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家大班社会教案

2025/08/2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家大班社会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家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散文诗,感受家的温馨,萌发爱家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联系生活体验,借用语言表达心中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ppt、实物图片若干等。

活动过程:

幼儿和客人老师打招呼。

一、导入,理解“家”的含义

(ppt出示汉字“家”)

师:小朋友们认识这个字吗?

师:那今天袁老师就和你们来聊一聊这个“家”。

师:你的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呢?

师:家里除了亲人,还有什么生活用品呢?

师:你们家里的东西真不少,那家是什么呢?让我们听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二、欣赏儿歌。

师配乐朗诵诗歌《家是什么》(ppt)

师:小朋友们,家是什么?

师:你觉得家还是什么呢?为什么?

三、创造美丽的家

师:现在我们也一起来创造美丽的家。小朋友4人一组,每人选一样你认为家里最重要的东西贴在纸上。

(准备各种实物贴画:煤气灶、矿泉水、玩具熊、床、桌、电话、手机、爸爸妈妈、冰箱、汽车、电视、花、狗、衣服等。)

幼儿分组操作。

师:一起来看一看选的是什么?(分组观察4组幼儿所选的东西并贴在背景图上。)

请个别幼儿用语言描述所选内容并说明原因。

师:刚才每组都选出了4样东西,现在要在这4样中去掉一样不是最重要的,你会去掉什么?同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每组请一个代表说一说去掉的物品及原因。

师:如果每一组只能留下一样最重要的,你会留下什么?同组的小朋友再一起商量一下。

请个别幼儿说出留下的一样东西的原因。

师:现在家里只剩下几样东西了?

师:这4样中哪一样最重要呢?为什么?

师:家里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爸爸妈妈,有了爸爸妈妈就有了家,有了爱,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师:爸爸妈妈是怎么爱你的?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老师也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你们的爱。

师:小时候爸爸妈妈帮我们穿衣服、系鞋带,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将来你想为爸爸妈妈做什么?

师:长大了要做到刚才说的那些事,用你们的爱回报爸爸妈妈对你们的爱。

四、观看视频,再次感受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

出示单词“family”

师:小朋友们认识这个英语单词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意思。(幼儿观看视频——公益广告family)

师:爸爸妈妈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师:今天你们回去后就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爱你。”

五、结束

师:在我们的家里充满的爱,让爱永远住在我们家吧!一起用好看的动作来表达我们的爱。(师幼共同舞蹈《让爱住我家》。)

师:其实表达爱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再到教室里和其他小朋友说一说吧。

家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了解家庭成员的姓名,职业等。

2、尝试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

3、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4、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全家福照片。

2、《我爱我家》的音乐磁带,纸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我爱我家》激发幼儿兴趣。

1、讲讲我的家,知道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爸爸妈妈的职业。

2、幼儿拿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二)游戏“猜一猜”。

将全家福照片放在盒子里,请幼儿抽出照片,让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三)幼儿分组评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幼儿爱父母,爱家的情感。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妈妈,他们每天都在为家忙碌着,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四)引导幼儿学会怎样关心自己的家人,说说自己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扫地、擦桌子、洗脚等)。

活动结束

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家是一间房,一盏灯,一张柔软的床;家是一轮太阳,爸爸妈妈欢乐的笑容,合成一缕温暖的阳光......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家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

2.能用“XX的XX,是XXX的家”的句式展开想象,仿编诗歌。

3.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热爱大自然的美,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有参观过动物的家的经验,如茂密的树林是鸟儿的家。

2.各种动物的图片、头饰、居住背景图;水彩笔;绘画纸;录音“温暖的家”。

3.表演区中各个动物的家的布置。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结合前期经验展开讨论。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家,你们喜欢家吗?除了人类,其实小动物们也有家,你们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呢?他们的家在哪?是什么样的呢?

2.播放录音,初步感知诗歌优美意境。

(1)教师提问,幼儿回忆诗歌内容

师:在诗歌里,我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2)出示树林和小鸟的图片,欣赏诗歌的第一句;

师:诗歌里说树林是谁的家?是什么样的树林呢?

(3)出示池塘和鱼儿的图片,欣赏诗歌的第二句;

师:鱼儿的家在哪?我们再想想,鱼儿的家还可以在哪里?

(4)出示天空和白云的图片,欣赏诗歌的第三句;

师:蓝蓝的天空上有什么?还会有谁的家也是在天空中呢?

(5)出示爸爸妈妈的图片,欣赏第四和五句;

(6)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尝试说出诗歌后部分。

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的家在哪?它为什么哭?

(7)小结:原来人类和小动物们都有温暖的家,可是如果我们人类没有好好守护他们的家,他们就会失去温暖的家,像小蝌蚪一样很伤心,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守护他们的家园!

