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2025/08/2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1

本课是以学唱台湾民歌《一只鸟仔》为主的唱歌课。这是一首台湾儿歌,共有两段,每段都采用了象声词来形容一种小鸟的鸣叫声和神态,使歌曲生动有趣。本课围绕着唱鸟、爱鸟、护鸟的主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使他们充分融入到音乐中,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能力。

教学设计以“鸟鸣”为切入点。通过聆听自然界中的“鸟鸣”、民族乐器表现的“鸟鸣”、再到歌曲中的“鸟鸣”,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同一题材、同一主题的不同艺术表现方式,从而体验到音乐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力图紧扣“民歌”教学的特点,通过听、唱、伴奏、对比感受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并喜爱台湾民歌《一只鸟仔》,了解“民歌”这一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和音乐特点。最后,以聆听浙江的民歌《对鸟》作为本课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民歌的感受,使本课教学形成前后呼应。

这节课我采用了范唱加听唱法来教新歌,齐唱时效果不错,可是对于把握台湾风格的衬词还是有点难度,让个别学生唱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所以我在给后两个班上课的时候改进了教案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台湾风格的衬词。

在认识音乐知识——“下滑音”的'时候,只是教唱没有趣味性。所以我用肢体动作提示学生,还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唱法形成对比。比如举一个滑滑梯的例子,提示学生唱的时候音调要先上后下。用对比的方式,第一次唱不加下滑音,不带表情,第二次唱加下滑音,并带上表情,让学生体会他们的区别。音乐教学应该活泼,可爱,富有表现力。不仅要声音美,语言美,还有肢体美,这不应该只体现在表演歌曲上,在教授学生一些乐理知识的时候也应该尽可能的表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演唱技巧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唱出歌曲的情绪,但通过游戏、创编、表演等环节和从学生脸上洋溢的笑脸可以发现学生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孩子并不是因音乐而精彩,而是音乐因孩子而精彩。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尝试、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2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音乐课内容,我一直都会找一些课外的歌曲给他们听,然后学唱,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对演唱这些优美的课外歌曲怀着极大的热情,有时侯甚至还超过学唱课本歌曲的热情。我相信这也是很多音乐老师们心中的感受和疑问: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歌呢?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回答的,所以,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分享这个问题,集思广益,找到一些孩子们喜爱的歌曲。首先,先聊聊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吧。

这个学期,学校提出“每月一歌”的计划,我就想起了春节晚会那首生动有趣的《吉祥三宝》。所以,一开学没多久,我找时间给孩子们听了这首歌。低年级的孩子们特别高兴,有的模仿爸爸,有的模仿妈妈和宝贝,那些奶声奶气的声音让我觉得十分好笑。原来以为高年级的孩子不一定喜欢,但是在高年级播放后,他们也特别喜欢唱。对比课本上的歌曲,我觉得《吉祥三宝》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可能是以下的原因:

1、歌曲内容和演唱形式贴近生活,特别有趣。

歌曲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用比喻和拟人表现了家庭的温情和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比如:

女儿:爸爸,

爸爸:哎!

女儿: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

爸爸:对拉。

女儿:星星出来太阳去哪里啦?

爸爸:在天上!

2、歌曲旋律、节奏简单,活泼生动,

作为大众喜爱的歌曲,借助媒体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流行,所以孩子们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听到这首歌。

所以,我的感受之一是:

选取的歌曲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媒体的流行力量不可忽视。

但是,我觉得问题又来了,孩子们深受媒体影响的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一样多。比如,高低年级的孩子都向我提过,希望可以学唱当时最流行的《两只蝴蝶》、《大长今主题歌》,高年级的孩子更是些五花八门的歌曲,什么《披着狼皮的羊》、《童话》、《笔记》、《七里香》〈化蝶飞〉........总之什么最流行,他们就想学什么,曾经让我很头疼。

所以,我的感受之二是:

对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是朦胧、半知半解的。选取的课外歌曲内容一定要健康,学唱课外歌曲目的一样是让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而不是过早的理解成人世界。

还是要回到最初的问题,那么能让孩子们喜欢,又健康的歌曲有哪些呢?

