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猫》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猫》教学设计 篇1
李俊湘
《猫》是郑振铎小说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其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本文篇幅较长,用一课时讲完,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认为
教学生
所以,此课教学我设计了三大板块:
试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叙述的表达能力。课堂上学生认真积极,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这一环节的最后,我出示了说明文《猫》,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明白了说明文与散文的不同,导出散文写物是为写人、写人的感情,自然的引出第二个板块。
二、找表达感情的句子,品味文章深情:
这一环节是重点,而
所以用时最多。因为初一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为帮助他们理解体会,所以我设计了“假设你的小猫死了??”“假设你的小猫被抱走了??”以及教师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来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这一设计联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课上学生“骂死他”这样的回答的确是真情流露。
在这一环节中文我注意了详略的安排:前两只小猫略,第三只小猫详。这样为感悟文章的道理做好铺垫。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从而引出散文的终极目的是让人明理。
三、说感悟,明道理。
这一环节学生发言的人数多,说出了自己的认识,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最后联系学生的作文,让他们明白了:通顺的叙事+真挚的感情+深刻的道理,是同学们努力的方向。
以上这三个板块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由说话、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课上完了,目标也实现了,教材挖掘得也够深了。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主动。回顾这堂课,自己并不十分满意,觉得最大的遗憾是:
学生自由说话了,学生主动说话了,但学生说的还是少,老师讲的还是多。
分析原因:1、因为课前听说我上课的班是整个年级最差的一个班,所以,一上课我就信心不足,老是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一不发言我就说。2、学生预习情况比我估计的要差。学生一说慢了或说错了我就着急。3、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余毒”还影响着我,有问题就急着要答案。
当然在学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过艺术的“介入”来调控活动方向,来增强活动的厚度。可是,教师的这种“介入”应该控制在怎样的一个“度”上,才不至于?
另外我还有一大收获,那就是要“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施展的才能就有多大。”今后我会把课堂变成学生的最大的舞台。
《猫》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猫虎歌》
创编并表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猫虎歌》,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能力,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表演,用肢体语言表现本课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分析:
1、我揣摩了孩子们爱听故事的心理,以故事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先由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课题,然后在故事中开展歌曲教学,最后也以创编故事,表演故事的方式拓展本课的寓意,从而创编并表演故事的情节。
2、 在歌曲的教学上,我着重抓住歌曲中出现的难点作为突破口进行处理,如衬词“也也也和结尾处的教学,尽量使教学充满童趣,调动儿童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用更有趣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风趣”有歌曲。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电子琴 头饰 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请大家和我一起喊出我们音乐课堂的口号:“师:音乐课堂,生:歌声飞扬,师:音乐无限,生:快乐无限。Yes”今天,我把“森林之王”大老虎请到我们的课堂上,请你们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这就是“森林之王”——大老虎,是不是很威风啊?
生:是,很威风,但也很漂亮。(欣赏老虎图片)
师:看,老虎不知什么原因发怒了,一声狂吼,吓得小动物们浑身发抖,一个个逃的不止去向,。这是谁?这么不怕死,还在草地上玩呢。
生:是小猫……
师:快看,老虎向小猫跑过来了,小猫来不及躲闪,怎么办呀?同学们,快动脑筋,给小猫出个注意,怎样才能逃过老虎的追杀呢?(师显得很着急)
生:小猫会爬树,老虎不会爬树。(生争先恐后,各抒已见)
师:小猫听到同学们的喊声,快速的.爬到了树上,逃过了老虎的追杀。其实,猫和老虎之间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吗?