3.结合图片,师幼共同复述诗歌内容。

(1)小结:在诗歌里我们知道了动物们温暖的家,让我们一起想想除了这些动物,还有哪些动物有家呢?他们的家在哪,是什么样的呢?

4.运用图片,发挥想象,尝试仿编。

(1)出示草原和牛羊的图片,教师示范仿编第一句:广阔的草原,是牛羊的家。

(2)出示熊猫和企鹅的图片,幼儿仿编第二句,第三句;

师:熊猫是吃竹子的,它的家会是在哪里?企鹅又是住在哪里呢?

(3)出示花园和大海的图片,幼儿仿编第三句,第四句;

师:花园里有什么?大海里有什么?

(4)小结: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有家,我们大家应该保护他们的家,让他们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5.集体讨论,结束活动。

(1)教师示范:

美丽的夜空,是星星的家;

高高的山林,是熊猫的家;

绿绿的树叶,是毛毛虫的家;

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

(2)分组仿编,将仿编的诗歌画出来并大胆展示成果。

家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了解藏族、蒙古族、壮族地区著名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重点)

2.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及民俗文化。(难点)

3.感受祖国风光的美丽,欣赏、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有关青藏高原、蒙古大草原、桂林山水等风景的视频和图片。

2.音乐:《天路》、《赛马》、《山歌好比春江水》

经验准备:

幼儿的旅游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关资料的收集和了解。

活动过程:

1.创设“藏族游”的情境,初步感受藏族的风土人情。

(1)幼儿随教师乘坐“青藏铁路”去拉萨,ppt播放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窗外”的风景,初步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2)由配课教师扮演藏族同胞,送上哈达,邀请幼儿一起跳锅庄舞,

初步感受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能歌善舞的文化。

(3)交流讨论青藏高原的了解。

提问:青藏高原的风景有什么特点?哪里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结:青藏高原的天蓝云白,雪山连绵,布达拉宫壮观雄伟、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

2.播放视频“青藏铁路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幼儿加深对青藏高原的了解,知道青藏铁路修建的不易及其对藏族人民的重大意义。

提问:通过这个视频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青藏铁路的修建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想对工人叔叔说些什么?

小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非常寒冷,空气稀薄,人们随时会因为缺氧而危及生命。工人叔叔们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将青藏铁路修建完成,他们是祖国的骄傲!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地区的辽阔景色及风土人情。(1)在欢呼声的音乐中,引发幼儿猜想,引出那达慕大会。引导幼儿“听,人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即出示图片“摔跤”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幼儿对蒙古族人民的活动的探究。

(2)播放视频“那达慕大会”,幼儿分组交流,教师梳理提升。提问:蒙古大草原的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蒙古族同胞喜爱哪些运动?

小结: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牛羊成群,万马奔腾。那达慕大会是人们的传统节日,有骑马、摔跤、射箭三项竞技项目。

(3)出示弓箭、马杆、五彩项圈等道具,播放《赛马》,幼儿参加“那达慕”大会,感受蒙古族人民活动的有趣。

4.出示“对山歌邀请函”,展示桂林山水的的景色,体验壮族地区风景及文化。

(1)通过ppt出示邀请函,引发幼儿对壮族风情的探究兴趣。

提问:“谁发来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对山歌?“你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进行自由表达。

(2)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讲述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分享,老师进行提升小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形态各异,漓江的水又清又静,江上倒影,静美如画。

(3)欣赏“对山歌”,感受壮族民俗文化的有趣。

播放刘三姐和二郎哥对山歌的经典片段,引导幼儿了解对山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唱歌,开头要托长腔“喊山”,以引起别人注意。

(4)幼儿学唱对山歌,体验对山歌的有趣。

请男孩和女孩站在两个“山头”,隔着漓江水进行对山歌活动。

鼓励幼儿进行歌词创编,让幼儿在欣赏和创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壮族风情的理解。

(5)幼儿随教师边唱山歌、边划船参加“对山歌”活动,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在班级创设“民族大舞台”、“民族风情村寨”等区域,引导幼儿加深对少数民族民族风情的了解,提供幼儿展示平台。

大班社会活动《到民族娃娃家做客》

课后反思

1.关于幼儿经验缺乏的难点解决。

由于活动前对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做了充分的了解,因此通过活动前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相关民族的资料、区角材料的提供,使孩子们在活动前获得了部分相关民族的信息,为活动的展开做了良好的经验准备,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和孩子们充分参与、表达的前提。但是孩子们收集到的是相对零散的经验,形式上大多是通过图片、视频的认知了解,缺乏参与性,因此在活动中,我以“民俗之旅”为线索,以“歌”为媒,以铁路、马、船等当地特色的出行工具为“过渡”,引导幼儿在唱唱、跳跳、看看、说说、比一比、演一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了解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这些游戏情境的设置并加上多媒体视频和音频结合的效果,使孩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幼儿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感受祖国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和自豪。

