则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课揭题
1、认识扁鹊。
2、引出蔡桓公
师: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一个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3、总体感知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文本细读,抓课文重点词句的方法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读着读着,我看到了 的扁鹊, 的蔡桓公。
2、学法迁移,学生自学课文,感受人物性格。
四、随文练笔,揭示寓意
然而,不管扁鹊怎样说,蔡桓公还是,——指着板书说:不相信医生,不听劝告,自以为是……
师:五六天后,错过最佳的医治时间的蔡桓公病入骨髓,浑身疼痛。只能等死的蔡桓公,后悔极了,他想起了扁鹊三番五次劝告,此时此刻他会说些什么呢?写在课文上:病入骨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说 。
师:不久,蔡桓公死了。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总结:
这则寓言故事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引以为戒,不要让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的身上重演!
布置作业。
反思:
第一次试教时,我是以名医扁鹊——治不了病——蔡桓公死因来展开学习的,黄、杨两位老师认为,名医一条线后,又回头研读蔡桓公死因,课文学习过程显得重复拖沓,建议我把两条线合并。我别无他法,反复思考后,最后定稿:读文后,以你看到了( )的扁鹊,( )的蔡桓公为主线,抓住重点词句,人物语言来细读课文。并试图通过学法指导进行迁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我认为学生能读懂寓言故事的寓意。所以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朗读的训练上。朗读训练一直都是我的弱项,本次我也是有意挑战自己,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分角色,加提示语等方式指导朗读。自己认为比起以前来,这一方面是有所进步的。但是觉得读得不到位,担心时间不够而匆匆流于形式,不能读得酣畅,淋漓。一些朗读的设计也未能打开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共振,因此填不出提示语,也读不到那时,那人的心底。
关于最后寓意的揭示,课文是采用泡泡的形式: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来设计的。我当时也想利用好课文提供给我们的课程资源展开,但是仔细想想,这样的设计,学生就是一种说教式的言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小病不治,大病难治”……估计也就这样的种种。于是我就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拓展:……全身疼痛的蔡桓公说:( )。有的学生是从蔡桓公明白后,知错了的角度来想象的,也有的学生则完全以蔡桓公本人的角度,临死时要求部下找回扁鹊的迫切心理展开描写的。其实,前者就是揭示寓意,而后者则是对蔡桓公人物形象的再一次丰满,自大傲慢的蔡桓公致死都无法改变一意孤行,目中无人的坏毛病,导致最后的不治身亡。
课堂中肯定还存在很多问题,大家的探讨、关注就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和鼓励。希望大家能积极跟贴,畅所欲言。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4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初次见面,我们先做个猜成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图片2、3、4)大家看看,这几个成语有一个共同点,(引出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5)
2、引入新课: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6)看到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那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疑问读一读课文吧,在读之前,老师也有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正确读写并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感知
1、那大家就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相机简介扁鹊、蔡桓公7、8、9、10)
过渡:课文大意我们已经了解了,那文中的这两个人物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扁鹊和蔡桓公图像11)
(三)细读研讨(那我们就来一起再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大家有没有兴趣?)
1、引导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特点。
认真思考:你眼中的扁鹊或者蔡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找有关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2、汇报交流。
(相机板书:扁鹊医术高明)形容一个人医术高明,我们还学过哪些词?(出示课件12)
课件显示: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这些成语都是对医术精湛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些成语吧。(齐读)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那蔡桓公呢?找出有关句子。(相机板书:固执己见讳疾忌医)
3、这么好的医生怎么就没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原因:课文中扁鹊几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什么态度?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根据(课件13)表格中提示,小组合作试着表演扁鹊与蔡桓公的几次见面。(表演过程中同时体会两个人物的心理。)
其他同学思考: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怒发冲冠咬牙切齿暴跳如雷大发雷霆怒火冲天恼羞成怒拍案而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怒火中烧勃然大怒气急败坏),(出示课件14)这些词语都可以描写人生气时的样子,我们可以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4、因为蔡桓公对扁鹊的不信任,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可扁鹊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劝说蔡桓公治病呢?说明了什么?(板书:医德高尚)当病入骨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治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蔡桓公只能等死。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谁来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5、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6、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15)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蔡桓公这样的人吗?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五)作业
1、把《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2、课外读《伊索寓言》。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扁鹊治病》。板书,齐读。
二、学习生字
1、“扁”和“鹊”是要求我们掌握的生字,看到“扁”,你会想到哪些字?(编、遍、蝙、骗、偏、篇、翩……)
师:看来,扁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哪里学要他,他就毫不犹豫地去帮忙。你怎么记住“鹊”?(爱惜的惜竖心旁换成鸟字旁,错、蜡)通过预习,你知道扁鹊是什么人?让我们把名医的名字写一遍。
2、其他生字预习得怎样?出示:肠胃汤药敷烫蔡桓公理睬几剂比较学习“肠汤烫”和“睬菜踩”,教写“蔡”。
(根据学生基础差,学生字困难,尤其是形近字分辨不清,考试失分情况,教学时尽量细致些,教会他们识字方法。但是对于“通过预习,你知道扁鹊是什么人?”这一问题,可能太开放了,学生受老师刚才的“乐于助人”一词影响,也答他是乐于助人的人。而我的本意是让他们答“名医”。于是,我马上换成“扁鹊是做什么的?”才比较准确。)
三、初读课文
1、同伴轮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同伴纠正。
2、指名分段读文,正音。其余同学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浏览课文,课文讲扁鹊几次见蔡桓公?分别是哪些段写的内容?(共四次。第一次:第1—2自然段第二次第3自然段第三次第4自然段第四次第5自然段最后一段写结果。有明显的时间标志)
(初读课文,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比以前进步,还用上“三番五次”而“几次见蔡桓公”这一问题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便于下一步教学。)
四、理解课文
(一)、第一次
1、指名读1—2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扁鹊和蔡桓公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导朗读(尤其是蔡桓公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
(问题给了学生,学生不知怎么回答,只好换成“你认为扁鹊(蔡桓公)怎样,从……看出”,这样的句式便于学生回答,以前学生回答问题很简单,不会接着阐述,经过训练,学生会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了。此时,学生通过谈体会明白,扁鹊真是技术高超,在大王身边站了一会儿就看出大王有病。二蔡桓公根本不相信扁鹊的话,不听他的建议。为了解寓意已经做好铺垫。)
(二)、第二次
1、指名读第3自然段,边听边想:假如你是扁鹊或者蔡桓公,你是怎么想的?