我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看动画片,还特别喜欢唱片里的歌曲。记得以前读小学,喜欢唱〈黑猫警长〉、〈葫芦娃〉、〈花仙子〉,〈叮当猫〉,所以我找了这些歌曲给低年级的孩子们听,希望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效果不好!除了〈黑猫警长〉男孩子比较喜欢,其他反应平平。后来放的〈挪吒〉、〈四驱兄弟〉,他们兴致就很高,几乎全班齐唱。后来一想,就明白了,现在的孩子看的动画片和我那个时候怎么会一样呢?连以前我们熟悉的“小叮当”,现在的名字都叫“多拉A梦”了。

所以,我的感受之三是:

要从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去想,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有时间和孩子们聊聊,看看他们对歌曲的喜好。

和其他老师聊的时候,她们也提示我,现在给孩子们专门写的歌曲太少了,所以很多好听的歌曲总是以前的。真希望听听其他老师们曾经介绍哪些歌曲获得孩子们的“欢心”呢?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3

对于低年级孩子的聆听来说,个人觉得听歌曲难度要更大些。一般来说歌曲没有乐曲那么情境明显,也没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间,相反的,它固定的歌词给欣赏带来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一年级的孩子识字还不多,无法看懂老师出示的歌词;另一方面,如果单靠听歌曲中唱的歌词,又不大能听懂。所以往往碰到这类聆听曲目,就让我大伤脑筋。以往遇到这类的歌曲通常的做法是:

1.听辨歌曲的情绪、速度等,然后根据所感受的用动作表现出来。

2.老师把歌词大致讲给小朋友听,然后再听。

第二条通常不太奏效,因为即使学生知道了大概的歌词内容,他们还是无法从歌曲中听出来,即使根据老师的问题听出来了,过一会儿也就忘了。在《让我们手拉手》中我尝试了一种综合的方法。歌曲的前面部分,我分段请学生听在唱些什么内容,用这样的`问题“这段歌词中唱的是谁和谁手拉手?”等四个手拉手全部听出来后,大家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演,歌曲的副歌部分旋律稍微扩大了些,在这个部分就请学生感受后直接用即兴动作表演。这样整首曲子中有听有动,有规律的动,有自由的动,个人觉得听得不错。

当然不同的歌曲结构情绪可表演性都不同,还得根据课堂和知识的需要,由教师进行灵活地组合,采取合适的方法,有些可听性不强的,只需稍作听讲。

虽然说低段的歌曲聆听要达到的目的要求不太高,但有一点是不容忽略,即培养学生听音乐的好习惯,首先是安静地听,然后是从歌曲中听歌词内容的能力和习惯。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训练,最近在上课时发现,有时只要老师播放一首歌,学生就会自主地去听歌词的内容,似乎在慢慢地养成仔细听认真听用心听的习惯了。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4

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

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

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

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2、通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创作表演第二次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我预想学生会在老师努力营造的宁静、幽雅的氛围中投入的学习,陶醉的表演,能认真的练习三部轮唱,并能兴奋的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又能在老师用碗演奏歌曲旋律时愉快的跟着演唱。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和谐的进行的。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感觉基本在我预想的效果之中,而且,学生之间的三部轮唱演唱得很成功,可以说这一点是出乎我的预料之外的。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以及打击乐器的演奏,营造了宁静、幽雅、休闲、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很投入、很陶醉。看者他们那陶醉的样子,我的情绪也在被他们感染着,我觉得我真正起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音乐的意境美。所以,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很关键的,另外教师的语言引导、情境创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6

《春雨蒙蒙地下》是小学第十册第一单元中的歌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1、能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2、能用沙球创设意境为歌曲进行伴奏。本节课的难点是: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由于我们的学生平时喜欢大声唱歌,“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和效果呢?”这是我课前反复思索的问题。

上课铃声响了,在同学们的课前静息中,我一改常态,深情并茂地朗诵起歌曲歌词,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吟诵起来,兴致极高。这时,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体会这首歌的内容和意境。于是我再继续巧设问“春雨是怎样的下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春雨是细无声地下、蒙蒙地下!”,这时我抓住“蒙蒙”一词,紧紧地引入课题。紧接着我让同学们用象声词来模仿春雨“唰唰唰唰”地声音,然后再列举出大雨“哗啦啦”的声音与之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和巩固歌曲中春雨的唱法,最后我推出新型的师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我边弹伴奏边有感情地演唱歌词,学生接唱春雨唰唰唰唰的声音。”利用音乐弥漫性的特点和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即让学生熟悉了音乐,又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轻声模唱的习惯。继而我要求学生记住并用这种感觉歌唱全曲,以此来表现春雨蒙蒙地下的感觉。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演唱得非常地轻、非常地齐、非常地美,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轻松地解决了本课地难点。

课后心得:通过这节课地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教学有法”的教学思想。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勇于思考、探索,创新性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地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