2.关于教师主导仍然较多的思考。

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加直观的了解、更好的游戏体验,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以“旅游”为线,以“导游”的身份引导和参与孩子的活动,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很好地带动幼儿参与活动,获得较好的认知、体验,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以教师为主导的场面,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流程,相对缺乏自主探索的机会。为此我反思,应该在什么环节加以放手?怎样创设更加自由自主的氛围让孩子更好地表现自己?如何通过更丰富的材料的提供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在下一步的构想中,我将将这些理念融合到我的教育活动中,充分的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体现“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家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勇敢地沟通有关名称的来源,清楚自个儿名称的独特性与涵义。

2、通过解说、探讨,清楚百家姓的涵义。

3、体会我国姓氏的充实,启发孩子认知百家姓的兴致。

【教学预备】

1、预先请孩子向爸爸妈妈们清楚自个儿的名称的写法、涵义与起名字的故事。

2、写着孩子名称的海报,贴于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展示写着孩子名称的海报道入

1、师:你能找着自个儿的名称在哪儿吗?

2、孩子到海报上找到自个儿的名称。并学习用“这就是我的名称,我叫ⅹⅹⅹ”的句式表述。

3、师:我们的名称都相同吗?

4、幼儿教师总结:我们人人均有一個名称,人人的名称均不一样,有些名称有2个字,有些名称有三个字,另外还有一些是四个字的。

二、找寻姓的奥秘

1、师:名称内的1、个字是啥?你们的姓是怎样来的?可不可以改姓哩?为何?

2、幼儿教师总结:孩子是大人的小孩,因此,有些小孩是跟父亲姓,有些小孩是跟母亲姓。

3、师:你姓啥?你明白有哪一些姓吗?

4、孩子述说,幼儿教师记录。

三、加强认知自个儿的姓氏

1、师:你的四周有没与你同姓的人?你明白哪一些人与你的姓一样吗?

2、师:我们我国的地才能大啦,总共有十几亿人口,因此有很多姓,如此多的姓在古时候就编成了本书,我们便叫它《百家姓》。

3、教师展示《百家姓》的书,并读一读百家姓的内容,让孩子了解充实的姓氏。

四、探究名称的秘密

1、师:我们孩子的姓是跟父亲或母亲的,不是任意起的,那你们的名称是怎样来的,有何小奥秘吗?

2、勉励孩子述说家里的亲人给自个儿起名字的过程或意义。

3、教师总结:原本我们大人不是任意给我们起名字的,我们孩子的名称是有一定意义的,表述了大人对我们的希望,与对我们幸福的祝福。

五、完结教学:《我为伙伴起名字》

师:喜爱自个儿的名称吗?你除这一个名称,另外还有其它的名称吗?其它人会怎样叫你?你乐意为伙伴取一個既特别有美妙的名称吗?

相对于这一知识的接受,孩子還是较易的。对自个儿的姓的认知,及其涵义也较有兴致。一個個七嘴巴八舌的要说说。

在此一完结教学里,孩子能非常踊跃地讲出于己名称的好,发言比较热烈。

【教学反思】

《百家姓》原来是非常繁杂的,特别相对于小孩而言,因为知识的贫乏,更加是非常难理解这当中的来源与秘密。那作为教师应当诠释的使它变的简易明啦,让小孩愉快与其摩擦、谈话、并产生感情!然而我的这堂课没达到這樣的效果,可讲小孩只是在我的解说里,粗略的认识了一下,并没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并产生兴致。我想是我没注重这堂社会课,总认为即是一堂副课,稍微讲一讲就行。有了這樣的心理,我就永远没预先去查询阅览有关的知识。如此一個连自个儿均不太清楚的教师还怎样去给小孩生动有趣的讲好这一课哩?我想我应当去补偿一下。

家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2、能够大胆和同伴交流,讲述自己的想法。

3、乐于和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和同伴交流,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音乐、家庭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家”,提问:“你喜欢自己的家吗?”“你最喜欢家里的什么?为什么最喜欢它?”请幼儿逐一讲述自己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人或宠物或物品或玩具或房间。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我爱我家。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朗诵诗歌《家是什么》。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用勤劳的手把家里整理的干净、漂亮,让家人感到很温暖;爸爸用坚实的肩膀撑起一把保护伞,为家人挡风遮雨,让家人享受幸福和快乐。所以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2、“除了诗歌里所说说的,你感觉家还是什么?”

3、幼儿自由思考,可以和同伴相互讨论。

4、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加深爱家的情感。

5、理解广义的家,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家人在一起特别的温馨,小朋友们和老师在一起组成了大一些的家——大三班。”“所有的中国人团结在一起组成了更大的家——中国。”由小家联系到班级、国家,将感情升华到新的高度。

6、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幼儿相互拥抱,感受相互的爱。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我们爱自己的小家,也爱我们的大家。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