2、师采访扁鹊:大王根本不相信你,你为什么还来?
3、采访蔡桓公:您为什么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
(让学生进入角色,谈谈心里想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此时,学生已经了解到:蔡桓公不听扁鹊劝告,病已经严重些了。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引导下,有些同学思维活跃起来,用上广告词: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比喻句:力大如牛;夸张句:力举千斤,一顿能吃一头牛……)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4、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扁鹊。)同学们,知道扁鹊是谁吗?生答。(预设:是我国古代的名医,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他被人们成为神医。)
2、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扁鹊的故事。
有一次,扁鹊和他的弟子路过虢(guò)国,虢国的太子正好生了大病,人们都以为他要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只是休克,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板书: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这个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2、同学们这篇课文里人物的语言特别多,和你的学习小伙伴一起,把这篇再读读。
3、出示词语,这课里出现了一些生字词语,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扁鹊、蔡桓(huán)公、理睬、肠胃、汤药、几剂敷(fū)烫、骨髓(suǐ)。
4、(指导写字:蔡)
5、请几位同学把这这则寓言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拿出铅笔把他们读得好的或者不好的地方做出标记,等读完后告诉他们。
6、现在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则寓言讲了什么吗?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7、读了刚才这则寓言,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潜心阅读,品读明意。
1、你提出了哪些问题与同学们讨论?
预设:
1、扁鹊是神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
2、明知道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劝说?
3、扁鹊为什么跑到秦国去了?
4、扁鹊明明是名医,他在蔡桓公的国家里,蔡桓公居然死了。
2、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看这个问题。扁鹊明明是名医,他在蔡桓公的国家里,蔡桓公居然死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再来读读这则寓言想一想原因是什么。画出有关句子,和学习小伙伴讨论讨论。
一起来看一看他说的四次话吧。PPT出示:
“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想想扁鹊对蔡桓公说话的态度是怎样的?谁来读读他说的第一次话?指名读。第二次他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第三次呢?指名读。一次比一次严重,再来看最后一次,谁来读?指名读。
从这四段话中,你感受到扁鹊是一位怎样的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为病人着想,诚恳耐心)再读体会。
3、面对名医的劝说,蔡桓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画出相关语句。
预设:
A、当蔡桓公第一次听扁鹊说,他(觉得扁鹊是在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
B、当蔡桓公第二次听扁鹊说(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他(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会想些什么?
C、当蔡桓公第三次听扁鹊说(),他(),他会做什么动作?生答。看来他是真的生气了。
D、当蔡桓公看到扁鹊老远就掉头跑了,他()。左右的`人会怎样转述扁鹊的话呢?
(多媒体显示蔡桓公对扁鹊3次劝告不屑一顾的表情。)
4、请看第三、四、五、六段的开头,自己读一读,看看发现了什么?时间。一个多月。是啊,这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蔡桓公的病就由轻到重,最后甚至是无药可救。
5、课上到这里,大家对课本中的人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蔡桓公这个人吗?(理解讳疾忌医:,讳就是忌讳的意思,疾是指疾病。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蔡桓公就是这样的人。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6、现在我们把扁鹊说的话以及蔡桓公的回应对应起来读一读。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诚恳耐心,蔡桓公的态度不断变化“对左右人说、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觉得奇怪、派人请扁鹊”。
面对这样的大王扁鹊深知怎么规劝都没有用了,所以他赶快逃跑了。
四、揭示寓意,总结。
1、同学们,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呢?
(在错误或者还是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及时的制止这叫做防微杜渐。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定要听从别人的劝告,要防微杜渐,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关键在于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判断遇到的各种情况,否则小事变成大事。)
2、同学们知道吗?《扁鹊治病》这则寓言选自于《韩非子·喻老》,它的作者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出示图片),他经常运用历史知识和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在他的书中还有《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等寓言故事,同学们下来以后可以选这本书来读一读,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