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竹竿游戏》教案

2025/08/3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竹竿游戏》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竹竿游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老师准备玩跳竹竿 ,人手一根纸棒(活动前幼儿自己制作,长度1米),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导语: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儿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 "坐马车" )

基本部分

一、探索纸棒的玩法

1、师: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哪些游戏呢?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 小伙伴一起玩。(幼儿四散游戏)我们一起来试试

2、鼓励幼儿随音乐用纸棒进行自由玩耍:骑马、合作组合"抬轿子、坐马车"等等 (活动此部分设计了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 环节,是想了解幼儿对玩纸棒有多少经验,还有激发了幼儿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玩,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跳竹竿"游戏

1、平时在电视里有没有看过玩"跳竹竿"的游戏?(这个问题是想了解幼儿是否知道跳竹竿的游戏,引发幼儿讨论"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如果幼儿不了解,就进行下一个环节欣赏老师玩游戏"来引出讨论)

2、欣赏老师们玩"跳竹竿",讨论玩法及规则

(1)这个游戏用纸棒是怎么玩的?做了哪些动作?你们有哪些地方没看明白的吗?

(2)再次欣赏游戏,观察跳竹竿的方法:

师:有哪些不同的跳法?竹竿是怎么敲的?怎样才会不夹到脚?几个人合作玩合适呢?(根据竹竿的长短,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幼儿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3、分组游戏(1)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2)交流分享:你们在玩游戏中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

跳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你们是怎么合作玩的?(这几个问题作为幼儿经验的'回顾与统整)结束部分:

延伸至体锻活动或者是日常活动中继续玩"跳竹竿"根据此次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还可以进行以下不同队形玩法的尝试:

(1)两路纵队 (2)梯队形 (3)叫号接棒等。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竹竿游戏》教案 篇2

游戏来源: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中说: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我们利用废旧材料开展体育游戏“跳竹竿”,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积极的愿望,我们可以提供这次机会,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体验得到的欢乐。

活动目标:发展弹跳力及与同伴合作、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各两根竹竿。

2、选择较宽敞的游戏场地。

游戏玩法:

幼儿四人一组,两人分别抓住竹竿两头有节奏的敲打地面(开合开合开开合合),另外两个幼儿在中间敏捷的跳跃、躲闪。在跳竹竿时,注意脚不能被竹竿夹到。敲竹杠的'两个小朋友要注意配合,掌握节奏。

游戏推进一:

观察:孩子对跳竹竿的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快的熟悉节奏,我们以掌声引出节拍与节奏的学习概念,让幼儿先掌握敲竹竿的节奏:开合开合开开合合。以及跳竹竿的步伐练习,在分成4人一组进行练习时,就出现了问题。王宇杰小朋友害怕竹竿会敲到自己,于是在开开合合时,直接跨了出去,并没有跟着节奏来跳。

分析:在游戏中,王宇杰看到有几名小朋友顺利跳过竹竿后也跃跃欲试,但看到竹竿不停地开开合合,却怎么也不敢往里跳,一是孩子们没有掌握节奏的变化。二是产生了胆怯心理,害怕竹竿合起来时,夹住自己的脚。

调整推进:看到这种情景,我对小朋友们说:“我们先不敲竹竿吧,我们先来练练跳竹竿!”于是我带领小朋友在静止的竹竿里边念“开合开合开开合合”边跳,先是慢慢的跳,然后加快速度,小朋友逐渐掌握节奏,孩子们因为没有竹竿夹脚的顾虑都很有信心地跳着。

游戏推进二:

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对跳竹竿已经很熟悉,可以很好的跟上节奏,动作也敏捷、快速,但一直重复的敲竹竿动作,幼儿开始失去兴趣,以上厕所或者喝水的理由离开,4人组离开2个就没有办法再进行游戏。

分析:当幼儿停滞在反复跳的阶段时,需要一种新的玩法适时介入。让孩子对敲竹杠有了新的想法,让游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调整推进:

1、目标调整:

(1)练习变换方向跳跃的本领,培养动作的灵活性。

(2):加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游戏玩法调整:增加竹竿的数量与合作的幼儿,把竹竿摆成十字型,让幼儿进行跳跃,每个小朋友站在一下格子,一起向同一方向跳,更加强幼儿之间的配合,敲竹竿的幼儿都必须节奏统一,跳竹竿的小朋友也必须快速的向前跳,不然就会和后面的小朋友挤在一起。在十字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变换连续跳,来锻炼幼儿的灵活性。

游戏推进三:

观察:幼儿对敲竹竿的玩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他们通过前面尝试玩了十字跳和连续跳,创新的意识更强了。今天我又听到小朋友在组织说“我们两组一起来合作”,通过上次的推进幼儿的合作意识得到提升,会互相交流跳法,但是人多了节奏的配合就没有这么整齐,幼儿没有办法进行长时间整齐的敲竹竿。

分析:在这次的观察中,我注意到了孩子对“合作”的欲望。当幼儿合作成功地完成某一项动作时,这种喜悦比自己单独完成会更有成就感,与同伴一起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但个别幼儿稍微分神一下,节奏没有把握好就容易乱。

调整推进:

1、目标调整: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合作敲竹杠的方法,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2、游戏玩法调整:

a、再次增加人数,把竹竿摆成“井字形”,还是每个格子站一个幼儿,向同一方向跳跃。

b、增加一名幼儿来用打鼓的声音为幼儿打节奏,敲竹杠的幼儿统一听打节奏幼儿的节奏进行敲竹杠,更确保敲竹杠幼儿的整齐度。

《竹竿游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设计思路:

纸(木)棒是幼儿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件。这个活动利用最简单的纸棒,进行民间游戏"跳竹竿"满足了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积极的愿望,教师及时提供这次机会,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体验得到的欢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录像物质准备:

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导语: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儿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 "坐马车" )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2、基本部分: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导语: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儿四散游戏)队形:两路纵队(见附图)(2)学习"跳竹竿"游戏A、讲解游戏玩法导语:刚才小朋友用纸棒玩了许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游戏--跳竹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

队形:梯形队(见附图)(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队形:四散(4)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导语: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跳竹竿的?