生:想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虎曾拜一只猫儿为师傅学本领。猫师傅就将本领一一传授给了老虎,老虎想到自己的本领已经学到手,如果能吃掉猫,那就是“天下第一”了,哎!没想到猫师傅防备了老虎的野心,留下一招“爬树”的本领没有教给老虎,当老虎要吃掉“师傅”的瞬间,猫儿灵巧地爬上了树,老虎的野心才没有得逞。
这段传说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欣赏一下吧。
二、新授
1、播放多媒体,学生聆听歌曲。
师:听完歌曲感受是什么?(歌曲很幽默,很欢快)
2、再放歌曲,小声随唱。
师:师生讨论歌词内容,指名学生边演边读歌词。读出情感。
生:提出难点。共同解决难点。
3、学唱歌曲
(1)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词。
(2)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聆听学唱。
(3)介绍前倚音,体会前倚音的作用。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
(4)生提出在演唱中需要帮助的地方,请会唱该句的同学唱一唱,并做小老师教一教。
(5)集体演唱第一段歌词。
(6)同样的方法学唱第二段歌词。准确演唱结束句的节奏。
(7)情绪处理。集体演唱歌曲,(表现猫的狡黠的神态,摇头晃脑的姿态,体现歌曲幽默,风趣)
4、请两组学生分别演唱歌曲,唱出猫儿和老虎的语气和神态。师生互评。
5、有感情的唱歌曲。
《猫》教学设计 篇3
《猫》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猫》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教学设计 篇4
本课教学设想:
本节课通过说,读,想,演,积累。来学习这篇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此外积极开展积累与运用。让学生充份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打好良好的语文功底。
教具准备:动画录相带
一、说说我喜欢的小猫、(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爱的小生灵,他们的到来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可爱,小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喜欢它吗?说说你对它的印像。
二、读读我喜欢的小猫(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著名的现代作家老舍先生也十分喜欢这些可爱的小精灵,那么他的笔下又是怎样一幅妙趣横生的群猫图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1自读课文,找到你最感兴趣的部份,这部份的文字与你心中小猫的形象最一致。
2老实,贪玩,尽职,高兴,不高兴,胆小,勇猛
1)请你来读一读这段文字,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小猫的老实(贪玩,尽职,高兴,不高兴,胆小,勇猛)
2)评一评,他读得如何?怎样读能更好的读出小猫的可爱形象?
3)说一说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小猫可爱的形象?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通过提问深入理解课文:
如: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理解词语: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4)齐读课文,共同体会作者笔下的小猫
三、想想小猫的世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
如何你是一只()的小猫,它高兴或是不高兴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语言或想法呢?你能演给大家看看吗?
我是一只老实的小猫……
我是一只胆小的小猫……
我是一只……的小猫……
四、演演我喜欢的小猫(内化理解,培养学生表达表演能力)
让学生们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去演一演这些可爱的小猫,一方面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通力和表演能力。
五,体会主人的心情
看到这群可爱的小猫你有怎样的感情呢?说给大家听听。我们的老舍先生和你们一样,面对这些充满灵性的小爱伙,心中有说不出的喜爱之情,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小猫的形像才能跃然纸上。我们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周围有那么多可爱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再次有感情朗读一遍全文(可配乐)
六,找找描写小猫的词语(积累词语,灵活使作词语)
边积累边运用,在课文中积累词语并让学生造句。并给予指导,对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性格古怪和它小时候淘气可爱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4、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一种小动物,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难点:
了解大花猫性格古怪、它小时候淘气可爱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谜趾搔授侥”5个生字,积累词组“猜谜、眼睁睁、传授、侥幸”,辨析形近字“趾—扯,挣—睁,侥—绕,断—继”,能正确使用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的内容。
3、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防心术不正,居心叵测的人。
4、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巩固复习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文中关于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猫和老虎图片)在你的印象中,猫是怎样的?那老虎呢?
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里,猫和老虎的关系可不同一般。(板书课题)齐读。
这里的“先生”指的是什么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就知道课文中用了另一个词解释,那就是——师傅(板书)读好这个词(单独读时是第四声,连成词时读轻声)
2、课文中,课题后面有个①代表什么意思?打开书,读读注释,你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鲁迅吗?
3、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讲鲁迅小时的故事,文中第一人称“我”指的就是鲁迅。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鲁迅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在一个夏天的夜晚,鲁迅在干什么呢?
出示: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躺在一株大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谜”的写法,形声字。指名读。
2、指导朗读句子:
3、就在这悠闲、惬意的时候,平静被打破,忽然——
出示: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
(1)先请你自己来读读这句话,特别注意读准红色显示的两个词语的读音。
(2)指名读句子重点开火车正音:趾爪、爬搔
(3)你知道这出现的是什么吗?怎么知道的?
(4)这只猫下树了吗?从哪个词看出?(随声而下)
结合这句句子,这里“随声而下”的声指的是……(趾爪的爬搔声)
三、品词品句,深入理解第二节。
过渡:猫究竟是不是老虎的先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节,并找一找答案,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1、指名读第二节,正音“角色”
交流后出示: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
(1)指名读
(2)那么你觉得猫是一位怎样的`先生呢?指名回答,简单地说说理由。
2、不仅如此,读读下文,你还有怎样的感觉?
