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唱歌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大班唱歌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班唱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 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
3、 创编出不同的节奏。
4、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室外环境 报纸 硬纸板 长凳 塑料布 铁筒
活动过程:
一、充分感受: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
教师:看看我们脚上穿了什么样的鞋子?
幼儿:
1、我穿妈妈的高跟鞋。
2、我穿爸爸的大鞋。
3、我穿姐姐的运动鞋。
4、我穿奶奶的布鞋。
5、我穿妈妈的靴子。
教师:我们穿上大鞋走走、会有什么感觉?
幼儿:
1、脚上感觉非常松。
2、踏起来声音很响。
3、脚有些穿不稳当。
4、人变高了。
5、我觉得有些站不稳。
6、像走在小山坡一样。
7、像踮着脚尖走路。
教师:我们去踏踏周围的其它物体,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活动,感受踏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和教师提供的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有什么感受。
幼儿:
1、踏在铁块上,像铃铛的声音。
2、踏在铁块上,像打雷的声音。
3、踏在塑料袋上,像小雨的声音。
4、踏在木凳上,像打鼓的声音。
5、踏在大型玩具上,像地震的声音。
6、踏在地砖上,像小马跑步的声音。
7、踏在铁盖上,像拍巴掌的声音。
二、游戏引导
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
老师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并说:"我的小鼓会唱歌"。然后小朋友说"我的大鞋会唱歌。"并跟着小鼓踏出相同的节奏。
三、自由创编
教师:你们的`大鞋会唱歌,还能不能唱出更好听的歌呢?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唱唱、听听会唱出什么不一样的好听的歌。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在音乐活动中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所以我要扎实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大班唱歌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用添加语气词的唱法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
2、运用“重组法”改编歌词,并能大胆的唱出新歌词。
3、敢于迎接绕口令的拗口和歌词的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绕口令《数一数》。
2、歌词大图谱一份,小图谱3份,操作板3块,休止娃娃和花、云朵。
3、幼儿已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语气词。
活动过程
一、练声《太阳出来了》。
二、学唱歌曲。
1、念绕口令,激发兴趣。
2、师范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
三、尝试用添加语气词的`唱法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
师:我也来唱一唱,听一听我唱的这遍和你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
1、师添加语气词演唱,幼儿感受语气词的有趣。
2、幼儿尝试添加语气词并演唱。
四、改编歌词,并大胆唱出新歌词。
1、变换图片位置,集体改编歌词并演唱。
2、幼儿分小组合作改编歌词并表演唱。
五、延伸活动师:除了我们刚才的几种变法,还有很多种变法呢,我们可以在游戏中继续表演,好吗?
大班唱歌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探索环境中会发声的洞洞。
2、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音乐:吹口哨声、冲马桶声、洗衣机声等。
2、一些有洞物品的图片。
3、纸、笔。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猜一猜是谁在“唱歌”
1、放一段有洞物品所发出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是哪一种洞洞在“唱歌”。
师:我这里有不同的洞洞唱歌的声音,你猜一猜是哪一种洞洞在“唱歌”,我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哦。
如果你猜到了,要放在肚子里不能书出来啊,举手告诉我。
2、幼儿进行猜测
二、用肢体语言模仿所想到的洞物品
1、 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示洞物品。
师:请人用动作来表示你想到的可以唱歌的洞物品,其他小朋友根据他的动作来猜。
2、老师出示图片,请幼儿来做动作。
三、画出“有声音的洞洞”
1、请每位幼儿画出有声音的洞洞
师:我们把纸折成6小块,每人画出6种有声音的洞洞。
笔用完后要还原哦!
2、大家一起把画下来的洞洞放在主题墙上展示。
大班唱歌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曲式结构。
2、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不同乐段的情景和情节。
3、学习建立游戏的规则,并体验与别人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图形谱,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
2、音乐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老师:"呜……"听什么开来了?
"对,是火车,而且是一列奇妙的`旅游列车,在旅程中,它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呐,现在老师请大家边听音乐,边看图谱,想想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完以后告诉我好吗?"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容
1、安静倾听乐曲,教师根据音乐的变化,在电脑上操作图形乐谱。(欣赏后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感受)
2、再次倾听乐曲。教师在图形谱上指示音乐的进行,幼儿坐在座位上用不妨碍他人的小动作表现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景动作。
3、提问后,老师根据孩子的讲述进行整体描述(或请一个孩子进行)
三、分段欣赏,并跟随音乐做游戏"原来我们的列车有一个这么奇妙的旅程,我们今天就来玩这个奇妙的列车旅程好吗?"