队形:梯形队(见附图)(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导语:刚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跳竹竿,行吗?

队形:四散反思:

基本部分中,先鼓励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 。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师生双方共同提升经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

4、游戏"叫号接棒"队形:四散反思:

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纸棒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两点目标--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整个活动充分发挥纸棒的多功能性,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基本部分中,先让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 。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实现了师生"共同体"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将幼儿心育目标的培养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终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有了困难引导幼儿去主动解决等等。但这仅靠这一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渗透,使幼儿的心理品质得以良好、健康地发展。

《竹竿游戏》教案 篇4

一、游戏材料。

细竹竿或木棒、纸棒等。

二、游戏层次。

第一层次:在一根竹竿的两侧行进跳,尝试多种跳法。

第二层次:在两根平行摆放的竹竿间行进跳,尝试多种跳法。

第三层次:在三至四根平行摆放的竹竿间有创意地跳。

三、游戏指导。

1、此活动中孩子跳的动作仍是你要关注的,可以在跳跃之前让孩子们做一些准备运动,以防扭伤。

2、可让孩子尝试多种跳法,如并脚跳、单脚跳、分脚跳、跨跳,还可以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跳。跳的'距离和次数可以通过竹竿的多少和长短来调节。

3、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尝试和讨论得出“怎么玩比较好”的结论,形成一定的游戏规则。

《竹竿游戏》教案 篇5

舞龙

目标:

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

准备:

用草编织成的草席。

玩法:游戏中选一幼儿当“龙头”,一幼儿为“龙尾”,其余幼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拉住前一位幼儿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听音乐“龙头”带着“龙身”和“龙尾”左右移动,盘旋。注意“龙身‘不要脱节。

斗鸡

目标:

培养幼儿毅力,提高单脚战立的能力。

准备:

选择一快平坦的场地或草地。

玩法:

两人一组左(右)单脚站立,腿抬起,用手握住腿踝关节,游戏开始,双方用膝互撞或用躲、闪等动作,使对方失去平衡。

包袱、剪子和锤子

目标:

发展幼儿弹跳的`能力。

准备:

平坦场地一块。

玩法:

幼儿两人或三人一组,面对面战立,游戏开始,同时用力向上跳,落地时两脚可任意成三种姿势:

(1)脚并拢表示“锤子”

(2)两脚左右开立表示“包袱”

(3)两脚前后开立表示“剪子”。注意:包袱胜锤子,锤子胜剪子,剪子胜包袱。

跳竹竿

目标:培养幼儿跳跃及敏捷躲闪能力。

准备:长竹竿双数。

玩法:

幼儿三人一组,两人分别抓住竹竿两头有节奏的敲打地面,一幼儿在中间敏捷的跳跃、躲闪。注意脚不能被竹竿夹到。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处在愉快的状态中,既有独立思考,也有与同伴互助合作的喜悦。我们尽量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反复的动作练习中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同时,通过设置障碍来提高游戏难度,对幼儿形成挑战,让幼儿在挑战难度的过程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竹竿游戏》教案 篇6

1.教材分析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等教学理念,注重技能与体能并重,过程与方法并重,努力实现体育课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最优化。本课以竹竿舞和拍毽子为载体,发展学生协调平衡及控制身体等能力,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竹竿舞及拍毽子的动作要领,使学生乐于参与动作的学习。

2.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尝试体验,使学生初步学会拍毽子技术动作,以及学会欣赏竹竿舞。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3.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讲授、展示教学法

4.教学过程

师出示图片导入,出示几幅民间体育游戏的图片,请学生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游戏。

师:接下来,老师要讲的是另外两种民间体育游戏,请看!

师出示毽子图案

师:毽子可以怎么玩?

生:踢毽子

师:那我们来欣赏一段踢毽子的视频。(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

师:请问,毽子除了可以用脚踢,还可以怎么玩儿?

生:用腿踢,还可以用拍子拍。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拍子拍毽子。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拍子和一个毽子。

师讲解拍毽子的握拍方法以及拍毽子的动作要领

教师示范,请同学上前体验动作

师:这毽子还可以怎么拍?

生:背后拍,胯下拍....

师:请大家课后在继续研究,接下来我们要讲另外一种民间体育游戏,猜猜是什么?

师出示竹竿舞的图片

教师简单介绍竹竿舞,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竹竿舞的基本技术:

1.基本姿态

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

2.竹竿的握法

一手握一竿。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竹竿相碰对不碰手为度。

3.跪地击竿

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

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

师播放竹竿舞视频,请学生欣赏

师: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大家 了解了两种民间体育游戏,拍毽子和竹竿舞,希望课后大家能够搜集更多的民间体育游戏,并与同学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