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
课文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二是进一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三是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 yu 锡 xi 撬 qiao 魔 mo 耸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
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
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
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
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即渔夫与魔鬼的对话描写──两次正面交锋
三、要求学生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通过提问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概括形象。
提问:
1、渔夫天真地想说服魔鬼放弃杀人念头,说明了什么?
2、渔夫用什么方法最后战胜了魔鬼?表现了渔夫的什么品质?
3、魔鬼错把渔夫当作所罗门时而向他哀告,而当知道渔夫并不是所罗门时却凶想毕露,这说明了什么?
4、魔鬼再次求绕表现了什么?
寓意:
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类似的事例。
四、分组进行故事比赛
要求:
1、在关键处有细节描写。
2、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讲述后进行评议。
五、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故事。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魔鬼逞凶
渔夫获瓶 恩将仇报(邪恶)
(善良) 渔夫投瓶 以牙还牙(是非分明)
笑逐颜开 智斗魔鬼
渔夫获胜(智慧)
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一课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 )的魔鬼”,“( )的渔夫”。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好好体会体会。学生很快就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凶恶的魔鬼、狡猾的魔鬼、勇敢的渔夫、聪明的渔夫……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我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几人一个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通俗、夸张,情节曲折、生动,很受学生们欢迎。因为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不必多讲,可让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课本剧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表演来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
1、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
2、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表演。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吗?听说过《神灯》的故事吗?是呀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幻想,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二、教学达标
1、了解文学常识:
你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且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抛砖引玉,提示性表演开头:
我是一个穷渔夫,以打鱼为生。我打了一辈子的鱼,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只撒四次网,这就足够我维持一天的生活了。可是今天我已经撒了三次网了什么也没捞到,难道今天这么倒霉吗?我再撒一次看看,上帝保佑我捞一条大鱼。(做撒网状)哎呀怎么这么沉,上帝真的保佑我捞着大鱼了。(做用力拉鱼网状)
4、学生排练:
两人一组自愿组合,排练在魔鬼和渔夫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排练熟悉语言,进一步了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教师提示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做道具。
5、学生表演:
每一对学生表演完,请同学来评价表演的优点与缺点,让下一对表演的同学引以为戒。找三对学生表演较好。
6、教师小结:
渔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总结出: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既勇敢又要机智。
三、开拓扩展
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东郭先生)
四、能力延伸
通过这篇民间故事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民间故事的特点吗?
五、欣赏体会
动画片《皇帝的新装》中节选:“老大臣看新衣”一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课本的基础上怎样表演得更加生动,加深对表演课本剧的理解。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
齐读课题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
(2)四人小组讨论。
(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
3.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三、品读课文
1、交流思考的问题。
(1)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2)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2、师(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四、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师:请同学们想象这样一个情景: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2、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再来想象一下: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五、拓展
1.读资料表。
2.读《一千零一夜》。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4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二、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三、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3.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5.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四、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2.读读记记: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解救 倒霉 起誓 简短 口吻
下流无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并不复杂,学生非常感兴趣,非常适合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2、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告诉学生: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相关PPT,生搜集朗读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有请我们班的故事大王带来精彩的神话故事。
点生讲故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渔夫的故事》,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渔夫的什么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赶快走进课文。请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
读完课文之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知形象。
1、感知魔鬼的凶恶、狡猾。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已经了解了渔夫和魔鬼之间发生的故事。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渔夫是在什么情况下与魔鬼相遇的?渔夫救了魔鬼之后,按常理来说魔鬼应该报答他,可魔鬼竟然要杀他,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5—12自然段,待会我们交流。
让我们读读魔鬼的谎言,进一步感受它的狡猾与凶恶。(学生练读描写魔鬼的语言)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魔鬼,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引导学生找出魔鬼所说的要杀死渔夫的所谓“理由”—“可是整整过了400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解救我,我一定杀死他。’现在你解救了我,所以我要杀你。”看来这个魔鬼还是说话算数的。唉,渔夫真倒霉呀!要是在400年前救了魔鬼,准发大财了。可是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从“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等描写魔鬼语言的句子中体会魔鬼狡猾、凶恶的本性。因为对所罗门心有所惧,所以一出来还是一副软弱模样,听说所罗门已死了便原形毕露,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船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多么狡猾、凶恶的.魔鬼,(学生交流:害怕)
2、感知渔夫的善良、智慧。是啊,渔夫刚开始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害怕,当听完魔鬼的话时,他甚至抱怨自己太倒霉了,可是故事的结果却是魔鬼万万没有想到的,它又重新回到了瓶子,被渔夫抛回了大海。渔夫能够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智慧)你从哪里可以读出渔夫的智慧?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16—23自然段,找出来,读一读,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渔夫心理和语言的句子,体会渔夫的从容、镇定和聪明。
“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这是对渔夫心理活动的描写。从他的想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渔夫的镇定,所以下面的对话,渔夫的语言就充满了智慧。“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我不仅要把你投到海里,还要把你怎样对待我的事告诉世人,叫大家当心,捞着你就立刻把你投回海里去,让你永远留在海里!”是啊,渔夫说的没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倒妖气的,人的正气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智慧的力量。现在让我们再次感受渔夫的智慧吧!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试着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
四、表演朗读,情景体验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智慧的力量。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它演出来?这个故事很长,需要运用你们的智慧把它压缩成一个小课本剧。可以是完整版的,也可以是精选版的。老师相信:凭着咱们同学的智慧,大家一定会编的很精彩!
学生表演。
看了同学们精彩的表演,我想对魔鬼说:“人的正气是能战胜邪恶的!”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可能遇到像魔鬼一样的坏人,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学生交流。
五、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我相信智慧的渔夫形象将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这一篇课文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在这本书里,有许多像《渔夫的故事》这样充满智慧的小故事。希望咱们同学在课下找时间读一读,相信读了它们之后,你们一定会更富有智慧!
生谈感受,总结收获。
作业设计
1、把《渔夫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三个苹果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等神话故事。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8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规矩、胆瓶、笑逐言开、金币、塞满、铁叉、桅杆、倒霉、恩将仇报、罗嗦、妖气起誓”等词。
3.了解故事情节,探究魔鬼的本性。
4.根据民间故事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特点,大胆设计符合情节发展的不同故事结局,培养创新精神。
5.培养探究、合作的精神,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魔鬼的本质,懂得运用人的智慧战胜魔鬼、战胜邪恶。
2.理解和运用本课新词。
3.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读过。
知道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2.《一千零一夜》简介。
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课文主要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呢?
三、再读课文,深层理解。
1.交流思考的问题: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要让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本性是不会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知道学生朗读第七——十二段。
2.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在学生的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适当的点拨:渔夫战胜魔鬼靠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找出答案的?魔鬼如此狡猾,渔夫有是怎么上当的呢?知道学生学习第十五——二十三段,学习渔夫的智慧。
3.教师小结: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板书:正义,邪恶。
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的胜利则寄寓着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四、明确主题思想
指名回答: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五、拓展练习:
1.口语交际:当渔夫的妻子看到渔夫两手空空的回到家后,他将如何给自己的妻子讲解刚才所发生的事情呢?
2.作文:《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