出示:猫是早知道它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
引读
3、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这有一个词,涵盖了你们刚才所说的,那就是高明。(板书:高明)结合刚才你们的发言,能将猫高明的原因说清楚吗?
4、(出示第二节句子)引读
5、老虎的来意是……指名回答
6、的确,猫、虎,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双方对峙,它们各有所想。下面就请你来动手写写。(出示:填空)
指名交流、男女生分读
四、引读第3节:(出示:第3节)
1、其实,不仅祖母故事中的猫、虎心有所想,听着这个故事的人也在想。在鲁迅看来,猫能逃过一劫,是……(侥幸的)“侥幸”的意思就是……
幸而……否则……
对呀,要是猫将上树的本领交给了老虎,那么……
2、高明的猫真是有先见之明啊!从祖母讲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到……(出示:善良的人要小心防备那些心怀鬼胎、心术不正的人。)它的意思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五、小结:
1、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这其实也正是鲁迅先生作品的一大特点。
2、介绍鲁迅的少年朋友闰土,日本导师藤野先生,还有他笔下的人物孔乙己。
板书:
猫是老虎的先生
↓
师傅
教老虎扑、捉、吃的本领
高明
早知道老虎来意,没有教给它爬的本领
教学反思:
备课前,我查阅了很多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了解到这篇文章是从鲁迅先生写的《狗·猫·老鼠》中节选的。它由温馨的回忆开始,为下文蓄势。表面上看这仅仅是百姓口头流传的故事,其实,鲁迅先生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诫善良的人要小心防备那些心怀鬼胎,心术不正的人。
鲁迅先生的文章比较深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感悟出这么深刻的道理的确很难。所以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在教学中,我把目标定位在了解故事内容,从这个故事内容的本身悟出一些道理。我班的个别学生对文字已有较好的感悟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文字。他们愿意在课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想象力颇为丰富。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通过读、讲,想像来组织课堂教学,以填空、引读形式推进教学。“老虎学会了扑、捉、吃的本领后,心想:要是___________,就__________;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爬上了树,心想:要是___________,就__________。”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他们个性化的想象,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达到发挥想象的目的,并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最后,我还设计了拓宽环节,引导学生认识鲁迅的朋友、导师以及笔下的人物,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猫》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会写8个生字。学习课文4—10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2、有感情朗读1—3自然段。回忆:波斯猫为什么感到不快乐而燕子却觉得很快乐呢?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垫基础。】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4—6自然段。
思考:波斯猫询问了谁?蜜蜂怎样回答的?波斯猫又是怎样认为的呢?
1、小组朗读课文。
2、自由读蜜蜂说的话,并说说你的体会。(抓住重点词“千千万万 ”, 体会蜜蜂酿蜜的辛苦。)
3、讨论:蜜蜂为什么觉得自己是快乐的,而波斯猫为什么没有觉得快乐?
4、学生反馈。(板书:采花酿蜜 辛勤劳动 吃蜜糖 不劳而获)
5、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6、指导朗读。
(1)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波斯猫与蜜蜂的对话呢?(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2)指名朗读波斯猫与蜜蜂的对话。其他同学评价。
(二)学习7-9自然段。
出示学习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一起朗读课文。
(2)讨论,完成填空:青蛙觉得( )是它最大的快乐。
(3)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相机板书:捉害虫 保卫庄稼)
3、指导朗读。
(1)小组成员合作读波斯猫与青蛙的对话,比一比谁读得好。
(2)派代表读。(同学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三)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讨论: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
3、指导朗读。(结合完成课后第3题)
【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明文悟理。
1、说说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波斯猫找到快乐?
2、你明白快乐是什么了吗?你的快乐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从课本联系到生活,使语文学习实践化,生活化,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准字音。
2.自主识记生字。
3.指名谈识记生字的.方法,并运用它来组词。
4.自主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班内讨论如何书写。
5.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6、让学生描红,再独立书写。
7、教师讲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看,再说,然后写,教给学生写好字的方法,让学生把字写好。】
六、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在家里或班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会劳动的快乐。
七、板书设计:
11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燕子 衔泥造窝 波斯猫 睡沙发
蜜蜂 采花酿蜜 吃蜜糖
青蛙 捉害虫保卫庄稼 吃炸鱼
(辛勤劳动 快乐) (不劳而获 不快乐)
劳动创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