(1)引子:重点弄清什么时候收拾行装,什么时候告别,什么时候拉汽笛,什么时候派队(起踵点头)启动。
(2)Ba段:重点弄清什么时候进山洞,什么时候出山洞,什么时候过长隧道。并且提示幼儿表情的投入。
(3)Bb段:重点指导黑子们想象奇妙的森林里有什么景物或动植物,并用身体去表现,并鼓励孩子们与别人一起合作摆造型,并提示孩子的造型要留出"铁轨"给列车通行。
(4)尾声:重点是放气和减速刹车,要求能卡准节奏做。
四、完整地进行游戏
1、教师作火车头,带领孩子完整地做游戏。把幼儿分成两组,女孩子先扮演列车,男孩子先扮演奇妙的森林。
2、玩第二遍时,男女孩子交换角色。教师在玩之前提示第一次游戏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鼓励孩子们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
3、让孩子自由扮演角色,并提醒幼儿听准音乐,按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并遵守游戏的规则。
4、高潮结束。
大班唱歌教案 篇5
活动目标:1、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用瓶子演奏,体会不同的音乐元素带来的快乐,感受音乐的乐趣。
2、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鼓励孩子们共同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沙锤、吹排瓶、吊瓶范例 玻璃瓶若干、塑料瓶、沙子、水、粮食、筷子
活动过程:
一、制作会唱歌的瓶子
1、 张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喜欢唱歌,我也喜欢,今天我还带
来一个会唱歌的瓶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来唱歌好不好?
2、 我这里还有几个会唱歌的瓶子你们看?(展示范例)
3、 孩子们我的会唱歌的瓶子好不好啊?你们想不想也有一个会唱歌的瓶子啊?这就需要小朋友们大胆的想象用我这里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一个会唱歌的瓶子吧。有一个要求,你自己要好好的.研究一下瓶子怎样能唱歌,你的瓶子唱歌的方法不要和别人的一样,要有自己的特点,记住了吗?(幼儿自己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教师辅导演奏)
4、 谁先来让我们看一看你的瓶子怎样唱歌的(让幼儿独立演奏)
二、运用演奏
1、 我这里有一个节奏练习,让我们一起来试着演奏一下。
2、 我这还有一个节奏练习,我们再看一看。这个有一点难度了。
3、 这样大家互相换一换瓶子体验一下不同的感觉。(换瓶子练习两个节奏练习)
4、 这样让我们一起合奏这两个节奏练习。
三、伴奏实践
大家演奏的可真棒啊!我有一个提议让我们边演唱边用会唱歌的瓶子伴奏好不好?
四、活动延伸
今天大家亲自制作了会唱歌的瓶子,还能用瓶子为我们伴奏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回家可以自己再找一找除了瓶子会唱歌还有什么东西能唱歌,找到了告诉好不好?
大班唱歌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节奏概念是模糊、抽象的,幼儿难以理解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尝试着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将音乐融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直接感知音乐的节奏,以此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因此,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特点,找准节奏。
2、学习用生活化的乐器“鼓”和“鼓槌”进行演奏。
3、能看指挥、听音乐、看图谱演奏打击乐器。
重点:听音乐找准节奏。
难点:用乐器按节奏进行打击演奏。
三、活动准备:
1、生活化的“鼓”“鼓槌”每人一份
2、《军队进行曲》选段
3、图谱
四、活动过程:
(一)和音乐做游戏
1、听着音乐神气的'走进活动室。
师:“小朋友,刚刚的音乐好听吗?我们用身体来和音乐做游戏吧!”
2、教师带领幼儿听着音乐做动作。
3、难点前置
(1)听音乐在dom的时候走动,在tak的时候立刻停住。
(2)幼儿熟悉音乐节奏后提升难度,加上转身。
(二)认识乐器及其演奏方法
师:“刚刚我们用身体和音乐做了游戏,除了身体还能用乐器来和音乐做游戏呢!来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乐器,认识吗?”
师:“它可以怎么玩?请你们自己玩一玩”(幼儿自由的敲乐器)
1、认识dom音和tak音
师:“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和曲子里差不多的两个声音?”
(1)幼儿边说教师边敲
小结:响一点的音和敲鼓面的声音差不多,轻一点的音和敲鼓槌的声音差不多。
师:“我们来给它们取个名字吧!”(dom)(tak)
2、分段学习乐曲《军队进行曲》选段。
3、合音乐完整演奏。
(三)分组分段演奏
1、将幼儿分为2~3组(或男女分组)。
第一组演奏第一段,第二组演奏第二段,最后一起演奏第三段。
2、交换演奏。
(四)结束退场
师:“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小士兵?带上小鼓像神气的小士兵一样回教室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一看!”
五、特色体现:
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身边的物品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筷子、牛奶箱、泡沫箱等物品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我把这些工具拿来作为活动的素材,同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老师的动作和指挥,我采取了“单圈马蹄形”的演奏队形。难度上,为了让幼儿学会并掌握打击方法和节奏,我选择了图谱法,分段出示图谱让幼儿看图谱、看指挥逐步学习打击乐,引导幼儿拿着乐器和着音乐学习敲打出好听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