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1
最近教学了《平平搭积木》一课。
课上,我让学生在读懂平平把搭的房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住后,放手让学生玩搭积木,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想象,“你想搭怎样的房子?你想让这房子给谁住呢?”结果学生充分调用生活的知识储备,搭起了“楼中楼”“高层公寓”“别墅”,并纷纷说把这房子让给世界上贫穷的人住,给没有房子的人住,甚至说给伊拉克的老百姓住。
这样创设生活情境,把动手、动脑和动口紧密相连,是培养“手脑并用”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一个整体过程,强调做,便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完全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解放儿童的双手,拓宽儿童的时空,让学生做创新型的人才!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2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3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知自己在识字教学这一块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我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他们似乎有了兴致。当李俊铭说他记住了呢字,“口、尼 →呢”时,大家都想起了《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表述方法,很自然的,其他同学也快速采用了拆分的方法识字“门、日→ 间”;“此、二 →些”;“人、主 →住”。我不能和孩子们说这种方法没有和字本身的意思结合起来,和《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识记方法不同。大家能这样拆开来记已经不错了,甚至在将来还可以顺势引导他们对于形声字的认识,不是很意外的收获吗?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渎、选代表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师生比赛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而多种形式地朗读后,学生还感悟出了平平是个心中有他人,善良聪明的好孩子。
当然,课堂中也有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例如,在指导朗读时,我这样问:平常你的奶奶是怎样和你说话的?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课堂纪律一时难以控制。的确,每位学生对外婆奶奶的印象都不同,有的奶奶是快人快语的,有的奶奶的慢声细语的。所以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什么可取性的。不如直接点明:奶奶通常都是和蔼的,因此读奶奶的话时应该慢一些,轻一些。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也大大节约了时间。课堂节奏自然也快了起来。所以教师学习要求更加明确,提出的问题更加准确。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试图以“最后一间房子是给谁住”这个问题来引出孩子们对平平美好品质的认识和赞美,可当孩子们回答完“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后,有个学生没经我的允许就发问了: “那全世界有那么多没有房子的人,住得下吗?”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不说话了。他吐吐舌头闭了嘴,可我知道孩子们其实是很想知道我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无奈我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解释他们这个阶段孩子们思维中会有的简单和纯真。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4
在课堂上,合理恰当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梳理思路。可是,相反如果问题提的盲目不恰当,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疑惑。
很久没在课堂上问这个问题了,在学生初读完《平平搭积木》后,我问他们:“你们读懂了什么?”其实我也不希望他们说出什么正确的答案,只要他们能说就行。可结果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举手的人寥寥无几。不敢再请了,我是犯了一个大错了,书还没读通,学生如何能悟呢!记得上次听课,就有提到对于初读的要求不要过高。认识到错误,忙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了多遍,最后请大家思考“平平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你再读读书,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孩子们有的'说平平是个爱自己家人的好孩子,有的说平平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小姑娘,接着还有懂事、天真、可爱、活泼、爱学习等,每一条他们都在书中找出依据了。连我认为最不沾边的“爱学习”他们也解释为:不爱学习就搭不好积木!读确实能读出东西来啊!“那你们认为哪一个特点最主要?”这下好,都说自己说的特点最重要,真是一个乱字了得!“下面老师读,你们接着读好吗?”我引导他们读书上主要的几句话,读了两遍后,大家都纷纷举起手来:“是平平很关心别人!”“平平心里为别人着想!”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
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民主、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也应该造就一群聪明可人的、欢快活泼的小朋友,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只有让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这里所说的学习已不是传统意义是的学习知识和形成能力。学生学习是为了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是为了尊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是为了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努力去丰富课堂形式,珍惜孩子独特的感受!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5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出发,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其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本次教学基本符合已备教案,特别是说话教学这一环节,开始让学生读相关句子,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一说“很……很……”的句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已经掌握了这样的句式,达到了预期效果。阅读教学这一块,也达到了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学生的也基本上会单念11个生字。写字教学过程当中,我也体现了手把手交,注重指导和学生自己亲身书写相结合,让“平、书”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并通过铅笔美观地写在书本上。
但是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对教材、学生的把握不够,这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第一,通过自己几个月的教学,我深知自己在阅读教学这一块儿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让学生阅读。可是由于自己对教材、对学生、对语文的整体把握不够,我在教学时没有正确地运用多媒体,如在展示积木可以搭很多不同东西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课文阅读的时候就完全可以不用多媒体,这样不但增加学生阅读时间,而且也让学生从小养成爱看书,习惯捧着书本读书的习惯。第二,在运用简笔画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也欠考虑,造成了简笔画的多余。(重点是对教具的把握不够。)第三,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我采取的阅读形式还不够丰富,这样就显得有些机械,不能发挥阅读的强大作用。第三,在学生的评价语上,我使用不当,对于不同的学生的回答,我采用的评价语雷同,不能针对每一位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而且对于回答不太好的学生,我应以鼓励为主,而不是批评。最后,就是对于临课堂上发生的特殊事情还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缺乏应变能力。
通过学校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自己的感悟,针对以上问题,我指出了自己应该进步的方向。第一:教师要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的重点。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标上也明确提出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古人也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可见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初读,不漏字、不添字,把句子读通顺。这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理解感悟。我们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男女分读、各大组赛读、个人朗读、选代表朗读等形式,而且教师时而适时自己引读,时而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这样的比赛朗读,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第二: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为课堂所用。
首先教师要练好粉笔字,一手好的粉笔字不仅为你的课堂板书添加了色彩,而且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一年级的学生现在都处在写字的初级阶段,教师一笔一画、美观的粉笔字就会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其次教师要能简单的作画,不管课文中是什么样的图画,教师若能用简笔画轻松地画出,不但能让课堂锦上添花,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画画的兴趣,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最后教师的朗读能力也要不断提高。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还是很弱的,在朗读一篇文章的时候,班里往往没有几个学生能很有感情地读出,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富有感情,有感染力的朗读引导,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引领学生走上朗读的大道。
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好伙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只有给予孩子一方展示生命光彩的空间,让他们民主、自由地成长,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奇思妙想。
本次摩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体会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感受到教师语言的引导魅力,领悟到把握大体、注重细节的重要性。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指导,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以百分百的热情,实实在在教,简简单单学。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6
周五,听了楼朝辉校长关于言语实践的讲座,回想自己的课堂阅读实践,在学生初读完《平平搭积木》后,我问他们:“你们读懂了什么?”其实我也不希望他们说出什么正确的答案,只要他们能说就行。可结果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我读懂了平平会搭积木。”“我读懂了平平搭了四间房。”……
不敢再请了,我是犯了一个大错了,书还没读通,学生如何能悟呢!记得上次听课,就有提到对于初读的要求不要过高。认识到错误,忙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了多遍,最后请大家思考“平平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你再读读书,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
在一遍遍读的基础上,这一次可以说的.小手如林了。
“我觉得平平是一个乖孩子,因为……”“我认为平平是一个能干的孩子,因为……”“我认为平平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孩子,因为……”“平平是一个很会关心别人的孩子,因为……”“平平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孩子,因为……”
“那你们认为哪一个特点最主要?”这下好,都说自己说的特点最重要,真是怎一个乱字了得!“下面老师读,你们接着读好吗?”我引导他们读书上主要的几句话,读了两遍后,大家都纷纷举起手来:“是平平很关心别人!”“平平心里为别人着想!”
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